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分别心

  九、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

  这一种分别也就是前面那个外道“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但是萨迦耶见这个我见也通于一切众生。这是特别指出来生死流转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烦恼。

  “执着分别”是什么呢?“谓不如理作意类”,因为作意的不合道理,内心的思惟不合道理,就产生出来这个萨迦耶见,就是我见,“萨迦耶见为本”。“萨迦耶”翻到中国话是坏聚,是个“坏聚”的意思。

  那么加上那个“见”字,就是“坏聚见”。这个坏聚怎么讲呢?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色受想行识,是一个众多的因缘组合起来的,所以叫做“聚”。

  这个“坏”,就是这个聚他是无常的,是老病死的,他是个必朽之物,是个坏聚,刹那刹那变异的。在这上面执著有一不坏的、不老病死的,有一个常恒住的我,执著有个我,所以叫做“萨迦耶见”,就是我见,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我见。说“我见”,通于补特伽罗的这个我见,补特伽罗也是我见,但是翻个“数取趣”。

  这个“萨迦耶见”也就是我见,数取趣这个补特伽罗也是我见,但是有一点不同的义。就是,数取趣这个补特伽罗这个我见,是指流转生死。在流转生死上说,就是“数取趣”,就是数数地去得果报

  譬如是在人间得人的果报,死掉了又得到天的果报了;天的果报死掉了,又得到畜生的果报;畜生的果报死了,又得人的果报;得人的果报死掉了,又得到地狱的果报,就是一直地去得果报。

  这果报一直地变化,但是我是不变的,谁得果报呢?是我。这个“我”一直地不变。这个有我论者就是这样执著有个“我”。这个“萨迦耶见”呢,是在五蕴上说,在五蕴上这个坏聚的必朽之物上有个不朽的我,那么叫做我见,也有个我,还有个我所,我、我所见。

  其实,他还是相通的,数取趣的我和萨迦耶见的我还是相通的。现在这里就是指萨迦耶见,由不如理作意,所以就发出来萨迦耶见这个我见出来,执著有一个我。

  “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这是执着我,与我相应的分别,各式各样的虚妄分别。这是六十二个见,六十二种知见,就是各式各样不同的知见,各式各样不同的见,叫做“见趣”。这个“见趣”怎么讲?就是不同的邪知邪见叫做“见趣”。

  这个“六十二见”怎么讲?“六十二见”有多少种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简单一点的解释:就在五蕴上,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上来说明这六十二见。譬如说色蕴,有四句:“色即是我,我有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有这么四句。第一句“色即是我”:这个身体,这个地水火风这个生理的组织,他就是我;即色是我。

  这句话有两句话:“即色是我”、“离色是我”。就这个臭皮囊就是我,这是一种执着。第二个执着呢,这个臭皮囊不是我,是另外有一个我,这个我,我在色中,在这身体里面住,这个臭皮囊是我的住处。

  就像人在房子里住,这房子并不是我,是我的住处,这个身体也是,这身体是我的住处,那么这是一个不同的执着。“即色是我”、“离色是我”。第一句“即色是我”,其他那三句-“色属于我,我有色,我在色中”,这三句是“离色是我”。

  这个“离色是我”分成三句:“我有色”,就是这个我不是色,但是我是有这个色的,他是我所有的,“我有色”。“我在色中”,我在什么地方住呢?在这个身体里面住,这么一句。“我有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这三句,加起来就是四句。

  这个色受想行识,这个“色”有这么四句,受、想、行、识也各有四句。譬如“受即是我,我有受,受属于我,我在受中”。乃至识也是这样子,“识即是我,我有识,识属于我,我在识中”。就是五蕴,每一蕴有四句,四×五是二十句,这个执著有各式各样的执着。

  二十句,过去有二十句,现在有二十句,未来的五蕴也有二十句,加起来就是六十句,就是六十个见,再加上两个根本的见,就是“命异身异”。这些话都是《阿含经》上的话,《阿毗达磨论》也有这些话。这个“命异身异”怎么讲?这个“身”就是我,这个“命”就是色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和我各有各的体性的,命不是身,身不是命,那么这就是色受想行识不是我,另外有一个体性是我,这样子。这样的人,这是指“常见”说的,因为这个身体是要老病死、要结束了的,但是〝我〞还是继续存在的,这是“常见”。

  若“命一身一”,命和身体是一回事,命就是身,身就是命,我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就是我。这样说,色受想行识要老病死、要结束的,我也没有了,这叫“断见”。所以这六十个句再加一个常见、一个断见,就是六十二见,是这样意思。

  这六十二见是以萨迦耶见为本的,以萨迦耶见为根本。这是“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因我见而引起来种种分别,因六十二见引起来种种分别,这叫做执着分别。执著有我,执着常见,执着断见,是这样意思。

  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

  这以下是指大乘佛法,大乘佛教徒的分别。前面这上面说“执着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这就有一个含藏在里面的意思,这是小乘佛法所对治的分别。

  小乘佛法主要就是破这个我见,他不明显地说破法执,不是那么明显。可是若断了我见,得了阿罗汉果,对法的执着也是不执着的。不过在唯识的经论上多数会说到,小乘佛教徒,这个阿罗汉只断我执而没断法执,常常有这个话。下面就指大乘佛教徒,他不但是断我执,也断法执的,那要通达一真法界的道理才可以。

——《摄大乘论讲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