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起源 >

放生运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力

放生运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力

  果坚法师说,“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放生运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力以及轮回生死因果观念。《金光亮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有一段关于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记录: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由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降低。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为了救活鱼群,他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要求派20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满水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鱼群。

  放生在隋唐时期尤为兴盛,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曾发动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60余所,开凿放生池,劝世人戒杀放生。沿海渔民受到感化,沿海四百余里尽成放生之地,存活生灵亿万之巨。

  “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辩证智慧,善待众生、普度众生的宗旨追求。”果坚法师强调说,放生文化的意义在于践行、涵养仁恕精神、慈悲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够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就能从根本上消减滥捕滥杀,对于促进生态平衡、人心良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都可谓意义重大。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