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因果启示 >

修身进德嘉言录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急难救人,一善可当百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为恶恐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近之惟恐不及;闻一恶言见一恶行,远之惟恐不速。

  △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时,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语言之间最可积德,如见人为善,以一言赞成;见人为恶,以一言谏之;人有争讼,以一言解劝;人有冤抑,以一言辩明;以至勿讦人阴私,勿谈人闺阁,其功俱无量。

  △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益厚。

  △得放宽时且放宽,积些阴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须知退,好景须留日后看。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轻用而多取,我宁寡取而俭用,非以俭用为贤,俭用犹可以养廉。

  △钱财不可不惜,然也不可苛刻。我能宽一分则人受一分之惠。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惜财惜福,缘为惜德。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生骄与奢,有始多无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三餐常思农夫苦,日用难忘众生恩。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从。

  △一个人要懂得感谢才会同情他人。感谢自己得到众生许多好处:我们不种田有饭吃,不织布有衣服穿,不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人,却有房子住,这些都是应该感谢的,不知道感谢的人,他就只会自私自利。

  △每天的提醒——爱因斯坦:“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还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吃饭的学问:

  吃饭不要乱讲话,要用心地吃,感恩地吃。因为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还要带着忏悔心吃,吃时不要打妄想,不要执着,不要挑剔,每一餐都这样观想,带着这种心态去修行,由始至终。

  △一位学生的感受:

  初次亲历和尚们用斋时的认真,我真是大受感动。和尚们吃得很少,也很粗淡,但极认真。表情是那样虔诚,带着感激,感激农民们的辛苦,感激大自然的赐予。想想学校食堂的情景和大学生们就餐时的行为,我觉得这次到寺庙没白来:真正懂得了“粒粒皆辛苦”。

  ※※※※※※※※※※※※※※※

  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从一个角度去看,而应保持多角度乃至圆的观察。叫你看破、放下、叫你不要追逐名利富贵,不等于叫你不要随缘,而是要你在思想境界上保持这样的高度,不贪羡,不追求,但随缘。有这样境界的人,官做得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因为他们只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功名,为了钱。

  看破、放下、随缘、自在

  △有人问我是否要钱,或希望受到重视等等。我说,如果这些是有必要得到而又可以得到的话,我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因为求之不得而失望。

  △知足者常乐。

  △平安即是幸,知足即是福。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温馨第一乐。

  △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贫贱是苦事,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贱是耐久之交,你处得它好,它益你必多。

  △满足,是至高无上的财富。健康,是至高无上的利益。安祥,是至高无上的幸福。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畏惧,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无欲则静,静则明。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犯。

  △世人以心肯处为乐,欲被乐心引在苦处。达人以心拂处为乐,终以苦心换得乐来。

  △厚味多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

  △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知足,绝非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不求进取而消极的意思,而是告诫我们不要驰逐于色声等五欲,不要玩物丧志,而要省欲除奢,俭以养廉。这样的人才会有作为,才能进取,才能对人类社会有大的贡献。

  △世间知足、安贫守贱的人,前推古代鲁国的贤人黔娄。他不把爵位视为荣耀,对于别人的厚赠,也拒绝接受。当他死时,甚至衣不蔽体,可谓贫乏至极!他并非不知道这种人生观会招致何种后果,但他依道而行,活得心安理得,对物质生活匮乏。并没有丝毫的怨尤。其后接近千载,很难找出堪与伦比的人。他和孔子一样,抱着“朝闻道,夕可见’的态度,心满意足的了其一生,为后世留下典范。

  △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生活的人,是可怜而渺小的人。

  △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捺,此皆学问得力处。

  △人的生活富足不重要,内心的安祥才重要。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却有割舌之患。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财有五种危险:大火烧、大水淹、贼偷夺、恶子毁、官没收。五事一至,变迁立见,一但寿尽,难带丝毫。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好色不淫不乱。

  △财富的获得,是一个人的机缘,没有机缘的人,想尽办法也还得不到手。若是不该你得的东西,即使到手也还会落空。

  △大厦千间,夜眠几尺?家财万贯,日食几何?

  △贪多业也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清高的人格,是能视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我们能对物欲减少一分,我们的人格就升高一分;我们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我们的道念就增强一分。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约有富贵贫贱两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心却未己矣。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死生生,昏昏昧昧,如醉如梦,经百千劫而了无出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应如是矣。

  △从世间的诱惑当中,我们要有力量约束自己,克制自己。一个人伟大与否,倒不是看他的钱财多少和地位高下,而是看他有没有自制的力量。能够自制的人,才是修行可能成功的人,为什么修行者讲持戒?这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有自制的力量。

  △名为招祸之本,欲乃丧志之媒。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世人贪得,都务强求,不知一钱之所获,尚有命焉,而况富贵功名之大。

  △朝里官多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官大钱多能几时,落得自己白头早。

  △贫者犹多富者少,布衣蔬食可暖饱。王侯衣锦味珍馐,未到百年亦衰老。

  △功名的事,本来有定,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有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论也。

  △做官难免冒禄贪功,既做好事,也难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恶,罪福影响不漏丝毫。贪有限之荣名,受累生之恶果,殃及于子孙,可不畏哉!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为光宠。忠正之士,不以穷达易志操。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忘名利,甘淡薄,世间心轻微,道念自然浓厚。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歇处。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名利和地位随时变化不定,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把握的。所谓“春日方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都是古人。

  △世人单为“体面”二字,坏却平生。

  △五代横超法师坚辞御赐紫衣(这是一般人们所深愿追求而很难得到的啊!)唯恐污染了一生的高洁。这样的凛然高风,真可凉却那些奔兢于豪门望族的热衷,而觉醒那些追求于虚名浮利的醉眼。

  △万般随缘过,一切随缘了。只见活人论是非,不见死人道丑好。世人都为不忙之事忙碌,只要三寸气在。名利争执不休,殊不知无常期到,请问能带走多少?皇帝一死,江山也丢,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举世好奉承,奉承非佳意。不知奉承者。以尔为玩戏。

  △好谀乃人生大病。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而不暇,而暇治心乎?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因发长叹。座中一人揖而曰:“诚如尊翁,不好名者惟公一人耳。”老宿欣然大悦解颐,不知本人已被卖矣。名关之难破如是哉!

  △己心恬淡静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吾独醒,”做到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从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才是真正自由人。

  △所谓权势、物质、虚荣,既不真实,也不永恒,它只能构成对生命的煎熬、污染和惩罚。你必须控制它,让自己生活在合理的欲望中。也就是说,人们肚子饿了有东西吃,冷了有衣服穿,有房子可以遮风蔽雨,就已经足够了!

  △富贵的,一世宠荣,到死反增了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的,一世清苦,到死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人诚想念至此,当急回贪恋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恩爱一缚,牵入罪门。对家室亲眷,尽心不挂心。

  △芙蓉白面,不过是带肉骷髅;美艳红妆,尽是那杀人利刃。

  △夫妻一场应看空,大限来时各西东。夫妻本是同林鸟,可怜死后不相逢。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手,观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

  △酒色声名四面墙,多少英雄在内厢,若有世人跳得出,便是神仙不老方。

  △若能断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寿则长。

  △酒乱性,又轻狂,耗散精神坏灵光。养身宜戒损已药,修身须除败事汤。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儿女如过客,暂时来相见,来时固不拒,去时亦无恋。来去两无心,此中有时限,情浓何太痴,请君自量忖。

  △子以三因缘生:一、父母先世负子债。二、子先世负父母债。三、怨家对头或因缘深者来做子。

  △田园身外物,儿女眼前冤。

  △父母子女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男女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劝父母,莫系怀,儿孙八字自带来。贫贱今生受孽报,富贵前生修积来。任你一切安排好,难逆因果一丝毫。

  △有等愚痴人,愿做儿孙犊,不肯积福田,舍财如割肉。子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莫为儿孙计,自有儿孙福,留了难带财,撇了易带福,莫为儿孙计,及早修些福。积德并行善,子孙万代昌。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窦燕山,今日还存否?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桂子兰孙一笔勾。

  △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上为父母,中为己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人们都要爱恋骨肉,贪财如命,这样在世俗上这一边情重了,如何谈得上修行?要知道,从来妻子骨肉缘尽则散,散后都不相识。如果恶缘相聚,眷属就是冤家,不知不觉暗受其害,想到此,不由人心不淡。财产等物转眼成空,当然更应看破了。

  △时间是无头无尾无影无踪的,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财富,拥有多高的学问与地位,都不可能挽回一分一秒的生命。

  △人生直做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人命如朝露,虚浮无定期。

  △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时时思及人生岁月匆匆,何必汲汲营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常的一切。

  △茫茫生死事难知,碌碌终生何所得?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修?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常防死日,道念自生。

  △人常常忧死虑病,亦可以消幻业而长道心。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身难得,人命只在呼吸间,一失人身,万古难复。

  △凡是追求快乐而变成盲目的人,以及对官能的享受贪得无厌的人,必定脆弱而很少有志气的。这种人有如中了魔,也象在风中摇摆不定的草一样,永远得不到安静的时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制之若无,斯为圣人。节而不纵,斯为贵人。纵而不节,是为愚人。

  △天理与人欲并存,天理就在人欲中流行。在人欲中能掌握天理,方是悟道之人。同是饮食男女之欲,便有君子、小人、禽兽之分。君子对此等欲望并不克制,但求“合礼”,不会拼命追求,而能淡然处之。因此从心态到神色举止,都表现出一种淡泰舒缓的气象,饮食男女之欲全由他来支配,可多可少可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小人则重视饮食男女之欲,心劳日拙,一天到晚都在为物质享受不够而烦恼不堪(人欲是无止境的)。禽兽类人由于纵欲过度,已经全被饮食男女之欲支配了身心,是以凄凄惶惶,不可终日。

  △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如家庭之乐,五欲之乐,色身之乐,心灵之乐等等都是乐。可是,所有的乐都包含在“苦中”!这苦,并非通常所谓的苦难,而是“无常即是苦”。因为生活中快乐的感觉和快乐的境遇,是无常的、不永恒的,迟早要改变的。它改变的时候,就产生了痛苦、烦恼、不乐。

  △人生的苦真多哇!有的人经济困难生活艰辛,有的虽然日子好过,却又有年老的苦,如耳聋、眼花、牙掉、行动不便;有肉躯之苦,如内在生理不调而生病,或外在肉体受伤及先天残缺的苦;有自然界给予我们水火、雷电、寒暑、风雨、旱涝、瘟疫之苦,及蛇蝎疯犬、蚊叮虫咬之苦;人事界则有刀兵盗贼、侮辱侵害、威逼压迫、讥骂嘲讽、怨毁仇杀、冤枉诽谤、拘禁刑罚之苦;还有求名求利或其它物质上的享受而求之不得的苦。再者,冤憎会、爱别离、攀比自愧,也是一番说不出口的苦滋味。即使你福气好,一辈子称心如意,最后仍然有个“死”的苦,真是“八苦”交煎啊!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所有人类的头上,都压迫着“生老病死’的大山,老和病,一直不停地从各方面侵袭而来。虽然,我们随时都会和它“碰面”,但完全不能预知“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这正是人生的真相。我们沉迷于忙碌的生活,而忽略了这个真相——人生“无常”。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