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度化白牛青年
慈化寺老客堂后面,有一座塔,塔里面的主人不是寺院里面的高僧。而是一头白牛,碑上刻有“白牛土墓”四个大字。在这个世界为动物建塔立碑的不多,这里面有段故事。听我娓娓道来。
一天傍晚,寺院的山门早早关上了。突然门外传来有撞门的声音。开始守门人见天色已晚,并未理会。随着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门头于是将门打开,却见门外是一头气喘咻咻的白牛,一头冲进丈室,奔向普庵祖师面前腿一跪伏地拜倒。师手抚牛头说:“牛呀,你吃打了。今天,你既然来到这里,就不用害怕了。”言罢令寺僧将牛引入后院,添水喂料,又令知事取来铜钱32贯,以作备用。
第二天清早,住在寺院不远的地方有五个屠夫寻牛来到慈化寺,说是昨日买下一头白牛宰杀,不料却被那畜牲挣脱,一径往这边奔跑来,若白牛今在寺中,烦请大师交还为谢。普庵点头问道:“你们杀这一头牛去卖,能赚得几贯钱?”屠夫答道:“能赚6贯左右,加上买牛已花26贯,倘此牛不归,我们要损失32贯钱。”普庵闻说,含笑合十:“阿弥陀佛,此牛已到我寺,杀生不如放生,我今连本带利与你32贯铜钱。将此牛留下。各位以为如何?”屠夫们不需动手便能赚钱,那有不答应的。拿了钱欢欢喜喜走了。普庵将白牛呼出,白牛感戴救命之恩,跪伏于丹墀之前。普庵说:“今日将你赎下,若只是用施主的钱买草养着你,不久你还要堕落。你可去踩泥做砖瓦。为建寺出力,求得解脱。”白牛领命,从此每日早出晚归,顶烈日,披风雨。在砖瓦窑泥池踩泥巴。《泥巴踩熟踩韧,方可制成砖胚,这是烧制砖瓦少不了的一道工序。》
众人爱之,鞭扑不施。乾道四年戌子(1116年)寺院建成,师一日骑白牛吹铁笛绕慈化街三圈后回寺院,牛忽然头向西坐化,师于是集众举葬,并在火化时,说偈语。葬后不久墓上长出了朵朵的白莲花。
乾道初(1165)有个姓李名光和的青年人骑着驴到京考状元,骑驴走到一座桥的时候,遇见了普庵禅师,对师很高傲。师却不理会,开口道:“畜生骑畜生,两个不多争。”李光和听到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师又说:“选官固高。何如选佛”光和遂有所悟,与师一起来到慈化寺。于是师跟他讲了前世是白牛的因缘,光和开始不相信,师叫他看看白牛塔,光和见后顿时尽灭功名之心,发誓跟普庵禅师出家。这时师说你有妻子,做个在家学佛人吧。光和说“学道不归家,归家道不成”。于是师跟他更名为和光,字应世。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转眼一年冬去春来,和光家里人一直以为他到京城考试去了,一日忽然听到邻居的人传言说和光在慈化寺诵经做了和尚。他妻子为了证实真假,来到寺院,找到普庵禅师说:“我的丈夫听说没有去京城参加考试,蒙师化导,发心修行,但我将来怎么办啊:”师回答她说:“你的丈夫在藏经楼看经,你自己问问他。”和光之妻来到藏经楼,却见八大金刚,又高又大,满身火焰,守护着和光。心里十分害怕,不敢向前。和光见妻子来了,对她开示其因缘。于是妻谢师而回家。
一日,和光问师,我出家可以建道场否?师答曰:“你某日到九十九弯,遇蛇则住,逢龙则止。”后和光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上山时,遇到一条蛇引路,弯曲而上,到了燔龙关。于是他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道场。声名远播,盛及一时。今燔龙寺就是当年和光大师开山建立的寺院。
- 上一篇:如何尽一个女人的本份?
- 下一篇:不争辩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