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详情]

《金刚经》讲解第三十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3月26日

  讲别:第三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经文】“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释经】须菩提!如果肯上进的男士及女士,在以后佛法末落的时代里,还愿意接受、修持、阅读、背诵这部金刚经,得到的功德,如果我完全说明其功德的话,或许有的人听闻了以后,他的心如果乱想、想错,而会想到发狂,因而就会怀疑、不相信。

  【经文】“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经】须菩提!您应该知道这部经所教示的现象道理及可能达到的目标效果,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得到的。其果报也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呈现的。

  【说明】请大家要知道!“义”这个字,依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宜解释为“现象、道理、目标、效果”。如此经所说的“经义”,就是指愿意接受、修持、阅读、背诵之人所得到的效果。而一般人所说的“没有意义”,就是指没有意思(也就是所说话没有指向现象道理),没有效果(照其话来做是没有效果的)。

  例如:《无量义经》:“善男子,是故初说、中说、今说,文辞是一,而义差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善男子,初说四谛,为求声闻人,而八亿诸天来下听法,发菩提心;中于处处演说甚深十二因缘,为求辟支佛人,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或住声闻;次说方等十二部经,摩诃般若华严海云,演说菩萨历劫修行,而百千比丘,万亿人天,无量得须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罗汉、住辟支佛因缘法中。善男子,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

  我是从《无量义经》的经文,及实际运用过程中理解到,“义”这个字,是要理解成“现象、道理、目标、效果”。因为,有时将“义”这个字,从“效果”引申为“目的”、“目标”。如其中“文辞是一,而义差异”,就是指佛陀所说的文辞是一样的,但是众生修行之时”目标”不同,所以修行之后的“效果”是各有差异的。

  “义异故,众生解异。解异故,得法、得果、得道亦异。”,就是指:效果之所以有差异,因为是众生的理解有所差异的缘故。因为众生理解有差异,所以,所用的“方法”,得到的“果位”,趣向的“道证”就会有差异。

  “以是义故,故知说同,而义别异。”:因为以上所说的“实际所呈现的效果”是这样千差万别的缘故,所以,可知佛陀的教法是一样的,但是众生修行后的结果、效果是因人而异的。

  由于如此,我才强调,“义”这个字,在《金刚经》的经文中,我们宜理解为“效果”。

  当然,这时又会有人问:如果将“义”这个字,理解为“效果”或“结果”,那又如何来理解这经文接着所说的“果报”这两个字呢?这是很好的问题,我现在一一说明。

  首先,我来说明,四个字的定义:

  一、因:自己身口意当下所造作的行为。

  二、缘:现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缘。

  三、果:身口意造作后,当时立即呈现出来的结果。

  四、报:依此“结果”,再加上新的“因”或“缘”的改变,将来必然会呈现的各种可能性的结果。

  举例说明:

  例如:

  因:自己说了一个笑话。

  缘一:有人没注意听。

  果一:所以这个人没有感觉。

  缘二:有人觉得这笑话是在故意伤害自己。

  果二:所以这个人生气了。

  缘三:有人觉得很有意思。

  果三:所以这个人笑了。

  如此,“缘”不同,立即呈现的“结果”也就跟着不同。

  以缘一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没有感觉”,同时又看到别的果“有人生气,有人笑”,这时他如果造因,想要知道为什么,则必然会得到一种“报”,那就是问:发生什么事?

  以缘二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生气”,同时又看到别人“有人没表情,有人在笑”。如果这时他再造“因”:是我误会人家的好意了,那其“报”就可能是“气消了”。如果他再造的“因”是:他们都是笑我,这时其“报”,就是更生气。

  以缘三为例:依这个人的果是“觉得好笑”,同时又看到别人“有人没表情,有人生气”,如果这时他再造的“因”是:是不是我笑错了啊!这时其“报”就是不敢再笑了。如果这时他再造的“因”是:这很好笑啊!这时其“报”就是:会问您们为什么不觉得好笑呢?!

  如此林林总总,依实际的现况,有千差万别的“果”与“报”。总之,果,是指现在的结果,报,是未来的结果。如此加起来,来理解《金刚经》的经文中这句“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就可以理解为:

  您应当知道:众生依这《金刚经》来做,每个人所造的“因”不同,及当时的“缘”不同,其“效果”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而能得到那些效果的。众生依“现有的结果”来修持,其“未来的报应”也是千差万别,不是通过凭空想象、或停留在文字语言的讨论商议就可以得到那些报应的。

  因此,当知:

  “经义”,是指对没有修行此经者来说明,如依此经来修行,将会有其“现象、效果”。

  “果报”,是指对已经修行有效果的人来说明,依其现有的效果再修下去,其未来发展的结果(报)。

  好了!今天就说明到此。因为等一下,我还得去参加“大悲忏法会”,所以今天提早下课。祝大家进步,直趣无上正等正觉。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