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走下神坛:水月观音透视

走下神坛:水月观音透视(下)

安西榆林窟水月观音像

安西榆林窟水月观音像

  水月观音作为观音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造型和布局形式上与传统的佛教神祗有着较明显的区别。以其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造型和富有感染力的场景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菩萨娇美的造型宛如盛装的世俗贵族少女,一改以往佛堂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充满浓郁世俗气息、贴近百姓生活的宗教画面也正反映北宋以来佛教进一步世俗化和本土化的趋势。

安西榆林窟水月观音像

安西榆林窟水月观音像

  以玄奘为代表的高僧取经故事,唐代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五代以后,许多寺院和石窟中出现了反映历代高僧取经内容的壁画或石刻,有趣的是,在敦煌及附近地区的西夏晚期石窟中,常发现有将唐僧取经故事绘入水月观音经变画中。本幅图片是安西榆林2号窟西壁水月观音像,画面右下角就是唐僧和孙悟空的形象,此举堪称宗教信仰与民间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

安西榆林窟唐僧取经

安西榆林窟唐僧取经

  在敦煌及附近发现有六幅唐僧取经图,均画在西夏晚期洞窟中,其中五幅绘在水月观音经变画中,一幅绘于普贤变中,典型画面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菩萨怡然坐于河沼环绕的山石竹林之间,彼岸为两人一马,唐僧面向菩萨,双手合什,行者猴面,牵白马,紧随唐僧后,手搭额作远望状。这是依据宋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唐僧取经故事,此本孙行者出现较早,在该本中尚未出现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这也可解释为何在取经图中只有唐僧和孙行者两个人物。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金华万佛塔中出土的宋代水月观音像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金华万佛塔中出土的宋代水月观音像

  金铜造像一直是佛教造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水月观音在画面上常需要表现山林、流水等较复杂的场景,因而在金铜作品中异常罕见。50年代浙江金华万佛塔基出土一件的鎏金水月观音铜像,观音戴高化佛冠,胸佩璎珞,游戏坐于山石上,前置有净瓶,身后有象征圆月的大圆光圈,圆光饰有三道火焰纹。该像构思独特、造型精美,是一件十分难得的艺术瑰宝。

京都清凉寺藏北宋时期的线刻水月观音镜像

京都清凉寺藏北宋时期的线刻水月观音镜像

  宋代以来,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普及到民间各个阶层,作为“中国造”或者说是本土化的神祗,水月观音信仰带有强烈的民间崇拜性质,其造像形式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样式,表现形式也日渐趋于多样化,除了佛殿塔庙等宗教场所外,它还常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书刊及文人字画中。

敦煌研究院藏西夏水月观音版画

敦煌研究院藏西夏水月观音版画

  本幅图片为敦煌研究院发现并收藏的西夏文木刻本《妙法莲花经·观音普门品》的扉页画,是国内现存同类刻本中最早的一幅。它既是西夏时期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水月观音信仰在当时的盛行。

元颜辉画水月观音

元颜辉画水月观音

  元明以后,水月观音的宗教性质逐渐减少,而更多地是以一种吉祥的象征或特殊艺术造型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水月观音是通过一种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来引发人们对佛国世界美好的憧憬。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