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文摘60

  《与祖师同行》文摘60

  ——妙高顶上绝商量

  今天有人问了如下的问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念观音菩萨名号就能离贪欲、嗔恚、愚痴而得到解脱;《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此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阿弥陀经》里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多么多么美好;《六祖坛经》里说西方就在自己的自性清净心中。如此一说我觉得是不是很矛盾啊?”这是非常普遍而且很实际的问题。自己在网上回答了一点,感觉很难说清楚,所以写篇日记好好说个痛快。

  我知道佛教有胜义谛(也叫第一义谛)和俗谛之分。胜义谛是绝言说的,就像智慧不能衡量、说不出来一样;俗谛就可以言说,是解释胜义谛的一个方便。祖师的话叫做:“妙高顶上从来不许商量,第二峰头诸祖略容话会。”(元·知讷《真心直说》序)《金刚经》是讲胜义谛的经典,你要说佛有所说不是贬低或者叫诬蔑佛吗?

  虽然如是,佛陀慈悲方便给我们讲普门*、讲弥陀。他是想让我们通过修行这些简单的方法,达到见性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月”)。这就像我前几天写的《智慧设计新知识》一样,佛陀把我们所生活的“现实”(实际上也是虚幻的)环境中的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介绍给了我们。

  《坛经》里面讲的是第一义谛的自性弥陀(净土),《阿弥陀经》讲的是实相*弥陀。自性上如果完全去掉了分别,每一个人都是“好人”的话,那么你的世界不是随随处处是极乐世界吗?从实相弥陀来说,《华严经》讲过阿弥陀佛国的一日一夜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劫(参阅笔者日记《时间长短寿量喻》)。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不能用天体物理的银河系概念来衡量的——如若我们的宇宙飞船克服银河系的引力、超过第三宇宙速度,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所以,我们不要被唯心净土、实相净土这些概念化的内容所迷惑。

  我们知道我们的自性或者说是佛性、智慧、法身……对这个东西的描述,各种各样的名词很多,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也就是说,在讲到我们的自性这样的问题(或者叫第一义谛)的时候,我们开口就错。所以,自古以来很多的公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总是不开口说了——以前讲过种种公案,比如外道问佛、摩羯掩口、净名杜口、须菩提宴坐等公案。所以,“了义“的《金刚经》就说不能以音声色相见如来。因为这些音声色相都是语言文字,靠这些去了解如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语言文字这么苍白无力,要如何才能让世间的人了解如来或者叫自性等等呢?所以,佛陀教给了我们所谓八万四千种办法,让我们去趋向或者说是慢慢修行,以期望我们能够见到如来或者说自性等等无法解释的名词。其中《普门品》里面说念菩萨名号就能得到解脱,就是方法之一。

  这个法门与我们“参话头”或者念“阿弥陀佛”是一样的,是要我们专注起精力来,制心于一处,久而久之我们的自性就会显现,就会体会到无生;就会明白没有生也不会死;就会明白……或者叫做开悟;或者叫做见性;或者……通过这样的指导,希望我们能够明白如来的本意。

  就好比我们看不到月亮的实际情况,现在我们用手指头把眼前能够看到的月亮指给你看——通过借助于一种手段,来表达的自己意思;另外的手段就可以有很多很多,可以商量选择。而所要说明白、要让你见到的东西(自性)则不能商量、不能选择。

  禅宗祖师们所使用的手段也大多如是,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日记《识得声外音》等等有很多的详细描绘。正是因为如来、或者叫自性、或者叫第一义谛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所以,佛教里面就产生了所谓“指月”的俗谛,通过俗谛的引导,让大家见到自性。

  所以,佛教中的第一义谛尽管无法说得出来,但是佛陀讲了三百多会,三藏十二部经,翻译到中国的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将近六千万字。祖师老和尚们为了说明这件事情,个个横说、竖说、比喻说、暗示说、身行说、言教说……比佛陀说的还要多得多。他们也设计了无数适合我们本土的修行法门,也不比佛陀的八万四千少多少了。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没有高下之别,只是如来应机的方式不同。我们就不会在你高我低、你好我不好等等二元对立上去争论不休。大家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去了解自性,各自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明白自性就是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烧香拜佛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参禅打坐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布施回向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弘法利生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拜忏修身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观心阅藏有什么好处;我们就知道……一切是平等的,一切是根据每一个人目前的需要而开的“指月”方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