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骂与慈悲
黄龙慧南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禅的时候,坐必跏趺,行必直视。后来云游至泐潭澄禅师道场时,泐潭澄就令他分座接引,指导禅法,这时他的声誉已经名闻诸方了。
云峰悦禅师见到他,就赞歎道:“你虽有超人的智能,可惜你没有遇到明师的锻炼!泐潭澄公虽是云门禅师的法嗣,但是他的禅法与云门禅师并不相同。”
黄龙禅师听后,不以为然,问道:“为什么不同?”
云峰禅师回答道:“云门如同九转丹砂,能够点铁成金;澄公如同药物汞银,只可以供人赏玩,再加锻炼就会流失。”黄龙听后愤怒异常,从此不再睬云峰。
第二天,云峰向黄龙道歉,再对他说道:“云门的气度如同帝王,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愿意死在他的语句下吗?泐潭澄公虽有法则教人,但那是一种死的法则,死的法则能活得了人吗?石霜慈明禅师的手段超越现代所有的人,你应该去看他!”
后来,黄龙在衡岳福岩寺参访慈明禅师,慈明禅师道:“你已经是有名的禅师了,如果有疑问,可以坐下来研究。”黄龙因此更是真诚的哀恳。
慈明禅师说道:“你学云门禅,必定了解他的禅旨,例如:放洞山顿棒,是有吃棒的分儿,或是无吃棒的分儿?”
黄龙答道:“有吃棒的分儿?”
慈明禅师很庄重地说道:“从早到晚,鹊噪鸦鸣,都应该吃棒了!”
于是慈明禅师端正地坐着,接受黄龙的礼拜。然后又问道:“假如你能会取云门意旨,那么,赵州说『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哪里里是他勘破婆子的地方?”
黄龙被问得冷汗直流,不能回答。第二天,黄龙又去参谒,这次慈明禅师不再客气,一见面就是指骂不已,黄龙问道:“难道责骂就是我师慈悲的教法吗?”
慈明禅师反问道:“你认为这是责骂?”黄龙在言下,忽然大悟,就作了一首偈:
“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
在受苦的时候,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仍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知道慈悲;那就是体会出真正的禅心了!
- 上一篇:自利利他终不竭
- 下一篇:虚云长老:谈静坐法要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