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制今论

  僧制今论

  太虚

  ──十六年作──

  民国四年,予按照当时国势,曾作整理僧伽制度论,一再出版,流通海内,颇为时彦推许。而一般论者,以为时机成熟,今有施行可能。然夷考现在社会情状,则又有当改更者,试论列之:一、前者作僧依品,定僧数为八十万人,此准乾隆时僧产所养之僧众以言耳。一损失于长发之劫,再毁夺于新政之变,及入民国以来受政治军事与其他种种摧残;加以嘉、道而后,僧伽不振,日益式微;兹所存者,至多不过二十万人(蒙藏喇嘛在外)。除去尼僧二万,二十二行省每省平均仅八千余人,且其产不足以养之,泰半藉应赴经忏以糊口。然新疆、甘肃、广西殆无汉族僧;奉天、吉林、黑龙江、贵州、山东,每省不盈千;云南、广东亦只千余;河南、陕西、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直隶、山西,不及八千;唯浙江、江苏、湖南、四川,每省有二三万人耳。今以之分为五大区:(一)直隶、山西、河南、陕西、山东、东三省、甘肃、新疆区,(二)川、滇、黔、桂区,(三)湘、鄂、赣区,(四)浙、闽、粤区,(五)苏、皖区,每区可三万六千人而已。

  二、前论分僧众、信众而专僧众,且僧众专在学行众。但今佛化重心渐移信众,而时代趋势又侧重生计,僧众亦不能不为生利分子以谋自立于社会,则不能不将佛化众析为七众如左:

  ┌长老众………学行服务三十年以上者

  │学行众………求学比丘及宏法菩萨

  ┌僧众┤服务众………出家从事农工商者

  │└尼 众………剃度修行之女众

  佛化┤┌皈戒众………皈戒修行之男子

  └信众┤研究众………研究佛学之人士

  └女 众………在家修学之妇女

  佛之律仪本分七众,然是依男女性别及所受持律仪以区分者。今此七众则依男女性及所行而别。研究众及女众一分,可摄未入七众律仪而研究学理上之士女。其入七众律仪者虽仍持七众律仪;然依此七众,一者、可广摄学理之研究者,二者、可别开僧众中之从事资生事业者。此依今此佛化众情状及适应现社会,不得不然也。大僧十八万中,约计长老三万人,学行众五万人,服务众十万人;而以学行众为佛化众之中坚,所当以全力培植及供给者也。学行众中,约计一万为预学众,六千为正学众,七千余人为参学众,二万六千余众为行化众。正学、参学众为求学比丘;行化众为宏法菩萨。

  三、依上原则,于国都设佛法僧园,一省或合数省设持教院,一县或合数县设行教院及设支提、梵刹,可如原论所云。但宣教院只一行化僧而佐以服务僧信众,行教院、持教院、支提、梵刹之僧,亦减四分之三;其组织亦变更为委员制而已。小学、中学等普通教育,及仁婴苑、慈儿苑、施医苑等慈善事业,当联合僧众、信众以办之,僧众视力以举行耳。僧众之所要者:一曰、预科大学──授戒律寺──传授律仪及授以普通之佛学,以容纳有中学毕业程度──(十九至二十岁)──而初出家之一万学行众。五区每区一所或二三所,每所八九百人至二千五百人,二年毕业。高材者授以比丘戒选入专宗大学;平庸者授以沙弥菩萨戒,入服务众。二曰专宗大学──(即各宗寺)──除中央区为佛法僧园外,其余四区,每区二所或四所至八所,每所三四百人、六七百人以至千三百人。及佛法僧园二千六百人,共容纳正学四年、参学六年之万三千余求学比丘。正学毕业当学士位,参学毕业当博士位;连预科十二年之二万三千余众,为立身于学生地位者。三、参学毕业受比丘菩萨戒,进为行化众之宏法菩萨,或办佛法僧园以至宣教院、支提之法务,或办预科、专宗及佛法僧园之教育,或办中小教育及慈善等。此有二万六千余众,为立身于教育、行政者。四、沙弥菩萨之服务众,半作半修服学农工商业,经二十年──(若农寺、工寺、商寺等)──,受比丘菩萨戒,得服务支提及为农、工、商之寺主──(四十以上)──以裕资生事业。此十万人,为立身于农、工、商者。五、专修出世之长老众,此为学行或服务三十年之后,端受供养以养老退隐、息机自修者。既曾对于社会劳心劳力经三十年,则受社会供养,应无所愧。

  四、现有各寺院庵堂及其产业,除充佛法僧园、持教院、行教院、宣教院、支提、梵刹、仁婴苑、慈儿苑、施医苑、预科大学、专宗大学、阿兰若──(即养老堂)──之外;其余悉就地宜,作农修场、工修场、商修场,半作半修,为服务众之服务场。支提附设工场、商场,梵刹亦设工场。工、商皆以佛化用品及不违佛化者为限。此僧制之改设,要之令僧众于士、农、工、商各有一立身之地位,勿为世人诟病,且又能以佛法修己化人而己。当世贤者,愿进教之!(见海刊八卷第四、五期合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