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普门示现 五、观音忏法

  五、观音忏法

  佛教着重忏悔,历代祖师对忏悔亦非常注重,显、密大德继往开来地研究及推广忏法表现得不遗余力,尤其观音忏法,诸家创着如百花齐放,各绽异彩。

  观音忏法始于隋朝,但正式得到各道场响应及实践要算是梁武帝年代。

  以观音信仰而行之忏规,首推天台宗智顗大师。大师依《法华经》创立「法华忏法」,又依《普门品》专创「观音忏法」,再依《阿弥陀经》创「弥陀忏法 」。其他观音忏法约有下列数种。

  (一)《大悲忏法》、《金光明最胜忏仪》──天台知礼大师着

  (二)《法华忏仪》──隋朝智顗大师着

  (三)《集诸经礼忏仪》──唐代智界大师着

  (四)《请观音经》──天台慈云大师着

  (五)《金光明忏法》、《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请观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宋朝遵式大师着

  (六)《十一面观音神咒心经忏法》──不空三藏译。

  《十一面观音神咒心经》是日本佛教的主要忏法,在唐朝时传至日本,而本土最流行之观音忏法,应是《大悲忏法》了。

  《大悲忏法》中,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 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大悲忏法》,全名是《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是宋朝天台宗僧四明知礼根据伽梵达磨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编 成,以天台宗教义指导修持之忏仪作法。内容叙述千手观音之忏法及所得利益,是一部十分灵验的宝忏,端的以此消灾,灾消吉至,因兹灭罪,罪灭福生。知礼 大师是浙江宁波市人,七岁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八岁礼宝云和尚为师,研习天台教理。未生时父母在佛前求子,不久在梦中见一僧人送来一童子,说是 佛陀之子罗睺罗。大师虽习天台,惟崇尚净土,是阐扬净宗之贤者,曾组织莲社,结集万人共修念佛法会,志决求生极乐世界。师对十六观尤其究竟通达,着有 《妙宗钞》万言论,举出所观境之重要处,并以此统摄其他十五种所观境界。知礼大师除对净土宗贡献良多外,对忏法修习更是异常精进,某年大旱,师与慈云 忏主遵式大师同修《金光明忏法》,誓言俏三天内上天不降甘霖,愿自焚一手,到相约之日,果得倾盆大雨。师与遵式大师同获朝廷赐封,号「法智大师」并任 命住持弘法工作。

  编撰观音忏法,除天台知礼大师外,遵式大师亦不遑多让。据《莲宗宝鉴》记载:遵式大师出生才七月,就会念观音菩萨名号,且精灵好学。曾誓死修般舟 三昧,卒因过劳而吐血,病中见白衣观音垂手指师口,许多小虫从口中爬出,菩萨又于指端流出甘露水注入师口中,师身心顿觉清凉无比,所有一切宿业骤消除 ,病亦马上痊愈。霎时师之头顶高一寸多,两手亦长而过膝,声如洪钟,由此可知忏悔力量是无坚不摧。师病愈后依凭《请观音经》于天台山国清寺编纂《请观 音经消伏毒害忏法》,即现广为流传的《观音忏法》。忏文开头有序云:「梁朝武帝修此法,使其后得脱巨蟒身。唐朝懿宗时有悟达国师智玄,膝生人面疮,至 西蜀彭州茶陇山求神僧伽诺尊者,神僧以三昧水洗人面疮,立即痊愈。真宗咸平年中,天台山遵式制定《请观音经消伏毒害忏仪》,如今流布天下者即为此忏。 」本忏法向为天台宗所重视,而请观世音菩萨,及忏悔时所行观音忏法,亦皆依用本经。大师后来获得皇帝赐号为「慈云忏主」。

  我们为甚么要拜忏呢?无始以来,众生所作罪业如须弥山之大,而罪业从那里来呢?从作恶中来,从起心动念中来。如《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业 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又说:「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1]别说已经做了恶行,就 是起了恶念头,都算作了恶业。所以我们要时刻观照自心,警惕念头,应常自问,生这念头是否应该呢?不应该就要马上灭除。所谓不怕念起,最怕觉迟。

  忏悔法有「事忏」和「理忏」两种。「事忏」藉礼拜、赞叹、诵经咒等进行忏悔,又称「随事分别忏」,一般之忏法均属此类。理忏,是从理论上观察犯罪 的理由及动机,自我检讨,明白一切罪皆由妄想生,灭罪要从心上做起,这又称为「观察实相忏悔」。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恶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 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忏」是内心的,知道做恶事是羞耻,以后不再作。「悔」是在外的,要把羞耻向外发露,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亦可在佛前求忏悔,将所作恶事,向佛披露 ,真诚改过,这样才容易与佛菩萨相应,得菩萨加持庇荫。拜忏时,要真心忏悔所造恶业,随文人观,思惟经义。恶业不一定自作才有罪,若教他作果报亦是相 同。

  三业中,最易犯的是口业,所谓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随便讲几句毁谤他人的说话,后果可能很严重。因为呈口舌之饶,便负上因果责任,令自己日后 受报,甚而障碍往生,是很不值得的。所以佛在《无量寿经》恳切叮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人,不怕犯错,贵在知错能改。所以佛教特别着重忏悔,就算十恶不赦的罪人,能生惭愧心忏悔改过,也可重新做人。

  佛陀的十大弟子,虽已断惑悟道证果,偶尔亦会犯戒做了违背菩提心之事,佛陀如何处理这些大阿罗汉之过失呢?不是疾言厉色的责骂,也不是决绝的惩罚 ,而是柔声细语训示当下忏悔改过向善之法。在《增一阿含经》中,对害佛、弒父、囚母的阿阇世王,佛陀仅作如下开示:「汝知汝罪,如法忏悔,故受此戒。 吾圣法中,如能知罪,如法忏悔,能得未来道果。」经中又说:「即使做出极恶之行,若能悔过,过失即转微薄;若能每日悔改而不懈怠,即永拔恶业。」由此 可知,忏悔灭罪力量之大。《观普贤经》也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