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截流大师一生念佛,临终蒙佛接引往生

  康熙二年,结茅屋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专修净业,并命名所居住的地方为“莲柎庵”。在此期间,大师晨昏礼诵,余时课佛,精进修行。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证得念佛三昧。

  自利成就之后,则开始了他度化众生的事业。康熙九年,应虞山普仁院所请,大师离开西溪。在普仁院的十三年中,大师倡导兴建莲社,积极阐扬净土法门。一时莲风普扇,当时的学人都尊大师为修行导师。

  在常熟,他最大的成就是首倡集众念佛七。大众在七日之中同心念佛求生净土,此种行法,使得许多社会不同阶层的居家学佛念佛人士,虽不能长期住于庙宇之内修行,亦可在短时期内同修念佛法门,同愿求生西方净土。此种行法可谓是清代以降“打念佛七”之滥觞。

  在大师所定的《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中,不仅规定了堂中如何布置,班首轮班,如何绕佛等事宜,还对佛七中违犯规矩如何处罚等事有明确说明。

  大师特别提到,做此规定意在“制止放逸,助成胜行”。并开示学人佛七中应该保持的心态:“一生悠忽,止此七日精进,各须激切奋勇,不惜躯命。无论行住坐卧饮食便利,一句洪名,当如呼吸不断,不可斯须停止,俄顷夹杂”。

  大师在谈到精进佛七中念佛的方法时,开首就说:“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

  截流大师还曾发起过一次长达三年的佛七,在《起三年长期示众》中,大师开示,念佛当发三种心:第一,发痛惜光阴心;第二,发专求出离心;第三,发和顺守约心。

  大师特别注重净土法门信心的建立。在《劝发真信文》中,大师开示说念佛应具三种信:“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

  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

  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具如上真信者,虽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可回向西方,庄严净土。”

  然而,若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此语对孜孜求人天福报而不在信心上努力者,不啻顶门一针。

  另外,在《示丁耕野居士》的书信中,大师提出了一个很多念佛人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今时净业行人有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能保证者,原因何在?只因“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

  接着大师又提出因对方法说,若果真能世间的念头轻微,道心勇锐,见欲如避火坑,忆佛如恋慈母,净业清课,发大誓愿永不更改,“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也。”

  大师不但大力阐扬净土法门,自己亦于每日六时念佛外,持佛名万声,以为定课。由于截流大师的影响力,继晚明莲池大师的云栖寺之后,普仁寺成为清初重要的净土道场,时有“小云栖”之誉,后世更称之为“佛七祖庭”。

  大师坐化往生之刻,有位远乡童子正在吃午饭,忽然扔下筷子倒地不起,过了半日方才复苏。有人询问,回答说,有截流和尚往生,土地让我持幢幡去相送。

  从这几则事例中,足见大师一生念佛,临终蒙佛接引往生,确凿无疑。

  我等净业行人,若能服膺大师之教,具真实愿,发忻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鸩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