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一
请看经文: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是总结前面所讲的依报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愿力、行力之所成就。这里讲的是重重结示,令生信一切庄严,皆是阿弥陀佛愿行所成,种智所现。这个“种”就是一切种智,所现的境界,这就佛这一方面说。也是我们自己净业所感,唯识所变。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了解。由此可知,极乐世界我们常讲的二力法门,这个二力,指的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愿力行力,也指我们自己的净业,唯识所变的。这个世界是这样形成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才能真正地相信这个庄严是可能的。
下面的经文是讲正报。这个经,先讲依报,然后再讲正报,这是有它一番用意的。依报如此庄严,正报当然更为殊胜。好比我们到一个人家,还没见到主人,先见到他的庭院,种种的设施,巳经感觉到美不可言,赞之不尽,可见主人之高雅。正报,就是讲阿弥陀佛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本师,我们也称之为导师。
请看经文: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这一尊佛,什么缘故取“阿弥陀”这个名号。这段经文,就是征释名号。上面说明依报的殊胜,此处再给我们说明正报之妙。这个正报里面,有主有伴。意思是说西方世界实在是一个最理想的教学处所,也就是说十方诸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学校,专门来接引十方有愿往生,有志了生死、成佛道的这一些众生,给他们做特别的增上缘。弥陀是导师,好比是校长,当然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导师,是主,教化主;学生,是为伴侣,也就是佛所教化的对象。
释迦牟尼佛又叫来舍利弗,佛问他:你的意思以为如何呢?彼佛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尊佛,他为什么叫阿弥陀?这个意思刚才已经说过,这些话是佛在开导我们,因为这个法门特别着重持名念佛,也就是说,这个修行的方法很特别。因此佛的名号,自自然然就成为这一部经的总持了,也就是这部经修行最重要的一个纲领。所以这个法门修学着重的是持名,“名”就是阿弥陀佛,顾名思义,我们要深信佛的万德洪名,就是不思议的境界。诸位如果要问,这个不思议的境界,究竟是个什么境界?我们读华严经就可明了,四十华严的经题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想想这个题目里面,有入不思议境界,那么这个地方呢?就叫我们顾名思义,万德洪名就是不思议境界。一心执持则为能入;我读华严经,讲华严经时,常常提醒诸位同修,这一部弥陀经是能入,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就是能入。华严里面不思议解脱境界,或者我们讲一真法界,那是能入,能所不二。因此华严经可以说之为详细的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也可称之为简略的华严经。希望诸位细细的去想想这个道理,我们的疑惑才可以断除。
请看下面经文: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我们的本师以及西方世界的导师,都希望我们执持名号,由持名而悟入体性,了知心佛一体。这是这部经,在修学法门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的意思都是叫我们持名要悟,“悟”是讲开悟,“如”是讲证得,体性就是法界,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一真法界。在本经里面讲,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知道生佛一体,“生”是众生,“佛”是十方诸佛,到这个境界,就如古德所说的,法界圆融体啊!一真法界理体是圆融的,这个圆融之体,作我一念心。我们今天念佛的这个心,念什么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就是法界体的名字,就是名号,我们今天心念佛,前面跟诸位说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你们想一想,对不对呢?整个法界圆融体是自己的一念心,自己一念心就是法界的圆融体。后面这里讲,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所以我们念佛的人,必须要能够悟入这一个境界,这个非常的重要。这才是一个真正念佛人,念佛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才能够证得,也才能体会得到,才能够受用得到。现在再说说“光”与“寿”的意思。先讲“光”,“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光,一类是身光。我们要从三身上来说明,三身,我们讲报身,报身梵语叫卢舍那身,卢舍那就是“报”,是报身,即光明遍照。
阿弥陀,也可以翻作无边光,或者是无碍光,或者是超日月光。都表光明无量的意思。也许有人要问,佛光既然是这样的圆满,而且大经里又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不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现的相,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经里讲,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好;每一种好,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念佛的众生,摄取不舍,观经上有这么这一段经文。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我们没有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其实,佛光真正是无时不照,无处不照,我们哪一个人不在佛的光明遍照之中呢?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譬如说,日月光明普照,如果眼睛失明了,就见不到光明。虽见不到,但太阳、月亮的光芒一直在照着我们,只是自己见不到啊!同样的道理,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没有障碍。如果这个众生不信念佛,不信佛法,业障未除啊!这就好比盲人一样,他不能够见到佛的光明。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把业障除掉的话,信心具足,精进念佛,就像大势至菩萨说的一样:“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一定可以见到佛,何况佛光呢?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够破除迷惑,坚定我们的信心。
光,所因有二,就是光的因缘,第一个因缘,是佛万德所成。第二个因缘也是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本愿所致。由此可知,愿力不可思议。这个字幕上,都讲过了,大家自己看看就好。也称无边光、无碍光、日月光。
请看下面经文: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这一段经文,是从寿量上来说的。阿弥陀,也翻作无量寿。佛的光明无量,佛的寿命也是无量。寿者,受也。这是一种享受,俗话讲,五福之一。五种福报里面有长寿。既然讲到寿,这个寿之修短,“修”是长的意思,寿的长短,必以生命之生灭为标准。我们讲寿长、寿短,一定是以这个身命,以身命住世的长短为标准。世间人哪一个不希望长寿呢?
经上说,及其人民,这一句很重要。佛寿无量,我们听到很欢喜。我们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寿有多长呢?会不会像佛一样呢?给诸位说,像佛一样。如同当年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世间,佛的寿命八十岁,跟我们世间人一样,示现八十岁。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示现的寿命与西方世界的那一些众生,也是相当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说,无量无边,阿僧祗劫,这一句是讲的时间。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呢?以前在大专讲座有一些学生喜欢计算,他们算的这个数字太可观了,我们将它写在此地,给大家作个参考。
讲到阿僧祗,阿僧祗是古印度数字单位。印度的这个数字单位,大概在全世界是最多的。它有一百多个单位。中国的数字约有二十几个单位。
佛在此地说,他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无量个无边阿僧祗劫,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佛常在经里告诉我们,凡夫修行成佛,只要三个阿僧祗劫。你们想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把三个阿僧祗劫看作什么?大概像我们,人寿百年看作三小时一样,这个事情三个钟点就办了,哪不是太容易了吗?所以说只怕你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无量无边阿僧祗,后面还有一个单位是劫,不是年啊!
劫,梵语叫劫波,翻成中文意思,叫时分。多长呢?在此地讲,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则是一大劫。这里讲的劫都是大劫。劫究竟是多长的时间,有兴趣的可以去算算。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明白,极乐世界那些众生,也就是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一般所指的是凡圣同居土,他们的福报竟然如此之大,不外乎是两种力量成就的。一种,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即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愿里面,就有一愿说:我成佛之后,我这个国土里的众生寿命皆无央数劫。无央数,就是无量数。现在他成佛了,他国土里的人民,果然不错,有这么长的寿命。可见得,与他的本愿完全是相应的。第二种就是自力,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力就是众生念佛,念佛这个力量。一心念佛,我们净业成就了,往生到西方国土,那边是莲花化生,决定没有生老病死苦,因此得到这样殊胜的寿命。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