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鸠摩罗什,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公元343~413,东晋高僧,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故事

  农历八月二十是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圆寂日。

  在汉传佛教历史上,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义净、不空被称为五大译师。其中三位曾到过河西走廊。鸠摩罗什是年代最早的一位,中国佛教因他的出现而面貌一新。虽然其他翻译的是佛经典籍,但其影响却超出了佛教的范围。大千世界、一尘不染、烦恼苦海、未来、心田、爱河……这些最初由鸠摩罗什创造出来的汉语词汇,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中印混血

  鸠摩罗什是地道的中印混血儿,生在中国,圆寂也是在中国。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天竺宰相达多的长子。但是鸠摩罗炎没有选择继承其父的相位,而是选择了出家,后来东渡葱岭,到了现在的新疆库车一带的古龟玆国。国王敬慕他而迎为国师,龟兹国王的妹妹耆婆,年始二十,以王权逼鸠摩罗炎结婚,后生了二子,就是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等到鸠摩罗什7岁的时候,就随母亲一起出家了。

  龟兹当时是著名的佛学中心,这为鸠摩罗什后来成为翻译家提供了绝佳的成长环境。在龟兹学习之后,鸠摩罗什跟随母亲来到犍陀罗学习小乘经文,后回到龟兹又皈依大乘。此时,龟兹“城有三重,广仑与长安等地,城中塔庙数千,帛纯宫室壮丽,焕若神居”,而鸠摩罗什已经声名远扬了。

重兵拼抢

  公元385年,前秦将军吕光带领军队进驻河西走廊的凉州城,并在这里建立了后凉国。城中的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情景:一个西域相貌的僧人,不管走到哪里,身边总围绕着一群士兵。这个僧人就是鸠摩罗什,这些士兵并不是他的手下,而是负责监管他的。吕光奉前秦皇帝之命,从龟兹带走了这个负有盛名的高僧。在将军吕光的眼里,鸠摩罗什只是一件特殊的战利品。据《高僧传》记载,吕光曾强迫鸠摩罗什娶龟兹公主为妻,还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骑上恶牛烈马,但鸠摩罗什忍辱负重,面不改色,令吕光感到惭愧。

  正是在河西走廊的这17年,使鸠摩罗什对中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汉语读写能力突飞猛进,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译经大师正在河西走廊辽阔的土地上悄然成长。

  后秦国君姚兴为了要将高僧鸠摩罗什据为己有,不惜在公元401年五月,派遣十万大军讨伐凉州,终于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以国师礼待。这一年,鸠摩罗什已经58岁了。他彻底摆脱了在凉州的半囚徒式生活,成为后秦的精神领袖,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之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

译经事业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公认的第一大家。他自西而东的旅程不仅推动了整个汉地佛教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我们今天的语言生活。

  在后秦的都城长安,皇帝姚兴在城北大兴土木,为鸠摩罗什盖起了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广阔的庭院里,有数座高大的楼台,中间布置有假山花草、奇珍异兽。每到鸠摩罗什说法的时候,就有数千人到来听讲。

  鸠摩罗什见姚兴愿意为佛教如此投入,趁机向姚兴提出自己在凉州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宏大计划——重新译经,让佛的知见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

  姚兴十分赞赏鸠摩罗什的建议,他立即为鸠摩罗什开辟了译经场,还特地选派了八百僧人来配合他的工作。长安译经场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场。为了还原佛经的本来面目,鸠摩罗什在弟子们的配合下,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都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

严谨轨范

  译经的队伍非常庞大。在鸠摩罗什的主持之下,译经场(也叫译场)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都井井有条,分为译主、度语、证梵本、笔受、润文、证义、校勘等程序,分工精细,制度健全,集体协作。

  什么叫译主呢?简单说就是翻译的主人。当时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是背诵的,他背诵,比如梵文,旁边有度语,把它翻成汉语。鸠摩罗什经常一身兼二人,因为他的梵语和汉语都特别好。

  证梵本是什么呢?人难免记忆会错误。由于担心译主背错,证梵本就会拿着写本和抄本比对。笔受,是把度语翻成的汉语记录下来。润文,则是记录下来的时候,将从外文翻过来比较生硬的语言,润色修改为符合汉人母语的语言。这点我们翻译英文的时候也经常会遇见。证义,则是要校验翻译的内容是否符合教义,是不是精确妥当。校勘,除了检查是否精确妥当以外,还要对抄的内容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焚舌不坏

  根据记载,当时与鸠摩罗什译经的有名僧人多达八百人,远近前来跟随他求学的僧人有三千之众,所以就有“三千弟子共翻经”的说法。

  鸠摩罗什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浩繁经文的各个方面,他的译著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立宗的经典依据。比如现在人们熟知的《心经》版本是玄奘大师译本,而其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却是鸠摩罗什大师“原创”,来自其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这位西来的高僧通过对语言的卓越理解.将印度佛经化作优美的汉语经典,1600多年来没人去增减或改变一个字。

  公元413年农历八月二十,70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临终前他说:“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果然,他的形骸灰飞烟灭,舌头却真的依然如生。

  罗什法师一生经历坎坷,为佛教和译经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心中有众生,但为利益众生故,不惜身命。我们都无比感恩法师为我们遗留的珍贵典籍,也希望学习他的勇猛无畏精进前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