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会飞的乌龟
18会飞的乌龟
有一只乌龟,住在小小的池塘里,池面有田田的荷叶,清涟的荷花,偶尔微风吹拂,弥漫一池淡淡的清香。乌龟接头望望头顶上的天空,小小一片蓝天,有时会有轻如柳絮、白如皑雪的白云,飘逸地飞过;有时天空悬挂着五彩绚丽、弯如拱桥的彩虹;夜晚的时候,天空则披上宝蓝的舞衫,并且点缀着晶莹剔透的星钻。乌龟在池里悠游地过着日子,对于顶上的一片天满意极了,以为宇宙好宽阔、好广袤喔!一切奇妙的景致都收入牠的荷塘之上。
乌龟陶醉地生活在牠的小小世界里。有一天一群雁子排列成行地从长空飞逝而过,翦羽翩翩,姿态优雅,好似受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健儿。乌龟看到雁子翱翔于天际,心中羡慕极了,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雁子一样飞翔于天空,那该有多么的写意!
春去冬来,冬逝春至,乌龟在池子之中,年年延颈翘望雁子乘着春风,飞向温暖的南方。岁月年复一年地飘逝,乌龟心中那股逍遥游的欲念愈来愈强烈,有一年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对鹣鲽情深的双飞雁,正飞过池子的上空,乌龟伸长脖子,着急地大声嚷叫:
「雁大哥!请留步。」
雁子俯头一瞧,原来是穿着一身古铜绿盔甲的乌龟,于是悠闲地伫足于池畔,和蔼可亲地问:
「什么事呀?乌龟先生!」
「请问你们,这池子之外是否还有天地呀?这池外的天地又是个怎么样的世界呢?」乌龟充满好奇地问着。
「池塘以外的世界可大着哩!有绵延起伏的层峦迭翠,有涓涓清凉的溪涧河流,还有耕耘渔猎的人家小户,以及数不清、说不明的花草动物,这池外的天地多采多姿极了!」雁子不厌其烦地描绘着。
乌龟听了,幸福地闭上了双眼,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远山如岚,近水似黛,花木摇曳,走兽驰骋。乌龟于是打定主意说道:
「雁大哥!我有个心愿,恳求两位无论如何要成就我。我希望能够和两位一样,也能在空中飞翔,享受那翱游虚空的快乐!」
雁子听了乌龟几近荒谬的请求,吓得一脸的惨白,连忙摇头道:
「万万使不得,你没有翅膀怎么飞得起来呢?纵然飞起来了,万一摔了下去,是会粉身碎骨的。请你快快打消这个不智的念头。」
「纵然会因此丧生失命,我也要飞行一次,求求你们成全我吧!」乌龟哀哀地请求。
雁子拗不过乌龟的苦苦哀求,只好无奈地答应道:
「好吧!我们就答应你这一次。你的身体如此重,我们一个用嘴巴衔住你的嘴巴,另外一个则咬住你的尾巴,才好撑起你的身体。为了安全起见,飞行其问,你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不能把嘴巴张开,否则从高空中摔跌下来,必然会失却生命。」
雁子果然合力载运着乌龟,飞行于空中。乌龟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兴奋地俯视着脚下的山河大地,山丘、村落、森林、河川……迅速地向后逝去,原来展翅高飞的情境是如此的美妙呀,乌龟正沉醉在风驰电掣的快感之中,忽然听到下面一阵震耳的喧哗声,原来是一群在河床边玩沙的孩童,讥嘲侮蔑的字语声声传入乌龟的耳朵:
「哈哈!哈哈!大家快来看哟!一支笨乌龟被两支雁子抓走了,大家看牠那笨头笨脑的样子,真是可笑极了!」
气急败坏的乌龟,忘记了雁子的叮咛忠告,破口要大骂孩童的不明就里,但是乌龟才一张口,生气的字眼还来不及吐出,牠已像断线的风筝,咻地一声,从高高的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跌得满地的碎碎片片。
佛教有一句话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瞋火能烧功德林。」携手走过人生的恩爱夫妻,有时为了瞋恨争吵而成为陌路冤家;生死相交的知己朋友,有时因为恼怒争执而反目成仇。多年的情谊敌不过一念的瞋心,愤怒的火焰会把我们辛苦经营的功德焚毁于一旦,好比譬喻中的乌龟,首先犯下不能了解自己生命极限的错误,强求不可能为可能,而不知道去珍惜既有的福报。既然得到高不可攀的幸福,又不知道居高思危,戒慎恐惧,却放纵瞋心欲念,当然唯有陨身毙命一途了。时下又有多少如此乌龟性格的人?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
- 宗镜录卷第一
- 宇宙大学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绩单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 宗镜录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镜录序
- 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2
- 大般若经要解——般若的观行
- 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 心经的人生智慧—《心经》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讲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一
- 七佛传法偈(七)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
- 七佛传法偈(二)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二课合解 第一讲
- 十二因缘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
- 七佛传法偈(一)身从无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空,罪福皆空无所住。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3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6
- 心经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妈妈的乳汁
- 四圣谛讲记 第一卷 苦~轮回之苦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4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1
- 《无量寿经》之八相成道(一)
- 《圆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菩萨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节录
-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10
-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
- 心经的人生智慧 解脱痛苦的原理
-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8
- 宗镜录卷第二
- 妙境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讲义(1)
-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 佛法的中道观
- 明心见性是怎么来的?利根是天生的吗?
- 学习佛陀冥想静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吗?
- 佛性不分南与北,为人不与比高低,广修福慧获法喜
- 深着虚妄法 坚受不可舍
- 人为什么要摆脱痛苦和烦恼,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业,为什么要远离一切不善业?
- 当业障现前时怎么办?随缘了业,究竟解脱
- 出家人与在家信徒要保持距离,才能更好地度化众生
- 如何面对喜欢吃喝玩乐,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个人的福报都是自己修来的
-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 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因缘因果
- 护念他人善用心,学佛慈悲须践行
- 如何报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对佛最好的报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这八种圆满
- 只有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师是后世佛弟子学习的榜样
- 无论哪种供养,都离不开善用一颗欢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念
- 一人独坐、内心空闲,无甚杂思
- 皈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脱
- 如何呵护发起普利众生的愿心,使发心不消退?
- 人与众生的关系,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和主体
- 每个念佛人在极乐世界都有一朵莲花
- 佛教是宿命论吗,我们这一生的努力有用吗?
- 为什么有人对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却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学佛人多拜几个师父,去极乐的几率也就越大,对吗?
- 为什么说皈依三宝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尽心尽力去做,恶事则要毫不犹豫的断除
- 佛号代表佛智与法界
- 一念净心的宝贵性!
- 佛教所说的业报是什么意思?业报的意思
- 极乐世界的神秘面纱
-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 地狱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业报
- 学法就是为了导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