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第二十六课 悟道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联灯会要》卷六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八○八),唐代著名在家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遗有《庞居士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法常大师(七五二-八三九),唐代僧。湖北襄阳人。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希运(?-八五○),唐代僧。福州闽县人。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八九八),唐代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佑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芟草,瓦砾击竹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人,世称香严禅师。
六、唐·洞山良价《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洞山良价(八○七-八六九),唐代曹洞宗之祖。越州会稽(浙江会稽)人。于五泄山礼灵默禅师披剃。曾访沩山灵佑禅师,参「无情说法」公案,不契。受指示往诣云岩昙晟禅师,问无情说法之义,辞归时,涉水睹影,大悟前旨。于江西洞山弘扬佛法,门风颇振。其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尤以本寂的法系,称作曹山,合称之,即为曹洞宗。著有〈宝镜三昧歌〉、〈玄中铭〉、《洞山语录》等。
七、唐·洞山良价《景德传灯录》卷十五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八、唐·古灵神赞《五灯会元》卷四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古灵神赞,唐代禅僧。初于福州大中寺受业,后遇百丈怀海禅师始开悟得法。
九、唐·灵云志勤《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灵云,唐代僧。福建长溪人。嗣法于长庆大安。初住大沩山,因睹桃花而悟道,禅林称为「灵云见桃明心」、「灵云桃花悟道」。
十、唐·长沙景岑
《景德传灯录》卷十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景岑,唐代禅僧。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初住长沙鹿苑寺,复住湖南长沙山,大宣教化,时人称为长沙和尚。师机锋峻峭,与仰山对话中,曾踏倒仰山,仰山谓其有如大虫(虎)之暴乱,故诸方称其为「岑大虫」。谥号「招贤大师」。
十一、唐·无尽藏《增订佛祖道影》卷四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为唐代比丘尼。韶州(广东)曹侯村人。六祖惠能欲参谒五祖弘忍而途经韶州,听师诵经。师执经卷问字,六祖则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师极感惊异,乃遍告里中耆宿大德,推崇六祖为有道之士,重建宝林古寺,延请六祖居之,说法弘化。
十二、宋·雪窦重显《碧岩录》卷二
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
.雪窦重显(九八○-一○五二),宋代云门宗僧。字隐之。四川遂宁人。得法于智门光祚禅师。住雪窦山资圣寺时,大振云门宗风,为云门宗中兴之祖。门下弟子有天衣义怀、长芦智福等。谥号「明觉大师」。遗有《明觉禅师语录》六卷等行世。
十三、宋·茶陵郁《五灯会元》卷六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茶陵郁,宋代禅僧。不曾游方行脚。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而有此悟道诗。曾为白云守端和尚的得度师。
十四、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四
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
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罗哩罗。
.守端(一○二五-一○七二),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湖南衡阳人。依茶陵郁禅师得度。于杨岐方会禅师处得悟,承嗣其法。历住江西承天禅院、圆通崇胜禅院、安徽法华山证道禅院、龙门山乾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处,弘扬佛法。遗有《白云守端禅师语录》二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四卷行世。
十五、宋·白云守端《白云守端禅师广录》卷三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处出几多难,忽然撞著来时路,始觉从前被眼瞒。
十六、宋·从悦《联灯会要》卷十六
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
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
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
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
翻身魔界,转脚邪途,了无逆顺,不犯工夫。
.从悦(一○四四-一○九一),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虔州(江西赣县)人。宝峰克文禅师的法嗣。能文善诗,率众勤谨,远近赞仰。因住于隆兴(江西南昌)兜率院,世称「兜率从悦」。宋徽宗时,丞相张商英(无尽居士)奏请谥号「真寂禅师」。有《兜率悦禅师语要》一卷行世。
十七、宋·五祖法演《嘉泰普灯录》卷八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法演(?-一一○四),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绵州巴西(四川绵阳)人。初习百法、唯识诸论,后投白云守端禅师,精勤参究,遂廓然彻悟。初住四面山,后还迁白云山,晚年曾住太平山,更迁蕲州五祖山东禅寺,世称「五祖法演」。
十八、宋·佛果圜悟克勤《嘉泰普灯录》卷十一
金鸭香囊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克勤(一○六三-一一三五),宋代僧。字无著。四川崇宁人。参谒五祖法演,得其印证。与佛监慧懃、佛眼清远齐名,世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政和初年,住夹山灵泉禅院,徽宗敕赐其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政和末年,奉诏移住金陵蒋山,大振宗风。后居于金山,高宗赐号「圜悟」,世称「圜悟克勤」。后归成都昭觉寺。谥号「真觉禅师」。曾于夹山的碧岩,集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编成《碧岩录》,世称禅门第一书。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行世。
十九、宋·龙门清远《嘉泰普灯录》卷十一
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龙门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又称佛眼禅师。宋代临济杨岐派僧。四川人。雨夜读《传灯录》,至「破灶堕」因缘,忽拨火大悟,而作此偈。得法于五祖法演禅师。曾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后住龙门,道望尤振,学者争集。有《佛眼清远禅师语录》行世。
二十、宋·怀深慈受《嘉泰普灯录》卷九
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著便淆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宋代云门宗僧。字慈受。世称慈受禅师。寿春府(安徽)六安人。崇宁(一一○二-一一○六)初,谒长芦崇信于嘉禾(浙江嘉兴)资圣寺,并嗣其法。其后奉敕住于江苏焦山、洛阳慧林寺。靖康事起,师二度请辞,退居洞庭包山,「退步」偈就是在这段时期的作品。遗有《慈受深和尚广录》四卷行世。
二一、宋·怀深慈受《慈受怀深禅师广录》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门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多留月,黄菊深栽盛得秋。
万事无如退步眠,放教痴钝却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为能明彻夜煎。
二二、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难妙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妙普(一○七一-一一四二),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字性空。汉州人(今四川广汉),嗣法于死心悟心禅师。追慕船子德诚遗风,结茅于青龙之野,恒吹铁笛以自娱,又善为赋咏,开导人心。
二三、宋·性空妙普《嘉泰普灯录》卷十
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二四、宋·佛灯守珣《嘉泰普灯录》卷十六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灯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南宋临济杨岐派僧。浙江人。得法于太平佛监慧懃禅师。开创浙江何山移忠寺,故又称何山守珣。
二五、宋·无著妙总《嘉泰普灯录》卷十八
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
.妙总,宋代比丘尼。丹徒(江苏镇江)人。当代临济宗大慧宗杲说法,妙总参于盛会,会中宗杲大骂诸方,众人皆惊,惟妙总独喜。说法毕,妙总叩请道号,宗杲予「无著」之号,并示偈云:「尽道山僧爱骂人,只有无著骂不动。」一日,正危坐间,忽大悟,宗杲为之印可,于是名闻四方。
二六、宋·石头怀志《嘉泰普灯录》卷七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菴。
.石头怀志(一○四○-一一○三),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浙江金华人。得法于宝峰克文。示寂前,以「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示侍僧。
二七、宋·天衣如哲《嘉泰普灯录》卷九
瑞岩常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
.天衣如哲(?-一一六○),宋代云门宗僧。族里未详。为长芦净照崇信禅师的法嗣。
二八、南宋·张九成《嘉泰普灯录》卷二十三
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么时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
.张九成,宋钱塘人。字自韶,自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绍兴间策进士。曾至能仁寺从大慧宗杲禅师习禅,后因和金事件,忤逆秦桧,谪居南安。著有《横浦集》等书。
二九、民国·虚云《虚云和尚法汇》
杯子扑落地,声响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虚云(一八四○-一九五九),名古岩,字德清。湖南湘乡人。为民国以来,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十九岁于福建鼓山涌泉寺依常开老人出家,次年依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其后四处行脚参访。五十六岁在江苏高旻寺,因沸水溅手,致使茶杯落,而顿断疑根,彻悟本来。其后潜隐终南山,更名虚云,号幻游。后往槟榔屿、马六甲、吉隆坡、台湾等地讲经弘化。亦曾说服滇军协统李根源,消弭逐僧毁寺之祸。并调停汉藏纠纷,招抚盗匪,为民除去战祸。九十岁始离滇返鼓山任住持。一百零九岁时,在香港弘法。于次年返回大陆。晚年驻锡江西云居山。师虽为禅宗巨匠,然亦每教人老实念佛。后人编有《虚云和尚法汇》一书。
三十、民国·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合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一八八○-一九四二),为民国中兴南山律学名僧。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性情惆傥恬醇,于诗文词赋之外,尤好书画,工篆刻。二十六岁至日本,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并研究音乐,创组春柳剧社,为我国新剧运动的先驱。回国后,任教于天津工业专门学堂。后赴上海主持《太平洋报》笔政,藉书画文字以宣传革命。一九一八年,出家于杭州大慈寺,未久即于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号弘一。师推崇印光大师,效其不收徒众,不主寺刹的风格,惟以写字与人结缘。晚年自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坊间现有《弘一大师法集》传世。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二十九课、座右铭
- 第二十八课、佛寺联语(选录)下
- 第二十八课、佛寺联语(选录)上
- 第二十七课、词选
- 第二十五课、诗选
- 第二十四课、文选
- 第二十三课、佛光菜根谭(节录)(星云)
- 第二十二课、佛光大藏经编修缘起(星云)
- 第二十一课、慈航法师遗偈(慈航)
- 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 第十九课、五十生日感言(民国·太虚)
- 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 第十七课、宝王三昧论(明.妙叶)
- 第十六课、四愿齐说(明·憨山德清)
- 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 第十四课、示厨(明·紫柏)
- 第十三课、缁门崇行录(选录)(明·袾宏)
- 第十二课、七笔勾(明·袾宏)
- 第十一课、西斋净土诗(选录)(元·梵琦楚石)
- 第一课、佛
- 第一课、佛的意义
-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 第一册、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一节 何谓佛
- 第一课、佛教的真理
- 第二课、如来十号
-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处经
-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课、佛身
- 第一课、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二节 释迎牟尼佛
-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 十三、忏法
-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课、药师佛
- 编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练习1 有意识的呼吸 一 正念观身
-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 第三十课、焰口召请文(宋·苏轼)
- 第八课、四圣谛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课、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 第十四课、菩萨十地
- 第十八课、声闻四果
- 第四课、转轮圣王
- 第十课、修学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课、悟道诗
- 第九课、十二因缘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禅?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脚踏实地的付出才会有收获,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 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 忉利天主是谁?
- 授记有几种方式?授记的四种类型
- 人不要想太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 佛经中的世尊指的是谁?
- 释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觉性是永恒的、没烦恼、证佛国
- 皈依后做事还是不顺,对佛法心灰意冷,该怎么办?
- 佛教的经变是什么意思?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