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虎溪三笑的主人公有谁?虎溪三笑的故事

虎溪三笑的主人公有谁?虎溪三笑的故事

明成化二十二年内务府刻本《释氏源流》

虎溪三笑的故事大意

  《高僧传》上说:东晋的和尚慧远,年轻时博览《六经》,尤其喜欢阅读《老子》《庄子》,但是听了道安法师讲解《般若经》以后,他却顿时大彻大悟,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儒、道九流,都只不过糟糠罢了。”他从此笃信佛教,并以护法、弘法为己任。

  慧远和尚曾经南下浔阳,见庐山那里的环境很是清净,适合做道场,便留了下来。一开始,他住的地方离水很远,他便用杖敲地,说:“如果此地可居,当有泉水涌出。”话音落地,果然涌出了清泉。他因此将自己的房子称为“龙泉”。后来刺史桓伊又为他建了东林寺,以便他率众修行。当时有许多信众,比如刘遗民、雷次宗等,都聚集在他的门下。

  在庐山的三十多年间,慧远和尚足不出山,但王公贵族、文人学士却都争着与他交往,经常有官员、文人进山里来拜访他。为了表明自己不入俗市,慧远送客总是以虎溪为界。一日,送陶渊明陆修静下山,三个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竟走过了虎溪。等到他们发现时,三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就是后人所说“虎溪三笑”的由来。

虎溪三笑的原文

  《高僧传》云:晋释慧远,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性度弘伟,风鉴朗拔。问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而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糟糠耳。”既入乎道,厉然不群。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安公叹日:“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远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始住精舍。去水甚远,以杖扣地曰:“若此处可居,当使涌泉。”言毕,清流涌出,因号精舍为“龙泉”。时慧永居西林,要远同止。永与刺史桓伊曰:“远公方当弘道,贫道所栖褊狭。”桓乃更立房宇为东林,遂率众行道,清信之士,望风云集。刘遗民、雷次宗等,弃世遗荣,依远游止。远于佛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推交辞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自是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以虎溪为界,一日送陶渊明、陆修静,谈吐不觉过溪,三(按:“三”,原作“一”,据文意改)人大笑。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深圳东山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