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什么叫苦行?佛教苦行的意思与意义

苦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苦行?苦行的意义

苦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苦行?苦行的意义

苦行是什么意思?

  苦行,是用清苦(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来减少内在的烦恼、欲望,这样的苦行才有助于解脱,并不是说修行人要过苦日子。苦行分为“正道”和“外道”,正道即所谓的佛教“苦行”,它是针对世俗欲乐而言,不过是佛教徒律身摄心的持戒用功修行,是回光返照、了脱生死的必然,是中道之法,离此绝非佛法。外道苦行,是指以我执“贪求世福天乐”而行的种种无益极端之苦,如裸形无衣、受持牛戒狗戒、事火、卧刺等等,此非佛法。经云:“此苦行为下贱业,至苦至困,凡人所行,非是圣道。”

佛教反对苦行吗?

  佛教并不反对苦行。佛陀所反对的“苦行”,只是想当然的、没有意义的自苦其身。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是令人不得解脱的根源,惟有以苦行进行对治,才能斩断欲望之根。他们选择的苦行多半是折磨色身——或在烈日下曝晒,或在河水中浸泡,或像牛和狗那样生活,等等,以为这样就能将欲望驱出体外。佛陀出家后,也曾经历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最后身体羸弱,形同枯木。但他发现,这种修道方式并不究竟,并不能将人导向解脱。所以放弃了那些无益苦行,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待身体恢复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终成正觉。

  佛陀始终提倡简朴而少欲知足的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才有助于解脱。僧团成立之初,佛陀命弟子按四依生活,即常乞食、树下坐、粪扫衣、腐烂药,又称头陀行。但这种清苦生活毕竟不是多数人有毅力坚持的,所以又制定三衣,允许出家人接受施主供养的衣服。其后再开许百一物,同意弟子们拥有一些生活用品,但每种只能有一样。也就是说,任何物品都是拿来使用而不是积蓄的,以此避免对物质的贪著。

为什么要苦行?苦行的意义

  苦,给我们磨炼;苦,给我们增上;苦,给我们学习;苦,给我们超越。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十年寒窗苦读,哪里能考取状元呢?你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夫,怎么能在台上讲出五分钟呢?

  凡是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通过苦的阶段。学习不是苦,当你用心投入,学有所得,反而会觉得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修行也不是苦,即使是修苦行,在苦行里面也会有很多的禅悦法喜。因此,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以苦为乐,苦中自有无比的喜乐。

  佛教徒,唯有降低了物欲的生活,才能提高精神的领域,精勤于道业的修持,努力于事业的发展,贡献于大众的公益──发大愿心,为全体人类义务劳役,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乃至牺牲自己而救济他人,这便是佛教的苦行。如果有人以不吃烟火食,不过人的生活,而以显异出奇作标榜,那便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我们放弃所有,而是强调佛法的中道。佛教里的修行,你太苦了,冷冰冰的,也不得意义;你太快乐了,热烘烘的,也忘失了自己。因此,佛教真正的修道呢,是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在苦乐之间,平常心是道,用中道的生活,用正常的生活,这才是佛教的修行法。以下是各法师对“苦行”的解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