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顺世缘明错误

  随顺世缘明错误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明空有》知道了我们用功的重要性,知道了在我们用功的过程中,感觉到了自己用功不精进或者是说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么这个问题就好办了,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加以改正,这样用功就很容易上路。这样我们随顺世缘自然无挂碍了。

  这些观念在古代的祖师公案里面也是常常能够见到的。比如“识得莫为冤”公案。这个公案是说梁山缘观禅师座下,有个园头。他是个开悟的人。有人要他露个消息,找梁山缘观禅师印证一下。园头说,我不去问则已,要是去问非把梁山缘观禅师从座上问下来不可。

  有一天园头就找到梁山缘观禅师,他们进行如下惊人的对话:

  园头问:“家贼难防时如何?”

  梁山说:“识得莫为冤。”

  园头说:“识得后如何?”

  梁山说:“贬向无生国!”

  园头说:“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么?”

  梁山说:“死水不藏龙。”

  园头说:“如何是活水里龙?”

  梁山说:“兴波不作浪。”

  园头接着说:“忽然倾湫倒岳时如何?”

  梁山从法座上走下来,一把抓住园头,说:“阇黎!莫教湿着老僧袈裟角。”

  这则公案写下了这两位已经能彻底觉悟的人境界。所谓的家贼就是指我们与外界接触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我们常常被这六根所骗或者说是管不住自己的六根,所以形容这六根就像六个贼一样,在盗取我们法财,在毁掉我们的功德林。

  园头问六个贼管不住怎么办,梁山缘观禅师就说:“识得莫为冤”。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道理。公案后面的解释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理解。其实也就是像前面提到的应用佛像等等方式,只是这里应用的是无生法忍的方式而已。初步的理解也可以用心不附物等来理解。

  尤其是后来的“倾湫倒岳”这么大的境界来的时候也是要求你心不附物,要求你像对待一般的波浪一样去做,这样才不会“湿了袈裟角”。我自己好像在以前的日记《自觉》一文中也有所描述,大家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去找来看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们回过头去讲讲我们识得问题的事情。因为找到了我们的问题,我们就算是完成解决问题的一半一上了,剩下的事情是努力去做而已,按照现代的话就叫做只剩下工作量了。所以,知道了我们的问题,知道了我们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学佛来说,该忏悔就忏悔,该做功夫就做功夫,有很多的修行方式。

  比如上面梁山缘观禅师与园头的对话的公案,就是先消除我们执着于空的境界,然后再消除我们执着于有的境界。因为我们的日常行事,实际上也是按照自己的方便来进行的,菩萨的方便与我们的方便有什么不同?我们知道我们方便行事之后,事情成功了我们就高兴欢喜;事情失败了我们就沮丧不开心。

  这是因为我们有所求,或者说是因为我们做事情是有“目的”,这是我们的通病。菩萨的方便行事尽管也是有“目的”的,也希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但是菩萨不会在做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上去分别。换句话来说就是只关注过程不关注结果。

  这实际上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无为法,或者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是一切圣贤所采取的生活态度。所谓的“兴波不作浪”,“兴波”了,但自己不会因为这“波”而起“浪”。而且不管这“波浪”多么大,乃至大到“倾湫倒岳”也是一样,不会湿却老僧袈裟角。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不附物》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