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十)

  己二、正示法音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众鸟昼夜说法,没有休息。有人说极乐世界以鸟鸣为昼,鸟栖息为夜,并不正确。

  ‘出和雅音’,鸟叫声柔和优雅。‘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鸟能说法,极为流畅。说到‘畅’字,我初来南部,听到客家同胞拜拜叫‘唱野’,觉得很奇怪,为何不‘唱正’?久了才知是北部客家人说的‘拜爷’!譬如演戏酬神,拜关帝或城隍爷,这些神听了欢喜畅快叫‘畅爷’。三宝弟子礼佛拜佛不是‘畅爷’。可见世人正法难学,邪说易行,‘畅爷’成了‘唱野’,不唱正了,许多土话,传久变质,碰到就顺便提及。

  鸟说法顺畅,不支吾结巴,异常好听。所说是三十七道品等,三十七道品中略去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原因有二:一、彼土众生莲花化生,非如娑婆四大五蕴假合,故不须观身不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也不必观受是苦等,故不用四念处。彼土昼夜悠游法海,受佛教化,纯善无恶,不须断恶修善,不必四正勤。前二种既免,四如意足含在经文中,亦略之,只说五根五力等。二、或有说,但略而未举。总之,视众生而定,欲闻得闻,并非全无,含在‘如是等法’内,勉励初往生者。

  ‘五根’,根具二义:一、能持义,如树有根,能保持其体性不失。二、能生义,又名生后义,能开花结果,令得成熟。众生能于信、进、念、定、慧五法生根,根深不怕风摇动,便能摄持法身慧命,使道业念念增长。深信三宝及佛所说四谛等法,不被异教动摇,所谓:‘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无信不能入法海,为‘信根’。精进修行是‘进根’,俾使信心增长,根深蒂固。‘念根’,对四谛等法,念念不忘。‘定根’,依法修行,心止一境,不昏沉散乱,成就轻安定力。‘慧根’,因定发慧,破除愚痴。

  ‘五力’,五根增长,生大力用,能伏邪法,不被境转。一、信力,能破疑惑烦恼。二、精进力,能治懈怠,成就道业。三、念力,能除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四、定力,不但有轻安境界,且能除杂念妄想,开发本有禅定力量。学佛不管修何法门,目的都在修定,一心不乱即是定,定方能启慧,俗云:‘老僧入定’,便是老僧安心法,显修行几十年,多少有点禅定工夫。

  据说清朝刚有西洋大炮时,道家上谏皇帝,谓道教才是中国的传统信仰,佛教是外来的,不该护持。当时,佛教已深入宫廷民间,皇帝虽信佛,立场须中立,于是出计,在城外设炮,请禅师、道士入座,叫人用滚烫的杯子,斟满热茶,两人同时奉茶,接之际开炮,轰然巨响,道士大惊,杯落地且烫伤手,禅师定力深厚,巍巍不动,恍若未闻,滴水不溅,谈笑自若,皇帝更深信佛法不疑。

  我从前讲过一个笑话,洋教初来,国人信佛者多,不易动摇。传教者老爱找人辩论,相持不下,各认为自己的教伟大。一老伯吸水烟,见状拿着烟筒说:‘谁大看我即分高下,不须再争。’吸水烟得点纸煤,备好纸煤,对着他俩说:‘你们瞧,我喊上帝,嘴开开的,点不着,我叫声佛(吹气声),点着了,所以佛大,我信!’

  这件事是我十几岁时听来的,数年前也有人写文章发表,可见属实。昔日民风淳朴,乡农那有闲工夫听道理,这个方法挺不错的!

  所以,学佛定力很重要,好在不是叫我去,我怕烫!定力要在平时培养,否则事到临头,定从何来?可不能抽水烟了。有定力则不受外境影响,藉世事显定力,实际上,真正禅定工夫胜此千万亿倍。

  五、慧力,慧根自利,慧力利他。慧有力才能断惑了生死,度众生。五根增长,成就五力,能伏魔外。

  ‘七菩提分’,菩提云觉,故又名七觉支,谓修此七法,能使人觉悟也。

  一、择法觉支:选择修行法门,如八万四千法门中,择念佛为专修。

  二、精进觉支:法门既定,努力修学。

  三、喜觉支:用功之后,虽无大感应,但觉法喜充满,身心清凉。

  四、除觉支:进修已,渐除昏沉散乱,减三业过失。

  五、舍觉支:舍诸妄念

  六、定觉支:修得禅定。或先说定觉支,再说舍觉支。如修四禅八定者,贪着定境,不思出离,迷于禅乐,故将定列前,舍列后,应‘舍’禅定之乐。这是对修四禅八定有成,故步自封,划地自限者说。现在一般真修禅定者少,连欲界未到地定都无,况二、三禅。别说未到地定,平常所修法门,得少许轻安都难,因此,不须固执前后顺序。‘舍’可看作舍执着,舍对世间之贪恋,舍去三毒等通途说法,较适合,较契机。

  七、念觉支:即前六种的运用方法。若散乱心重,用除、舍、定三觉支对治,除掉舍去散乱心,安住在定中,若昏沉好打瞌睡,用择法、精进、喜三觉支,启发审察,既择法门当精进,令得法喜,怎可懈怠昏沉!务必调和,让定慧均等,方得法益。

  仅依字面略释而已。

  ‘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分,由是八法能成就出世间圣果,故名。

  一、正见:约理言,学佛对佛所说三宝四谛理,当有正确认知。正见有世间、出世间的分别,起码应具世间正见,方不被邪外所转,有四点:

  (一)正见有善有恶:明辨善恶。现代人善恶混淆,依佛法言,‘损己利人曰善,损人利己曰恶’。其实,利人未必损己,如助人百元,约世法事相说,自己好像少了一百,暗地里却种下无形的福德,利人也利己。同样,损人也未必利己,往往害人害己。

  以这两句作善恶标准,才分得清楚。有人批评吃素者‘好心不用斋’,自认是好心,却又口中血淋淋,将自己口腹之欲建立在众生痛苦上,不知好心在那?以此为准,较易趣向正道,否则,一般人总认为我没杀人放火,那有什么罪业?按百法论,善心所才十一种,恶心所则有根本烦恼六种,随烦恼二十种,超出一半以上,可见人心恶多善少,非常可怕,所以,要善能分别是非好坏,具正知见。

  (二)正见有业有报:即须深信因果。业为因,报为果,应知因识果。因果如影随形,并非不信就没有,如不信杀人有罪,但杀了人定要受法律制裁,不因不信而无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皆有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且要了知业报当中,业力能1、由小而大:小罪不忏,久成大罪。书载,一禅师取常住盐,忘记告诉库头师,本一小撮盐,日后在定境中,竟见其日日增多,月余,堆成盐山,速向大众忏悔,罪始消除。足见罪业能由小而大,像种树,日滋日茂,荫覆广大。2、能引能满:唯识云:‘引满能招业力牵’。‘引业’是总报业,第八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便是引业,顺众生业力牵引受报。‘满业’指受报时的好坏情形。如引业牵引做人,生为人,有苦有乐,便是满业,详见唯识。3、定业不定业:重罪必受报,所谓‘定业不能移’,便是定业。未决定受报否,属不定业。须知所造业有重、轻,有定不定的差别,详见优婆塞戒经。4、明三时受报之理:所造业,非全在今生受报。如过去种下做人因,今生为人;造重恶,现生受报,须受国法制裁,较轻则来生受报,更轻的或多生后再受报。要正见业报有前有后,有现生、来生、后生三时受报之理。

  (三)正见有前生有后世:因果须论三世,否则,不能清楚,过去造业因,今生受报,现生造因,来生受报,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四)正见有凡夫有圣人:即深信有六道凡夫、出世圣人。

  对上说道理,深信深解,即具世间正见,有世间正见,才能成就出世正见。出世间正见,不妨从略。大家都在学佛路上,若无世间正见,纵使学佛,也不算是正知正见的人,具正见否?用以上各点自我审察,便可了知。

  二、正思惟:思惟,指心中的念头。具正见方具正思惟,才能‘思无邪’。

  三、正语:口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住善语业中,不胡言乱语。

  四、正业:出家则三业清净。在家居士,做正当行业,不做十六恶律仪

  五、正命:正确且合乎正法的生活。出家远离四邪命、五邪命,依佛制托钵生活,但中国佛教因国情风俗关系,不能如法,实在遗憾!在家离十六恶律仪,从事正当职业,即是正命。

  六、正精进:精,不杂;进,不退。努力修行,但不修无益苦行,如古印度之自饿外道、裸体外道,或持牛戒、狗戒等,苦而无益。

  佛世,持牛戒外道托阿难问佛:‘牛戒持清净,将来生天否?若犯戒,下地狱否?’世尊说:‘第一句最好不要回答。’阿难云:‘人请问的,不答不行!’佛说:‘牛戒持清净,绝对作牛,因为学牛学得太像了!犯戒必堕地狱,是邪精进,非正精进。’

  佛教弟子处中道,虽修行不可不吃饭,自饿者非佛子,至少日中一食。印度耆那教,认为修行饿死能生天,故意不吃,多颠倒,那没得吃的饿孚岂非大修行人?就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佛之正法,佛教人要吃饭,保持体力好修道,如印度之倒吊、烟熏、卧荆棘等,虽苦无用,非正精进。

  七、正念:以正念易妄念,念念皆住正法中。

  八、正定:修习正确禅定,如止观等。外道也修定,唯求保身延寿,如守尸鬼,非正定。

  上述诸道品,顺此界环境言,极乐化鸟所宣,或不相同,因净秽有别也。

  ‘如是等法’,如是,指法之词,指上五根、五力诸道品。‘等’余未说者,如佛之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用‘等’概括一切法,众鸟能说一切法。

  己三、闻音获益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众生’指初往生者。‘闻’耳根发耳识,听闻法音,了解法义。‘是音’化鸟所出法音。‘已’听了以后,都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法、僧三宝,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是佛法的根本,虽生极乐,犹以念三宝为主修。云何念三宝?见闻弥陀慈悲威神,生感恩心故‘念佛’。闻法欢喜,如饮甘露,不可思议,故‘念法’。‘僧’有凡夫僧、圣贤僧,观音、势至、地藏、弥勒等诸大菩萨,是圣僧,也就是菩萨僧;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大阿罗汉是贤僧,都属回小向大者。彼土清净海众,菩萨、声闻僧,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念僧’乃大家同闻,共禀教法,一心修证,同沾妙利,互敬互重,并念修行已成就之诸大菩萨,见贤思齐。

  世间僧宝除贤圣僧外,还有住持正法的凡夫僧,已受具足戒比丘比丘尼,当以弘法为己任,在家众以护持正法为职责,各守本分,各尽己能,法灯始能常明。

  闻鸟说法,皆念三宝,或曰‘念佛’,知佛恩重,当报佛恩。‘念法’应如法修行,方得解脱。‘念僧’知其功德广大,而见贤思齐。又‘念佛’冀早日成佛。‘念法’愿勤修正法,广度众生。‘念僧’望学圣贤僧,自利利他,故念念不忘三宝。

  己四、释无恶道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

  先除众疑。此土禽鸟,因罪而堕,彼国乃净土,何故有恶道众生?佛告诉我们,莫认为极乐众鸟,实是罪业报应所生。

  所以者何?

  为什么呢?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因为极乐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弥陀净土,连恶道名字都听不到,那有实在的恶道众生呢?

  弥陀因地四十八愿,第一愿谓:‘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今成正觉,名且不闻,何况有实!鸟从何来呢?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明其来源,皆是弥陀导师,为使法音宣扬流布,变化而成的。浅白说,都是弥陀化身。为何化鸟?我想是随顺初往生者的习性。‘近山识鸟声’娑婆从朝到晚,处处闻啼鸟,为使生者宾至如归故化鸟,又闻鸟说法,能勉励策进行者,鸟尚如此,岂可人不如鸟乎!

  不仅是鸟,我相信,凡众生心想见的一切美好景物,彼皆具足。

  化鸟从那里出来呢?观经云:‘七宝池的华台中有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化鸟游诸方,欲见则见,不见则隐。其实,若会得,娑婆禽鸟亦能说法。苏东坡偈:‘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无情尚可说法,况有情众生,怪己不懂罢了!善体会,花开花谢,风吹虫鸣,何尝不是法音。以世法言,据说孔子学生子路懂鸟语,又明朝朱洪武得天下,闻刘伯温识鸟鸣,相约赏景,树上鸟啼,帝问:军师知否?曰:知。说何意?答:鸟对着麦田,麦已成熟,见农夫荷锄,提醒农人:‘麦熟快收!麦熟快收!’否则,我要吃了。鸟转方向吱喳不停,帝又问,答:‘辅弼山河!辅弼山河!’既助君王打天下,当辅君王治国。帝奇曰:鸟也知你当军师哦!鸟又向皇帝讲话了,再问之,答:‘独掌山河!独掌山河!’帝制时代,国即朕家,故云独掌山河,帝闻之,龙心大悦!

  刘伯温真懂鸟语吗?我想未必,只是机伶,随其音调而解。当时,若有出家人来,帝问,彼必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惜,没出家人出现,若能将世间音化作佛法想,无处不说法。

  我们这附近有鸟,很奇怪,好像对洋糖果巧克力不怎么感兴趣,往往大清早就叫‘平凡巧克力!平凡巧克力!’大概吃腻了,没啥稀奇吧!鸟鸣悦耳,当作念佛,惜众生愚迷,不会法音,只知巧克力,纵使鸟会说法,也得有刘伯温的机伶方行。彼土众鸟,皆阿弥陀佛大慈所化,极其显明易懂,为令众生增道业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