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咒大全 > 佛咒文章 >

印顺导师对持咒的看法与态度

  二、「咒语」具功效的经典引证

  印顺导师引《铜鍱律》的记载:以咒术可以除鬼害而杀鬼。《五分律》亦载:「随心遣诸鬼神杀,是名作是心随,心杀是中犯者。」[59]《四分律》记载:「时有妇人,夫行不在,他边得娠。即往家常所供养比丘所,语言大德:『我夫行不在,他边得娠,与我药堕之。』比丘即咒药与令胎堕。比丘疑。佛问言:『汝以何心?』答言:『杀心。』佛言:『波罗夷。』咒细末药、咒华鬘、咒熏香衣服、咒胎,亦如是。一切波罗夷。」[60]

  《僧祇律》载有:「毗陀罗咒者。若比丘欲杀人故,作毗陀罗咒。害心作咒时,得越比尼罪。令彼生恐怖时,得偷兰罪。彼死者,得波罗夷。是名毗陀罗咒杀。」[61] 在《十诵律》说:「作毗陀罗杀,半毗陀罗杀,断命杀」[62];「毗陀罗」是「召鬼咒尸令起」,即「起尸咒法」。「半毗陀罗」是「召鬼咒铁人令起」。「断命」是「心念口说读咒术」的种种法。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亦载有「起尸杀」,「起半尸杀」,「咒杀」,与《十诵律》相同,但「起半尸杀」的方法不同。[63]

  在《增一阿含经》曾记载:「咒术具有『死』与『病』的力量」,兹摘录如下:

  复次,国土人民普得疫病,皆由宿缘。是时,人民各生斯念,我等昔日无复疾病,今各得患、死者盈路,必是沙门咒术所致。……[64]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也曾载有:「咒术具有力量」的故事:「彼独角仙,以仙之法为葬其父。思恋父丧愁悲忧恼,便证五通。后于异时,因往取水。取得水已,回至中路。遂逢天雨,泥滑倒地。水瓶遂破,掬破瓶水,置其掌中,以口咒向天遥散:『由汝雨下,打破我瓶。从今以后十二年中,勿更雨下!』由此仙咒力,雨便不下。」[65]

  总而言之,根据以上的引经所见,各部派之间都已承认咒术是有力量,而且,也承认咒语是具有功效的。

叁、「咒语」的起源

  一、古印度《奥义书》思想与古咒法

  古印度在《奥义书(Upani?ad)》中,依文法学 upani?ad的「语源」词构已有「弟子近(upa)坐(ni?ad)师父侧领密意」之口传祈祷(Brahman)[8] 咒法,这是具有无限绝对的神秘力量。而后来的印度教,将《奥义书》解说为「智瑜伽(j?āna-yoga)达解脱」,才从咒法转向了解脱学的内容。[9] 依近代学者进一步研究,此种咒法思想最初早已潜伏在西元前1200年左右阿利安人作成的《梨俱吠陀(Rg-veda)》之「赞歌」当中,乃至出现于《夜柔吠陀(Yajur-veda)》所集录的祭仪咒诵文。[10] 其实,最明确是在《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所集成的吉祥增益之咒法、及咒诅调伏之法,其内容本质上就是「咒法」的集成 [11]。[12]

  对于言语不灭的「声常论」,则早在西元前四至三世纪犍陀罗国娑罗阇逻 [13](?alātura)人的文法学家波腻尼(Pā?ini)所创立;他的出生地,根据近代学者金克木的考证,即属现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14]。波腻尼创立声明论(文法学)之后,声明即成为印度重要的学问之一 [15];包括如:弥曼差派(Mīmāmsā)、印度文法学派、瑜伽派、吠檀多派(Vedānta)和佛教的真言宗,很多学派都主张言语不灭论 [16]。[17] 而且,声常住论和弥曼差派,在我国佛教史料中也有不少记载,可以提供吾人参考。[18]

  依照弥曼差派的思维方式,《吠陀》中的声音(文字)是永恒的;因此,这些声音(文字)所传达的道理也是永恒的。不但这样,这些声音(文字)所传达的道理:「法(dharma)」,也是「自明」(自量,svatah-prāmānya),而且,没有错误的。也正因为这样,声音(文字)才可以作为一种获得正确知识的方法,称为「声量(?abda-prāmāna)」。[19]

  总而言之,根据近代学者们的研究:「声常论」之所以名为「声」,应该是由于加上了「真言」的信仰,即「唵(Om)」、「萨婆诃(Svāhā)」等神秘力的「真言」关系 [20]。[21]

  二、「四十二字门」的探索

  依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所说:「在陀罗尼中,最根本的是四十二字门,成为大乘的重要法门。」[22]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记载:「当善知一字,乃至四十二字。一切语言,皆入初字门!」[23] 由此可见「四十二字门」的重要性。[24]

  然而,由于当时历史考古学及碑铭文献资料的缺乏,印顺导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46,仅由《大智度论》及《般若经》等汉译文献的记载 [25],即推论:

  现在的印度,没有四十二字母的拼音文字,然可以决定的,这是古代南印度的一类方言。[26]

  依于笔者近来的研究,认为这样的「决定」说明,是稍有问题的。「最早印度文字起源」的探讨,可以参看笔者编着的《梵字悉昙入门》之介绍 [27];另外,关于「四十二字门」的研究,在该书pp.341-9中,笔者依据:「1. 基本梵字字母(收录九部经典史料)」、及「2. 华严字母(收录九部汉译经典)」区分成两大部分。并且,将这两部分的梵字字母与不同译者所使用的汉文音译,作了详细的「音译对照表」。[28]

  另外,John Brough 教授也研究「四十二字门」。他指出:汉译《佛本行集经》及《方广大庄严经》内容中的「四十二字门」与 Lalv 的梵文抄本是一致的;然而,汉译《普曜经》中的「四十二字门」,却未采用此音节文字的字母表达,而是直接从印度字「意译」成汉文的。[29]

  兹依汉译《普曜经》,摘录一段已经「意译」的中文片段,试制表如下:[30]

  根据学者徐真友的研究,此 A-Ra-Pa-Ca-Na音节字母与「佉留文字(Kharostī《佛本行集经》汉译为「驴唇」)」[31] 有关。依据考古学证明,更显示古代「佉留文字」的确使用了A-Ra-Pa-Ca-Na的音节顺序。且古犍陀罗地区发现一些佛典故事的石雕,清楚地书写A-Ra-Pa-Ca-Na音节字母写成的佉留文字;另外,S.Lévi 在七十年前,也提到「四十二字门」中的第三十九字 Yas,发 Za音,这个音不是一般印度文所用,而是中亚地区 Iranian(伊朗的)语系,以及犍陀罗语言的发音。[32]

  若依据这些石雕、碑文等的证据,以及学者们近来的研究成果,或可推论「四十二字门」可能的发源地,应该离中亚 Iranian 语系或西北印不远 [33],而且,应该不是印顺导师所推论的「南印度方言」。[34]

  三、咒语的引入佛法

  依据汉译佛教经典的记载,将咒语引入佛法之中,「治蛇毒咒」该算是最早的。《杂阿含经》提到:「优波先那 Upasena为毒蛇所伤而死,临死而面色如常,并没有什么变异。」[35] 因此,佛曾为比丘们说防治毒蛇的咒语,兹摘录如下:

  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常住蛇头岩,众恶不来集,凶害恶毒蛇,能害众生命。如此真谛言,无上大师说,我今诵习此,大师真实语,一切诸恶毒,不能害我身。……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坞。耽婆隶。耽婆隶。耽陆。波婆耽陆。抖渧肃。抖渧。枳跋渧。文那移。三摩移。檀谛尼罗枳施。婆罗拘苻。坞隶。坞娱隶。悉波诃。」[36]……

  依据印顺导师的看法:将世俗咒术引入佛法的缘由,不外乎是受到印度习俗的影响。[37] 由《杂阿含经》(大2,p.61a-b)的记载,可以看出:「优波先那为毒蛇所伤而死,面色如常」是与编入南传《相应部》「处相应」同。[38] 因为南传《相应部》「处相应」没有伽陀(gāthā)与咒语,所以导师推论本段经文:以谛语防治毒蛇,原先应该是没有伽陀与咒语。并提出: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师们在防护谛语之下,附入世俗治毒蛇的咒语,之后,才又附入于《杂阿含经》中。[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