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与团聚是联结亲情的纽带,是家庭的维系

宗性法师:节日与团聚是联结亲情的纽带,是家庭的维系

节日的伦理意义

  对于“团聚与节日”,这个我要特别提出来谈一下。为什么呢?我问你们,现在又要过中秋节,又要过端午节,又要过春节,又要过清明节,你们都上哪儿去?

  我上次提的,放假不等于过节,过节不等于放假!为什么我提这个?我跟你讲,星期六、星期天是放假,那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休息一下充充电。但是这个过节就不是等于放假了,为什么?比如说春节,你看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拼死拼命到了最后那一天晚上,干嘛?要吃团圆饭!

  你们琢磨过没有?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在哪儿吃不一样吗?你吃什么东西嘛,吃的还不是那些东西。为什么要强调团圆啊?因为团圆才能体现家庭的完整性。即使回去不了,在外面也要发点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嘞!你以为他写这个诗干嘛?那是写给家里人看的,我尽管没回来,我还是想着你们的,我的心是跟你们在一起的,还是团圆了的。

  所以我讲,过节放假不是放假,那有伦理意义。让大家团聚在一起,传承这个家庭的完整,同时达成亲情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今天最需要的。

节日与团聚,联结亲情的纽带

  你看古代的社会,不要说你这一家三口要团聚,整个大家族,不分家的。几代人都住在一起,谁要分家,谁要分家我跟你急!电视里不是演的吗?你别看他是老古董,这个老头子怎么这么牛啊!那是一种精神!强调了要维系这个家庭的完整,不能支离破碎。所以,古代觉得要离婚是耻辱的事情,它有很多种说法来约束你,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好下一代,这里面的意义太深刻啦!

  因此,我们过节不管千里万里都要跑回来。我讲团聚,团聚在一起干嘛?交流、沟通,建立感情啊!今天的人,不回来了,就打个电话:哦,过节啦,吃好点,耍好点,行啦,不说啦。声音也听到啦,现在还有微信,人影子也看得到。

  你们在座的有年龄大的当父母的,如果每逢春节,你的儿子跑到大洋彼岸给你打个电话,你也听了,你也高兴了,高兴背后总带有几分凄凉啊。所以也只能自己安慰一下,没事,打个电话回来就好。背后还是会讲,能回来还是尽量回来嘛。是不是?为什么?今天尽管这个电话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但是彼此的感情疏远啦。你信吗?几年不见,他心里想什么你可不知道啊!

  所以,中国人为什么过去要团聚,不是要来吃那么一餐饭。不是老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今天的人,你有个朋友从北京来看你,你高兴吗?早上给你打个电话“我要来啊”,一会儿就看到了——哦,来啦!来了就去吃饭——“走,皇城老妈”!解决问题了。

  可是过去啊,从北京要到成都来看你,三个月之前写信,我要来看你。接到这封信,我的朋友要来啦,天天都望着那一方,什么时候到啊?什么时候到啊?念了三个月。哪一天突然在你面前出现,哎呀,是不是高兴啊?那三个月在路上就是培养感情!天天想啊!

  所以,过去过节为什么都要回来,每天都盼你啊!感情的流露啊!但是我们今天人不理解,哎呀,没事,回不去,实在不行打个电话回去就行啦,没那么简单。

  节日是家庭的维系!我是主张节日还是要团聚,但是,不要光顾大吃大喝,而要重在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还有回来团聚的时候,尽量不说那些不开心的事,本来吃一顿饭挺开心的,挺有营养的,结果一说那些不开心的,不吃啦!生气啦!是吧?

  所以我老给你们讲一天在外面受的气,遇到的不高兴的事,尽量别拿回去,你自己不开心就算了,还拿回去感染一家人!本来几个人有说有笑的,突然有个人不高兴,你遇到过这样子没有,想笑笑到一半,脸上停了,好尴尬哦!是不是?没有那个必要嘛!所以为什么中国过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节日,强调家人要团聚,这是我的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成都文殊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