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论》大意之三

  《掌中论》大意之三

  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

  这就是第一段。这一段儿是说的我陈那为什么要作《掌中论》这篇文章。在佛教中常说,这个叫造论因缘

  我们现在人也是,我作这一篇文章,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总得有个目的吧~~比如说我有一个观点,我要说出来,甚至说,我现在穷得没饭吃,我要作一篇文章换两文银子,这也算目的,虽然说不高尚。那么,在这儿,陈那论师他说他作这个《掌中论》的目的是什么呢?可不是想换一碗饭吃的。他说,在这三界之中,其实所有的只是假名,幷无实在的外境可得,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因而死死的执著,所以就起惑造业,使得自己在三界六道轮回受苦,受了苦还不知道为什么受苦。现在我陈那就为这些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们来说说这个道理,使他们知道外境根本就不实在,不值得为了它而使自己轮回受苦,让他们知道自己受苦的原因是对外境的不能正确认识。这个呢,就叫做利益有情。

  论中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指深受各种欲望支配和煎熬的有情所居住的地方。色界是指粗俗的欲望已经断绝,只是这些众生仍有身体,有精神活动。无色界则既无欲望又无形体,此界没有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只有精神活动。我们佛教说的六道,都是三界之内的事儿。这三界怎么来的?就是有情众生所具备的烦恼、随烦恼,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大致划分为三类,以做为所依,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

  “外境”,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所攀缘、所要认识的色、声、香、味、触之类的东西。

  “妄执”,“妄”就是不合理、不正确,“执”就是虚妄分别,幷在心中牢牢不舍。

  “门”,门径、通达,由此正确的、不颠倒的议论为门径,使得众生来抉择诸法的自性。

  “性”,就是常说的本体,一切实际上是没有自体的,都是因缘所生,但是我们都说它有自体,所以,这部论就是要破我们的有自体观念。

  “倒解”,颠倒的见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