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复习四谛与二谛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三讲之:复习四谛与二谛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复习四谛与二谛

  在上节课,我们还了解到关于四谛,四谛的法要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所有的世俗问题通过四谛都可以解决,或者说用四谛就可以把世俗不清净的法要都摄持干净,能够把我们需要的智慧都包含进去?

  上次我们找到答案,四谛包括不完。四谛包括不了关于净土、关于清净名言的这些部分。用中观的方式,“名言”这个词汇常常被称为“假名”,在唯识宗就把“假名”称为“名言”。“名言”和“假名”在我们中观课里常常会用到,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也延用一些唯识宗的名相。比如说在中观的课程里,我们不承认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也不承认所谓六、七、八识的这种划分,但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要使用这些名词,因为如果要跟唯识宗的一些难点进行讨论,我们必须要知己知彼。如果不能对一些讨论对象的宗派了如指掌,我们要清理那种邪见或者不圆满的知见是很难的。实际上,一个好的中观的学者,他必须对于唯识以及大小乘其余宗派都非常了解,尤其是学到内道大中观见的这一部分,不光是其他宗派思想要了解,连修行方法也要了解;不光是小乘显教要了解,我们连大乘或密宗也都要非常通达,才能顺利地学下去。

  在中观派,我们确定地使用“世俗谛”和“胜义谛”这种“二谛”的方式,摄尽世间万法。

  但从表象上看,二谛的这种分法好像也不允许来谈清净名言的问题,比如关于净土、佛功德、如来藏的问题,好像也没有谈,但这个不谈并不等于否定,而是在间接地揭示。所以,四谛当中“不摄清净名言”和二谛当中“不说清净名言”是有区别的:“不摄清净名言”,那是因为真的是在否定它;“不说清净名言”,那是因为在间接地陈述。

  上次也说过,我们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必须取乎其上地深观空性。正是为了让如来藏功德能够清晰、圆满显现,我们“取乎其上”。

  如果我们“取乎其中”而执取如来藏,表面上我们会讨论很多关于清净名言、如来藏的问题,但因为我们清理不掉浊恶的纠缠,所以往往得到的不是如来藏的功德,而得到我们不需要的一些浊乱现象。这里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可以说几乎就是第五地的一个核心所在,它说明白了中观学人为什么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什么一法不留,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的辩论技巧,连净土宗的智慧在这里也给予否定。其实哪里是否定呢?

  在上次的课上,我们也提到在二谛、四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谛。也还有很多,此前也都谈过,不过那些不是我们常用的,关于谛我们常用的几乎就是二谛和四谛。

  上回对于“魔”的说法是:利根的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就不被魔障所引夺;即使是最为钝根的菩萨,到第五菩提心难胜地的时候也彻底地清理魔障了。所以魔的能力是有限的,到第五地以后它就不能再作祟了。

  第五菩提心难胜地学习已经圆满了,那么我们进入第六菩提心现前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