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
佛陀灭度九百年,西元五世纪的时候,北印度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有兄弟三人,老大叫无著,老二叫天亲,老三叫狮子觉。这兄弟三人都出家修道,个个都很了不起,兄长无著是菩萨根性的人,出家以后修定得离欲,...
2019-11-07 [查看详情]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在汉传佛教的范围里,观世音菩萨乃至四大菩萨的知名度,超过了释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记》里有个如来佛。我曾经开玩笑,如来佛能够出点名,还沾了孙悟空的光。可是,如...
2018-05-18 [查看详情]佛陀灭度九百年,西元五世纪的时候,北印度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有兄弟三人,老大叫无著,老二叫天亲,老三叫狮子觉。这兄弟三人都出家修道,个个都很了不起,兄长无著是菩萨根性的人,出家以后修定得离欲,能够经常乘着神通去兜率内院跟随弥勒菩萨修学,对大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在汉传佛教的范围里,观世音菩萨乃至四大菩萨的知名度,超过了释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记》里有个如来佛。我曾经开玩笑,如来佛能够出点名,还沾了孙悟空的光。可是,如果你说“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拿着瓶子的菩
奥义书是印度古代宗教哲学圣典,是印度出现系统哲学思想的开端。它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仅是婆罗门教或印度教思想的理论源头,而且与佛教许多思想的提出也有关联。本文侧重对奥义书
“小乘”一名,最初是大乘佛学兴起并盛行后对部派佛学的贬称,后来用作历史名词,主要指上座部系统的佛教流派,如从说一切有部演化和分裂出的毗婆沙派和经量部等。“小”的梵文Hina,含有卑贱、下贱和道德上属于“恶行”之意,当然部派佛学自己是不会接受这一贬
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益大众的行为),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这里可以举几个特点:首先,大乘在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从理论上说,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
赵朴初答:其次是根据缘起的道理而说法性空。这就是说,一切法既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都没有实体;换句话说,一切法都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在现象上找不到作为主宰的本体。前面所说的"诸法无我"是指人的"我",现在进一步说法的"我"也没有。前面是破"人我执",说"人空";现在是破"法我执",说"法"空。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典籍。此经汉译本先后共有三种:第一个是东晋佛陀跋陀罗的译本,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又称“旧译华严”“六十华严”。第二个译本为周时实叉难陀所
光以五十八年之阅历,知净土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余诸法门,虽则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谁能现生亲证,而得其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