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如来禅与祖师禅

四、沩仰祖师禅

  祖师禅这一概念的提出,得从沩仰宗人说起。从百丈怀海下传沩山灵祐(771~853),沩山传仰山慧寂(804~890),由沩仰师徒共同创立了禅宗五家最早之沩仰宗。仰山在勘验师弟香严智闲(?~898)的证悟境界时,首先提出了祖师禅与如来禅相对立概念,并认为如来禅是低于祖师禅的禅法。所以对祖师禅的正确认识,笔者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到这则公案中来具体剖析说明。下文将围绕香严悟道的因缘及沩仰的禅法思想展开,来具体阐述祖师禅的见地

  据《沩山灵祐禅师语录》所载:沩山一天问香严:“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你聪明灵利,意识知解所得,是生死之根本。父母未生以前,你试道一句看。”香严被这么一问,茫然无对。回寮房后,把平日所看过的经书从头到底翻过一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翻阅了几天,结果却一无所获。香严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于是他便屡次去方丈室,乞求沩山为他说破。沩山说:“我若说给你听,你以后将会骂我。我说的是我的见地,终究不干你事。”香严遂将平昔所看的文字付之一炬,说道:“此生不学佛法了,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遂辞别沩山出来行脚,路过南阳慧忠禅师道场的遗址时,觉得挺适意,于是决定住下来。

  一日,香严在挖除草木时,偶然抛起一片瓦砾击在竹子上,“啪”,传来一道清脆的响声,他忽然大悟。于是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如何会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

  一击忘所知【所知:即所知障,为二障之一,与“烦恼障”对称。所知障,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故名。又作智障、智碍。谓众生由于根本无明惑,遂迷昧于所证知之境界,由此覆蔽真如法性,而成中道种智之障碍,故称智碍。烦恼障,是指世人由于不知我空,执着有我,因而有贪嗔痴等烦恼,于是障碍涅盘的显现,故称为烦恼障。烦恼,指三界内之见、思二惑。见、思二惑断尽,即证得四阿罗汉果,心空寂静,见偏真理。】,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悄然机:跟“上上机”相对。悄然机,即悄然无为之类别,指二乘法。上上机,指最上乘佛法。机,机类、类别。】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这首偈颂的大意是:瓦砾敲击到竹子,一道清脆的响声,使我顿时忘却了所知障,真心本性全体现前,更不假借于有为的修持。从今一举一动、扬眉瞬目皆在播扬古圣先贤的法道,而不堕在二乘悄然无为的类别中。处处都没有踪迹可寻,远离于音声色像等六尘境界之外,却又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处处显现妙用。诸方通达大道的圣者,都说这是上上乘佛法。

  沩山听到了这首偈子,便对仰山说:“你师弟彻悟了。”仰山说:“这恐怕是他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我亲自去勘验过再说。”仰山见到香严后,说:“和尚赞叹师弟发明了大事,你把证悟的见地试说说看。”香严举前所颂过的偈子,仰山说:“这是你夙习记持而成,如果是真正的悟彻,再作个别的偈颂看看。”香严于是又作一颂:

  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

  贫,空的意思。这首偈颂的大意是:去年空,不算是真正的空;今年空,才是真正的空。去年空,还有个卓锥的地方(人执虽亡,法执未空);今年空,连卓锥的地方都没有了(人法双空)。这是对香严作修治心地功夫的精彩描述。从中可以看出香严在大彻大悟之前,功夫已经做得非常透彻了。大底本参已破,心空寂静,而住于偏空理中,但因理境未破,能空之智,所空之境犹存,故说还有个卓锥的地方。现因瓦砾击竹做声,临门一脚打破偏空理,人法双亡,故说连个卓锥的地方都没有了。云门文偃禅师(864~949)也有一段相类似的开示,可对香严这首偈颂所述之境界进行补充说明,云门说:“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点检来,有什么气息?亦是病。”【《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大正藏》第47册,第558页中。】大底香严及云门所述的途中风光,不出《楞严》解三空的具体内涵,《楞严经》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第125页中。】即是说直得功夫做到人法双亡,堕在俱空之境出不来,还是病根未除,透得此关,才是得大解脱自在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