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九、因明学之必须研究

  九、因明学之必须研究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慈航于佛法方面知识浅陋,深为惭愧!惟对于因明学曾略加研究,现在来谈谈“因明学的研究法”。因明学到底是什么?因明学有何用处呢?查佛教经典,有“经”、“律”、“论”三藏之分。《经藏》者,有正确贯串之意义;《律藏》者,有规矩条约之意义;《论藏》者,有阐扬讨论之意义。又“论”乃菩萨或罗汉所造;三藏之外,又有杂藏,如传记等。“藏”字之意义,乃是许多经典,集在一处,非教本经可名为藏。现在《因明论》是属于《论藏》的。但论亦有二种:一为“自论”,二为“他论”。他论者,比如我所说之话,你若不服,则加以反诘,我又从而解释之,名为“他论”。自论者,不须他人反驳,只是自问自答,名为“自论”。他论自论之外,又有二种:一为“宗经论”,二为“释经论”。“宗是宗旨,凡根据大小二乘之三藏经典而造者为“宗经论”。“释”是解(P84)释,依照一种经而解释其奥义者,为“释经论”。佛教学说,是首尾一贯,不同世间科学,其师倡之,其徒破之,故佛所说经,万古不灭。比如有经名《摩诃般若波罗密多经》,龙树菩萨,依此经造大智度论,故《大智度论》及《法华论》为“释经论”,而《成唯识论》、《三论》等为宗经论”。释经论又有二种:一注、二疏。“注”是逐句解释,“疏”是逐段讨论;“注”则直而“疏”则曲。现此“因明论”,乃属“自论”,属“宗经论”,上来论之意义已说竟。

  现讲因明二字,因明学有三支比量,支者条也;三支者,谓宗、因、喻。“宗”是“宗旨”,“因”是“因由”,“喻”是“比喻”。“宗”是“主义”,“因”是“理由”,“喻”是“事实”。不曰宗明,不曰喻明,而曰因明者,盖有理由方可以证明所立之宗旨,故曰因明。

  宇宙万有,有二条件:(1)事实,(2)理由。比如此布,甲说是黄色,乙说是黑色,相争不下,须有事实证明乃可决定;但事实未必可以拿出来的,则须用理由证明;比如你说有孔子,我说没有孔子,你能否拿出孔子来证明?(P85)又比如千百年后,甲说有孙中山先生,乙说没有孙中山先生,试问能否拿孙中山先生证明吗?故观察宇宙万有,不是偏要事实,只需理由充足就可。又比如我说“觉苑”是我的,你说是你的,相争不决,结果只有打官司,试问此法官,是否派人来,抑亲自来,四围看过,而后决断。即使四围看过,亦无痕迹,要双方拿出理由,方可判断。又比如你问我有没有母亲,有没有祖宗,我说有母亲有祖宗,但你未曾看过,岂能承认?此在事实上,是拿不出来的,就要讲理由,须知你有母亲,有祖宗,你之父母,乃由祖宗而来,故推知我亦决定有母亲,亦决定有祖宗。但推论法有二种,一是东方论理学,一是西洋论理学。西洋论理学,名为“逻辑学”,东方论理学,名为“因明学”。论理学有二规则,一是演译法,是逐步推论而言之;一是归纳法,是总结归拢而言之。在逻辑学有一原则(1)大前提,(2)小前提,(3)断案。断是判断,案是案件,前提者,凡案件未判断之前,须先有条件提出,故谓前提,例如:

  大前提——凡有生者必有死。(P86)

  小前提——我有生。

  断 案——故知我必有死。

  “凡”字,可概括宇宙万有,其范围大,故曰大前提;“我”字在凡字范围之内,为小份子,故曰小前提。此为推论法,要拿共同之道理,推论到其他的道理,而不断案。但因明与逻辑,略有不同,例如:

  宗——我会死。

  因——有生故。

  喻——如我父母。

  盖父母有生则会死,而我有生,故亦当会死,此是归纳法;然则因明与逻辑,如何会通呢?因明之第一支,即逻辑之第三条,因明之第三支,即逻辑之第一条,因明之第二支,与逻辑之第二条相同,即“小前提”与“因”相同,而“宗”与“断案”互易,此是“因明”与“逻辑”之异点。又“逻辑”是把宇宙万有何者合?何者不合?以自己思想而推论之,可名为“自悟法”;“因明”则是自己明了之后,复将此义理用以教人,把自己之思想宣(P87)传出去,可名为“悟他法”。故因明要先立主义,后讲理由,如释迦孔子孙中山等,自己觉悟之后,复令他人觉悟。比如孙中山先生云:“《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此是先立宗旨,而后再说民族、民权、民生等义,今再将“因明”与“逻辑”之量,互相比较,逻辑例如:

  大前提——凡是穿袈裟者皆是和尚。

  小前提——我穿袈裟。

  断 案——故我是和尚。

  此是逻辑之推论法,若在因明,则如下例:

  宗——我是和尚。

  因——受和尚戒故。

  喻——如我师。

  上来两例并举,今试问:用逻辑好呢?抑用因明较好呢?如上来大前提,凡是穿袈裟者,皆是和尚。在表面看来似合,但试想,若两例并论,则逻辑例错!何以故?凡穿袈裟者,岂尽是和尚?穿袈裟者,有否尼姑?若尼(P88)姑亦穿袈裟,则不能说都是和尚,故此例错了。若在因明则否,盖因明第二支是我受和尚戒故,明明说不是受尼姑戒,不是受居士戒,则决定是和尚,并非其他,若照此立量,一毫都错不去。

  凡有法师讲经,都喜欢去听,以为听了经,就可往生西方,了脱生死。若听因明学,恐怕会跑到东方去,不会了生死。现在我先说几个问题,就可解答讲“因明学”之重要了。街上的人不足传说吗?佛法会亡国,若人人皆为僧尼,人人皆生西方,再过百年,人种灭了,岂不亡国吗?又说:佛教不杀生,假如现今有外国人,侵略我国,我们个个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开杀戒,不去抵抗,岂不亡国吗?再说,佛教不生产,若人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则无米、无柴、无屋住、无衣着,岂不也会亡国吗?外间之人,此等说话,充满耳朵,要把佛教根本打倒!因此之故,我要先把因明学讲给你们听,如果将因明学学好了,方可对付他们,方可以驳倒他们的理论。否则,你们虽信仰力足,死心念佛,以求往生西方,但除了你们以外,尚有无量众生,被他们的言论所转,好像黑夜里破坏了明灯,前途茫茫,不晓得往那里(P89)走好?

  上来三种言论,就是佛教不发达之重大原因,我们要用因明量,加以辨明,就可以知道反对佛教之逻辑量,是如何错误?他们说:“凡是学佛之人,都要做和尚及尼姑——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就错了,因为凡学佛者,不是人人都去做僧尼。何况除僧尼之外,不娶不嫁之男女也很多,如果说僧尼不娶不嫁,会灭种亡国,为什么不说抱独身主义者,会灭种亡国呢?这岂不是不平等之苛刻言论!又佛教有五乘法:声闻乘,观三界如火宅,视生死如冤家,积极的求了脱生死;至于菩萨乘,是秉大无畏之精神,抱大牺牲之主义,入烦恼大海,救度一切有情,决不畏首畏尾,怕死偷生,不特可以救一家一族一邑一国,乃至可以救全世界,其精神愿力之伟大,岂凡情所能测度呢?就人天乘而论,亦是救人救世之法,其所守戒,是不乱杀,不无辜杀,并非完全不杀,而反对佛教者,两头不讲,只讲中间,把佛教之真义,埋没不彰,因此发生无限误会;以为佛教不杀,就是不抵抗主义,岂知我们大乘佛法,是积极抵抗,救人救国之法?彼反对者,只是门外汉,看看招牌,并(P90)未入内,自己未明真相,胡乱嚷着,真是可怜!至谓佛教不生产,则会亡国,试问佛徒中有教育界人否?有农人工人商人否?有政治法律军警各界人否?彼反对佛教者,以为信佛则不种田,若人人去种田,则谁人做衣服?若人人去做衣服,则谁人去当兵?若人人去当兵,则谁人弄饭做子弹?故要人人都同做一件事,无论如何,都是办不到的,不只做和尚为然,须知所谓国家者,乃是集合种种份子而成,此种种份子之中,要文化否?要教育否?要道德否?若谓国家要有文化、教育、道德,则佛教就是文化教育道德,且中国佛教徒,于四万万民众之中,就占得一万万,有了一万万佛徒,即是少了一万万暴徒,而增加一万万良民,此一万万良民,是否由和尚教化而来?然则佛教之与和尚,亦何尝辜负国家呢?且世间之道德,所谓智仁勇者,佛教之“般若”就是“智”,“慈悲”就是“仁”,“精进”就是“勇”,乃至跑香绕佛,亦含有体育之意义,佛教实具有时代性之道德教育文化,是以父母负家庭教育之责任,师长负学校教育之责任,而佛教徒则为社会教育慈善事业者,世人不察,以自己之误会,妄加诽谤,邪说纷陈,故须以因明学之正量,(P91)破邪显正,这就是我要讲因明学的一点意见。

  因明学不但是专心佛学者要研究,就是我们平常说话,辩论,演讲,作文也要懂;因为不懂因明学,常常会犯语病,所以我们不可不研究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