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文摘14

  《不理》文摘14

  对外认识的缺陷

  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是靠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完成,这六根对外界的认识能力,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的认识能力很强,其实不然,可以这样说,我们六根的认识能力犹如井底之蛙。

  我在为别人说明我们的认识能力很差的时候,往往举看不到杯子的背面为例子。我们眼前有一个杯子(不透明),我们只能看到杯子面对我们的这一面,而杯子的背面我们就看不到了。

  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见光,大约占光谱的7~8%,还存在着大量的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等,我们都看不见。我们的耳朵也只能听见20~20000赫兹的声波,还有次声波与超声波等,我们都不能听见。

  我们的味觉、嗅觉以及触觉也是一样,只能分辨很少的几种,而地球上能够分辨几百种甚至上万种的动物也比比皆是。我们在味觉方面,远远逊色于诸如狗等动物,甚至逊色于很多种昆虫。

  这样一看,就会知道我们的能力是多么的低弱,从而知道我们的知见范围是多么的可怜。但是也不要盲目悲观,正是因为有这些缺陷,所以我们才有修行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修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本自具足的潜能。

  妄想世界余辉喻

  余辉,这个名词是显示器专业的专有名词,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是在八十年代看过电视的人或者说是接触过电视机的人,就不会陌生。因为那个时候的电视机余辉很大,严重的会拖一个长长的尾巴。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显像管质量不过关,所以余辉会很大。

  这样的显像管造成最大的害处就是画面会滞留,严重的会重影。这是当时我们做显示器专业要攻克的主要毛病,出现这个毛病主要是因为荧光粉的问题,电子束打在不好的荧光粉上,荧光粉发光时间过长导致的。后来通过改进荧光粉的材料,解决了这一问题。

  今天想起这件事情,是因为想解释我们的眼睛所见到的世界,想找个比喻来形容我们现在眼睛所见的情景。实际上,我们的眼睛也像荧光屏一样,受到余辉的影响,使得我们对真实的世界失去了观察力,把真实的世界看成为另外一种情景了。

  我们都知道微观世界中的粒子,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上是很小很小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由不稳定的粒子在高速地运动构成的幻像。如果我们的眼睛不受余辉的影响,我们所看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由这些不稳定的粒子,在以每秒10的9次方的速度“抖动”着。

  可惜的是,我们的眼睛只能分别每秒10次左右的“抖动”。我们看的电影以每秒24次的“抖动”就把我们骗得死死的了,因此而以为这些电影是真实地在运动中。可见我们在每秒10的9次方这样高速“抖动”面前是如何的脆弱和无力了。

  佛教把我们所见所闻归纳为妄想,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抖动”面前不能真实了解实相。这些妄想就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这些“抖动”不能真实观察而形成。如果能够真实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不稳定的“粒子”在高速“抖动”着,而且是时有时无,这就是佛教所谓的“虚妄”。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是虚妄的。做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因为这些不稳定的粒子在我们的眼里产生了“余辉”。在我们的耳里面、在我们的鼻里面、在我们的舌里面、在我们的身里面、在我们的意里面产生了“余辉”。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实际上就是这些不稳定高速“抖动”着的粒子的“余辉”组成的。这些不稳定的粒子排列的状态不同,在我们的眼睛里面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物质世界。这些粒子的排列紧密程度不同,就是我们看到的“风大”,次而“火大”,次而“水大”,次而“地大”。

  排列的紧密程度,实际上就是“抖动”频率的程度。“抖动”频率越高,排列得就越紧密。因为“抖动”频率越高,产生的“余辉”就越大。对应于我们的妄想来说,就是排列得越紧密或者说是“抖动”频率越高,我们的妄想坚固程度就越大。

  所以,最大的妄想就是我们的身体中的“地大”,然后“水大”、“火大”、“风大”……一直到我们的思考中的虚无缥缈的妄想乃至于梦中的幻想。所以,我们总是说“人生如梦”,其实梦也是和我们的身体一样的妄想,只是“余辉”短点罢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