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行

\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被搬上银幕之际,唐僧的形象家喻户晓。反而,很少有人知晓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故里之行,使我更加缅怀和敬仰这位高僧,由此诱发出泉涌般的情思。
  唐僧寺的一位老居士殷勤地领我们前去拜谒玄奘墓。玄奘墓位于唐僧寺西北匕约200米处,和邙北塬地其它古螺一样,墓螺呈覆斗形,周围遍植桂丛,生机盎然。墓前有碑,正面篆书“声震五印”,背面为“誉满中华”。碑身正面刻“大唐三藏法师玄奘之墓”,碑阴刻玄奘传记。我联想起这位以60岁高龄立志徒步西天取经,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武威出敦煌,越流沙,途经一百三十余国,历尽风沙雪霜,终于到达佛国印度,并在那烂陀寺的无碍辩才,舌卷残云。五印度十八国国王,三千余名佛徒,千名婆罗门徒,均被玄奘精辟的论议所折服,荣获“大乘天”的殊荣,又毅然谢绝五印国王的挽留,决然返回阔别十七载的祖国。共计行程五万里,带回经律论五百二十夹,共计六百五十七部。先后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大唐西域记》这部十二卷自传体的游记,不但记录了沿途一百三十余国的风物人情,而且描述了“以白骨为标”,夜遇强盗豺狼,软禁宫室,财色诱惑等使人抹泪扼腕的事迹。
  徐霞客徒步东南以血泪写就了《徐霞客游记》.而玄奘跋涉西域以生命谱写了《西域记》,其作品的文化历史价值不待言,其精神信仰却激励着有志者。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陕西长安玉华寺。他的头颅骨曾一度流落日本国,转经台湾,几经转辗,现供奉于江苏南京灵谷寺。西安古城的标志大雁塔,便是当年玄奘藏供经典的地方。
  玄奘的生平事迹,保存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续高僧传》、《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中。
  引路的老居士说,相传清代光绪年间,这处墓地还比较完好,规模较大,还有十余座墓铭。他(玄奘)活着的时候为西天取经历尽磨难,死后也历经劫难。东南亚佛教徒和文化名人前来拜祭,无不在默哀中叹息。
  玄奘祖居洛州(今洛阳)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现陈河村。陈河村略呈东西走向,玄奘故居位于村子正中,座北朝南,现保存有玄奘塑像,画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由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书的“玄奘故里”碑等。陈家古宅现存古井一口,井旁古槐树,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奖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一代伟人。当地群众奉为神水,可治百病,十分灵验。因此,经常不断有外地人不远千里来求神水。
  修复后的玄奘故里,座北朝南,占地六亩是一座古色古香,幽美雅静的院落。建筑包括大门、过厅、后堂及东西厢房,由南向北,布局巧妙,错落有致。名花佳树,石桌石凳,体现了隋唐时期中国农家传统住宅建筑的风格。
  玄奘,俗姓陈名棉。祖辈历有官任。其父陈慧,曾任江陵县令。母、宋氏,隋代洛阳长史宋钦之女。陈慧夫妇生有四子一女。陈棉(玄奘)在诸子中排行第四。
  出家前的陈棉,是——个聪明、有教养的孩子,“备通经典,爱古尚贤”、“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虽钟鼓嘈赞于通衢,百戏叫歌于闾巷,仕女芸苹,亦未尝出也”。
  出家后的玄奘曾于二兄长捷法师(陈素)同住洛阳净土寺,后游历陕西、四川遍访名师,有感于汉传佛教的不完备,而发愿西行求法。
  传说,玄奘西天取经,一去十几年杏无音信,其母思子心切,每到夜阑人静,月上中天,便常常在村外河旁,燃一柱幽香,双手合什,遥望西天,默默为远行天涯的儿子祈祷,直到她离开人间。当地父老说,马蹄泉就是当年玄奘母亲烧香祈祷之处。参访完玄奘故里,坐在场院大槐树下小歇,有老农指着几个光着腚,怯生生望着我们的几个童孩说,他们是玄奘五十几代孙。我即不想追问什么,也不去多想,只默视玄奘故里的父老乡亲能珍惜这块养育过一代伟人的故土,也祝愿他们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智慧解月兑的生活
  返回时,天空布满铅云,天空深处,传来隐隐雷声。和去参观少林寺的同仁们谈起玄奘西行求法事迹和参访玄奘故里的见闻,他们后悔只因一念之差,而当面错过参访贤圣的机会。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