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梵文 Mahāyāna ?raddhotpada ?āstra),大乘佛教重要论书,相传为古印度马鸣著,南朝梁真谛译,一卷;唐代实叉难陀重译,作2卷;以真谛译本较流行。 又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全文篇幅不长,只有一万一千字左右,但它结构严谨、析理清晰,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详情]

《大乘起信论》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附录(一)

  大乘起信论 作者: 星云大师总监修

  附录

  1大乘起信论

  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无我句义法,

  无边德藏僧,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除疑去邪执,

  起信绍佛种,故我造此论。

  论曰: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故造此论。

  有法能生大乘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一作因,二立义,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

  此中作因有八:

  一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故:

  二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

  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於大乘法有堪任故:

  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心至不退故:

  五为令众生消除业障,调伏自心离三毒故:

  六为令众生修正止观,对治凡小过失心故;

  七为令众生於大乘法如理思惟,得生佛前究竟不退大乘信故:

  八为显信乐大乘利益,劝诸含识令归向故。

  此诸句义,大乘经中虽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悟缘别,是故造论。

  此复云何?

  谓如来在世所化利根,佛色心胜,一音开演无边义味,故不须论。佛涅盘後,或有能以自力少见於经而解多义:复有能以自力广见诸经乃生正解:或有自无智力因他广论而得解义:亦有自无智力怖於广说乐闻略论摄广大义而正修行,我今为彼最後人故,略摄如来最胜甚深无边之义,而造此论。

  云何立义分?

  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

  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相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

  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於此入佛地故。

  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

  此中显示实义者,依於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以真如故,从本已来不可言说,不可分别,一切言说唯假非实,但随妄念无所有故。言真如者,此亦无相,但是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遗言,非其体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

  问曰:若如是者,众生云何随顺悟入?

  答曰:若知虽说一切法而无能说所说,虽念一切法而无能念所念,尔时随顺妄念都尽名为悟入。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空,本性具足无边功德有自体故。

  复次,真实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离一切法差别相故,无有虚妄分别心故。应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相,非非有无相;非一相,非异相;非一异相,非非一异相。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

  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

  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逼,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於烦恼,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麤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

  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於一心前後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如是知已,则知始觉不可得,以不异本觉故。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差别相,一净智相,二不思议用相。

  净智相者,谓依法薰习,如实修行,功行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显现法身清净智故。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与本觉非一非异,非是可坏,非不可坏。如海水与波,非一非异,波因风动,非水性动:若风止时,波动即灭,非水性灭。众生亦尔,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起识波浪。如是三事皆无形相,非一非异,然性净心是动识本,无明灭时,动识随灭,智性不坏。

  不思议用相者,依於净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常无断绝。谓如来身具足无量增上功德,随众生根,示现成就无量利益。

  复次,觉相有四种大义,清净如虚空明镜。

  一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心境界相及觉相皆不可得故。

  二真实不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於中现,不出不入,不灭不坏,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具足无边无漏功德为因,薰习一切众生心故。

  三真实不空离障大义,如虚空明镜,谓烦恼所知二障永断和合识灭,本性清净常安住故。

  四真实不空示现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依离障法随所应化,现如来等种种色声,令彼修行诸善根故。

  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迷无自相不离於方,众生亦尔,依於觉故而有不觉妄念迷生,然彼不觉自无实相,不离本觉,复待不觉以说真觉,不觉既无真觉亦遣。

  复次,依於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不相舍离。

  一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

  二能见相,以依心动能见境界,不动则无见:

  三境界相,以依能见妄境相现,离见则无境,以有虚妄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

  一智相,谓缘境界生爱非爱心:二相续相,谓依於智苦乐觉念相应不断;三执著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著:四执名等相,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五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於种种诸差别业:六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

  是故当知,一切染法悉无有相,皆因无明而生起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