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壹 三身的定义

  经典上说,在广大的宇宙中,释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于娑婆世界说法度众,其它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但如此,无量劫前即已证悟的正法明如来、龙种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驾慈航,现观音、文殊等菩萨身,于成佛以来,游诸国土,度脱群迷。佛力的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

  而佛身究竟有多少呢?佛教的各宗各派,因立场不同,对佛身有不同的看法。一般将佛身分为:法身、报身、应身三种。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

  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地前菩萨也能见到少分的如来报身,由于他们的业障较地上菩萨为多,所以只能由修所成慧所得的胜解力来悟解报身佛的依正庄严,但是不能亲证,因此所见到的报身色相还是有分别相的。这就好比眼睛患了飞蚊症的愚痴人,以为真的有蚊虫在空中乱飞,有智慧的人了解自己的病况,知道并非实有,虽然如此,他还是见到了飞蚊,表示还是有病在身。

  证入初地的菩萨,因为惑障少,心清净,所以自此以后所见的如来报身,一地比一地更为增胜微妙。

  三、应身

  应身就是如来为化导六道众生,随众生机缘显现的人格身,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化身。《法华经》说佛陀早已在尘点劫前成道,所以二千五百年前在人间从受胎到入灭的「八相成道」就是他的应身。八相是:

  1.降兜率:佛陀由燃灯佛授记为娑婆世界的补处菩萨,先住于兜率天的内院,经过四千岁,观察娑婆世界教化的机缘。

  2.入胎:在兜率内院住满四千年后,即乘白象由天而降,由圣母摩耶夫人右胁而入胎。

  3.诞生:在四月八日的艳阳天里,于蓝毗尼花园中降诞,降诞后即能行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4.出家:十九岁的时候,因感叹世间无常,弱肉强食,而且人间多有不平现象,于是毅然骑马逾城出家学道。

  5.降魔:在修道的时候,内心有贪瞋烦恼的魔,外境有声色货利的魔。要征服魔军的压力,不为魔女所诱惑,需具有大雄、大智、大无畏的降魔精神。

  6.成道:降魔以后,终于在十二月八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

  7.转*轮:佛成道以后,于五十年中,讲经说法,把真理弘遍人间,使*轮常转于世。

  8.涅槃:八十岁那年的二月十五日,教化因缘已满,由动归静,于娑罗双树下进入涅槃。

  应身为什么不能如法身、报身那样常住世间呢?

  1.应身出世的目的在度脱有情,当机缘成熟的有情已令得解脱,未成熟的有情也种下得度的因缘时,应身的佛陀就证入涅槃。

  2.为使有情众生了知色身无常,因而欣慕如来常住法身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3.为使众生尊重勤求甚深教法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4.为使众生起稀有心故,应身佛示现入灭。

  由上述四点,可以了解到诸佛的慈悲是多么的伟大,即使是示现入灭,都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

  贰 三身的关系

  报身和应身都是依法身而起的相用,报身、应身和法身之间各有差别如次:

  一、报身与法身的差别

  1.报身有色身可见,法身非有色身非无色身。地上菩萨所见的庄严色身是诸佛如来的应机示现。然而诸法都不离诸佛法身,所以法身可以说具足色相,但又没有一定的色相,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说:「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2.报身所见有别,法身如如不动。诸大菩萨因证悟阶位的不同,所见的报身也有差别,《密?经》说:有的见佛如须弥山高,有的见佛千百里长。但是法身湛然常住,没有差别相。

  3.报身的净土中有三乘及诸天人等间杂其间,而法身的净土唯佛乃能知之。

  二、应身与报身的差别

  1.应身随类示现:《法华经?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中所说的「身」指的就是应身。所以,天见如天,人见如人,畜生见如畜生,饿鬼见如饿鬼状,在地狱示现地狱身。

  2.应身不能受有无边法乐:由于如来的应身随类示现,所以不像报身那样具有受用无边法乐的相貌,例如:佛陀在人间应化,就有头疼、背痛、受谤、食马麦、金槍刺脚、掷石出血等苦相,乃至示现入灭。

  3.应身色相有限:凡夫二乘因为存有分别意识,因此只能见到应身的有限色相,而不能如地前菩萨那样见到无量无边的净妙报身色相。凡夫所见的佛陀是丈六比丘相,而天人所见更为胜妙高大,但是都不是如实的知见。

  参 法身的相用

  一、相

  1.转相:法身是转去一切杂染后所显现的真如本性。

  2.白法所成相:法身具有修习六波罗蜜所成就的十种自在

  (1)寿自在:虽然已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相,但是为了度脱有情,方便随机示现寿相,而能生死自如。

  (2)心自在:佛心清净,不为境界所转。

  (3)众具自在:资生物质不虞匮乏。

  (4)业自在:如来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通,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以身、口、意作利他之业,都能胜任无碍。

  (5)生自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有情,而去住无碍。

  (6)胜解自在:依自心观想的胜解力,能变现万物化益众生。

  (7)愿自在:从事一切利他事业,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愿。

  (8)神力自在:能六根并用,自在无碍。

  (9)智自在:在一切境界中,都能遍知一切法。

  (10)法自在:能观机逗教,以无量无边法门利益一切众生。

  其中,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是行财施、法施、无畏施等布施波罗蜜所圆满成就;业自在与生自在是行持戒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愿自在是行精进波罗蜜所圆满成就;胜解自在是行忍辱波罗蜜所圆满成就;神力自在是行禅定波罗蜜所圆满成就;智自在与法自在是行般若波罗蜜圆满所成。

  3.空相:法身已证得一切空相。

  (1)非有非无相:法身不是因缘合和的假有,所以说「非有」;法身是以真如为 体的实有,所以说「非无」。

  (2)非有为非无为相:法身不是由业烦恼造作生起的,所以说「非有为」,法身 由大悲力,能示现佛土身相、来去起灭等有为相,所以说是「非无为」。

  (3)非异非一相:从契入真如而言,三世诸佛,佛佛道同,所以说「非异」;法 身由无量的有情修习不同的加行所成就,所以说「非一」。

  4.常住相:法身是出缠的如来藏,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清净佛性,所以湛然常住。

  5.不可思议相:法身是自内圆证的境界,非妄心寻思所能想象,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表达。

  二、究竟证得

  十地以上的菩萨虽然断结使(烦恼),证得少分法身,但是还未断尽诸障,所以不能完全证得法身。只有佛陀不但断除二惑,而且破除微细的根本无明,才能证得究竟法身。

  三、众德相应

  如来法身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今举其大者如次:

  1.无诤智:阿罗汉的无诤智是消极的令人不起烦恼,如来的无诤智则更进一步积极的去调伏众生的惑障。

  2.四无碍解:如来以四种自在无碍的智解辩才化度众生。

  (1)法无碍解:善能契入正理。

  (2)义无碍解:善能诠释法义。

  (3)词无碍解:精通各种地方语言而无碍自在。

  (4)辩无碍解:随顺正理而巧说无碍。

  3.十力:如来证得实相后,具有十种智力,能说法度众生,摧伏邪见,成办诸事,自在无碍。

  (1)处非处智力:处,是道理的意思。处非处智力,指如来知道一切因缘果报定相。

  (2)业异熟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众生三世因缘果报。

  (3)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指佛陀知道一切禅定的深浅次第。

  (4)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

  (5)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欲乐善恶的差异。

  (6)性智力:指佛陀遍知种种世间的性相。

  (7)一切智处道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恶道、圣道所至处。

  (8)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众生过去世种种事。

  (9)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以及未来受生之处。

  (10)漏尽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众生漏尽与否。

  4.四无所畏:指佛陀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的自信,所以能勇猛安稳。其中,前二者属自身功德具足的无畏,后二者属利益众生的无畏。

  (1)诸法现等觉无畏:了知诸法,所以能住于正见,无所怖畏屈伏。

  (2)一切漏尽智无畏:断尽一切烦恼,所以能摄伏外道,无有畏惧。

  (3)说障法无畏:能阐示一切修道的障碍,而无惧于任何非难。

  (4)说出道无畏:能宣说出离苦道的方法,而不畏外道指摘所说为非。

  四、五种甚深

  诸佛法身难以用分别思惟去理解想象,以下列举五种甚深法来描述法身的体用不可思议。

  1.生住业住甚深:诸佛虽然已证得无生,但以慈心悲愿故,随众生机感示现世间,所以安住于无住涅槃境界,以无生而生,无住而住,而成就一切利生事业。

  2.安立数业甚深:诸佛应身时而受生六道,时而示入涅槃,是属于不坚业。相对于应身的无常,诸佛报身恒于净土中利乐地上菩萨,属于坚业。诸佛所造作的业,无论是坚或是不坚,目的都在永恒利益无量无边众生。

  3.断蕴甚深:诸佛断除有漏诸蕴,圆满菩提,却又能安立于诸蕴中利乐有情。

  4.显现甚深:诸佛法身遍满世间,恒常示现说法。但是众生为什么不能时常见闻佛法呢?因为众生罪垢深重,好比月影能现于一切江海河川,乃至一切容器水中,但是如果我们用破了的器皿盛水,当然不能见到月影。所以,愚痴众生不能见佛真身,是因为自己的不健全,佛陀的大慈大悲是永不减失的。

  5.涅槃甚深:诸佛随缘应化世间,或现八相成道,或现入般涅槃,这些起起灭灭并非表示佛身的真起真灭,好比火焰的生起与熄灭,都不影响「火存在于世间」的事实。佛的法身常住世间,不会随着应身的生死而消失。

  肆 结语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问答的诗偈,最能说明佛身的不一不异。

  唐顺宗问如满禅师: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回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勿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如虚空的法身了不可得,在世间的应身已示现入灭,在净土的报身非凡夫肉眼所能见到,三皈依的「皈依佛」指的又是那一个佛呢?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说:「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自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

  此名『清净法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慧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自在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归依。」

  临济禅师说:「汝一念心上清净光,是汝屋内法身佛;汝一念心上无差别光,是汝屋内报身佛;汝一念心上差别光,是汝屋内应身佛。」

  因此,我们切勿向外寻觅法身佛,也不用远求报身佛,更不必伤感应身佛的入灭。我们应该珍惜当下,从本自具有的佛心佛性中去体现佛陀的样子。

精彩推荐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