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宝论 目录 自序

  佛宝论

  明贤法师

  自序

  中国人将佛教信仰统称为“信佛”,这是很朴素的说法,无论是理性的信仰还是名利的诉求,通通称为信佛。有人祈求消灾免祸,他所信的佛便是一位守护者;有人祈求飞黄腾达,他所信的佛就是一位施予者;有人弱小孤苦,他所信的佛就是一位慈悲者。人们有千千万万种祈求,佛的形态便有千千万万个相状。

  对佛的信仰,使中国人在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及复杂的世间争斗过程中,勇敢地将良心保存了下来。

  “人行善事有佛知”,这是信佛人完全同意的道理,是照亮人类灵魂的明镜。从有了生命的启蒙到生命结束的转逝,信仰就这样因为佛的存在而陪伴中国人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生又一生。

  中国的信佛人讲究“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以这种态度将福利转让给他人。中国信佛人还讲究“盖棺定论”,不求当世的美誉,全在大众的口碑,以这种为他人负责的信仰,成全自己对生命的希望。信佛,为中国人构建了一个纯和善良的伦理世界。中国人乐意信佛,虽然佛教的三宝主体常常甘处边缘地带,但人们总将他们放在心灵的最中央;虽然历史上也有数次令人震惊的灭佛运动,但老百姓的佛教情感从来不是打击所能摧残的。对佛的信仰,人们刻骨铭心,甚至变成血液,周身流淌。

  佛是什么?这个问题,寻求福报的百姓大多不敢深究,而皈依佛陀弟子们,从来没有忘记。前者将佛陀顶戴起来,后者对佛陀全力审视。在2500年前,印度历史上来到人间的佛,在教导民众的时候,希望大众将他看做人众当中的一员,并遵循他的教诲,改变自身的烦恼,获得生命的解脱之道。在中年时期,他讲述了更为深密的解脱之道,甚至否定常人心目中的伦理与道德。在晚年,他介绍了许多他方的佛世界,并展现了佛陀作为真实的人而具备的两种特殊的品格:人格与神格。佛教的传播将这两种品格完整地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我们既相信佛陀是活生生的人,又相信佛陀是超越凡眼肉胎的人。这两种品格稳定了世间人的轨则,又呈现了出世间佛的高贵,这是任何宗教与哲学思想都无法呈献给人类的双重智慧

  于是,对于佛陀这样平实而又高贵的智慧品格,身为佛陀的弟子,我们要进行了解、考察,并希望在自己信仰的同时给大众带来智慧的福音。于是,我们编写了这部《佛宝论》。

  《佛宝论》的组织结构,乃由最先在印度应化的释迦牟尼佛开始,介绍佛作为人类的一员而具备的种种世俗人性的特质,这是基于原始佛教的叙述;继而因为佛陀也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与学说,所以我们顺应他的弘法之路,进而描述了大乘佛教的佛与佛功德,希望藉由这些描述,能使人们全面地了解佛陀的各类品格。

  此后,借助巡礼佛陀八相成道诸圣地的因缘,叙述了佛陀在印度遗留下来的永不消散的风范与永远伟大的生命气息,由此揭示出中国佛教传译而来的历史根据,以与历史完全相应的印度、尼泊尔社会现实一一印证佛陀述说解脱道真理的客观社会背景。

  最后,为了让佛陀的踪迹永远成为佛弟子真实的依靠,我们全力塑绘佛陀的伟大形象,让佛陀的光彩永远照耀人间,让佛陀的法炬点亮众生的心田。

  因此,《佛宝论》分列了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佛陀》,我们钩沉出历史上这样一位佛教的教主;第二个篇章是《寻找》,我们在佛陀八相成道的诸圣地巡礼佛陀留下的圣迹;第三个篇章是《延续》,我们将佛陀带了回来,带回我们的故乡,并尽一切力量在我们成长的世间塑绘如法的佛像,期待佛陀依然不舍众生,永利人天,是为所愿!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日明贤谨序于江西石门山中

  佛宝论

  目录

  自序

  佛陀——娑婆世界的教主

  ◎关于佛

  ◎原始佛教所认知的佛陀

  佛在人间

  佛在僧中

  自为作依怙

  一世界无二能仁

  诸佛平等

  佛与阿罗汉不同

  佛慈悲等不缘有情

  释尊身量非凡

  释尊身力过人

  释尊具马阴藏相

  佛身如金不受尘

  佛身无漏

  释尊的梦与睡

  释尊也曾患病

  释尊的老化现象

  释尊的舍寿与留寿

  释尊入涅槃

  释尊的*轮

  释尊的舍利

  释尊的塔

  结语

  ◎大乘佛教所认知的佛陀

  释尊在娑婆世界成佛的前缘

  释尊成就娑婆世界的五百本愿

  世世常行菩萨道

  八相成道

  佛的十号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释尊家族前缘

  释尊同族出家因缘

  释迦佛法灭尽因缘

  佛性与三身

  佛的证悟

  佛与菩萨不同

  佛的功德

  佛的事业

  结语

  ◎寻找——巡礼圣地的佛陀

  降兜率——神栖兜率陀天

  入胎——象国北天竺

  白象入胎与释迦王族

  消失的乌仗那国

  梵衍那的巴米扬大佛

  迦湿弥罗国

  ◎出生——芳园蓝毗尼

  佛陀的故乡与降生地毗邻

  释迦太子的降生

  加德满都的比命鸟与火海

  破湖建塔修公路

  阿育王太子抉目处

  博卡拉与翡娃湖

  尼泊尔的女士

  树下供灯

  尼泊尔火葬

  释尊出生地的六个特征

  寻找佛陀落地石

  尼泊尔的万国佛寺

  中华寺

  中华寺周边

  大花园今夕

  ◎出家——从迦毗罗卫开始

  释迦太子之成长

  逾城出家

  迦毗罗卫二十遗址

  行进在迦毗罗卫

  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印度教的苦行僧

  今日迦毗罗卫的世情民风

  迦毗罗卫博物馆

  ◎苦行——往来苦行林,终至金刚座

  前正觉山与苦行林

  尼连禅河边的供养

  ◎降魔成道——千佛的菩提

  菩提场与金刚座

  恒河

  ◎转*轮——以鹿野苑为起点

  瓦拉纳西的鹿野苑遗址

  鹿野苑初转*轮

  摩揭陀王舍城和竹林精舍

  第一次结集之七叶窟

  鹫岭遗风

  频婆娑罗王监狱

  舍卫国给孤独长者献精舍

  舍卫国波斯匿王皈依与佛说末法乱象

  戒坛与制戒

  毗舍离与七百结集

  维摩诘居士

  《心经》与《金刚经

  释尊还乡

  《楞严经》的缘起

  佛陀故乡的灭族惨案

  僧伽罗国的佛教

  ◎涅槃——从毗舍离到拘尸那迦

  毗舍离佛陀最后沐浴处

  宣布涅槃

  涅槃前的付嘱

  走向拘尸那迦

  最后说法及双林树间金棺示灭

  迟来的迦叶尊者

  黑金冢与黑金砂

  涅槃后的九大争议

  朝礼佛涅槃处

  ◎大乘佛法之巅——那烂陀寺

  给予你智慧的地方——那烂陀兴衰

  那烂陀寺高僧统表

  巍巍僧仪

  求法高僧

  输送僧才

  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

  玄奘大师与曲女城法会

  真唯识量与禅宗

  玄奘大师年表

  当前的印度佛教

  今日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的佛像和犍陀罗造像的东传

  泰姬陵与象国文明的兴衰

  ◎延续——敬造如法的佛陀形象

  最早的佛像

  《造像量度经》

  过失与功德

  迥然不同的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衍生的细节

  方与圆,细节与体块

  脸与髭,松与紧

  卍字与*轮

  肉髻、发髻与宝髻

  过分的批评与无度的放任

  西方写实与东方线条

  塑绘修养与宗教情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