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鎏金大铜佛像
鎏金甲娃强巴佛像奠基仪式在木里大寺举行。
重建世界最大鎏金铜像——甲娃强巴佛像奠基仪式在凉山州木里大寺举行。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由省州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大寺强巴大佛功德基金会接受捐赠,预计投资3000万元,用3年时间,遵循历史原貌,对甲娃强巴佛像恢复重建。
始建于公元1711年,总高26.73米,闻名遐迩的木里大寺镇寺之宝——甲娃强巴佛铜像,1958年以前是世界上最高的鎏金大铜佛像,比扎什伦布寺的强巴大铜像还要高。由于历史原因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奠基仪式当天,有来自北京、贵州、云南、重庆等各地的友好人士和木里当地信教群众约2000余人见证了该项活动。
重建鎏金大铜佛像,是木里佛教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木里县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件大事。
“香格里拉”,近些年来,已成为人们最受追捧的旅游目的地。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藏乡木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处川滇藏交界处的大香格里拉腹心地带。
木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与外界隔绝,形成了木里特有的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山、怪石、林海、绿水、叠瀑、峡谷、溶洞、雪峰、温泉、草原以及奇特的民风民俗。这些迷人的自然风光、神秘的佛教文化、古朴的民风民俗,构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人间仙境。
神秘的佛教文化是木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万,居住着藏、汉、蒙古、彝、苗等18种民族,境内的藏族、纳西族、蒙古族等大多信仰藏传佛教。
木里大寺是木里藏乡佛教文化的中心。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木里三大寺(木里、瓦尔寨、康坞)之一,始建于1656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人才辈出、享誉全藏区的名刹净土。
公元1711年,木里正处战争、瘟疫之苦,为众生安乐,第三世木里香根活佛昂翁贡秋与第二世大喇嘛崔称绒布两人共同商议并主持修建了甲娃强巴佛铜像。佛像内装藏宝物众多,集世间之所有,超乎所想,总计达20驮之多。历经300多年,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与大部分寺庙一同被毁。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1982年木里大寺恢复重建,成为全国藏蒙地区二十四座保留寺院之一。国家拨了专款修复了木里大寺的年降康大殿,200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镇寺之宝强巴佛至今未得到修复,多年来,广大信教群众强烈要求恢复强巴佛像。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海内外信教群众的愿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木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十世木里香根活佛的大力倡导下,经省州相关部门批准,成立了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大寺强巴大佛功德基金会,经过多年的筹资等准备工作,决定于今年遵循历史原貌恢复重建强巴大佛。
恢复重建强巴佛是木里藏区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既能够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文化需求,又为维护藏区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还将成为木里香巴拉梦幻之旅、洛克路探险之旅的一张世界级的闪亮旅游胜地名片,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人及信教群众前来旅游、朝拜,能极大地提升木里旅游的文化品位,大力推动木里旅游产业的发展。(稿源:凉山新闻网)
- 上一篇:万人聚崖山 共贺“国母诞”
- 下一篇:玉泉古城将举办内蒙古首次佛教文化艺术作品展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信心铭》释义
- 禅宗公案大全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战胜心魔?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景德传灯录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禅门日诵》简介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禅定境界分别为哪九个层次呢?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禅宗七祖
- 禅宗的起源与二十八代祖师
- 禅修已收纳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觉不觉悟
- 修行者每天发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坚志
- 佛教并非都劝人割爱出家
- 一会善一会恶不能长久,唯有忏悔惭愧才可长久
- 看清因缘才能在修行的同时影响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当中是觉悟还是颠倒
- 游报恩寺,让白居易暂离红尘,享受了无尽禅味
- 希运禅师古诗《尘劳迥脱》解释
- 从五言律诗《余住无方所》看拾得无牵无挂,逍遥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诗《嗔是心中火》讲了什么?
- 王维的《过香积寺》表达了什么?
- 心本无生因境有
- 当说别人时要不断地省察自己
- 道谦禅师送信开悟的故事
- 听其言,观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气短
- 心有一丝挂碍就不能自在
- 禅宗与其他宗派的区别,禅宗的特色
- 现前修为最终一念圆满
- 《修心要论》是弘忍作的吗,是本什么样的书?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内外是空无物的
- 佛法讲最后圆满身不依据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参心行处
- 从禅诗《饭覆釜山僧》看诗人王维供养僧人饭食
- 持佛号的心是始觉 所持的佛号是本觉
- 白话诗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蕴蓄的佛理和处世哲理
- 自己要觉悟好人生
- 时而转弯,时而放平
- 学会自利利他
- 诗僧王梵志诗作《城外土馒头》解说
- 从有求到无求 从有学到无学
-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法
- 唐代诗人綦毋潜夜宿龙兴寺的的所见所闻
- [放生起源]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 [感应故事]心经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种?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简单介绍
- [佛与人生]面对别人的批评,应该怎么做?
- [佛学常识]八关斋戒的解释、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学常识]袈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学常识]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称为“宝”?
- [佛学常识]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归投三宝令身心安稳
- [人物故事]佛教贫女供灯的故事与启示
-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佛和菩提达多的双头鸟故事
- [佛学常识]食存五观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须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宝珠
- [禅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烟”的故事
- [佛经故事]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 [佛学常识]布施的意思与种类
- [佛经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