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思想 >

心地法门(下)

  同参们!当下你的那一念清净无染心,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不用外求,越求离本性越远,累生累劫也找不到自家本性,什么叫做一念清净无染呢?就是清清楚楚的明白外境五欲六尘,而心不染著其境,心到任何处所,能起无边的作用,但不染著任何处所,使本心清净无染,是名一念清净无染。眼识看见五欲心不动,则眼识清净无染;耳识闻到外面声音而不动,则耳识清净无染;鼻识嗅到香臭而不生喜厌,则鼻识清净无染;舌识尝到酸甜苦辣而不生欣恶,则舌识清净无染;身识接触到粗细不生恋慕与舍弃,则身识清净无染;心意识与法空性相应,则意识清净无染;但使六识出六门不染六尘境界,如是修证者,必得道果

  诸位同参!虽然说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识,其实六识都共同一识,此一识按照它的功用界限而有差别,因此分为六识,此六识彼此相通,一识若通了,其它五识也都通了,所谓:六识不离一识,一识不离六识,一识与六识不一不异。此六识在六根门头出入,在五欲六尘当中无染无杂,了知一切法幻化空性,与空性相应,能够来来去去无所障碍,那么当下自性解脱,能于三界往返而得自在,华严经云:“不离世间,不著世间,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所以说悟了此一心念,清清楚楚,见自本性,了了见,了了知,念念见,念念知,此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此一念心迷时,佛是众生。所以我们要明白,心里所起的一切善恶心念都不离此一心,此心能上天堂下地狱,此心能成就佛道,此心能生人间,也能下三恶道,那么我们在修行的当中,为什么不悟此自家本性,顿见真如呢?当下若能顿见真如本性,刹那间即超三界,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诸位同参!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动念都是佛性之用,那么如何才能保持佛性清净无染呢?下面就要说到这个问题了,要保持佛性清净无染的对治法是什么呢?就是要有“觉性不断”的实际功夫,何谓“觉性不断?”觉者佛也,所以觉性也叫做佛性,觉性的反面叫做迷性,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从未觉悟本性,都是迷了本性,那么何谓“觉性不断”呢?就是佛性光明自在,无染无杂,能够保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过去已解脱,现在解脱,未来解脱,佛性是永远光明,而且寿命无量,能够如是永恒不变,这就是“觉性不断。”学佛的人能够禀持著『觉性不断”的宗旨而用功办道,开悟真如本性就有个期日可言,假使修行者不用“觉性不断”作为修道的法门,那会永远处于黑暗的窠臼里,谁也帮不上忙,佛菩萨欲救不能,因此累生累劫迷于佛性,无有出期之日。

  “觉性不断”,举个例子说:当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人在你的面前走过,长得清秀漂亮,阿娜多姿,千娇百媚,令人心生欢喜,这个时候你的佛性能够当下安然无恙,没有爱染心,如如不动,这就是觉性不断的功夫,没有因此而异想纷飞;当你在这佛堂听闻佛法的时候,内心没有任何的杂念妄想,纯粹一直心,这叫做觉性不断,心能自在故;当你看到别人的钱财满堂,心没有动摇,没有起贪心之念,如如不动,叫做觉性不断;当你看见别人比你更有才华,条件比你好,学问道德比你高,你的心不生嫉妒心,能当下如如不动,叫做觉性不断;当你走到大雄宝殿的时候,你能恭敬的顶礼三宝,诚于中,形于外,如如不动,叫做觉性不断;当施主布施钱财给出家众的时候,出家众的心里不生起欢喜心,本性如如不动,叫做觉性不断。像这样当下“觉性不断”,就是中道解脱法,不二法门。能够面对种种一切境界,本性能够不被境界所染污,与法空性相应,自性如如,当下很俐落的解脱,不隔毫端。华严经云:“若能了达诸法性,普于三世无所著。”绝对不是逃避境界,不敢面对境界,如果逃避境界以安心,是永远无法成就本性而得自在的,最多也只是一时的避境来安心而已,一日一境界再度出现的时候,心里矛盾又浮现了,继续染污外境,解脱何时才能了结呢?因此我们要明白,觉性不断的意思,是遇境而心无染无杂,当下与法性相应,自性如如不动,自在解脱。

  “觉性不断!”这境界如何呢?就是佛法所讲的“不即不离”中道法,不二法门,诸位听清楚,什么叫做“不即不离”?就是面对五欲六尘的境界,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含糊,但是心又不会染污五欲六尘的境界,这就是“不即不离”的中道解脱法。心不染污五欲六尘,本性光明而能自在,这叫做不即;心对五欲六尘清楚明白,不含糊,这叫做不离。举个例子说:当你手中握著一只小鸡的时候,你不能把小鸡握得太紧,因为握得太紧会把小鸡捏死,但是也不能把小鸡放松了,一旦放松了它,小鸡就逃跑了,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意会得出不即不离的含意,握著小鸡令不逃逸叫做不离,但是不敢完全把小鸡放了,因为小鸡会逃跑,这叫不即。佛门弟子学佛能适当体悟这“不即不离”的中道解脱法,当下与道相应。所以说解脱的本质,是不能离开五欲六尘的境界,而是面对五欲六尘的境界,而达到本性对境不生染污心,而自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法性当中。假使现生当中没有解脱,对五欲六尘还是念念不舍,感情丰富,名誉心重,宁愿做钱财的奴隶者,那么百年命终也是照样没有解脱,照样受五欲六尘的支配,心亦然念念五欲六尘,随欲望的业力流转,因此又要受生死轮回之苦了。

  诸位同参们!刚才说过“觉性不断”的意义,现在要说什么叫做“觉性断了!”诸位要明白啊!觉性一旦断了那就苦恼啦!举个例子来说:你昨天被人恶性的倒会,你的心痛苦的不得了,每日都想著它:一百万的会钱,一百万的会钱,不能够以理智解决它,心动了,觉性断啦!你今天来这里听闻佛法,不能够此时此刻安住在这里听闻佛法,你的心即时想到家里的瓦斯炉没有关闭,心跑回家了,但是身体留在大殿里,心不在焉,觉性断啦!当你被人莫明其妙的挨骂一番,你气得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甚至于还他一口心动啦!觉性断啦!当你眼前有一位很美丽的女人走过,身材阿娜多姿,美如仙女,如花似玉,千娇百媚,此时你看了之后,心里起了爱恋之心,心里跳动如打鼓一般,浑身不舒服,神识颠倒,心作不了主,觉性断啦!假设有施主布施一百元给我,我可以心不动,再加一千元供养师父,我的心如如不动,再加一万元供养师父,我的心如如不动,再加十万元供养师父,我的心如如不动,再加一百万元供养师父,我的心亦然如如不动,再加一千万元供养师父,这一下子,要考虑考虑看看哦!一千万元呢!一千万元不是小数目,我和尚穷得半死,目前住在竹林寺是暂时向别人借来住的,一千万元可以盖个小佛寺啦!好!一千万元赶快把它收起来,得来不易,如果一千万元要化缘的话,募款不知道要化多少年呢?心里在这种情况之下,由微细的念头,渐渐的累积成大念头,一千万元还不错嘛!因此心动啦!不但动啦!而且大动特动,如同初级的台风演变成超级的台风,诸位呀!我的心动啦!这叫做觉性断了,自己要忏悔,用功加行了!当你看到别人比你更有才华,条件比你好,说话辩才无碍,学问道德比你高深,这时候你心里难过,内心生起了嫉妒心,真不是滋味而且又无奈,这就是心动了,觉性断啦!还有一种人,过去有赌博、喝酒、好色、争风头的习气,如今学了佛法,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全部革除这些恶习,在太太面前也好,在丈夫的面前也好,在佛菩萨的面前也好,立誓发愿:弟子某某从今天之后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从新做人,挑柴卖菜,做个正人君子,忏除过去的无知,今后永不再犯,口号都念完了,很虔诚的改过自新,日子一天过一天,一旦有因缘再遇上赌博、喝酒、好色、争风头的习气,这时候提起正知正见,不想去犯那些恶习,内心压抑了若干日,但是心里不断的挣扎冲刺,结果禁止不了业力的考验,身不由已的又犯了那些毛病,然后捶胸哭泣,懊悔叫无奈!无奈又能奈何呢?就这样的定力把持不住,心又动啦!觉性断啦!

  诸位同参!“心地法门”的宗旨:在阐明众生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不二,肯定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此一颗心就是佛性,是我们的主人,从无量劫以来就迷失了主人(佛性),今天有缘能与诸位谈“心地法门”,就是要单刀直入,指明你们也同样有个不生不灭的佛性,此佛性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佛性正等无异,请诸位不用惊慌!不用畏惧!要当下承担这佛性是你本来的面目,依此佛性而修证,终究必成佛道,转大法轮,利益众生。众生不能成就佛道,其根本原因何在?其原因在不认识佛性,不明佛性,忽略佛性,舍离佛性,不用佛性,甚至于用佛性而不知佛性,致使本末颠倒,因此想要明心见性,开悟佛性,遥遥无期。这也就是我所要讲“心地法门”的根本原因,因为修行的过程有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要让众生导归佛道,成就菩提,那么每一个法门都是应众生的根机而逗教的,只要众生能够相应得机,那就是无上法门,同时能疾速入解脱门,因而成就佛道。同样的理由,如果这个法门不适合你来修行,纵然它是无上法门给你修行,也会变成无上毒药,因为你的根机与法门不相应,证果是谈不上的,我看心里不起烦恼就不错了。

  比喻说:你喜欢吃西瓜,但是别人拿苦瓜给你吃,你不但不喜欢吃苦瓜,而且心里就马上生烦恼了;你喜欢看国语片的电影,但是你的朋友硬要你一同看西洋片的电影,你不但不喜欢看西洋片的电影,而且在戏院想睡觉,心生苦恼;你喜欢跑步运动,但是你的朋友硬要你去打网球,这时候你的心不但不相应,而且很不愉快,不把网球拍折断就很不错啦!这些问题就是不相应法,不相应的,不喜欢的,你勉强要去做它,往往事情无法如意,甚至于身心搞坏啦!世间上的事情是如此,出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因为众生的根机福慧浅薄,道心不坚固,所以须要能适应自己修行的法门,要入解脱法门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顺手得利,迎刃而解。所以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途,路途一旦明,生死一起休。”这是一个很好的明训,所以修行者对解脱之道要看得准,要契合自己的根器,不可盲修瞎炼,不然是会越修行越离谱,与佛道的本质越脱节越远,证果的希望不但没有,而且带来许多麻烦,增加了更多的生死因种。

  同参们!一切时中,一切处所,都是我们本性的作用,也就是佛性的作用,此心就是佛,离开此心想要证成菩提,无有是处。众生显倒,不觉不知当下自心就是佛,若是知道自心是佛,不应该离开自心向外找佛,佛不能度佛,将自己的心找佛,这是不明白自心是佛。当下要找佛,须要见自本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的话,想要见佛累生累劫见不了佛。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自己不能见性,应该参访善知识,早日了却生死根本,见自本性。佛门四众弟子学尽了三藏十二部经典,乃至成为佛学博士,假使没有见性的话,也免不了生死轮回,在三界受无量的苦难,永无出期。甚至能诵读经典流利自在,讲经说法能够大开圆解,总是未开悟见性,都是与生死毫无相干,欲得脱离三界之苦,无有是处。若是要找佛,那么需要当下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由自在的人,也是无事道人。若是没有见性,一生当中茫茫渺渺,向外追求一切佛,始终找不到佛,此时需要找善知识开示,令心会解,生死大事不得空过,自欺欺人无益。

  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假使离开众生性,另外有佛性可得,无有是处。当下众生性就是佛性,性外无佛,佛即是性。若是觉悟了之后,当下的性就是佛,佛就是性,性佛不二。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性不是佛,佛不是性,性佛是二。众生不信自心即是佛,因此以为佛是自然佛,天生佛,这是众生犯了严重的错误知见,永远障碍自己的开悟,把性与佛隔开分为二,众生因此与佛道无缘

  诸位同参!若不见性而得成佛道者,无有是处。佛与众生的差别是问有见性与无见性而已!见性是佛,不见性是众生,假使没有见自本性,而说能成就佛道,是绝对不可能的。诸位要明白,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就是佛性,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心有种种妙用,如眼能见色,耳能闻声,鼻能嗅香,舌能知味,乃至施为动作都是自心之用,一切时中,语默动静都是自心,此自心就是佛性,一举手一抬头,无非是佛性妙用,何必离此佛性妙用,另外要再找佛性,那岂不是舍本逐末吗?忘了自己就是佛,那永远也找不到佛,成不了佛,愚昧得令智者所怜愍!

  诸位呀!当下肯定的承担这佛性的事实,一举手一抬头是佛性妙用,语默动静是佛性妙用,挑柴运水是佛性妙用,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心外求佛,不要头上安头,当下的肯定,默契即可会得佛性,十方诸佛只是默契会得佛性而已!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诸佛都是同样会悟此心,前佛后佛现在佛只传此心,除了这心以外,实在没有佛可得,颠倒无知的众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心就是佛,一生当中拚命向外追求一切佛,不能回光反照,欲得见性,无有是处。自印度二十七祖只是一代一代递传心印,达摩祖师来到中国也同样传顿教大乘法,就是即心是佛,十方三世诸佛共指此心是佛,离此心而向外追求一切法,都是外道。心地法门就是开明当下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不二,切记!切记!

  诸位同参!离一切相,众生与诸佛更无差别。假使能够当下无心便是究竟,学道的人若不直下无心,累生累劫修行终不成道。此无心之心乃离一切杂思妄想,具足一切法,一切法不离此一心,绝诸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犹如空中飞鸟,不留痕迹于虚空中。此心是本源,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同一体性,在本性佛上,实在无有任何妄想尘埃,虚通寂静,清净觉性,明妙安乐而已!需要深切亲自悟入,悟入无心,无心当下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然无量劫以来精进参悟,乃至一念心的悟证,也只是证悟本性就是佛。一旦证悟到真如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迷悟而有差别。

  凡夫性与佛性本来是同一性,平等无二,无有高下,是名菩提。十方诸佛证到真如本性,实在没有得到什么,只是默契本性而已!金刚经云:“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证悟真如本性,了悟本性空寂,无法可得;金刚经又云:“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佛证悟到真如本性,本性空性,无形无相,不可见不可捉摸,可是真如本性却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这是真如本性的空有无碍中道法。真如本性无形无相,本性空寂不思议,所以说无实;真如本性虽然空寂无形无相,却能由空寂的本性起无量无边的妙用,所以说不虚。这就是告诉我们,证悟到真如本性不思议境界,表明本性非空非有,是空是有,空有无碍中道解脱门的境界,正当如是,更无别法。

  诸位要明白,修行能当下无心,了知自性空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当下即是。大般若经云:“莫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可贪者,所以者何?诸法自性空故。”那么真如本体自然显现,犹如虚空中的黑云消散,太阳亦然悬挂虚空,能遍照十方,无所障碍。可惜众生不能当下无心,都是起心动念,妄想纷飞,制止不了,随妄想漂流,无有定处。不如当下无心,无心便是本心。学佛的人迷失了自己的佛性,不认识佛性,拚命向外面世界追求,始终不能得悟,不如当下无心,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若证道的时候,只是证本心佛,所以佛说: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无实无虚,故学道的人,当下无心默契而已。

  诸位同参!你们自己都有个佛性,终日瞬目施为动作,而自己完全不知道,本性在任何处所,面临五欲六尘而本性不染境生心,自性自如,了了见性,了了见本心,只是不住一切处,不染一切处,此本心即是佛心、解脱心、菩提心,证无生法忍。见一切五欲六尘时,心不起染污念,不起爱憎心,见境不生心,即名见无所见,与佛眼无异。

  学道者能面对五欲六尘而心不受,对境界明明了了,而不生一切心,本心永寂如空,毕竟清净,定慧等持,自然解脱无碍,即入涅槃,无生法忍,不二法,一行三昧。佛性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地,自己的心地就是佛性,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佛性圈子内,自己却不知不觉,因此不断的在找佛性,找得头晕脑胀,如果这样找下去,找遍了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累生累劫,而想要找到佛性,这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当下你能找的自性,就是你所要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所要开悟的归宿,是你的本来面目,佛性正是。你却很狠心的背离它,那怎么能够找得到佛性呢?岂不是抛弃了本有的自家珍宝,又想寻找珍宝,会让智者所同情,所怜愍!

  唐朝有一位慧海禅师,初次参访马祖禅师,马祖禅师说:“你来到我这里有什么事?没有事不会来,既然来就是有事而来!”慧海禅师说:“我是为求佛法而来。”马祖禅师说:“我这里一物也无,什么东西都没有,你来这里想求什么佛法?你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求什么佛法?”慧海禅师说:“这么说的话,请问禅师:什么是慧海的自家宝藏?那个是我慧海的本来面目?”马祖禅师说:“现在在问我的那个东西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何必向外追求呢?”在此时此刻,慧海禅师被马祖禅师一问一答,一答一问,有如晴天霹雳,大雷一响,惊醒自己,肯定了自己,慧海禅师于言下大悟,当下见自本性,肯定自心即佛。于是踊跃礼谢马祖禅师,从此之后跟随马祖禅师侍奉六年,慧海禅师被马祖禅师印证之后,行住坐卧不离本性,从本性处下功夫,成熟本性,庄严本性。诸位要明白!十方诸佛来人间,都是要我们能够见本性,悟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诸大菩萨示现人间,也是要让众生能够悟此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历代祖师大德,也同样的苦口婆心,要唤醒我们这群迷失的众生,能够见达本性,成熟本性,远离生死轮回。

  诸位同参!若见性的人,称之为佛。认识佛的人,才能坚定信心而入佛道,永不退转,佛其实离我们不远,而我们却离佛很远,我们离佛的远与近,只在认识佛与不认识佛而已!假使认识自心就是佛,那佛岂不是没有离开你吗?你就是佛嘛!怎么那么客气呢?当下的一心念就是你的本性佛,如是肯定的话,佛不远人。假如你不认识自心,那么佛就离你十万八千里了,因为你不认识佛,佛在你心中作,而自己不认识佛,佛与你无缘,那岂不是人远佛吗?

  诸位同参!修行者,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念、每一刹那,都要扣住你那一心念就是佛,就是你的自家宝藏,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你的本来佛性,从今天起,你们就依此佛性而修证,庄严佛性,圆满佛性。迷了佛性的人,拚命的向文字中追求钻研,整个脑袋都是三藏十二部经教,讲经说法辩才无碍,乃至天女为此人散花,天乐鸣空赞叹说法者,若是说法者未见本性,还是生死凡夫一位。悟了佛性的人,知道向本性而觉悟,了达本性空寂无心相,此空寂无相心,具足无量性功德,举止运动皆是佛性用,此佛性用就是汝本性。悟者日用无生,离生法不可说无生法,触目无生,逢缘无碍,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迷了佛性的人,就像是有眼睛的瞎子,天天都在看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而不知是佛性在看;也像有耳朵的聋子,天天都在听别人讲话,听轻音乐,而不知佛性在听;也像是有鼻子的病患者,患了鼻炎的人,天天嗅香却不知香一样,佛性在功用,自己不知不觉,因此迷了自己佛性的功用。佛性那么天真的在你六根门头整天出出入入,忙东又忙西的,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完全没有领薪水的为你服务,与你最贴身,在你左右,可惜你却丝毫不认识它,它不认识你,彼此不认识,但是又天天在一起,总是永远无法相逢,这是众生不见佛性的可怜可悲之处!世间上没有比这种情形更伤心的事,最伤心彻骨的事,就是与佛性相见而不相识。有慧根的人,明白这道理之后,不知道要哭呢?还是要笑的好呢?或者哭笑一起来!

  诸位同参们!你们天天与佛性长相左右,因而不知道佛性就是你的本心,从无量生死劫以后,都是迷了佛性,不明佛性,舍离佛性,因此流浪生死,这就是迷了佛性的果报,才受了那么长久的冤枉轮回,受苦无量,你们觉得生死轮回之苦好不好玩?有弟子答:“不好玩!”既然不好玩,就一心一意的为明心见性而努力办道,早日解决轮回无常之苦。我再问问诸位:“你们天天与佛性在一起共生共死,不认识佛性,因此受轮回无常之苦,伤心得痛苦万千,请问你们要哭呢?还是要笑好呢?”有弟子回答:“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哭与笑更不能同时出声。”我告诉你们:“哭出来有病,不哭也是病,笑出来有病,不笑也是病,哭笑都是病。”弟子说:“如何是好!”诸位同参!哭是佛性哭,笑是佛性笑,哭笑不离佛性,佛性为什么要哭!佛性为什么要笑呢?笑是笑佛,哭是哭佛,世上没有哭佛,也没有笑佛,当下能哭的东西,是你的本来面目,当下能笑的东西,就是你的清净自性,清净自性何用哭!何用笑!自心哭自心笑不离一心!当知哭法与笑法无自性空,幻化了不可得,与法空性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下即是,若是如此,诸佛赞叹,诸大菩萨护持,龙天共喜,鬼神庇护。

  诸位同参!见即是性,无性不能见,当下的见是佛性,无佛性如何能见!眼晴只是助缘工具,是佛性分别而认识外界,因此才说无性不能见,既然能见,能见就是性见。下面要说修行如何修?如何修才能得解脱?诸位听清楚,当下莫染污自性,就是修行。修行不要染污自性,能够这样持续而修证,任凭你流浪三界,上至天堂下至地狱,跑遍大千世界,只这么莫染污自性,修行者要达到莫染污自性,要下很大的功行与漫长的岁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非要下很大的勇气与毅力不可,终了才能达到不染污自性,圆满自性。

  仅仅六根当中的眼睛就很难修成就,比喻说:当你走到街头,眼睛看过去,呈现在你眼前的夜景,是另人迷惑的花花世界,如同万花筒一般,千奇百怪的花样都有,有吃的、有穿的、有喝酒的、有玩的、有赌博的、有美女、有歌舞夜总会,淫荡四溢的花街柳巷,你看了清楚明目之后,你能自性不染污吗?能自性无染而自在吗?你可以自己为自己打分数,看看是否能及格?诸位呀!及格的标准是心不动摇,知一切法幻化空性,了不可得,心不染污外境。假使是六十分的话,也照样是不及格,这不是国家机关考试,也不是大专联考,也不是学校的考试一般,因为六十分还未满一百分,以学佛的人来说,要达到不会被花花世界所迷惑,心能纵横自在,心不染污五欲六尘,一定要满一百分,唯有佛的境界才能满一百分;菩萨、缘觉、阿罗汉们还有微细的无明烦恼尚未断尽,既然是这样子的话,那么我们是一位十足的生死凡夫,能够在夜景五花八门的世界,能不染污自性吗?心能作主吗?就算是不起心动念的话,那只是粗的念头不起,而微细的念头不断的生起分别外境,我们不知不觉而已!由微细念头慢慢转变为粗的念头,最后生心动念了,引发我们去造业,又要受无量苦难了。追求原因,就是我们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尚未断尽,说不会染污自性的人,此人是大妄语者,自欺欺人,罪过!罪过!

  所以说,仅仅一对的眼睛就够我们受不了,就让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障,又何况还有耳、鼻、舌、身、意等五根呢?五根一旦有机会,都同样会造业的,假使五根也参与造业的行列,这一下子,造业层层倍增,一旦果报来临,此人不发疯也得发狂,成为痴人,世间上不是有很多人,因造业深重,而带来发疯发狂,成为痴人,到处不是可以看得到吗?诸位冷静想想看,这样值得吗?有意义吗?人生意义就这么轻易的一笔勾销了它吗?牢记!牢记!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译为众生,玄奘大师新译的译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欲为伴侣,以情欲为归宿,以情欲为生活的资粮,以情欲为精神的寄托处,以情欲为人生的规范,所以众生又翻译为有情,因此可见有情不能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不是有情,那么有情一旦没有情欲的话,生死当下就解脱啦!轮回就消除啦!无奈的就是有情都是以情欲过活,如胶如漆,越粘越深,难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欲,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生活没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觉得乏昧,失去了情欲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见有情就是以情欲为生活,以情欲为命。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引发,是永远要受情欲的支配而带来轮回的。

  诸位同参们!情欲是不清净的,情欲是束缚的,情欲是黑暗的,情欲是暂时的欲乐,情欲是痛苦的,情欲是靠不住的,情欲是多变化的,情欲是轮回的,情欲是自私的,情欲是染污的,情欲是占有的,情欲是美中不足的,情欲是无常的,情欲是幻化不实际的,情欲不是永恒不变的,情欲的缺陷数不尽,说不完,可惜众生没有智慧透视情欲的真相,因此对情欲充满了好奇心,产生强烈的迷惑好感,就想去尝试它,品尝它,结果粘住了情欲,欲拔不能,众生为了情欲,因而造了无量的业障,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阱。四十二章经云:“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情欲的生活过习惯了,自以为情欲生活是正当的,是合法的,是名符其实的,就这样被情欲所束缚而不自知。众生最可怜的事,莫过于被情欲所支配,因而动荡不已!心神不能安宁,为了情欲闹风波,为了情欲倾家荡产,为了情欲走法院诉讼,为了情欲拿刀枪互相砍杀,为了情欲家破人亡,闹婚变,情欲的缺陷是累累的,诸位呀!情欲重的人是无法与佛法相应的;感情越重生死就越深;感情丰富的人,处处留情,处处生死;感情重的人是无法解脱生死的,与佛法尚有一段距离。

  诸位同参!若想要得到情欲解脱的话,非从情欲下手不可,如何下手呢?就是以智慧来净化情欲,化情欲为大慈大悲。慈的意思是要给予众生快乐,悲是要拔众生的苦难。比方观世音菩萨,在众生的心目中,是一位具有相当浓厚宗教情操的圣人,他所表现的行为价值,是众生有目共睹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能够为众生解决一切苦厄,对众生是平等的普度,不分种族贵贱,皮肤不分黄、白、红、黑一律平等拔救,到处寻声救苦,以他具有的大雄大力,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广大神通,能够在十方世界自在出入,而广度一切众生,禀持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襟,慈眼视众生,众生有苦有难,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么观世音菩萨不论远近,即时能影现在众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应救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无尽意菩萨问佛:“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就是表现出菩萨深深的具有无量神通力,与无量慈悲心的见证。

  诸位要明白,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从何而来呢?就是从情欲净化而来,以大智慧化导感情为大慈大悲,化小我为大我,以独善其身化为兼善天下,以个人观感化为整体的观感,处处都是为众生著想,众生的苦难就是菩萨的苦难,众生的快乐就是菩萨的快乐,没有彼此自他相对立的分别,一律平等相待,打成一片,这是菩萨具有无量劫修行的风范;菩萨能以智慧与慈悲运用得恰恰好处,圆融无碍,度化众生的悲愿是尽未来际的,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也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众生需要什么!菩萨就能如众生的需要如愿以偿,众生需要脑袋,菩萨可以脑袋给众生;众生需要身躯手脚,菩萨可以身躯手脚给予众生;众生需要金钱宝物,菩萨可以金钱宝物给予众生;众生身心恐怖不得安宁,菩萨会施大无畏的精神,给予众生免得恐怖不安;众生需要佛法得以解脱,菩萨可以为众生演说佛法,让众生得到佛法的滋润,以得到究竟解脱。菩萨度化众生能观机逗教,众生需要菩萨以何等身分来救度他,菩荫就有大智大悲的神通力,示现众生所需要的身分来救度。菩萨具有的智慧与慈悲完全奉献在众生中,这种精神,这种美德,是贯串三世永无止尽的,突破空间地域观念。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菩萨全部以牺牲奉献的精神做入世救济的工作,这是可赞叹的,可歌可咏的。诸位呀!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占有多少,而是在于自己奉献之多少!菩萨的行为表现,就是具有这种美德,为六道众生心目中的风范。

  诸位同参们!慈悲又含育有解脱的意思,慈悲是经过智慧净化而来的,慈悲是无染污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是真理的,慈悲是光明的,慈悲已不受轮回的,慈悲是无自私的、慈悲是奉献牺牲的,慈悲是永恒不变的,慈悲是快乐的,慈悲是清凉自在的,慈悲是无缺陷的,慈悲是柔和中道的,慈悲是智慧自然的流露,没有装作、表现自然的,能够如此才能堪称菩萨的大慈悲心。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所以我们学佛的同道,修行的目标,终了是为了成就佛道,既然是为了成就佛道,就应该学习菩萨的大慈悲心,成就慈悲心,圆满慈悲心,绝对不能舍离慈悲心,学佛一旦舍离慈悲心,是无法成就佛道的,希望诸位学佛同道们,为了要成就我们的佛道,大家共同发大慈悲心吧!努力!努力!莫放逸。

  诸位同参!学佛的人要发大慈悲心,也唯有发大慈悲心,才能与佛道相应,因而圆满佛道。相反的,若是想要成就佛道而不发大慈悲心,欲证成佛果者,无有是处。学佛的人不可以用感情的心来学佛,用感情的心学佛会带来困优,不但成不了佛,反而堕落生死的陷阱,学佛要节制感情,不要滥用感情,同时要净化感情,感情是生死的枷锁,感情束缚我们在六道流浪不停,感情的本质就是染污心在作怪,染污心就是淫欲心的演化而成,所以修行就是修不要染污自性,不要染污自性就不要有淫欲心,不要有淫欲心就要断淫欲心,淫欲心不断,尘不可出,众生就是无法断淫欲心,被淫欲心支配,搞得头晕脑胀,身不由己,所以流浪生死。诸位呀!要断淫欲心要下很大的勇气与魄力,有些人为了要断淫欲心,发誓不再犯,结果欲心暴发又犯了,天天都在佛前忏悔自己业障深重,天天发誓,天天犯,又天天忏悔,这就是众生的本事,佛菩萨在旁边看了之后,真是束手无策,想要救度也无法帮忙。根本要断淫欲心,要证果之后淫欲心才能断,凡夫是有淫欲心的,凡夫尚未证果而说没有淫欲心,这是大妄语,自欺欺人。

  二十年以前我曾经请问过一位很虔诚的老居士,年龄已经有八十五岁的高龄,一生当中都是一心一意的老实学佛,精通佛法,严持戒律,念佛参禅从未间断,早晚安排的功课都是精进努力而做,我问:“请问老居士,自从您学佛以来已经有五十年以上之久,我也是佛教徒,如今很诚恳的敢请问老居士您一件问题,不知老居士介意否?”老居士点点头说:“有问题请问,无妨,无妨!”我问:“淫欲心是生死的根本,淫欲不断是无法超越生死轮回的,请问老居士您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日夜精进学佛,到目前为止,不知老居士淫欲心断了没有?”老居士答:“年青人啊!年青人!我学佛以来已经五十年以上了,五十年当中从来都没有参与淫欲之乐,一心学佛,如今淫欲心亦然存在,只是伏住淫欲心,尚未断了,淫欲心是累生累劫俱来,我的年纪一大把,见女色还是会起淫欲心,我的菩提道念坚固,能把淫欲心伏住,令不生起淫欲心而已!年青人啊!淫欲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佛说的话一点也没错,谨慎莫放逸!努力吧!年青人!”我说:“感谢老居士苦口婆心的教导开示,我会牢记在心里的,终生难忘。”

  诸位同参们!淫欲心是难调难伏的,中外古今有多少君王将领,多少英雄豪杰都被淫欲心所考倒,对淫欲心束手无策,导致国家灭亡,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因此对淫欲心要勇猛的下功夫,来减轻冲淡它,最后解脱淫欲心。佛门中教导我们对淫欲心时常作不净观,骷髅观,因而对欲望能远离执著而不生爱染。甚至以智慧观照淫欲心,了知是缘生无性,淫欲心也是幻化无常,如幻如化,无有自性可得,见空性破执著,以达到自性自在,解脱淫欲心。

  以前有一位居士学佛很虔诚,而且佛法也很有研究,精进勇猛在佛道上努力,我知道学佛若能出家的话,因缘障碍比较少,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殊胜,所以我就很诚意的鼓励他出家修行,好好办道,快马加鞭,早登彼岸。这位居士听完之后,很老实的回答说:“师父啊!出家修行可以了道,我也觉得很不错,太好了!不过我的女朋友也满不错的,很好!”我说:“很好是很好,究竟终了还是不好,一方面学佛要了道,一方面也想要有欲望,这是无法成就佛道的。”所以说:“有道无欲,有欲无道,道与欲不能同时,一旦同时就无法了道。”居士说:“那么该如何呢?”我说:“道与欲是无辜的!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你是欲与道的主人,由你来自由决定吧!欲望的解脱与不解脱跟别人毫无相关,而价值观念是操纵在自己,知道吗?”居士心里有所醒悟,默然无答,顶礼而退。

  诸位同参!什么叫做六根门头好修行?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呢?这是佛门中的专有名词,是告诉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修,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修行的人绝对不能脱离六尘境界而独居,若能脱离六尘境界可修成佛道者,无有是处。不修行是没话讲,一旦讲修行,就不得不讲到六根对六尘的问题;如果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本性受不了六尘的迷惑,因而染于六尘境界,使本性不得自在,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受尽一切苦难了。同样的理由,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当下不染污本性,六根当下清净无染,本性光明因此得大自在,大解脱。所以我们说,六根门头好修行,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诸位要明白,放光真正的意义,就是心对境界不生染污,清净自在,解脱的意思,不要胡思乱想,以为六根真的在放光,毫光万丈,照天照地,这样说是不对的。而是六根对六尘境界不生染污,本性能清净而得自在,这就是六根门头常放光动地之义,相反的,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而六根生了染污心,而且不能自在,这就是六根门头常黑暗,虽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本性也如同长夜黑暗一般,所以我们要明白,心对五欲六尘起了染污念,心地当下就是黑暗的世界,天天造业,迷惑颠倒,因此沉沦六道。我希望大家都永恒不变的在放光,所放的光是光明的、圣洁的,自由自在的,能够保持现在放光,未来放光,永恒放光,现在解脱,未来解脱,永远解脱。

  以前有位很虔诚的居士请我到他府上,要我放光一番,我说:“居士啊!你真是要我和尚的老命,我和尚不但不会放光,而且天天只会吃饭睡觉而已!要我和尚放光实在没办法,除非背后装上一盏五百级的大灯泡,插上交流电才会放光。”居士啊!您老人家就去准备五百级的灯泡吧!我和尚今天晚上就到您府上放光动地,注意一点,要选择夜晚才能放光,白天无法放光,白天放的光不很明亮啊!这位居士很老实,果然那天晚上真的向隔壁借了一盏五百级的大灯泡,要我准备放光,那时候我觉得很愧对这位居士,居士无法体会我的意思,而且很直心,那时候我看因缘成熟,就开始为他们演说佛法,我说:“居士们!放光就是演说佛法,开示佛法,让大地的众生得到佛法的滋润,普遍的听闻到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以达到离苦得乐,破迷启悟,转凡入圣的境地,这就是放光的本意所在。”光是无染污、解脱、自在、清净的意思。放光就是告诉我们面临五欲六尘而心不染污外境的意思,又称为佛光普照。佛的本性是光明无染的,清净自在的,是解脱的,佛能面临五欲六尘,而心不染污五欲六尘境界,以达到本性自在解脱。佛在演说佛法,度化众生,纵横自在,而心不染污众生,心里不住一切相,内心清净自在,以清净心而说法,无所求、无所住、无所染,故称为佛光普照。

  假使佛很慈悲,一直不停的为你放万丈毫光,但是你佛法一点也不懂,一点也不通,如何能开悟本性呢?纵然佛陀为你一辈子放光到你命终为止,你也开不了悟,证不了果。居士们!修行是靠自己的,如果不明白佛法,又不修行,佛菩萨对众生还是无奈的,是与佛无缘的。如果佛天天为你放光,而你天天起贪嗔痴,打算明天做生意好好捞一把钱财,后天要缴死会的钱,大后天要到营区跟孩子会客,又想到昨天隔壁的张太太无理的骂我,我的肚子就生起一把火,诸位想想看,这样的心态背道而驰,心永远不回转过来,与佛道不相应,天天想钱,心里又一把火,这怎么能与佛法产生感应呢?我看不堕入三恶道就很不错了,因为整个脑海里装满了钱,贪心、嫉妒心、贡高心,轻视别人的心,好色心、逞强心,这些心都不与佛道相应,纵然佛天天为你放光,为你说法,加被你,而你也绝对看不见佛光的,因为你的业障太重啦!业障障住佛的放光,业障障住佛的说法,业障障住佛的加被,你又不听闻佛法,不了解佛法,又不修行,这叫佛如何与你感应呢?你凭什么与佛来感应呢?佛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无时无刻都在放光,都在说法中,只怪自己天天造业,业障障住自己的本性,使得自己的本性暗然无光,充满了无边的业障,彼此无法沟通。假使要得到沟通,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自己要回头是岸,心要向佛道,不要向五欲六尘起爱染心,要回光反照,照见本性,彻悟本性,能够这样的话,比佛来放光说法,要来得实质,到时候不用佛来为你放光,你自己也能自由自在的放光,不必劳驾佛来为你放光了。珍重!珍重!

  诸位同参们!释迦牟尼佛一代的圣教不外两大门:一者生死流转门。二者涅槃还灭门。这是佛门弟子所应该具备的根本观念,同时也是佛法的总纲领。修行者能对这两大门有了正确的体悟,才能成就佛道,圆满佛道。那么众生为什么会受生死流转呢?如何从生死流转入涅槃还灭呢?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空性,是无常法,误认一切法为实有,受一切业因业缘业果,随业缘漂流,以致于带来生死流转。中观论云:“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众生不明白一切法无自性空,因此妄想执著外境,不知外境毕竟幻化不可得,对境迷惑颠倒,于是起心动念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因,因为有了业因,以致于感应以后的果报,导致生死流转,三界往返不停。如何涅槃还灭呢?当下正见一切诸法本性空寂,诸法自性了不可得,灭诸戏论妄想执著,因此不随戏论妄执流转,当下即得涅槃,更无异法可得。中观论云:“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众生都是以自我观念为中心,自我的观念太重,生死心就越重,比喻说:这个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妻儿,这是我的国家,这是我的财产,这是我的思想,这是我所讨厌的,这是我所喜欢的,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的快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主。自我观念重的人,烦恼也因此越多越重;自我太重是无法证入涅槃的境界,自我太重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在。释迦牟尼佛为了要让我们证入涅槃的境界,就大开狮子吼,宣说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当体空性,一切法无我,众生要得到究竟解脱,必须与一切法无我,一切法空性相应,才能得到自在解脱。自我观念当下就是自性空,既然自我观念是无自性空,一切相对立的观念就消失了,一切的苦痛烦恼也就自然停息了,苦痛烦恼一旦停息,不隔毫端,一刹那之间,涅槃的境界当下即呈现在我们眼前,过去无始劫以来的生死烦恼,即时顿除乌有。所谓千年暗室,一灯能破。修行者对生死烦恼,明白当下即是空性,见空性当下解脱,既是解脱,烦恼即是菩提,烦恼与菩提不一不二,当下即是。

  诸位同参们!自我观念也好,生死也好,烦恼也好,伤心也好,轮回也好,这一切法当下都是空无自性,缘起性空,幻化无常,了不可得,当下即涅槃。没多久以前有一位男众居士,上山来找我,说不出两句话就大声嚎哭,泪湿衣襟,我问居士说:“什么事使你那么伤心呢?”居士说:“我的父亲凌晨四点因病去世了。”我说:“伤心有什么用呢?”居士说:“父亲有养育之恩,我很孝顺父亲,父亲也待我不薄,我怎么会不伤心呢?”我说:“伤心又能如何?”居士说:“伤心不能如何!如何才不会伤心呢?”我说:“你可以先下山去,到高雄市每一家每一户,问一问他们,问他们家里的人,是否从来都没有死过人的?如果能找得到从来都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到那时候你再来找我,我可以教你不伤心的方法,也有办法让你父亲再活过来。”居士说:“师父啊!这怎么可能呢?”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只要上了年龄的人,年岁一大把的时候,总是有命终的一天,都会有死人的,要找到有一家从来都没有死过人的,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说:“你说得好!说得好!正如你所说的,要找到一户人家从来都没有死过人的,是绝对找不到的。”居士啊!人有生必有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无止息,这是众生轮回的路线,也是众生不明白真理所流露的真相,众生的真相就是生死死生,如同铁炼互相钩锁,坚固不坏,众生受生死轮回亦如是。

  居士啊!你由于不明白生死的真相,没有透视生死的原因,所以不能当下承受这生死无常的考验与来临,受不了这生死无常的冲逼,遇境心动,心里即时产生有得有失,相聚离别的感情发露,由不得你不伤心,众生无始劫以来都是以感情用事,在境界上的得失、成败,相聚离散,悲欢、是非、善恶、人事物、黑白当中认真执著,如此认真与执著,就是你伤心的根本原因,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病本。居士说:“既然认真与执著是伤心的根本原因,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病本,那么如何才能彻底解除伤心的痛苦,与生死轮回呢?”居士啊!世间上所存在的一点一物都是无常法,都是生灭法,都是缘生缘灭法,上至日月星辰,下至山河大地,一花一物一草一沙,都是无常生灭法,缘生缘灭法,都是如幻如化如电如露法,无法永恒不变的存在这世间上,这就是世间的真相,也称为真理,真理不是佛菩萨的神通力所能改变的,也不是声闻缘觉的权威所能改变的,更不是有什么上帝天神的神权,所能支配与改变的,世间的真相究竟就是世间的真相,真理究竟就是真理,真理不是因为有神通力与权威所能更改的,这就是堂堂正正,名符其实的真理,真理不会被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因而动摇,真理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纵横无碍。外在的世界是无常法,是生灭法,是缘生缘灭法,比喻说:星际的毁灭、火山爆发、地震、国土危脆,有成住坏空,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国内战争,国与国战争,世界大战,世间所有一切万法,都是幻化无常的,凡所有一切相,都是虚幻之法,千千万万不要认真它,也不要执著它,不要被无常法骗了,不要被生灭法骗去,也不要被缘生缘灭虚幻之法骗了,时常保持清醒觉悟,时时警惕自己,对世间的真相要看清楚。切记!牢记在心。

  居士啊!现在来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身体,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合而成的,也同样是无常法,生灭法,缘生缘灭法,我们对身体不要起过份的贪恋爱慕,我们虽然可以运用身体来修行证果,也可以利用身体做很多慈善事业,身体确实有它的功用价值,但是如果太刻意的爱惜身体,会带来无量无边的烦恼与痛苦,这话怎么讲呢?因为身体的本质就是各种因素,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肉躯,是有漏生灭之法,每一个人绝对无法逃避过生、老、病、死的过程,生老病死的忧患是活生生摆在我们眼前,这是最根本现实的问题,可惜众生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不为这生老病死的问题来解决,得过且过,恍恍惚惚的过一辈子,浪费人生,虚度光阴,自己不得由知,岂不是很可悲吗?

  居士啊!身体既然是无常法,生灭法,缘生缘灭法,虚幻法,那么你为什么要那么强烈的认真它,执著它呢?你一旦认真执著它的当下,你就是被无常法,生灭法,缘生缘灭法骗去了,你就是被世间的真相障蔽了,我可以很坦诚的告诉你,任凭你有多大的权威,任凭你有多大的能耐,也无法使得你父亲死而复活,你哭也好、伤心也好,孝顺得百分之百也好,求佛菩萨加被也好,求龙天护法也好,天天诵经也好,四圣六凡都请了,都求了,十方世界也都求过了,你也无法使你父亲从死去中再活过来,甚至你的骷髅也都磕破了,连同你的生命都丧失了,也无法换回你父亲的生命再复活过来,为什么呢?因为有生必有死,除非不生才不会有死,既然生了又何必怕死呢!也不会因为你的怕死不想死就不会死,怕死也要死,不怕死也要死,同样都是要死,只不过死得会轮回与死得不再轮回的差别而已。假使你很孝顺一直哭、猛哭、哭个不停,会因为你的伤心哭泣,因而感动得你的父亲死后又复活,这叫做真理颠倒,因为这不是世间的真相,不是真理。你又天天的求菩萨,天天诵经,四圣六凡都请过了,都求过了,十方世界都请过了,你父亲如果又活过来的话,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世间上的真相。人必定有生、老、病、死,人是生灭法,无常法,人是缘生缘灭法,人一旦到了该死的时候,必定是要死的,不是用祈求祷告的方式,就能令死者复活过来。

  居士啊!学佛的人能当下肯定身体是缘生缘灭,是生老病死的,是无常法,是缘起性空的,乃至我们的起心动念也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众生的生死流转,是因为不能了解一切法的本性空寂,因此无法解脱。圣者的涅槃解脱,是因为了知一切法的如幻如化,不在一切法的本性空寂上起虚妄分别,执常执我,而由般若智慧现证空性,不隔毫端,当下解脱。一切法空,就是诸法寂灭性,这就是涅槃。在诸法本空上,显示诸法本寂灭,所以空也就是涅槃寂静之义。身心缘起性空,如幻如化,当下破了我执,我执一旦破,当下现证空性,生死一起了办,从此以后不受生死业力的纠缠,一切痛苦伤心烦恼事,也因此匿迹无踪了,生死轮回也就彻底解除,生死大事一旦了办,伤心何在呢?轮回何在呢?居士说:“弟子听了这席的佛法有所醒悟,内心获得法喜充满,内心清凉无比,如饮甘露,法义艰深,实为过去所未曾闻,今日茅塞顿开,从今日起誓愿护持三宝,发菩提心,为成就佛道而努力!”然后顶礼而退。

  诸位同参!如来广说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众生有无量无边的烦恼病,佛就说无量无边的佛法,无量无边的一切法,完全是对治众生无量无边的心病,众生假使没有一切烦恼,佛何用说一切佛法!众生对人生观与宇宙观没有正知正见,乃至认识不清,因此佛就广说人生观与宇宙观,让众生有个正知正见,有个正确的认识;众生的内心充满了贪嗔痴的心病,佛就说戒定慧来对治众生贪嗔痴的心病;众生有了悭贪的心,佛就说布施来对治众生悭贪的心病;众生起了毁坏的心,佛就说持戒来对治众生毁坏的心病;众生有了嗔恚心,佛就说忍辱来对治众生嗔恚的心病;众生有了懈怠的心,佛就说精进来对治众生懈怠的心病;众生有了散乱的心,佛就说禅定来对治众生散乱的心病;众生有了愚痴的心,佛就说智慧来对治众生愚痴的心病;众生心里起了贡高我慢心,佛就说礼拜的法门来对治众生贡高我慢的心病;众生心里起了嫉妒的心,佛就说随喜功德的法门对治众生嫉妒的心病;众生喜欢诽谤别人,佛就说赞叹的美德来对治众生诽谤的心病;众生因为不明前因后果,因此昧因果造了杀盗淫妄,致使堕入三恶道,佛就广说造恶因得恶报,造善因得善报,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所谓种如是因,必然得如是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如同形影不相离。作善的人必定受善的果报;作恶的人必定要受恶的果报,这就是佛所说的因果律,也是世间上的真相,是人生与宇宙的自然法则,这不是任何人的权威所能改变,也不是上帝的神权所能动摇,也不是佛菩萨的神通力所能更改因果律的法则,因果律的法则是人生与宇宙的真理,因果律的法则不会被时间与空间所动摇,能够贯串时空永恒不变,因而无所障碍,这才能名符其实,堂堂正正如来所说因果律的真理。

  诸位同参!做恶的人要以善来对治,这一切都是对治法,对治法的当下也就是因果法,因果法是平等法,法法平等,无有变易,为善的人有善报,为恶的人有恶报。比喻说:当一个人把石头丢入池塘中,石头即时沉入水底,此人在池塘岸上祈求佛菩萨加被,向上帝神祗很虔诚的祷告,希望石头能够再浮上水面,诸位可以想一想,会因为你这么虔诚的祈求与祷告的原因,这块石头就能够浮现水面吗?我们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石头的质量重于水的质量,这样的祈求祷告是愚昧无知的,是盲目感情的信仰,与事情的真相不相应,因为石头重于水的质量,是属于沉下水底的因果,不是浮现水面的因果。要使石头浮现在水面上,如是累生累劫的祈求与祷告,无有是处。同参们!同样的理由,当一个人做恶多端,为非作歹,杀盗淫妄,内心充满邪恶的心里,丝毫善事从来都没有做过,为善的滋味也没有品尝过是如何的人,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恶的念头,此人一生坎坷浪迹天涯,潦倒不得志,狼狈一生,身心受尽创伤,四面楚歌,如是此人命终必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话如何说呢?因为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为恶得恶报,心地不光明,心浊黑暗往下沉,如同石头往水底沉没一般。

  诸位同参!当一个人把石油泼于水面的时候,石油自然浮现在水面上,此人站在池塘的岸边,花费了很大的精神与力量,而祈求与祷告,想要让石油沉没于水底下。诸位可以想想看,石油会因为此人那么虔诚的祈求与祷告,就能够沉没于水底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因为石油的质量轻于水的质量,因而自然能浮于水面上,不因人类的苦苦祈求与祷告,石油就能够往下沉的,因为石油毕竟质量轻,因而往上浮现,这是毫无争端的;同样的理由,做善的人必得善报,心地光明,圣洁无染,因而往上浮,如同石油往上浮升一般。

  诸位同参!如来所说的一切佛法,都是对治众生的心病,乃至无量的譬喻与形容描述,无非是要令众生契入如来知见,得入如来知见,因而圆满无上菩提。众生根机不同,千差万别,对于学法的嗜好,也有所不同的趋向,因此佛就善巧观机逗教,应众生的根机,施予适当的法药给与对治,因为佛有圆满的大智慧,以无量的善巧方便,对治众生的心病,众生所想的,所求的,佛都能够应众生方便,演说一切法,对治众生所想的,所须要的一切,有些众生欲得来生保持人身不失,想要继续不断的当人,那么佛就演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开遮持犯普施给与众生,令众生坚持五戒的内容,来世保持人身的机会;有些众生羡慕天人、天女享受天上微妙之乐,欲得生天,那么佛就为众生演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等十善业,令众生坚持十善业,因此上升三界天;有些众生善根成熟,体会出人生的真相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六道轮回常有生、老、病、死的忧患,因此心怀恐怖,急迫的想要了生脱死,厌离生死,欣慕涅槃之乐,那么佛就为众生演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声闻解脱之道,令众生悟证四圣谛,因而转凡入圣,离苦得乐,成为声闻乘的圣者;有些众生宿世具有大善根,由于善根的流露,观看世间一切的景象,无非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所存在的一切现象界都是生灭法,所谓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具有因缘生灭观的宿世善根,那么佛就为众生演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的缘觉解脱之道,令众生证悟十二因缘法,证悟十二因缘法,而得成缘觉乘的圣者;有些众生具备有大乘根机,为了要成就佛道,发大菩提心,禀持著自利利他的胸襟,因而兼善天下,普度一切众生无有尽期,那么佛就为众生演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万行,令众生精进广修六度万行,因而圆修六度万行,而得成菩萨乘的圣者;有些众生修行的成果已经究竟圆满,证悟一切法寂灭性,空有不二中道法,色心不二中道法,体用不二中道法,这时候众生性与佛性平等无异,究竟同一鼻孔出气,佛就为众生演说一乘法,化三乘归一乘,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最后机缘成热,为弟子授记将来成佛。所谓佛佛道同,更无异法。

  诸位同参!菩萨无量劫以来广修无量法门,因而成就无量法门;度化无量众生,因而成就无量众生。广修无量法门,能够成就大智慧无所障碍。大智度论云:“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这就是显示出声闻的智慧太渺小,如同毛孔一般;菩萨的智慧,其大犹如太虚空,菩萨的智慧是由无量劫,广学法门而得来的,能够通达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所障碍,乃至通达三界一切因果法无所障碍,大般若经云:“菩萨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菩萨要广学无量法门,遍学一切法,博通一切法,然后才能圆满无量法门,成就无量智慧。菩萨度化无量众生要有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当下与法空性相应,因此才能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救度众生。因此我们要明白,广学无量法门能圆满大智慧,度化无量众生能圆满大慈悲心,大智慧与大慈悲心圆满无所障碍,不隔毫端,当下即成无上佛道。

  诸位同参们!我们广学无量法门能够离开心地吗?度化无量众生能够远离心地吗?修行者欲得证悟无上菩提,能够离开心地吗?如来广说一切对治法能够离开心地吗?如来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能离开心地吗?如来所圆满的大智慧与大慈悲心能离开心地吗?诸位要明白,离开心地要广学无量法门,无有是处;远离心地而能够度化无量众生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欲得证悟无上菩提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而如来能够广说一切对治法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如来能够演说三藏十二部经典者,无有是处;离开心地如来能圆满大智慧与大慈悲心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不离自性,心即是万法,万法即是心,心与法不异,无二无别。

  同参们!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如来一代的圣教,千经万论唯独说此一心,此一心就是真如佛性是也。此真如佛性为十方诸佛所共赞共宣,此真如佛性为诸大菩萨所护持,此真如佛性为历代高僧大德所共修共证,此真如佛性也同样为后辈学佛者所共修共证的对象,也是终究的理想与归宿。凡夫由生死流转的过程,经过累生累劫的修证,因而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踏入涅槃还灭门的最后宗旨,就是要证悟此真如佛性而已!因此可见,四圣六凡都具备有此真如佛性,只是迷悟而有差别,四圣觉悟此真如佛性而说是四圣;六凡迷于真如佛性而说是六凡。四圣觉悟了真如佛性,也曾增加多了一点佛性;六凡迷了真如佛性也未曾减少了一点佛性。因此我们要明白,真如佛性在圣不增,真如佛性在凡不减,不增不减是佛性。圣人与凡夫只是迷与悟而有差别。切记!各自努力!

  诸位同参!真如佛性在任何处所,任何时中,难免四周围的环境都是花花世界,五花八门,五欲六尘的境界,真如佛性当下不染于万境,了了知,了了见,了知外境,见自本性,无心无不心,无为无不为,动静如如,真如佛性当下自在无碍,遇境不染境,不留痕迹,能够分别一切法,而自性不染一切法,随顺众缘无障无碍,心地荡然任运自在,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自性流露,随时随处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全修在性,全性起修,性修不二,当下冥契中道解脱法,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能够如是起修,因而不见有修相,于真如佛性随顺五欲六尘,而自性能够无染无杂,所谓触目无生,逢缘无碍,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万法皆如如,正觉常住,法身自然显露,亲证真如佛性,此时此刻真如佛性,无修无证,无佛无生,无迷无悟,尽虚空,遍法界,任凭真如佛性纵横自在,三界六道任凭真如佛性遨游;若说修说证,说佛说生,说迷说悟,终成戏论。

  诸位同参!亲自证悟到真如佛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言宣,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心行处灭,因言显道,道显遣言,道即是空义,空义即是道,得到实际的空义。空义也就是寂灭性,此时不须再起观照,因解起行,行起解绝,解行不二。当下真如本性清净无染无杂,贪嗔痴无量烦恼寸丝不挂,清净本性绝思绝虑,语默动静一如,理事皆一如,见闻觉知无不光明妙用,一切时中皆与诸法空性相应,获无所得,境界与本智当下寂静,里外一如,真如佛性一路涅槃门,干干净净,圆圆明明,绝学无为,得入如来实智。

  诸位同参们!证入自性涅槃的境界,绝对不是用心所能臆测,也绝对不是用口舌所能议论的,在阿含经里曾经有弟子问佛陀说:证入涅槃以后的境界如何?当时的佛陀默然无答,这并不是佛陀不慈悲,也不是佛陀故意不答,而是涅槃的境界不可思议,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所能表达的,仅仅以无量譬喻来衬托涅槃的境界,采用烘云托月善巧比喻,其宗旨就是要让众生开悟涅槃的境界。历代高僧大德证悟到涅槃的境界,若有弟子请问涅槃的境界如何?高僧大德们亦然无法言宣,只好把嘴巴挂在墙壁上,当下默契而已,无声胜有声,有声反而成壅塞,何必多此一举呢?多此一举皆成戏论!

  诸位同参们!心地法门从头至尾,正说反说,竖说横说,略说广说,所有言宣,所有表征,所有一切譬喻,无非是要让我们能够契悟真如佛性,证入自性涅槃,究竟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证悟如来地。希望诸位个个发大菩提心,为证悟真如佛性而努力办道,有朝有日能听闻诸位亲证自性,得大涅槃,得大自在,远离生死轮回之苦,内心法喜充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等佳讯。诸位假使听了佛法而不修行,把佛法当作学术来研究,不亲自证悟涅槃的境界,纵管整个脑海里装满了三藏十二部经典,能说能讲,辩才无碍,乃至天女散花,而自己实际上却没有开悟本性,那顶多也成为佛学博士,佛学博士与生死又有何干呢?如来一代的圣教,亦成为戏论,自性涅槃成为壅塞,无上的佛法也成为毒药,终了还是免不了生死轮回之苦,为智者所怜愍,所同情,珍重!珍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