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历代高僧:一部真实的《西游记》 一个真实的唐三藏

  戒日王起初统治的是一个边陲小国羯若鞠阇国。戒日本是佛家的谥号,应是人死之后,据其功德而追赠的。羯若鞠阇国的大德们,在国王刚一扬名天下时,就赠给他戒日的称号,是为了避免死后赠名的虚假不实。当时,势力最大的是商佉王,此人酷虐无道,摧残佛教。他命人拔掉菩提树,毁掉树苗,把三百多名大德活埋,其余的变成奴隶。戒日王在这个时候,准备起兵反对商佉王。戒日王和他的臣子们到拔掉菩提树的地方,对着树地发誓:

  “如果我能有幸统一天下,定要重建佛法。希望我佛助我一臂之力,让菩提树从地下长出,以示灵验。”

  说完,菩提树就慢慢拱土发芽,坑中长出。戒日王大受鼓舞,立刻带兵前往商佉的住处,一举灭掉商佉。戒日王由此对佛教更加诚信不移,又领着八万象兵,开始了征服整个印度的伟大事业。大军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无不归依。这完全是因为戒日王信奉佛教而产生的威力。戒日王统率的军队不吃肉,每到一处,如果有羊,一定买来送给僧人,供他们食用乳酪。每五年,戒日王都要进行一次大的施舍,把他所收藏的东西全部施舍出去。

  玄奘在迦摩缕多国弘扬佛法的事,早已传到了戒日王的耳中。戒日王对这位来自大唐的高僧已仰慕多时。戒日王的臣下对戒日王说:“东面的童子王那里有支那的高僧,大王应该把他请来。”戒日王说:“ 这正是我的想法。我已经邀请过他几次,可他总是推辞不来。” 戒日王再次派使臣前去请玄奘,请童子王把玄奘送来。

  童子王命令一支一万人的象兵,乘三万支船,送玄奘与戒日王会面。戒日王与臣下一百多人,领着一万多人顺河东下,去迎接玄奘。只见河面上旌旗飘扬,万人攒动,两支庞大的船队相向而行。犹如两支即将在海上展开恶战的两支舰队,但船上的人们兴高彩烈,精神振奋,显然面临是一件重大的喜庆之事。玄奘与戒日王一见面,戒日王就行大礼参拜。随从的人撒花唱颂,场面庄严而隆重。戒日王对玄奘说:

  “弟子以前屡次邀请,大师为何不来呢?”

  玄奘说:“我当时学法未成,所以延误了王命。”

  戒日王问:“你们国家有个秦王,能征善战,精于歌舞。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美名为什么会传播得如此遥远呢?”

  玄奘答道:“秦王就是大唐现在的天子,是大圣人。他平息动乱,恩泽六方,所以人们都歌颂他。”

  “这是天让他做物主啊!”戒日王感叹说。

  戒日王请玄奘入宫相谈,玄奘给戒日王讲《制恶见论》。戒日王对他的臣子门说:

  “日光出来,烛光就要消失。大师一到,那些佐道都将被击破。”

  戒日王说:“此论虽好,可却没有被更多的人所知,我想在曲女城开大会,让五印度的能言善辩和知识渊博的人都到会,让他们都知道这篇论。使邪道从正,众僧舍小乘而从大乘,不是很好的事吗?”

  无遮大会就这样,在戒日王的操办下,在印度曲女城召开了。

  无遮大会圆满结束后,当时的人们已都承认,玄奘的学识已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成为全印度的第一高僧。

  玄奘向戒日王请求东归,戒日王让他主持了七十五天的大施场。此事完毕后,玄奘再次请求回国。戒日王命所属部下送玄奘出境。戒日王赠给数万金钱和许多头青象。这种象,形体圆大,高约三丈,长约二丈多,上面可坐八人,并放置一些物品。象行走起来,就象空身而行,坐在象背上感到很安稳,不会掉下来。玄奘不想接受金钱和青象。诸僧都劝玄奘留下青象。

  “这是佛法兴盛的象征。自佛涅槃以来,各国国王虽崇敬佛法,布施种种物品,但还没有听说有赐给青象的事,因为青象是极为珍贵的国宝。现在戒日王赠给您青象,说明国王对您崇敬至极。”

  玄奘于是收下青象。因为青象形体大,每天要吃四十多个草料饼,又三斛料。戒日王为此下令所属各国,要随供给玄奘草料。

  戒日王等十八国国王,都来相送,执手垂泪,依依惜别。

  此后的路程,玄奘昼夜兼程,极少休息。经过了卑利、于活、摩悉铁、商弥、竭盘陀、乌锻、于遁等国。途中的劳苦艰辛自不必说。

  玄奘在越过葱岭后,就派人上书太宗皇帝。

  贞观(太宗年号) 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京城西郊,人流始涌,僧俗摩肩接踵,几十万人聚集在这里,迎接从西土取经归来的玄奘。从旧城西到京城朱雀门二十多里的道路上,站满了人。道路被阻,玄奘无法进城,只得在郊外的馆驿中休息。虔诚的人们守在馆外,通宵站立。

  玄奘第二天把带来的经书、佛象送往弘福寺。京城中众僧竞相列帐支车,帮助玄奘运送。人声鼎沸,甚嚣尘上。天空一轮明日的周围,出现了彩色的云朵,佛像放射出红白相间的轮光。众人对此赞叹不已。从午时佛像入弘福寺的晡时,瑞像一直存在。

  京中万民因玄奘回都而停业五天,众多的人归依佛门。对玄奘的隆重迎接,可以说是千古罕见。

  那时,太宗正在洛阳。玄奘就从京都到了洛阳。玄奘把各国带来的奇珍异宝进献给太宗,太宗请玄奘入宫,与他见面。太宗与玄奘在宫中促膝交谈,从卯时一直谈到酉时,并不觉得时间过了很长。等到敲响出征的战鼓时,才结束了谈话。当时,太宗正带兵去讨伐辽左的叛乱。太宗请玄奘与他同行,玄奘因旅途劳累,又加上要翻译佛经,因而推辞不去。太宗传旨给留守京城的梁国公房玄龄,让他派人保护玄奘,且供给一切费用。

  接着,玄奘又上表太宗,请求翻译佛经之事,并要选择贤能的人和他一同翻译。太宗说:

  “法师唐梵皆通,词理通敏,恐怕再找的人,也是孤陋寡闻之徒,他们是不适于翻译圣典的。”

  玄奘说:“过去二秦之时翻译佛经,门徒有三千人。即使是这样,还恐怕后代无人知晓佛典,而去信奉邪道。如果现在不召集许多有贤能的人同时翻译,仅凭我一个人的为量是不行的。”后来,玄奘又多次奏请,太宗批准了。

  玄奘返回京城后,密集僧人慧明、灵润等为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为缀缉,沙门智证、辩机等为录文,沙门玄模为证梵语,开始的中国佛教史上规摸空前的佛经翻译事业,先翻译了《太菩萨经》二十多卷,接着又翻译了《显扬圣教论》二十卷,《大乘对法论》十五卷,稍有空闲,又翻译了《西域传》十二卷。此后又译了《佛地六门神呪》。

  从前代以来,翻译经文,大都是先谈梵文经典,然后根据对梵文经的理解,再写成汉文。这种汉文经书,和原来的经书相比,增添的或丢失的东西很多。现在玄奘却是从梵文直接译出,意义和原经相符。玄奘翻译佛经,出口成章,录者随写就行。吴魏时所翻译的经书,只是看重梵文的表面形式,注重文词的钩锁联类和重迭布置。这样译成的经书,显得冗长繁杂。玄奘因此让词工做贯通词义和节俭文字的工作,译出的经书语言简练而意义完备。

  太宗讨贼回到京城后。玄奘上表,请太宗为所译经书写序。太宗说:

  “法师您行为高洁,已出于尘世之上,泛宝舟而登彼岸。我才能浅薄,对俗事尚且不能通达,何况是玄妙的佛理呢?”

  玄奘认为,弘扬佛法,必须借助帝王之力。因此,玄奘又再次上表:

  “奉您的旨意和奖喻,我才得以翻译佛经,传播佛法。我本来学识浅陋,却有幸参拜九州高僧,向他们学习佛法,又凭着您的英名而远涉他国学习佛法。弘扬佛法,所依赖的是朝庭的教化。我从天空得到的经论,奉旨翻完,只是还没有序。陛下您的智慧如白云遮日,英才超越千古,威名高过百王。我认为佛法无边,不是具有神思的人,不能够解释它的道理,圣教玄远,不是圣人的文词,是不配序写它的来源的。所以我敢冒犯您的威严,让您为圣经做序。帝王之言影响深远,您就不要再谦虚了。教化众生在于日积月累,如果只是观望等待,就会失去时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