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已嫌多

  一人已嫌多

  文/释本性

  小时候,踏足过沼泽地。脚若不及时抽出,便会越陷越深,难于自拔。其结果,危殆矣。

  元旦刚过,春节又来。凡情俗事,裹手缠身。虽还能呼吸,却也差点喘不过气来。有这感觉,也许,是我修为不深的原因吧。

  晚餐后,踱步观音苑。虽经寒冬,不多的几颗松,还是坚持着不落绿叶。新植的,还有旧栽的几株大小桂树,已在结蕾开花,小小花蕾点点,蕴蓄着浓浓春情与春意,看着他们,我心生感慨与感动。

  在这地球,人世之间,多少山,多少水,多少人,多少事。自然,早就告知我,是山水多,不是人事比例大。我们,不能老抛下山水,只沉溺人事。

  有一些过来人,脱缚了生死、美丑、善恶、染净等,意不颠倒、心不执著。他们,看人事,看自然,包括感受,没有区别,没有差别。在他们,春可夏,夏可秋,秋可冬,冬可春,无拘无束。

  但有几人,能如他者呢!

  我们,根浅叶稀,凡深俗重,境象面前,花是花,草是草,树是树,普为人事转,也因此,淡了初心,忘了是谁。

  坐在观音苑松下的小石凳上,眼前浮现出峨嵋峰的松林清影,耳间响起了那松涛的回声。这清影,这回声,让我忽感清明轻松,顿觉自由自在,心中一片清凉。

  怪不得,日本的梦窗国师,做国师时,却念念不忘云山水月: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及此,我不会不想到宋代止庵守净的禅诗: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更有唐代的龙牙禅师说: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真羡慕这几位禅师,多洒脱啊。其实,他我本一同,我本应此身,在此景,何必多此一羡慕呢。

  过几天,或许,我又应又要起程到一个松风水韵月影竹声的地方去了。那里,很冷,结冰了,很寒,凝霜了。但那里,很高,与天接近,很清很蓝,没有黑云遮眼,哪怕彩云或白云。在那里,拽出灵魂清洗,如有不洁,扔入江河冷冻,让自我享受冰裂般的疼痛,然后,宁静地等待日出,涓涓流水,温暖如春。

  天黑了,寺之暮鼓响起。

  讲个佛窟惟则禅师的故事作结尾吧——

  禅师结草庵,过着野果山泉的日子。

  一樵夫问之:禅师,您住这多久啦?

  禅师:大概四十寒暑。

  樵夫:只您一人在此修行吗?

  禅师:一人已嫌多,还要多人干嘛!

  樵夫:您没有亲人、朋友、师徒吗?

  禅师:我有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虫鱼鸟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