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雪庭禅师悟道因缘
仙林雪庭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仙林雪庭禅师,仙林休休禅师之法嗣,俗姓桂,杭州仁和人,生于大明景泰丙子年(1456)。雪庭禅师于兄弟三人中年龄最小,自幼丧父,后患痘风,双眼近视,畏光畏风,长时间不得痊愈。后因念佛,梦中感得神人劝他出家。开始,他的母亲和兄长不同意。他只好在家中自修自学,因无明师指点,不得正眼。
成化癸巳年(1473),雪庭禅师年满十八,听说休休禅师从四川来杭州仙林寺(亦作仙灵寺)传法接众,于是前往礼谒。二人相见,言谈甚契。雪庭禅师于是从休休禅师落发受戒,并谨遵其教,日夜提撕赵州和尚无字公案。参究既久,雪庭禅师未有所得,却滞于空寂之中,不能透脱。当时,休休禅师座下,有位首座和尚,看出了雪庭禅师的苦恼,便勉励他看一段时间的经教。
一天,雪庭禅师阅读《楞严经》,至“于一毛端上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一句时,忽然生起大的疑情。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雪庭禅师于是念念不间断地参究这句话,以期契入其旨。成化乙巳年(1485),雪庭禅师偶然行脚来到江阴乾明寺。他一抬头,忽然看见万佛阁,金碧峥嵘,晃耀于眉宇之间,当下便会得“于一毛端现宝王刹”之旨,从此始信幻、寄两间(其义详后),如梦如旅。
第二年,雪庭禅师因作诗咏黄鹂鸟,有人评点道:“此句未得意在言外之趣。”雪庭禅师一听,茅塞顿开,当即便脱口吟咏道:
“多情自信惜春光,飞入园林锦绣乡。
记得小窗惊我梦,满庭红杏带斜阳。”
雪庭禅师后于除夕之夜,闻钟声而大悟,并作偈云:
“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
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
弘治乙卯年(1495),休休禅师应信众邀请,前往湖南,住持净慈寺。雪庭禅师亦随往执侍,朝夕请益,尽得其旨,后蒙印可。
雪庭禅师生前著有《请益警进》、《拈古颂古》、《和永明诗偈》等,共二十卷。
雪庭禅师自号梅雪隐人,又名幻寄。关于“幻寄”二字,雪庭禅师曾自释云:“夫幻即寄之踪,寄乃幻之迹。幻起寄亡,全寄是幻。幻逐寄生,全幻是奇。翳目生华,山河大地。华翳不生,空真实际。幻之寄之,诚哉儿戏!”
[此处的“寄”,指万法之体,即自性,“幻”,指诸法之相,即相性之妙用。]
- 上一篇:无尽祖灯禅师悟道因缘
- 下一篇:莲池祩宏禅师悟道因缘
- 第一节 愚人食盐喻
- 第一回 拜众童子
- 1.为步行而行
- 第二节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师利
- 第三节 以梨打破头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一)
- 第一回 溯源流书生说法 警痴顽菩萨化身
- 第五节 渴见水喻
- 第四节 妇诈称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节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录 总劝
- 前言
- 第八节 山羌偷官库衣喻
- 第六节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弥伽
-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脱长者
- 第七节 认人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贤菩萨
- 摩登伽女与阿难(二)
- 第十节 三重楼喻
- 摩登伽女与阿难(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节 序说
- 第十一回 拜胜热婆罗门
- 第十五节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节 叹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颠覆了
-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优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见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梁武帝与佛教有什么关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个寺?
- 佛陀度化悭贪长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别人的好并懂得回报
- 盲人打灯笼,即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
- 禅师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弃天性
- 从惜福看穷三代还是富三代
- 大乘心难发,不愿再发大乘心的舍利弗
- 听经的蛤蟆,命终后脱离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宫
- 学佛贵在实行,坚持不懈地去修一个法门,终会成功
- 熟悉经藏的比丘与精进修道的比丘
- 佛教历史上与水陆法会有因缘的高僧
- 借事磨练,善用其心,让心走出烦恼的牢狱
- 薄拘罗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却都毫发无损
-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 人活着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乐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师圆寂日,德行与精神常存我们心间
- 释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
- 舍弃对五欲的贪着,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 鸠摩罗什是谁?东晋高僧鸠摩罗什的一生
- 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快乐,你选择哪个?
- 三年不吃饭的出家人
- 急性子与慢性子,人与人要学会理解和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