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因果启示 >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

  净土圣贤录续编 第三卷

  往生居士第四之二

  清 裴永度

  裴永度。江苏泰州人。家族世代居住于曲塘镇,从事种田的工作。生性恬静淡泊,无所嗜好,而见善事必定努力去做。从小就深信佛法,持长斋课诵佛名没有间断。后来归依高旻寺的古光和尚,并受满分优婆塞戒。平时行持严谨高洁,不曾破缺遗漏。他的妻子也信向念佛法门,受优婆夷戒。夫妇二人虽然同居一室,但在数十年之中,操守行履纯洁清白,人们没有办法去议论他们的是非。早年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也持斋素食奉持佛法。不久之后,女儿恳求出家,裴永度允许她,让她剃发出家,并受比丘尼大戒。

  后来裴永度布施住宅为庵,令妻子和女儿一同修习净土行业,自己则另外建筑静室,单独居住念佛数十年。年近七十岁时,有一天,告诉他的亲属家族说:“我五天后要往生了,希望能将我遗体火化。此色身如幻化般不实在,不要错解而执著爱惜这个色身。”到了临终之时,端坐持念佛号而往生。家人听从他的遗言,将遗体化火,得舍利子百余粒,大小如豆,其颜色五彩缤纷晶莹剔透,于是将其贮存在?璃瓶内,供养于庵中。此为清宣宗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一年)所发生的事。(染香续集)

  清 钟九思、沈氏

  钟九思。浙江杭州人,居住于西溪。为人朴实敦厚,深信三宝。平常对于邻近僧舍茅篷数十间,钟九思都一一护持,恭敬供养而不怠慢。有时因种种事故而亏损很多钱财,也没有抱怨的脸色,和人交往做生意,没有一丝一毫的欺骗诈欺。他的妻子沈氏,也同修净土行业,对于钟九思所作的一切功德善事,都很喜悦地帮助他。所生的一子一女,皆非常朴素勤劳、恭谨有礼。

  清宣宗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初夏四月,钟九思现出些微疾病。至二十四日清晨,告诉他的妻子说:“我因平日忠实不欺,求生净土的愿力、至诚恳切的缘故,现在承蒙佛菩萨接引,今天中午将往生西方。你们对于善事应当量力而时常去作,要谨慎遵守我的志愿。”到了午时说:“为我焚香点燃蜡烛。”又告诉沈氏说:“你来日无多,念佛要紧。”说完后就往生,年五十二岁。第二年七月,沈氏亦现出病态,邀请丈夫的兄长,将家事交待嘱咐完毕后,即自己静坐念佛。至二十一日,告诉子女说:“要做好人。”然后安祥而往生,年五十四岁。(染香续集)

  清 周光

  周光。字西莲,江苏江宁的秀才。天性纯朴敦厚,对于名利荣华很淡泊,虽然家世富贵显赫,但是丝毫没有富贵子弟骄奢的习气。中年时,持长斋奉持佛法,每日持诵《金刚般若经》,并称念佛号数万声,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每次和朋友相见,除了几句的寒暄问候之外,即向人提倡净土法门,并且谆谆劝勉。曾经集资重新出版《阿弥陀经疏钞》,自己亲自校对订正错误,流通于长江、淮河一带。老年时,精神气色显得老而益壮,念佛更加用功精进

  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秋天,患得疝病,很危急,而执持佛号也不间断,疾病不久就痊愈了。有人以此事称赞他,周光则说:“我在生病当时,起初也是痛苦难忍。后来想到色身既然是虚假,那么痛苦也不是真的。况且色身和真心,其精纯和粗糙的分别是清清楚楚的,虚幻色身产生痛苦,我是拿他没办法。我的心自己在念佛,色身也拿我没办法。刚开始色身与自心对立分明,渐渐地只知有心在念佛,而不知有色身的痛苦,色身的病痛于是就消失了。”不久之后就往生了。

  周光曾著作净土诗百余首,出版发行于世。一云:“早投清泰为栖息,休向浊尘论有无。烦恼炽时徵定力,念头起处作工夫。尺香勤课三千佛,趁意随轮百八珠。慈母倚闾虚眼望,可怜游子尚迷途。”

  一云:“娑婆障道事纵横,说著莲邦梦亦清。一息不来千劫恨,寸阴肯舍六时名。如?抱卵温相续,似火镕金炼愈精。当下情根除却尽,自然真性现圆明。”(染香集。净土咏。)

  评曰:“佛言:‘痛苦莫过于有这个色身’是故有色身即有罪业,有罪业即有痛苦。如果真能知道色身是假相,痛苦也不真实,这就是返本穷源,罪障消除,妄心亦灭,周光实在是有智慧啊!”

  清 路坤

  路坤。江苏江宁人。生性慈悲善良,深信三宝。他的弟弟路某,在外地当官。路坤曾经去他弟弟的官府,见到厨房中每日宰割杀生,对此事感到很悲伤。常常以因果轮回劝告训谕他的弟弟,而他的弟弟仍然不断杀生,路坤因此发愿吃素。当时就在他弟弟的官府中,刺舌血,书写《阿弥陀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不久就告辞回家,平常自己读书教导孩子,以修行佛道自乐。不久之后,他的儿子进入县学,于是叫他的儿子以教学读书养活自己。从此不问家事,一心一意地念佛,无论寒暑及生病都没有间断。

  路坤和周光是好朋友,常常以净土行业互相砥励劝勉。路坤体型一向肥胖,因为努力修持刻苦精进,而渐渐消瘦。到了晚年,形体消瘦骨节可见,但是日常课诵念佛益加绵密,无论在任何时间、作任何的事情,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路坤一向喜欢持诵《金刚经》,每当在佛前长跪持诵之时,虽因疲倦不堪而俯伏在桌上,如果整卷经文还没有持诵完毕,绝不会起来的。

  有一次,突然感染疾病而病危,家人都为他准备好身后之事。路坤于恍惚之间,看见清净僧众八人,体形都一丈余高,进入他的家中,铺设坛场,代他作佛事。路坤正随著持诵《阿弥陀经》时,忽然觉醒,苏醒之后持诵经典的声音还在口中喃喃不绝,而他的病苦好像消失了一样。过了一年之后,毫无疾苦地往生。(染香集)

  清 吴允升

  吴允升。字常导,徽州(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卖,有一天,在虎邱偶遇一位僧人,僧人仔细注视吴允升,告诉他说:“你颇有善根,可惜二十九岁有溺水之灾,当如何是好呢?”吴允升感到很害怕,于是请求如何解除免于水灾的对策。僧人过了很久才说:“从今以后,你要戒杀放生,每日虔诚念佛、持大悲咒,或许可以避免灾祸。”吴允升听了之后,信受奉行,并常以此事劝人念佛。

  到了二十九岁,在归还乡里的途中,经过杭州,在江干登船,同船有十七人。船开始行驶数十里之后,刚好遇有潮水,巨大的波浪汹涌而来,情势非常危险,吴允升忽然忆想起先前僧人所说的话,于是急忙双手合掌念佛。不久,船沈覆了,吴允升堕入水中,于昏迷中依稀听闻有人说:“吴允升,劝人念佛有功德,可以免除此难!”等到吴允升张开眼睛看时,则身体已经在岸上了,乃是被渔夫捞救而起的,身上的帽子和鞋子都被水冲走了,只剩下平日念佛用的十八颗念珠一串,还牢牢地握持在手中,其同船的十六人,都已经漂没水中毫无踪迹了。

  吴允升从此更加相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于是不再归还乡里,就在吴山开设一间相命馆,说藉此可以与人谈因果轮回确实存在。自己更加精进念佛,曾经燃臂香,在臂上燃出‘求生西方’四字,以表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行愿

  杭州人承袭云栖莲池大师之遗风,大多知道要信心归向念佛法门,但是从事念佛的人,大多只有老年人。每个月有一日,于寺中念佛,一般人称之为‘老儿会’(老人会)。没有年少的人参加,会中也不敢多聚集人众,恐怕涉及邪教叛党的嫌疑。吴允升很感慨地说:“念佛之法,不分老少。佛教是正教,是我们朝廷皇室所崇尚的啊!”于是就一一地为众人开示教导念佛法门。

  当时延公俭田,正于杭州主掌有关盐产的行政事务,吴允升和他是旧识的朋友,因此向他募款二百金作为提倡念佛的基金,于紫阳山的宝成寺,创设念佛会。每次正值念佛会期之时,则为大众开示演说念佛法门之利益,广说善恶因果。对于未发心的人,劝令其发心;已发心的人,则勉励其精进不懈。又于城中的仙林寺等处,皆举行念佛会劝导度化众生。深信遵从的人越来越多,每次集会念佛的不下千余人,参加念佛会的人,一律都恭敬谨慎,绝对没有喧杂嚣闹的习气。在宝成寺中的西方殿,及丈六高的佛像,也是当时所重新整建的。

  有一天清晨,众人都看见寺中大势至菩萨的鼻中,放射出白光如绳,其光芒曲折环绕照射整个大殿庭园,经过数刻之久才消失。自此之后,杭州城念佛之风气大盛,在县城和乡野之间,人人互相感化。男女老幼,手持念珠,口中喃喃念佛的现象,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感到讶异。吴允升的名声,连妇女小孩都知道。每值念佛法会的期间,大众无不久立等待吴允升的到来。

  西湖有一座灵峰寺,是伏虎禅师遗留下来的寺院古迹,颓坏荒废已经很久了。吴允升于清宣宗道光初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发愿重新兴建灵峰寺,建筑营造数年之后,才告完成。年六十六岁时往生,临终时,正念分明,自己说他见到无数菩萨经行于前,接著就结跏趺坐安然而往生。时为清宣宗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五月初一。(染香续集)

  评曰:“路坤念佛,本来就是祈求往生净土,而同时免除今生的病苦;然而吴允升念佛,本来是希望免除灾难,?在临终时又获得祥瑞的感应。谁说念佛的功德,只利益于往生之后呢?我们回顾路坤、吴允升这二位贤人,都是实力奉行念佛法门,深信不疑。当今的人只以一点时间的气力,任意贪求能快速得到,而不愿踏实地努力念佛,于是不能于意外中侥幸地获得感应而脱离病苦,因此就说佛法没有灵验,然后尽弃前功,这实在是令人感慨啊!”

  清 范元礼、母余氏、沈妪

  范元礼。字用和,浙江钱塘人。小时候学习儒家思想,为人踏实、敦厚诚恳。事奉双亲极为孝顺,有一次父亲生病,范元礼自己割手臂的肉煮药给他父亲吃,疾病于是痊愈。后来,母亲余氏也生病,范元礼又割手臂的肉煮药来治愈母亲的病。等到父母亲都去世了,妻子也随之辞世,当时范元礼正值壮年,因而感慨地放下世俗尘缘,跟随修习长生之道的人学习长生术,经过十余年,所学习的长生术颇有功效。

  后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所著作的书,而有所省悟,因此在云栖寺受五戒,专一心志坚持戒律。乃至用兽毛蚕丝所做的衣服,都不敢穿在身上。并且完全放弃以前所学习的长生术,而专修净土。对于‘观想’这一法门,特别专精细密。

  在此之前,他的母亲临终时,进入弥留状态而心志昏乱,范元礼劝她专心观想观世音菩萨,母亲听从他的话去观想。有一日,忽然告诉他说:“我见到菩萨来接引了,我即将到殊胜美妙的世界了。”说完之后,即安详而往生,范元礼因此而深信观想的效用。范元礼生性慈悲善良,喜好布施帮助他人,并且时常作放生及救济贫困等善事,处事都很审慎周详,而且不畏劳苦疲倦。每次遇到贫困的僧众,范元礼就供养他们而令其饮食不缺,当时僧俗二众没有不曾听闻其名声者。

  清宣宗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夏天,闭关于城南的大洞阁,以百日念佛为期。有一日,正在寂静养息当中,壮年时学过的长生功法忽然显现,范元礼感觉到天地之气,从虚空中,绵绵不断、浩然盛大地从他的口鼻贯入体内,直至丹田,与自己的元气相互和合,此时身心轻安的境界,无法以语言形容。过了一会儿,有婴儿高数寸,由顶门而出,游动漂浮于面前,经过一些时候,仍然由顶门进入体内。自此以后,每至静极忘念之时,常有婴儿出入如前所述。

  刚开始范元礼的内心感到非常欣喜,随即转念曰:“这难道不就是《楞严经》所说的五十种阴魔吗?如果将它当做奇妙独特的境界,则将受到群邪所挠。况且念佛的人,专志于西方净土,如果极乐世界的圣境不现前,现这种境界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时时警觉观照、正念现前,婴儿便不再出现。从此对于万法唯心的宗旨,深深有所契悟,而对于念佛法门的信、行和愿力,更加纯熟真挚。常常告诉旁人说:“此乃是我生平第一险关,当时只要稍微不能省悟觉察,便会堕入旁门左道,由此可知修行不可不谨慎也。”

  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夏天,在清泰门外的寂照寺静养,当地有位眼盲的沈氏老妇,喜好念佛,却为媳妇所阻扰,范元礼听到这件事情之后,说:“这种事是可以转变的,她的困难只是贫穷罢了,如果以钱财粮食帮助她们,那位媳妇自当没有理由阻止沈老妇人念佛。”

  范元礼因此进城,为她们募得几个月的米粮数斗,眼盲老妇取用自给的数量之外,有多余的,则拿给她的媳妇,其媳妇才高兴而不阻止她婆婆念佛。范元礼再为老妇人演说念佛的利益,并教导她忏悔业障、发愿往生净土。

  经过数月之后,沈老妇人的邻居来告诉范元礼说:“上次那一位眼盲而念佛的沈老妇人,已经往生西方净土了!”范元礼问其原由,其邻居说:“自从老妇人获得米粮的布施之后,如何地精勤念佛、如何地忏悔发愿。直至某月,预先知道往生的日期,并告知其媳妇。预定的日期一到,自己沐浴更衣,合掌而坐化往生,曾经留下遗言要向范公致谢。只是尚无棺木入殓,其媳妇将要卖女儿来办理丧事,不知要怎么办呢?”范元礼立即向一些亲近的朋友们筹募,获得一些入殓的资金,交其邻人拿去。

  十日之后,范元礼前往沈老妇人的家中拜访,到的时候看见有一位手持念珠,口中喃喃地持念佛名的人,那正是沈老妇人的媳妇。她一见到范元礼,就欢喜地迎接并感谢他。范元礼才刚坐下,其邻舍的人随即成群而至,争相著想要看范元礼一面,接著争先恐后地述说沈老妇人最近往生的奇事,所说的就和之前那一位邻居所叙述的一样,又指著一个小女孩说:“这是承蒙您的恩德而免于卖身的小女孩。”

  范元礼问:“沈老妇人的灵柩在哪里?”大众则说:“自从棺木入殓后,邻里的人都在议论,人家城里的人(指范元礼),都肯远道来我们村里作善事,我们这些作为邻居的人,怎么可以坐视不管呢?于是大家合资买地,并将沈老妇人的儿子久停未葬的棺柩,于同一日安葬了。”范元礼于是欣然地回家。那年的冬天,他所经办的善事,范元礼都催促尽速地完成之。

  隔年正月,凡是同参道友的住处,范元礼都依次一一地前往拜访,并不断地与他们叙好交谈,好像他就即将远行一样。后来他的儿子有一趟松江之行,范元礼告诉他儿子说:“你出门在外,要好好地去做事,我年纪已老,假若有什么变故,千万不可慌张匆忙、而断然任意地放下正事,辜负他人的委托。”其子点头答应,心中以为这是老年人过于忧虑的话。

  到了二十四日,范元礼一大早就起来,告诉家人说:“今日特别觉得气急。”然后就如平常时一样喝粥,喝完粥后又到邻舍徘徊盘旋了片刻,回到家后,就在厅堂中端坐念佛。侄子辈中有人向他探问,范元礼摇手制止之。到了中午,气息渐渐微弱,接著就往生了。隔日酉时(下午五~七点)入殓,头顶还是温热,时年六十三岁。此时为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染香续集)

  评曰:“细看范元礼提示儿子及辞别亲友,预先了结种种事务,不可说不是预知时至啊!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明白地说出来呢?有人说:‘能预知时至者的可贵,贵在于他本人的自知,以此使他本人心地稳定踏实,而不是要贪图别人的称羡和赞美。况且到了往生之时,如果是好友一同来临,或许有助于道力的增长。假如是家人眷属围绕其旁,涕泪哭泣,岂不是欲成反败、适得其反吗?’范元礼之所以不说,确实是有原因的啊!”

  清 孙复元

  孙复元。字敏斯,浙江仁和的县学生。生性慈悲善良,从小喜欢阅读《太上感应篇》及《阴骘文》,因此立下誓愿要遵行之。孙复元所居住的地方与屠宰场相对,有一天早晨起来,看见人家杀猪,于是发愿戒杀,并购买猪只放生于云栖山。虽然不能断绝肉食,但是时常吃素。对于蚊虫蚤虱类的小动物,也不轻易伤害。壮年后,每日课诵佛号、《金刚经》及大悲忏,并且自己记下每日善恶功过的表格。如此修行才过两年,即使在夜晚行走而没有蜡烛之下,眼前就有一片光明。

  于是孙复元自己愈来愈勤奋努力,行一切功德善行,尤其以济贫放生为急务。所作的善事无论大小,都尽力为之。后来,因协助办理有关盐产的事务,尘事干扰纷乱错杂,因此夜行的光明渐渐隐没。孙复元突然警觉地说:“我自误修行大矣!”于是辞去事务回家,努力精进就如从前,其夜行的光明又恢复显现,因而更加相信因果感应真实不虚。

  孙复元平日念佛观想,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历经十年而无间断。年过七十岁后,修行更加精进,时常有祥瑞的感应。有时梦见大的星星如碗那么大,星光照耀在自己的身体;有时则梦到长跪于白色的莲华上,对著佛持诵佛号。有一天晚上,才就枕休息,听到有人说:“德由己积,福自天来。”睁开眼睛却一无所见,而语音仍然历历在耳。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在礼拜时,恍惚之间见到一位披袈裟的人,站立在蒲团之前,孙复元顶礼时,头部碰触到那人的衣服,等到抬起头,则又见他坐在高座上。过了三日之后,觉得精神气力疲倦不堪,于是?卧床上持念佛号,此时释迦牟尼佛的圣相,又现于窗户间。

  到三月二日,早上起来,神志愉悦,随意地行走或坐著,丝毫没有任何的病态。到了晚上,告诉家人说:“明日为我买螺蛳二担,鳝鱼、鳗鱼数百斤,并将它们四散放生于河流池塘中。”并且又说:“我死后,你们务必念佛放生,尽力去作善事,千万不要忘了这些话。”当时孙复元正坐在绳床上,就在灯下握著毛笔,亲手书写放生的文疏,其字体端正,没有任何的错误,书写完毕后安详地?卧在床上,小声地持念佛号而往生。时年七十五岁。(染香续集)

  评曰:“观想的功夫深厚,而屡次有祥瑞的感应,此乃是合情合理常常可见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应当致力于竭诚恭敬,一心一意忆佛念佛,除此之外不可妄有期望、仰慕祥瑞的感应,这样才可以心、佛相合,不致于反而生起魔事也。”

  清 张清新

  张清新。字六华,金山县副榜录取的秀才。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长大之后,到处游历名胜,喜好和出家人交往,对于名利则很淡泊。年三十余岁,归依于轶群灵公,法名真倓。接著礼豁然开公为师,奉持不食荤酒戒。平常持长斋念佛、戒杀放生,而且全家眷属都很乐意跟随之。每日早晚家中念佛的声音都浩浩荡荡地,三十年如一日。

  后来,所居住的洙泾镇,镇上的人都受到他德行的感化而心地善良,空闲时手持念珠,称念佛号的人,处处都是。张清新曾经于崇福寺,结念佛期十四日,解期之后,到处朝山礼海,周?参访善知识。从此之后心性更加明彻,励志往生西方净土。平时念佛课诵之余,空闲的时间,则著作《薝卜居诗集》若干卷,其义理皆与佛旨相契合。

  清宣宗道光十一年(西元一八三一年)冬天,现出些微的疾病,命令他的儿子前往崇福寺参加水陆道场。明年五月,病情转加严重,张清新说:“我三日内,将会往生西方净土,眷属们不得悲伤苦恼。”并且要家人请洪基和尚至家中,命令家人同声称念佛号。至初四日,沐浴之后趺坐而往生。往生后,经过一昼夜头顶还有暖气,世寿六十二岁。(染香续集)

  清 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金山的县学生。从小攻读科举考试之业,虽然不谈佛法,但是也不会毁谤。唯独双亲想要为他娶妻,丁繁桂则坚决不听从,而说:“我要做想做之事。”有一次,亲近他的人窥视观察他,才知道他秘密地修习净土法门已经很久了,过去特地不愿显露于外。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夏天,突然发作血病。拖延至八月十六日晚上,忽然微笑,告诉他父母说:“我今生的业报尘缘已尽,我要往生西方净土去了!”然后大声持诵佛号千声而往生,时年二十二岁。(染香续集)

  清 李勤、杏姑

  李勤。字香台,浙江仁和人。生性纯朴敦厚,从不曾与人发生冲突。天生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于经史子集,无不周遍阅览。对于名利看得很淡泊,无意进取官途,一心只想要出离世俗的束缚,于是和玄学家交往,心志意念清净纯洁,如明月般皎洁明亮而不受染污。

  中年以后,信向佛法,受在家五戒,法名妙净。从此之后精进修持绵密不断,对于宗门明心见性之事,颇有省悟启发,而特别以西方净土为一生的归宿。曾经说:“如果只是一知半解,终归无济于生死之事。我宁愿坚守稳当的修行法门,不敢自大夸口欺骗自己啊!”

  李勤家中一向不丰裕,但是对于布施之事从不吝惜,而且不矜夸自己的善行。对于三宝之事,尤其格外恭敬尊崇。曾经镌刻栴檀木的佛像及金刚经塔,并刻碑文二座,立于海潮寺中。如果工资费用不够支出,则抵押典当东西以凑足其数目。接著又镌刻极乐世界全图一碑,以表明他往生西方净土的信愿。

  有一日,李勤因前往斋僧而住于寺中,当晚有贼乘机越过矮墙,进入他的房间,李勤到了天亮才睡醒,只见到房间的门窗已经大开,但是竟然没有遗失物品,因此相信是因为护法鬼神的呵护。国清寺鉴堂和尚为近代丛林杰出的高僧,很早就往生于杭州,曾有遗留文稿一卷,李勤收集整理之后将它刊印流传,虽然他从来未曾与鉴公相识。

  清宣宗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夏天,李勤的侄女杏姑,因重病将死,李勤早晚照顾她,帮助她提起正念,因此杏姑临终时,终能念佛往生。不久之后,李勤也生病,医生说:“是积劳伤气所导致,应该好好地调摄静养,若是不然,恐怕更加严重。”医生回去后,李勤说:“这不正是要我取小失大吗?怎么可以呢?”反而更加精勤念佛,并且放下一切功德善事。

  至十月,病情严重,十一日夜半时分,趺坐持念佛名,然后安详而往生。在此之前三天,李勤向家人索取僧帽一顶,家人急忙制作给他,李勤赶紧戴在头上,喜悦地说:“缦衣我本来就有了,所缺少的就只是一顶僧帽。现今得以顶戴,以觐见阿弥陀佛,我的心愿足矣。希望能够以此服装入殓,以满我心愿。”隔天,入棺时,所亲近的人试探地掀开帽子观看,头顶上的暖气就如同打开锅鼎上的盖子一般,热气腾腾云烟弥漫。时年四十七岁。(染香续集)

  清 张惇五、少女

  张惇五。一名爻泰,字叙堂,长洲(江苏吴县)学堂的附生(童生入学称附生)。晚年深信净土行业,跟随善庆庵的德公学习佛法。学佛的时间愈久,对于净土行业益加专一,并且茹素持长斋。后来因年纪大而减少食量,他的长女劝他开缘斋戒。但其小女儿对长女说:“大姐您这样的小孝对父亲是无益的,应当以持长斋的功德作为往生资粮,这样才可以啊!”不久之后,小女儿生病,生病时,都不肯念佛。张惇五惊讶说:“病重气力弱时,都不知道要念佛,实在可怕啊!我怎么可以不自我警?呢?”于是每日持念佛号十万声。

  有一日,忽然告诉德公说:“我危急的时候,也顾不得时机不当而要请您前来,希望您要援助我。”过了数日,其家人在半夜敲德公的房门,想请僧众数人助念。德公心想张惇五并没有生病,一定是他小女儿去世了。因此先派遣数位僧人前去,德公随后才前往,德公到达时,张惇五已经趺坐往生了。过了十日,他小女儿也念佛而往生。这时才知其小女儿病重不念佛,正是要激励其父亲张惇五精进念佛努力用功。时为清宣宗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西归见闻录)

  评曰:“保全父亲的斋戒,激励父亲勇猛精进,成就父亲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孝顺的至极了。小女儿固然是善于启发,而张惇五也乐于信从。张惇五往生后,小女儿也随著往生,这难道不是因缘会遇,乘著宿世愿力而来的吗?”

  清 曹谐和、曹母、女儿

  曹谐和。法名广智,字声五,江南上元人。于苏州从事染衣布的工作,于是在当地成家立业。清宣宗道光七年(西元一八二七年)秋天,请夏文荣居士为他的妻子看病,夏文荣教导他们净土法门,曹谐和遵从之而开始念佛。但不久之后又感到怀疑,告诉夏文荣说:“别人说您以念佛法门欺诳人,这是为什么?”

  夏文荣说:“诱导人们而使之迷惑造业,妄受苦果,轮转于三途,这就是让人迷失本性流落他乡,说这样做是欺诳才可以。如果是劝人勤修戒定慧,往生极乐净土,成就究竟菩提,乃是劝人回归本性的家乡啊!怎么可以说是欺诳呢?”曹谐和于是言下有所省悟,又问曰:“如何可以归家呢?”夏文荣说:“以持戒为根本,修福为助缘,而能执持名号,到一心不乱之境界,那就是归家有消息了。”曹谐和于是欢喜踊跃地离去。

  不久,归依杯渡海公。隔年春天,受五戒于灵鹫义公。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一座黑山在前面,想上山却被溪水隔开,当时天空呈现出红色的太阳向西沈落的景象,然后就醒过来了。自己于是了悟尘缘将尽,因而更加精进用功。曹谐和家中资产有三千金,没几年就布施殆尽了。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四月,因资财布施已尽,故停业归还家乡。

  在此之前,曹谐和劝勉母亲修习净土法门,而母亲因他没有儿子,命令他纳妾。曹谐和告诉母亲说:“希望和母亲同生西方净土,我就心满意足了,在五浊恶世大多是造业之事,至于传宗接代就不必再打算了。”接著就事奉母亲回到故乡,不久,他的母亲即念佛而往生。同年六月,曹谐和现出疾病,经过六日,也念佛而安详坐化住生。其女儿看见祖母及父亲往生的情形,因此发深信心,一心念佛四十九日之后,也安然坐化往生。(西归见闻录)

  评曰:“百日之内,一家三人都往生,这种情形在世俗社会怎么不被人议论呢?但家人眷属能一同托质净土莲胎,确实是值得庆幸,此实在只能为了解佛法的人说。”

  清 潘遵懋

  潘遵懋。字意兰,江苏吴县人。年少经商,年纪稍长之后,即归心佛乘,修习净土法门,极为努力地修行,每日都有一定的功课。潘遵懋生性仁慈喜好布施,时常救济孤苦穷困的人,积极从事护生工作,对于斋僧修建寺院等种种功德善事,无不随喜参加。平常对自己生活饮食的需求,非常地淡泊。年三十岁,患得吐血病。于是发心刺舌血,书写《法华经》,等到写完之后病就好了。

  从此摒弃断绝世俗的尘累,专心禅诵。一间屋子之内,只安放炉、香、瓶、水,以及简朴破旧的布衣,平日即与家人演说无生法。每当风和日暖,天气晴朗之时,即出外游历名山道场及清静寺宇,因此和一、二位参禅的大德,结下林间谈法的友谊,尤其与善庆德公格外地心心相契。曾经跟随德公前往鄮山(浙江鄞县东),于阿育王塔前,设置佛涅槃日的大供,而获睹舍利子的瑞相,因此燃臂香恭敬仰望著佛塔,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春天,旧疾又发作,自觉到自己的病好不了。有一天,告诉德公说:“我的病情已经很危急了,我已立定志向打算好要往生西方净土了,希望诸位僧侣,每日来我家中,为我助念。我因持名念佛恳切的缘故,可以二、三个时辰不起妄想杂念,唯独不见阿弥陀佛来,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办?”潘遵懋说完之后,自恨业障深重缘份浅薄,无法见佛,因而痛哭流泪自我悔责,涕泪涔涔地流落下来。德公听闻之后,以种种方便加以开示。

  隔日,潘遵懋告诉德公说:“西方有大日光放射光明,照触我的身心,实在乐不可言。”从此之后,持念佛号更加殷切。有一夜梦见游历于西方净土的七宝莲池,其境界的清净庄严殊胜微妙,就如同经文所说的一般。又过一天,忽然起身说:“我见佛无数,?满虚空。我因念力勇猛精进,已经得中品往生了。希望能够传话给同参道友们,要好好努力进修,早点往生西方净土来,不要因怀疑而自我阻碍也!”说完后即合掌念佛而往生。后来,其家人找到他每日功课的记录簿,无论是持经念佛都按日登记,二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僧觉阿撰潘意兰传)

  清 宋莱

  宋莱。字望山,苏州人。年六十余岁,才听闻到净土法门,平日持念佛号数万声。曾经说:“我凭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可以稳当地了脱一生了。”后来于万里桥江氏家中做家塾老师以谋生,而江姓主人因其持斋念佛故,即禁止他修行念佛,宋莱于是辞退这个工作。后来到其他地方教书,师生之间的思想彼此契合。

  有一次,宋莱告诉他的学生说:“学堂很好,假使我终老于此,可以吗?”有一日,学生进入私塾,见宋莱正在合掌念佛,不敢打扰而出,不久又进来,见他依然念佛如故,就近一看,宋莱早已安然往生了。后来在他砚台下发现一张纸,那是他三日之前预先书写下来的往生日期。此时室中有异香,经过整晚都没有散去。此事发生在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宋梅浦述)

  清 周庆孙

  周庆孙。字云田,苏州的国学生(太学生),事奉母亲极为孝顺。娶山东曲阜的孔氏为妻,不久孔氏招赘他,将要为他援例得官(引用贯例得官职,因孔子的子孙历代以来皆有官职),因此带领妻儿们搭船前往,于半途中船只翻覆沈没水中,妻儿们都溺死了,只有周庆孙本身得救存活。于是止息了进取官禄的意图。平日在家中事奉母亲,虔诚专修净土行业,自号为‘夷白居士’。因为人端正严谨,恐怕自己不能坚持戒律而不敢受戒,恐怕破斋而不敢持斋戒,畏惧经论深奥而不敢阅读。

  当时铁君定公与周庆孙极熟悉,定公告诉周庆孙说:“佛门修持应当努力精进而不知足,你如此自贱自卑,要经过几生几世才能了生死呢?”周庆孙当场默然无语。有一天,周庆孙忽然到定公的住处,跪倒在地上顶礼说:“我今日才知道定公的善意。最近阅读藏经获得无量不可思议的利益,因此决意持长斋了,持念佛名也很得力,若不是定公您的提醒则不能如此。”从此精进念佛数年。

  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八月十五日早晨,正吃著一碗粥,筷子忽然落地,无疾而往生。当时有位僧人觉阿,居住于洙泾镇的即是庵,于八月下旬,忽然梦见张惇五及周庆孙,周庆孙沈默不言,而张惇五告诉觉阿法师说:“我竭尽心力只能到西方净土,而品位不及周庆孙高。”醒过来后感到很惊异。九月,周庆孙的弟弟到即是庵,觉阿法师向他叙述其所做的梦境,才知道周庆孙已往生了。(西归见闻录)

  清 陈居士

  陈居士。不清楚他的名字,江苏常熟县人。是陈世英秀才的继父。平日早晨起来,即默默地烧香,然后诵经念佛,其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秘密地修行。无论风雨寒暑都不间断,如此经过了好几年。清宣宗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七月,自己说:“九月二十三日,要往西方归去。”家人因为看他没病,所以不相信。

  等到往生之前三日,现出些微疾病,但是生活起居犹如平时一般。到了预言的时间,自己坐化往生,当时因家人环绕著呼号,才睁开眼睛简略指示几句话,接著又说:“我走了!”于是闭上眼睛而往生。一时陈居士的毛孔散发出异香,等到入殓后,其室中三日内仍有异香不散。(往生近验录)

  评曰:“修密行的人,内在修行工夫必定很深厚。身体散发出异香,正可以显现其修持也。”

  清 余邦贤、妻

  余邦贤。浙江绍兴人,年少从商。年六十余岁才停止事业。和妻子一同修习净土法门,平日除了念佛之外,曾经各自礼拜《华严经》八部。清宣宗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年已八十六岁了,其妻子先现出疾病,接著余邦贤也生病。

  有一天,妻子告诉他的媳妇说:“替我向你公公辞别,我要往生了。”媳妇很讶异,将此事禀告余邦贤。余邦贤说:“姑且暂缓三日,我可以与你同行。”妻子听了之后说:“好!”果然到了第三天,夫妻两人同时往生。时为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朱寅堂述)

  清 吴宗魏

  吴宗魏。字秋亭,江苏元和人。他的父亲吴濂修习净土法门而往生净土,其事迹记载于本书第一一六页。母亲周氏,一向就有肝病,吴宗魏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母亲病情严重时,曾割手臂的肉煮药给她吃,母亲的病因此痊愈。后来母亲去世,吴宗魏于四十九日之中,刺血书写《地藏本愿经》。从此归心佛法,宗门教下都能通达,各方长老大德都极为赞叹。不久之后,专修净土法门,自号为‘一如居士’,持长斋并受持五戒。于寄叶庵组织念佛的莲社。平时对于放生、施舍衣物、布施棺木等诸善事,皆尽力帮助令其完成。

  有一天,现出疾病,自知病好不了,遗留书信给诸位同参道友,都以往生西方净土来相互勉励。自己说他平日修行的功夫,在病中只剩下一半,有退无进,修行实在甚难!甚难!诸位君子切勿说:“我平日暂且作些俗事,等待病时再来用功。”如此恐怕会后悔不及,自误不小,其沉沦痛苦莫过于此。

  吴宗魏往生的前一日,其友钱文灿前来探视,问他有没有在念佛?当时吴宗魏言语艰涩、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于是索取纸笔写曰:“死亡的痛苦如是,而我往生净土的愿力愈加坚定。”隔日就往生了。留下遗言指示不准焚烧衣物纸钱给他、不宴客杀生、不绘画遗像。时为清宣宗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吴吟帆述)

  清 张齿延

  张齿延,江苏常熟县的太学生,一向喜欢喝酒,自命不凡。每次听到别人谈及佛法典籍,即声色俱厉大加呵斥。有一天,偶然阅读因果轮回之说,忽然醒悟生死大事之重要,于是戒杀并断绝饮酒,每日持诵《金刚经》、大悲咒,并持念佛名,皆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忏悔宿世之业。后来完全断绝荤腥食物,当时他正好中风,身体右侧偏斜枯瘦,因此有人劝他吃肉以调养身体,张齿延只是微笑推辞而已。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春天,亲手书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数册,印刷刊行而四处布施。并告诉众人说:“观世音菩萨是苦海慈航,慎勿当面错过也!”那年的秋天,梦见自己吞下莲华,从此更加精进修行。有一日,告诉其弟张尔旦说:“我持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必须满一万二千卷,才能贯彻我的心愿。”弟弟张尔旦问其原因,张齿延长声叹息地说:“世间有四苦,所谓生老病死,我已经经历其三,我所不能预先得知其日期的,就只有‘死’这件事,然而死亡如今也急速地迫近了,怎么可以不早点准备往生的资粮呢?”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正月十一日夜晚,张尔旦整夜睡不著,听到张齿延持诵?普门品?,其声音清脆响亮,前往探问之,则看见张齿延正在熟睡,并未出声,原来是在梦中持诵啊!张齿延隔天早晨起来后,如平常一般课诵完毕之后,因有事前往姻亲家,忽然痰涌塞在喉中,于是急速送他回家,回来之后卧床不醒。

  十三日晚上,其友谢凤梧前来探视病情,请他的家人焚香点燃蜡烛于床榻前,并将他平日所念的念珠拿给他,张齿延的手忽然举起来,握住念珠而持至胸前,目光往上看,全身皆震动,而气息因此断绝。后来众人断定说:“此是善终的情形,必定往生西方净土。”唯独他的妻子不相信,向著棺柩祝愿说:“如果你真的往生西方净土的话,应当于梦中相报。”

  经过了五日,夜里梦见有人传话说:“勿哭!勿哭!你家的人,已经往生到过此十万亿佛土的世界了。”其妻醒来时觉得很奇异,因为她平常没有诵过《阿弥陀经》,不知道‘十万亿佛土’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隔日问诸大众,才知道其夫往生西方净土,已经有了明显的验证了。

  张尔旦,字眉叔,也修习净土法门,刊印《往生近验录》流传于世。(往生近验录)

  清 金庭栋

  金庭栋。字友兰,苏州人。平日一心修习净土行业。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冬天,患得疾病,自知即将命终,请他归依的师父亮宽和尚,及熟悉的朋友数人前来。告诉他们说:“我的生死将判,愿和尚及诸位大德相助,以成就殊胜因缘。”众人于是一起大声称念佛号。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金庭栋说:“此时我眼睛所见之地,皆是由七宝所合成,然而?踏起来却极为柔软。耳中所听闻的声音,则是微妙优雅难以形容,并且在西方极远之处见到有金色的八个字,非常清楚分明。”此时有一位朋友纠正他说:“你错了,我们现在所持诵的是六字佛号。”金庭栋用手指著天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是八个字吗?”又经过很久,双手合掌告诉师父亮宽和尚说:“弟子走了!”然后就往生了。(往生近验录)

  清 徐僖、妻严氏

  徐僖。字梦白,江苏吴县学堂的学生。年少时,游历贵州、云南一带,遍揽江河山林之胜景,心胸开朗广阔。遇到官府表彰节义、孝行等事,常常被公开表扬赞叹。中年时,在外乡从事文书参谋的工作。四十余岁时,遇到朱麟书居士以《龙舒净土文》赠送给他。于是开始信奉佛法,因此更改名号为‘梦莲’,每月持十日斋,订定修行净土法门的功课,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后来前往尊胜庵,归依亮宽和尚,法名为如超。年六十余岁时,修行更加专注用功,且依止灵鹫义公受菩萨戒。当时城中的卢师庵,正在募款建造大通阁,徐僖尽全力出资帮助。

  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夏天,有一日,忽然清理整顿家中的杂事。并且告诉家人说:“人生能活到七十岁,此是自古希有、值得庆幸了,而我已经七十又二岁,今年秋天想必应当要归去了。”徐僖著作‘反本琐言’数则,以告诫临终时种种重要之事。

  一则云:“人生在世就如同暂时寄居他乡一样,因此有生必定有死,死亡本来就是人生之常事。唯独因为执著妻子儿女等恩爱情长,以为死亡是从此永别,而不禁会痛哭哀号。殊不知受之于父母的身体发肤,能够毫无缺损地归土,这种安然善终、就是一种福气。况且我们既然是修习净土法门的人,正希望能脱离生死苦海,直接往生极乐世界。所期望的是临终一心不乱,才可如愿往生。

  如果临命终听到亲人哀伤哭泣的声音,必定为情爱的执著所牵引,令心中方寸恐惧散乱,则平日的修持都属无用。像这种由于家人眷属因为爱我而为我哭泣,正好变成对我不利而陷害于我。另外,切记于气息将断绝时,众人各个要帮助我念佛,不可混乱慌张、大声哭叫,必须等到命终闭上眼睛,经过二个时辰,遗体才可提举移动。更换衣服、转动尸体等事,宁可晚一些时间而不要急躁。以前邵康节先生的父亲、程伊川的丈人,临终时告诉家人说:‘等到我入敛后才可哭泣,不要急躁而哭叫呼号,使我迷失了道路。’此语记载于《邵康节外传》,这是值得效法的。”徐僖又作禅净料简云:

  “念佛不参禅,老实做钝汉。念到佛即心,胜把话头看。参禅不念佛,直须桶底脱。倘有一点疑,尽头难著力。念佛复参禅,是二即是一。参念要胶黏,否则易放佚。不念亦不参,得法可舍法。若未到岸时,欲渡苦无筏。”

  那年秋天,果真得疾病,每日邀请僧人善友,到家里念佛,于床前燃香,供奉佛像。自七月二十一日起开始生病,至八月二十一日,整整一个月之中,连一粒米的食物也没吃,只饮水及流质的东西而已。家人为他请医生开药方,徐僖坚持不服用入口。后来病情危急时,双手合掌大声念佛而往生。

  其妻严氏,平时也持咒、念佛。年七十三岁,身患下痢,卧病在床从此不起。她一向患有耳聋,有一日忽然耳根聪利能听到声音,且身上的痛苦都消失无踪。她的儿子徐立方,以求生西方的净土法门,来勉励开示她,她说:“我本来就时时在念佛,从不曾懈怠遗忘啊!”到了夜晚二更(夜九~十一时),严氏告诉家人说:“我天亮就要去了。”于是起身坐著,大声念佛念了一圈的念珠,直至力尽气竭不能支撑,才又?卧下来。等到天亮之后,严氏说:“时间到了!”又起身坐著并双手合掌。此时儿子徐立方勉励她直往西方极乐世界去。她坚决确定地说:“好!”然后就安然往生了。(反本琐言。徐稼甫述)

  清 钱万镒

  钱万镒。字翼山,江苏常熟县人。居住于梅里镇,世代从事卖酒的行业。后来戒杀生,并修习净土法门,痛下心力、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钱万镒只有一个儿子,身患疾病,最后念佛而往生。旁人因此毁谤嘲笑他,而钱万镒奉持佛法依然如故。有一晚上,店铺的房屋失火,他仰望天空祈愿说:“我的业报应当被焚烧房子,但是期愿不要伤及邻舍。”火势扑灭之后,邻舍果真安然无恙。最初钱万镒劝导母亲吴氏,持长斋念佛,母亲听从之。接著又自己断绝荤腥血肉之食,然而还有一些余习未摒除,喜好饮酒。有一天,其至亲谢凤梧劝勉他戒除饮酒,于是才努力除去饮酒的习气。

  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西元一八四二年)春天,妻子去世,而钱万镒却淡然处之。后来有人劝他续娶妻子,钱万镒拒绝而说:“就算有儿子都会早夭,再娶妻子又要作什么呢?况且我心愿在于出离尘世,哪里会执著于传宗接代,这些烦琐枝末之事呢?”那年夏天,得吐血病,因此念佛更加精勤,生死之心益加殷切。至七月初,病情转为严重,每次进食就吐。

  有一天,谢凤梧前往探视他,告诉他以前古德断食见佛之事。钱万镒高兴地说:“有这种方便简单之事,我应当勇猛为之。”即于隔天盥洗沐浴,到佛前拈香发愿,持七日的斋戒,出资放生,将其功德回向求生西方净土。然后日夜念佛不停,口渴则只吃瓜果而已。有人问他彻夜不睡,难道不会疲乏吗?他回答说:“不睡正好得利,可以多念念佛,我无病之时,不能安静闲逸,今日生病可以悠闲,刚好努力念佛,有什么疲乏呢?”

  到了七日期满之后,神识昏乱,家人以极稀的稀饭进食,随即觉得身体痛苦胀闷。时间愈久,神识更加昏乱。此时钱万镒心中很惧怕,?在枕上双手合掌,命令家人为他燃指。谢凤梧说:“你此时能发此愿,即与燃指供佛相同。倒不如专一心志,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比较好。”于是闭上眼睛念佛,起初好像有点勉强,而后奋起精神勇猛策励,则神识意志就安定下来。接著又遇到十几个人助念的因缘,从此昼夜念佛的声音相续不断。

  初十日晚上,自己说他看见一个人到他床前,叫他瓜果都不要吃了,钱万镒问他是谁,回答曰:“我是上界的使者。”话说完后就不见了。隔日,忽然见到西方三圣,相好光明,伫立于眼前,钱万镒想要跃身登上金台,此时听闻空中有声音说:“你尚未净身。”随即命令家人准备清香的热水沐浴,浴毕,西方三圣再度现前。钱万镒告诉家人说:“我已游历西方净土,看见无数的莲华,我坐于莲华中,乐不可言!”再用手指著自己的身口说:“此不是我的真身啊!”十二日清晨,告诉其母亲说:“佛遍满整个室中了。”随后面向西方趺坐,合掌而往生。时年三十八岁。(谢凤梧撰钱翼山传)

  评曰:“遭遇逆境现前而初发心不退转,病苦缠身而正念坚持不移。最后终于感应金台现前的瑞相,而神识游历于西方净土,其高登品位是无可疑惑的了,真是大勇猛啊!”

  清 华汉槎

  华汉槎。字以传,苏州人。年七十余岁,遇善知识蒋文勋,向他开示念佛法门,且请他一起去供养三宝。因此对佛法的信心坚实,而归依于在经茂公。有一天礼佛时,突然见到莲华?满虚空,从此念力更加精纯。

  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西元一八四四年)正月十九日晚上,持念佛名直至半夜,念佛的声音仍然不绝于口。别人问他是何缘故,华汉槎回答说:“我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隔天早晨,自己穿著衣服戴上帽子,想要前往蒋文勋家中向他辞行告别,因下雨而作罢。此时家人以为他并没有生病,因而不怎么在意。过了一会儿,进入房中看他,华汉槎已经趺坐合掌往生了。(杨蕅槎。周尚文述。)

  清 方步瀛

  方步瀛。字小湘,江苏昆山人。善长书画且多才多艺。后来学习扶?术,神明教他持诵大悲咒,方步瀛听从之。从此每天早晨起来,固定持念大悲咒数十遍。不久遇见张尔旦,劝他修习净土法门,才开始专一心志求生西方净土。有一天,现出些微疾病,但是生活起居一如平常,傍晚告诉他的仆人说:“我往生的日期在明日,你慎勿告诉女主人。”仆人回答说:“我若不以此事禀告,恐怕事后有怨言。”方步瀛说:“如果有怨言,你可以说生死之事,不是他人所可以预知的。”于是仆人才点头答应。

  隔日有朋友前来拜访,方步瀛请朋友就坐,说:“请为我持诵《阿弥陀经》。”朋友说:“我未曾学习《阿弥陀经》,如何持诵呢?”方步瀛拿了一部《阿弥陀经》给朋友,然后说:“我教你。”于是从容安详地诵经直至卷终。接著才一开始称念佛号,他的目光就往上看,并抚摸著胡子一边微笑。近前仔细一看,才知道他已经往生了。(汪石心述)

  清 朱麟书

  朱麟书。字文泉,新阳(江苏昆山县)的县学生。年近五十岁时,患了重病,心中生大怖畏,于是归心研究佛教经典,每日手不释卷。常常以劝人行善的书籍赠送他人,心中常有利益救济众人之念。当时亮宽和尚刚辞退师林寺的院事,居住于尊胜庵,是一位梵行清净的高僧。后来朱麟书归依、并受五戒于亮宽和尚,法名如因。

  不久于尊胜庵组织莲社,每个月聚集一次,礼拜四明尊者忏法。朱麟书与莲社的同参道友,互相警策勉励,并为他们讲演净土法门。后来两眼模糊不清,不能看书,但是课诵念佛却更加精勤,于行住坐卧之中,默念西方阿弥陀佛的佛号而不间断。

  年七十岁时,病了好几个月。临终前数日,于睡梦中见到白光。于是著作偈言三首。

  一云:“一入尘劳名利牵,忙忙营逐不知愆。室人交谪怨盈耳,生计无聊度老年。乐道安贫知有命,存心养性俟诸天。随缘应世了前业,幻境空华任变迁。”

  一云:“旅泊他乡七十秋,升沈变态岂无由。回头觉岸径归去,不变随缘自在游。”

  一云:“业报今已尽,自性幸不迷。蹋著无生路,引心已到西。”等到病危时,自己起坐念佛而往生。气息断绝已过了一段时间,手掌还紧合不放。当时为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冬天。(郭仰山。徐稼甫述。)

  清 陈锽、薛绍基

  陈锽。法名广声,字西堂,浙江嘉兴县石门人。于苏州经商,平日持长斋奉持佛法。为人正直,归依于杯渡海公,又追随灵鹫义公受五戒。平日与朱麟书居士于定慧寺组成念佛社,有时虽然繁忙,念佛也不中断。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十月,患下痢病,至初六日,有朋友谈云屏前往拜访他,陈锽说:“你来得正好,我明日一早将要往生,请为我前往小普陀,邀请朱寅堂来此与他辞别。”当时朱寅堂因路途遥远、时间太晚而没有到达。陈锽又回头告诉其弟说:“你是学习医术的,试著为我诊脉,从此以后你凡是遇到脉搏的迹象,和我现在的状况相似的人,不可再为他开药方。”过了不久,又从容地念佛。到了半夜,念佛的声音渐渐高亢。家人问他有没有见到佛?陈锽回答说:“见到大和尚,只是距离太远罢了!”等到天亮,安然而往生,时年五十五岁。

  过了四年,苏州有一位叫薛绍基的人,当年陈锽在世时,平常在陈锽家中做管家,陈锽劝勉他念佛,后来也发深信心,修持净土法门。年六十岁时,患重病,神识昏乱不清,此时忽然作陈锽口音说:“现在这个重要时刻,为何不念佛?而且还要面向西方?卧才行!”薛绍基于是自己动身转向。其家人前往探视,宛然是陈锽的音声口吻。不久之后,薛绍基即念佛而往生。此是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三月中的事情。(钱安轩。朱寅堂述。)

  评曰:“凭藉助缘而往生的人,常常可以听闻得到。至于像往生后经过数年,而仍然能念及故旧之深情,因此显现其灵踪,而来接引往生的,这实在是极尽千古以来之异事啊!”

  清 郭观光

  郭观光。字尚宾,另一字仰山,苏州元和人。平常为人淳朴敦厚,从事行医的工作,平时不与人计较钱财。每次有病人招请他,就前往看病。中年时,信奉净土法门,跟从杯渡海公受三归五戒,法名为广仁。每日早晨起来,静静地整理打扫小房间,默念佛号,无论寒暑都不间断。

  他祖先遗留有鱼池一所,位于江苏陆墓的北芜塘。租给人家捕鱼,而作为祭扫祖先陵墓的费用。后来郭观光再三向家族的人商量协议,自己出钱代付这些租金,然后请人刻石碑说明,将池塘捐出作为放生池,因此救活了生灵无数。常与家人说:“己酉年八月有凶。”

  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岁次己酉,于春天时,得重病,其家人为他感到恐惧。郭观光摇手说:“不要担心,八月桂花香还未闻到,我命尚未绝也!”到了八月,又生病,于是邀请僧人念佛。初五日,家人问其往生日期,郭观光竖起两根指头(表示还有两天)。至初七日晚上,合掌而往生。往生时,头顶上有暖气浩然兴起,经过很久才消散。时年五十六岁。(郭辰生述)

  评曰:“我认识郭观光于谈道会,其和蔼可亲的风范,洋溢于眉宇之间。等到问及净土法门之修持,我坚决地断定他必定可以往生,而最后果然不出所料。他化导亲族捐出池塘的这段事迹,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就够多了吗?”

  论曰:“古往今来的才子豪杰,讲道论德的人,大概并不少见。但是求其临终安详而逝,并现诸祥瑞感应的,则十百千万人之中,却很少有一人也。唯独此念佛往生的人,有的闻到异香?满室中,有的见到化佛在空中相迎。种种不可思议的祥瑞吉兆,实在不容易一一详尽说明。而世间的颠倒凡夫,不以此警?觉醒,反而无知附和于儒者之行列,毁谤、排斥净土法门。终致沈沦于三界的苦海之中,而不能救拔,真是可悲啊!”

  往生杂流第五

  清 吴生

  吴生。浙江杭州人,祖父、父亲皆是县学生。清世祖顺治初年(西元一六四四年),大兵围城,因此和父母亲失散,吴生被士兵捉去送往张将官的部队服役,当时年纪才十三岁。吴生自己感叹地说:“我本来是读书人,如今沦落于军中服役,必定是宿世业障啊!”于是在佛像前立誓发愿,从此持斋念佛。每日持诵《金刚经》,皆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年十六岁,本官(掌管兵权的官吏)发粮供给服役的壮丁,吴生立即将粮银买香供佛,长跪持诵阿弥陀佛圣号。

  至清世祖顺治十四年(西元一六五七年)十月二十二日,忽然告诉本官说:“我将要往生西方。”本官不相信,呵斥他妖言惑众。隔日,吴生又到提督(统辖诸镇,为地方武职最高长官)面前请假,提督很愤怒,于是命令本官将他捆绑殴打十五棒,吴生毫无怨言。不久,又向各营区的人辞别,自己约定于十一月一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了初一当天五更(凌晨三~五时),沐浴、焚香、礼佛完毕之后,仍然到本官船上叩谢辞别。于是本官大怒,派遣士兵追捕他。只见到吴生面向西方顶礼三拜,然后端坐说偈颂曰:“身在营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刀刀亲见弥陀佛,箭箭射著白莲华。”说完偈颂后,自己口中吐出三昧真火,焚化其身躯。此时全营的长官士兵,皆遥遥望见,因而一齐向他顶礼膜拜。后来本官的全家都因此受持斋戒。(莲藏)

  清 沈承先

  沈承先。江苏昆山人,居住于宣化坊,从事做木器的工作。年七十余岁时,开始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法门。手拿斧头不停的工作,而念佛的声音也不绝于口。清圣祖康熙十年(西元一六七一年)三月,预知时至。往生之前三日,到处辞别亲友,说他将要往生西方净土,从此之后不再相见。并且告诉家人说:“明天是十五日,我将走了!”第二天清晨,自己沐浴更衣,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然后搬了一张清净的小桌子放在身前,燃香供佛之后,念佛而往生。(西归直指)

  清 周绚堂

  周绚堂。潜阳人。刚开始于官署中办事,后来看破世俗人情,于是立即远离虚伪浊恶的世间。平日静坐于一室中,持诵白衣神咒,并且持斋放生,广行种种利益众生的方便。凡是见到贫困而无家可归的人,皆能随时尽力救护。后来,遇到旵庄道人,劝勉他修习净土法门,于是下定心志精进念佛,二六时中从不懈怠。并转而教导朋友们修习净土,其中有很多人都因此而信向念佛法门。曾经刻印《极乐津梁》,广为布施赠送。

  清高宗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春天,闹灾荒,于县城中募款救济稀饭,周绚堂竭尽精力,昼夜不停地工作。有一天,五更(凌晨三~五时),忽然起床,要求沐浴更衣,然后告诉妻子说:“我往生西方净土的时间到了,你们不要仿效世俗一般地哭泣,只要一心念佛即可。”话说完后,端身正坐而往生,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当天早上,还有人看见周绚堂在施粥处之间,往来检查探视。(莲宗集要)

  评曰:“周绚堂既然已经往生,何以又在施粥处。其用意是考虑众人会怀疑诽谤,因此故意示现奇异的行踪。其愿力之宏大,不是很明显就可以见到吗?”

  清 姚生

  姚生。为长洲县的差役(旧时在官府作徵粮、缉盗、拘禁罪犯及其他杂务人员)。家中贫苦,下聘而未娶的妻子过世了,于是就不再娶妻。差役的工作常常让给别人优先争取去做,而对寺院中的事务,则竭心尽力地帮忙。平日为人正直,勇于当面斥责别人的过失。夜深人静之后,必静坐持念佛号一万声,从来不曾中断。年二十余岁,因生病而去世,临终时端坐往生,一时异香?满室中,头顶灼热不散。铁君定公以诗句赞叹曰:“醴泉及芝草,本无根与源。居士西方来,广度诸有缘。缘尽便归去,脚跟绝牵缠。斯人难再得,高望长睾然。”(西归见闻录)

  清 宋宝官

  宋宝官。华亭(江苏)人。家中贫苦,平日以卖酱料维生。事奉母亲极为孝顺,凡是奉养饮食之事,从不推托给兄弟去做。听人说有殊胜的净土法门,于是深信遵从、努力实行。有一天,告诉其母亲说:“母亲还有我的兄长健在,孩儿将要向西归去了!”说完之后随即念佛而坐化往生。当时为清仁宗嘉庆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染香集)

  清 陈德心

  陈德心。字大坤,苏州的农夫。有一次,夏日乘凉散步,偶然经过村里的学校,见到《敬信录》,于是请求学校的老师为他讲解,因而有所省悟,从此沿著街道收拾字纸。彭二林居士听闻此事之后,于是招请陈德心进入文星阁,劝他修习念佛三昧。陈德心一向不认识字,自从奉持圣教之后,内心寂静安定,后来渐渐也能书写。不久,为苏州府的妙济堂,管理放生及掩埋死尸等事。每次见到死人的骨头,则频频地长声叹息,了悟世间无常。于是念佛更加精勤,并终身不娶。

  年六十九岁时,身体健壮一如平常。有一天,忽然自知时至,于是到处辞别亲友。到了时间,自己寂静地坐在厅堂内,门户关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其同事推门进入探视,只见到桌子上供奉佛像一尊,一对蜡烛的火光耀眼显著,香烟充满室中,而陈德心则面向西方坐化往生了。此是清仁宗嘉庆十八年(西元一八一三年)八月十五日所发生的事。(染香集)

  清 东门丐者

  东门丐者。居住于松江明星桥的一间破屋之中。每日向著商家的店门持诵《般若心经》一卷,然后讨乞一钱,若有人给他钱,则连声称谢;若有人呵斥他,也不介意。只要乞得足够供给一日粗简饭菜的钱,即闭门念佛。蔡西斋方伯(地方长官)知道此事感到很奇异,于是亲自赠送钱财粮食,想要为他整修破屋。但是却被东门丐者推辞。蔡西斋说:“我所施与的皆是清廉的薪俸,难道是盗取的钱财吗?”

  丐者说:“我一向知道蔡公操守严谨为人清白,我只恐怕自己被衣食房屋的舒适,而改变了我一向的心志,我实在没办法接受,请让我为蔡公您斋僧吧!”随即携带蔡西斋所赠送的钱、米,前往东禅寺修福供僧,自己则依然回去住在破屋,念佛如故。清仁宗嘉庆年间,无疾而坐化往生。后来乡里的人将丐者埋葬于桃华庵的后面。(染香集)

  清 痴头道士

  痴头道士。姓王,直隶(北京城)人,生性非常愚笨。双亲过世后缺乏饮食,只有困顿睡卧于破屋中,整天无所事事。有人给与钱财,也不会分辨数目的多寡。后来被京城陈道人收养为徒弟,命令他白天扫地捡拾木柴,晚上持念阿弥陀佛佛号数百声,并且礼拜阿弥陀佛,以一炷香的时间为度量。痴头道士连持诵佛号都不能成韵,每次昏沈想睡时,陈道人即以长竿打他说:“你如此愚昧,还不知道精进吗?”如是经过三年。

  有一天晚上,痴头道士哈哈大笑!陈道人又打他。痴头道士说:“今日打我不得!”陈道人问他原因。他说:“师父您枯坐十八年,不知修行的方法。若能如我老实礼佛念佛,早就往生西方见佛了!”陈道人感到很奇怪,而不能推测了知他所说的话。隔日,痴头道士登上陡峭山崖,面向西方合掌,站立而往生。火化后,得舍利子二颗。(染香集)

  评曰:“道士往生西方净土,在古代传记里很少见闻到。如今痴头道士以愚昧之人而往生净土,此是千古难得一见之道人。而那些黄冠道人之流,则说:‘我学神仙长命之术,念佛乃是愚夫愚妇所为。’这难道不是反被聪明所误吗?”

  清 周耀发

  周耀发。苏州人,以唱戏为业。平常表演戏剧之时,不唱言情淫辞,空闲时则默念佛号。家中完全断绝宰杀生灵之事。晚年时,念佛礼佛,更加精勤谨严,头额之间因精勤礼拜而留下叩礼的痕迹。而且逢人即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当时演剧的艺人、乐工之中,常常有被他感化而发心念佛的。年六十六岁时,现出疾病,生病卧床有一个多月,但是念佛从不中断。

  有一天,忽然命令妻子扶他起床,并说:“我要走了,为我拿取洗涤肠子的水来。”妻子不了解,问他。周耀发回答说:“就是净水啊!”于是饮一小杯水,腹中如流水般作声,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命令家人称念佛名,自己则端坐面向西方,随家人持诵佛号数声,然后合掌而往生。经过一个时辰之后,鼻涕下垂,有一尺多之长,很久之后才消失。此事发生于清宣宗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十一月。(钱安轩述)

  评曰:“深信念佛法门,固然是好的,但不知其所作的功德,是否有回向西方净土,故不可确定是否往生。但周耀发端坐面向西方,从容安祥而逝,即使不往生西方净土,也不远了!”

  清 瞿晋槐

  瞿晋槐。江苏常熟人,一向不相信佛法,认为求生西方净土是大愚痴之事。清宣宗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三月,患得吐血病,病情渐渐严重,服用药剂都没有效。有一天,忽然梦见神明告诉他说:“你的病,只有姓孙的人可医治。”醒过来后,忆想到亲戚朋友中有位孙旃林,于是请他来诊疗把脉。孙旃林说:“病情沈重,吃药不过是尽人事。你若能念佛回向西方净土,即是不可思议的药方,否则不是我所能医治的。”瞿晋槐于是开始持念佛号。

  有一天,忽然告诉家人说:“我今戒杀,请为我买众生来放生。”并且说:“我今悟了,应当前往拜见和尚受戒,以忏悔宿世业障。”然而都是他自言自语,从来也没有人和他说什么受戒、忏悔这些事。到了往生前两天,将家中事务嘱咐母亲,料理一些积蓄和债务之事,好像是即将远行的人一样。到了四月十四日,勉强起床凭靠于桌子,忽然抬头若有所见,口中急忙称念阿弥陀佛,连称佛号十余声,接著头往下垂而往生。(往生近验录)

  评曰:“有人疑惑说:‘瞿晋槐既然已经因缘成熟,神明何必藉孙姓人士的口而说念佛法门呢?’唉!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城里的人难以度化,唯独和目犍连尊者有因缘,这种特殊因缘的事情,难道你不曾听过吗?”

  清 孙松亭

  孙松亭。浙江钱塘人,一向信奉道教的斗君。清宣宗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秋天,生重病,有一天,见到旌盖车马来迎接,告诉家人说:“我要跟随去了。”他最小的弟弟孙又村阻止他说:“此是鬼神道,不是大善处,不可跟随而去啊!”过了很久,孙松亭说:“那些人都已消失无踪迹!我到底要归向何处呢?”孙又村以净土法门教导他。孙松亭听了相当振奋高兴,想要持诵佛名,然而此时舌根已经坚硬生涩,断断续续终不能念成六字佛号。孙又村于是帮忙他助诵佛名,孙松亭才开始能清楚地出声念佛。念至千余声就往生了。(往生近验录)

  清 陈画叟

  陈画叟。浙江绍兴人,因善长绘画而游历贵州,后来就在贵州成家立业。平时持长斋奉持佛法,如是历经数十年。其邻居有学佛的善女人,为陈画叟所敬仰佩服,凡是遇有疑惑必去询问她,如此习以为常。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夏天,年六十余岁,忽然厌恶斋素,每当吃饭时就减少食量,且渐渐以言语、容色表示不喜素食。其媳妇邀请他所敬仰佩服的善女人来劝勉他,陈画叟于是惭愧而自责说:“我被舌根所误了!”并告诉家人说:“今后供给食物,不用问我,随缘就好了,又何必挑选拣择呢?”因此饮食仍然恢复如平常。

  有一天,忽然命令设置祭祀于寝室,媳妇感到很讶异。陈画叟说:“我将要往生西方净土,我只是想要与祖先辞别,没有其他的原因。”媳妇问他往生的日期,他说:“三日后。”于是遵从他而设祭。

  到了预定的那一天清晨,起来沐浴,衣冠整齐面向西方,跏趺端坐焚香供佛,然后大声持念佛名。一段时间后回头看著媳妇说:“我还有吩咐,你帮我去邀请邻居那位善女人来。”家人假装答应,但是并没有去。陈画叟看看太阳的影子,等不到那位邻居,因此长声叹息说:“因缘既然如此,我也不想久留了!”于是合掌而往生。此事是范西民举人于贵州,得知于陈画叟邻居的女人所自述的。(往生近验录)

  清 丁童子

  丁童子。江苏常熟人,居住于梅里镇。年七岁时,听闻父母亲持念佛号,于是跟父母一样每天早上持念佛名。不久,有些微疾病。有一天早晨?卧于床上,忽然快速起身说:“今天还没持念佛名,我自误大了!”于是赶紧盥洗漱口,礼拜念佛完毕之后,才再去睡觉。

  到了晚上,告诉母亲说:“我要随佛向西方去,希望您不要惊讶。”于是不断持念佛名,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晕?气尽。其母亲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他真的要往生,心中还希望他能苏醒。之后听到童子的喉中作声,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叫唤他也不回应出声。此时童子忽然大声称念‘大慈大悲’四字,然后气绝往生。次日,入殓时,全身皆冰冷了,而头顶还有暖气。(往生近验录)

  论曰:“有人怀疑凡夫杂流往生的人,全部都是西方净土圣贤众们,随众生根机应现而用来度化教导的方便。此话虽然近乎有理,然而实在是划地自限贬低自己。细看这些杂流往生的记载当中,或者奴隶、或者演剧人员、或者乞丐,乃至断善根的外道,只要肯发心求生西方净土,都能成就愿力。怎么可以自我鄙贱地说:‘下根愚钝的人,不足以和上智利根的人相提并论呢?’”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四

  往生女人第六

  清 田婆

  田婆。泰州(江苏)野田庄的人。夫妇二人皆信奉三宝,时常造佛像放生,并行斋僧、布施等功德。其丈夫每日持诵《法华经》,而田婆则只有念佛而已。如是经过了二十余年,田婆忽然于清世祖顺治十四年(西元一六五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向他的儿子说:“你可将两位妹妹带回家,我今日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儿子听从她的吩咐,但是家人都因此哭泣流泪。此时田婆说偈颂曰:“五十六年大事毕,丈夫儿女休啼泣。我今撒手往西方,摩诃般若波罗蜜。”说完之后随即端坐而往生。(莲藏)

  清 蒋氏

  蒋氏。江苏兴化县东乡人。年四十岁时,丈夫去世。丧葬完毕之后,向儿子哭泣说:“无常到来,谁也不能替代。假如我今天死了,你也无可奈何。从今以后,我要持斋念佛,不管世间闲事了!”其子顺从母亲的嘱咐,于舍宅旁边建造一间茅舍,蒋氏居住其中禁足念佛,如是经过了五年。

  到了清世祖顺治十七年(西元一六六○年)五月二十日,忽然向儿子说:“你去买木材作龛柩,我于二十三日午时,就要往生西方去了。”于是前往邻家辞别。到了约定的日期,自己念佛而往生。不久之后,身中出火自焚。(莲藏)

  评曰:“因为丈夫死亡而能修成净土行业,则其丈夫必可藉此因缘而超生,这个道理确实可以推论而知。近代有些年轻就丧偶,而自尽其生命的人。纵然是贞节壮烈可以赞叹,但是却失去往生西方净土的利益。谁能像蒋氏这样好好思惟而得到利益呢?”

  清 贺氏

  贺氏。常州魏村人。与丈夫潘尚高,一同修习净土法门。贺氏每日持诵《金刚经》,并且每天早晚礼拜念佛,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清圣祖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七月,得疾病,自己预期二十九日午时要辞别世间。到了时间,子女都聚集了,又邀请诸位善友到家中,在大家一起念佛声中安然往生。(莲藏)

  清 黄氏女

  黄氏女。名峻,不清楚她居住的地方,从小父亲就过世了,跟随祖母受其照顾,平时随著祖母礼佛诵经。年十四岁,受婚聘于陆某,才经过五天,就生病了,而且很严重,因此决意要出家。于是请家人扶掖起身,对著佛像顶礼膜拜,忏悔宿世业障。其订婚的夫婿听到她生病,前来问候,家人想要带夫婿到她的床前,黄峻摇手阻止。

  当天晚上,迎请僧人受戒完毕之后。大声呼唤陆某说:“从今姻缘断绝,请不要再挂念,你也应当及早回头,不要长久迷于五欲六尘啊!”于是请僧人为她剃发,僧人答应她。黄峻合掌再三地感谢僧人,后来突然坐化往生,经过一段时间身体都没有倾倒。隔天,家人为她更衣,身体散发出异香,眉目脸颊之间,红光灿烂。(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清 王荆石女

  王荆石女。江苏太仓人,从小订亲于徐景韶。年十七岁时,突然持长斋受戒,早晚顶礼观音大士像。后来徐景韶病死,王荆石女听闻报丧的那一日,立即穿上布衣草鞋,另外建筑一房间,居住于中精进修行了五年。有一天,和家人辞别,约定九月九日重阳时将往生。到了那一天,左手结手印,站立而往生。(何士瑗阴骘文注释)

  清 陆氏

  陆氏。江苏太仓人,大西关外张季思的妻子。年十七岁时,即持长斋念佛,并持诵《金刚经》、大悲咒,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是见到有人杀生的,即发愿要救拔度化。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年)九月,于室中看见轿、船往西而去,而抬轿子和驾船的都是僧人。不到三日,即安然地念佛而往生。时为九月二十六日。(西归直指)

  清 徐氏

  徐氏。江苏松江人,嫁给本郡的杨拂斋。年三十二岁,开始吃素念佛,并虔诚持念大悲神咒,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天早晨起来,必先盥洗,然后焚香、念佛一千声、持大悲咒二十一遍。功课作完之后才开始整理家事,如是不变而过了数十年。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夏天,患轻微的疾病。至六月八日,仍如平常一般地课诵,持咒约十几分钟之后,家人感觉到持咒的声音好像渐渐跑出门外,近前仔细一看,徐氏已经面带微笑坐化往生了。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经过了三天,仍然面貌如生。焚化衣衫的时候,火焰变成五彩色的莲华,看见的人都赞叹称异。(染香集)

  清 兵家妇、某氏妇

  松江(江苏)有一位兵家妇(军人的太太),不清楚她的姓氏。守寡而居,没有子女自己一个人,住在普照寺南边的地方。生性正直,看见其他的妇女有过失,一定当面斥责她的不对,因此妇女们大多很敬畏她。兵家妇每日有固定的功课,早晨起来,持诵《金刚经》数卷完毕后,才开始从事纺织等谋生的事情。到了夜晚则关起门来念佛,一直到老也从不懈怠。

  有一日,有位德行高深的老和尚经过她家门口,兵家妇双手合掌说:“我曾听说有所谓的金刚不坏身,诵此《金刚经》,肉身也可以不坏,真的是这样吗?”老和尚答:“可以。”兵家妇随即坐化往生。当时正是盛暑,因为兵家妇往生前非常贫穷,所以无法入敛。过了三日,其遗体也没有腐坏,反而异香充满室中。提督杨公捷的夫人,亲自来参加她的丧事,随即在当地为她建造坐化庵,并将兵家妇的肉身上金漆,至今还保存下来。

  后来,镇江(江苏)有某姓氏的妇人,随著丈夫因官职而到松江城(江苏)。年纪还很轻丈夫就死了,某氏妇自誓坚守贞节,就在坐化庵精进修行,以念佛为每日的功课,五十年来足不出户。有一年饥荒,因而煮草为食,有的妇女救济她,如果是不善的人布施,一毫也不接受。先后收留跟随她修行的门徒数人,大多不堪其苦,就离去了。

  年五十岁时,告诉她所契合的某斋婆说:“我既然归向佛门,不可不听闻戒律。”于是偕同斋婆一起前往大雄山,礼溪谷和尚为师,并从之禀受戒法。从大雄山回来后,修行持戒更加精严。年近九十岁时,自己念佛吉祥而往生。此事发生在清高宗乾隆年间。(染香集)

  评曰:“盛暑而遗体不会腐坏,一定是她修行净业已经很久,再加上其戒行坚固所致的。然而往生西方净土者,并不全是如此,切勿著相而求也。”

  清 曹媪、许氏母

  曹媪(媪者,指年老的妇人)。常州(江苏)柏天佑之母。柏天佑平生乐于行善,供奉吕真人(吕洞宾)非常地恭敬,常常扶?问仙术,然后寂静身心地打坐。后来有一次到了苏州,有人送给他《西方确指》这本书,书中破斥仙术,指归净土法门,柏天佑才开始回心归向佛乘。然而心中却颇为怀疑净土法门与仙术有什么不同,因此扶?问吕真人。吕真人回答说:“你为何怀疑呢?水、火、风三灾来到时,我们仙辈也没有别的路可走。而在极乐世界则是安稳自在,你要努力修行才是啊!”吕真人又命令柏天佑要持诵《金刚般若经》,柏天佑心中的疑惑才解开。

  在此之前,柏天佑的母亲曹媪,年六十四岁时,患得热病,柏天佑自苏州赶回来,看母亲的气息已断,只剩胸前尚有一些微微的温度,家人已经为她准备好棺木和入殓的衣物。柏天佑非常地悲伤,于是向白衣大士祈祷,并持诵白衣神咒一万二千遍,愿减少自己的寿命十二年,来使母亲的寿命延长,一边发愿一边涕泪并下。

  第二天曹媪苏醒过来,并要了些水来喝,经过数日,病情就好转。后来才说她刚死之时,被两位鬼吏所牵引,游历经过土地城隍所掌管的阴司,接著又前往东岳府,其府君言:“你有儿子,为你诚心祈祷,仰仗白衣大士的威力,免你死罪。”于是命令鬼吏引导她出来,并释放她回来。

  柏天佑因此劝母亲修习净土法门。曹媪从此持长斋,将每天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段,手持念珠而称念西方佛名,并且将其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如是过了十二年,年七十六岁,那年的九月十五日,早晨起来,告诉柏天佑说:“我将去了!可召请亲属来向他们辞别。”过了三日,起身坐起来,沐浴更衣之后,就枕而往生。

  柏天佑的岳母许氏,平常在家时也持长斋念佛,但是不能专一心志。柏天佑迎接她到家中,教她要放下万缘,一心一意念佛。岳母许氏按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当时已经六十五岁了,从三月至六月,一心念佛,不曾中断。

  有一天,许氏向柏天佑作礼,柏天佑感到惊讶而问她原由。她说:“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六十余年,都是在颠倒梦想当中,不曾获得一日的安乐。自从你教我念佛后,我在白天念佛,感觉很快就到夜晚了;而在晚上念佛,则感觉很快就到白天了。世间的安乐,哪里能比得过呢?没有你的帮助,我是无法如此快乐的,因此向你作礼。”柏天佑又为她称说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并且又告诉她说:“只要能够得一心,极乐世界的圣境自然会显现,而圣境显现时,也不要产生执著。”

  又过三个月,许氏夜里正在静坐时,忽然见到金色莲华现前,不久之后又化作百千万亿朵,其莲花不断地层层而出,然后上升到虚空中,光明耀眼无可比拟。等到早晨,又礼拜柏天佑,告诉他这件事,许氏自此以后容貌丰腴圆润,就好像是三十多岁的人一样。后来整天不说话,夜里只睡一个多时辰,就起身坐著念佛。此时为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西元一七七七年),后来不清楚她往生的事。(西方公据集验)

  评曰:“细看吕真人所说的话,则修习净土法门,是目前最急切重要的事了!所以世俗还有一些崇尚仙术、而讥毁佛理者,还能欺骗谁呢?”

  清 陶氏

  陶氏。名善,字庆余,一字琼楼,苏州长洲人,彭二林居士的侄子彭希洛之妻。小时候聪颖敏捷,精晓通达声韵之学。平时与妹妹陶仁,早晚以诗词互相赠答,陶氏生性喜爱清幽寂静,每次遇到优美的山水,常常怀有远离尘世之志,常常可以从她的诗中表现出来。不久之后,妹妹患得虚弱的病症而去世,陶氏因此停止作诗,不再创作诗词。

  有一次,阅读《大报恩经》,有感于如来过去苦行因缘,于是发大愿,愿证无生法忍。然后,亲手书写《大报恩经》、《金刚经》及《阿弥陀经》等诸经典,其字体端正整齐。每日诵念西方阿弥陀佛名号从不间断。曾经著作‘惭愧吟’数十首,其诗词大多是精要恳切之言。

  后来嫁人之后,每日为家人说苦空无常之法。陶氏每天早晨起来,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并且依次第阅读《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诸大乘经典,因而对佛法的信解更加深入而得利。那年的秋天,相应唱和著二林居士的闭关诗而作了十首诗。

  一云:“无相光中自有真,慈风披拂四时春。而今一著通消息,回向莲邦稽首频。”

  二云:“原来无实亦无虚,论道谈禅事也余。一句弥陀空自性,孰为是我孰是渠。”

  三云:“冰泮波塘水影定,照空万象慧光圆。须知行满功成后,鸟语花香也自然。”

  四云:“亭俯清流屋倚山,绿萝影里掩松关。闲来好认归家路,免得临时无处攀。”

  五云:“净域神游明似日,杖头何用夜然藜。漫论十万八千路,楼阁虚空更在西。”

  六云:“行树何殊七宝林,枝头也得听灵禽。自然说法东风里,演出百千微妙音。”

  七云:“夙夜惺惺彻底看,几番生灭总无端。前村雪后梅花放,露出春光不可瞒。”

  八云:“九十风光易寂寥,然灯朗照度春宵。烹茶非为清香味,适兴何妨饮一瓢。”

  九云:“此土结得莲华盟,八功德水莲华生。一心不乱超凡品,定向乐邦净处行。”

  十云:“勘破重关触处真,从今不入旧迷津。轮回六字无终始,流水行云总是春。”入冬后感染疾病,自知将一病不起,因此时时诵念西方佛名。往生之前,请母亲来与她辞别,不久之后说:“大和尚来,我去了!”侍者说:“你年轻早逝,老夫人要如何是好呢?”陶氏说:“西方好,我于他日,必定来迎接老夫人去也!”于是闭上眼睛往生。此时是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年)正月二十三日,年二十五岁。

  后来在乾隆四十九年(西元一七八四年)春天,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降于玉坛,为诸弟子宣扬净土法门。有一天,二林居士前往拜访,并询问过去的师父及道友们,其所往生的地方。大士一一为二林居士回答说:某某往生于兜率天、某某得到福报。其往生西方净土者有四人如下:香山老人(名实定)、旅亭(名际会)、誓愿(名佛安)等三位法师及沈敬孚(名炳)。(以上四人详见圣贤录初编)最后问到陶氏。大士曰:“陶氏已往生西方边地了。”不久之后,陶氏降至玉坛,题诗曰:

  “雨歇闲阶芳草多,五年消息等流梭。洞中深闭烟霞?,一任熏风送客过。”

  又告诉大众说:“你们若要往生极乐净土,全都要打得一副金石钢铁的心肠。外不为六尘所薰染,内不为七情所束缚,如此污泥中便有莲华出现。持念一句佛号,便有一道光明;持念千句佛号,便有千道光明。其光是由内心而显现出来的,不是从外境而得,乃是因为本性是无相的缘故。阿弥陀佛就在你们的面门,随处出现。如果有丝毫的执著隔碍,此自性光明便无法显现了。

  持念佛名时,内心要时时觉知观照,如此才能生起不退转的念头。念佛的声音要心心至诚恳切,如此才能生起无上的愿力。心念和声音互相融合,其光明则照遍四方,而无处不是佛,无时不念佛,如此才是念佛得力上手。佛的名号称为‘无量’;要知道佛的智慧无量、神通无量、慈悲无量、摄受无量,所以假如不发无量心,怎么能亲见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的无见顶之相呢?可悲啊!众生,欲念未断除,而道根又日渐损坏,慈悲的佛陀见到这种情形,将何以堪?快快念佛去吧!”

  过了一个月,二林居士又再度前往玉坛,致书信给陶氏曰:“听闻你得生西方净土,总算不辜负你生平的志愿,非常好。但是罗台山、朱仲君二人,平时持斋清净,而且誓愿宏大,实在是很少有的,却还只是停留在天上的福报,而你并未受戒,念佛的功夫也还未成熟,却能直往净土而无所障碍,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有你往生时的景况、往生后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受用如何?如何精进修行?是否也已亲见阿弥陀佛?是否已证得不退转地?请试著一一回答,使听闻者能够生起欣慕净土之心,而起精进修行之念,这也是度人的本愿啊!”

  当天大士降于玉坛,报云:“上个月我正好从西方边地行化而来,因此陶氏也得随我而到,今日她不能来了。她平日的念佛功夫及持戒的功力,虽然比不上罗台山他们,然而她临命终的正念,却远胜他们,故感得观世音菩萨的接引,临命终时见到金色莲华现前,即刻感觉到其身转变为男子身。此时已到西方七宝世界,衣食自然而有。虽然不能见到阿弥陀佛,但每日诸位大菩萨说法二会,精进的人渐登九品,懈怠者寿命五百岁,而娑婆世界的百年为边地的一日。

  陶氏自往生边地以来,非常精进,将来可得上品下生,其时间尚须娑婆世界的二千年(即边地二十日)。”而所谓降于玉坛的西方净土的大菩萨,号为寂根,于《无量寿经》、《维摩诘经》等诸经中,皆曾参与圣会。其证果以来已经多久时间了,则不能详细得知。(善女人传。琼楼吟稿。西方公据书证。)

  清 汪氏

  汪氏。自号镜智道人,江苏吴县人,嫁给李景熹为续娶的妻子。年二十六岁守寡,儿子才七个月大。汪氏既哀痛丈夫去世,正好有人拿?髅图给她看,汪氏突然感到惊惧而发出世之心。后来又追随有些和尚受持念佛法门,于是长年持斋。平时早晚面向西方,忏悔发愿,誓愿此生尽时,决定求生极乐世界。并且引导其家族亲属及乡里的人,下至园丁及厨房的婢女,一同归向佛法。因为她的引导而开始信奉佛法者,有百余人,其中因而持长斋修习净土法门者有十余人。

  后来,参访闻学定公,听闻即心即佛之旨,而有所省悟。年三十四岁,追随旅亭会公受菩萨戒,并且持诵《梵网经》。发心刺舌血,书写《法华经》、《阿弥陀经》二部经典。苦于舌血不足,后来有僧人教她在子午二时取舌血,最后才全部完成刺血写经的工作。汪氏本来就有肝病,每年到了秋天就发病,因体内的血液已枯竭,肝病发作得更严重。有人劝她要补养身体。汪氏说:“在此娑婆世界学习佛法,大多会引来退转的因缘,如果能够尽速舍此业报之身,往生西方净土见佛闻法,这才是我的愿望啊!这个娑婆世界又有什么好贪求呢?”

  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西元一七八四年)十一月,患下痢,?卧床上数日,但是仍然默默地观想而不间断。到了十一月十日,告诉侍者说:“明日我将要往生西方了!”侍者问她往生什么品位呢?汪氏说:“中品上生。”隔天,有位方氏妇人来探望她,汪氏说:“你来太好了!可以帮我洗澡沐浴。”沐浴完毕后,端身正坐,过了一会儿,指示大家一同持念佛名。正午之时,双手合掌而往生,此时栴檀的香味充满室中,时年三十八岁。

  其往生后三年,有同乡里的何氏妇女病死,到了半夜三更又苏醒过来。自己说她到了冥王殿中,冥王命令鬼卒拿著锤要打她,忽然看见许多旛幢拥护者一位道人,自西方而来,在冥府教化众生。其容貌端正相好、庄严高洁,是世间没有办法和他相比的。仔细一看,就是万年桥的李家老母(即汪氏)。冥王跪著迎接,并称他为菩萨,李家老母命令冥王释放我,又引导我游历观看各各地狱的痛苦。并且告诉我说:“要持斋念佛,一心一意求往生西方,等时候到再来接你往生。”于是命令鬼卒用轿子送我回来,我因此才得以苏醒过来。隔天,病好了,其侄子性三,书写其事迹而流传之。(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证)

  清 费孺人

  费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名兰襄,家族世代居住在吴江县,是彭二林居士之妻。生活起居之间从不曾责骂人,如果遇到不如意之事,也只是默默不出声而已。未出嫁之时,庶祖母(祖父之妾)王氏,喜好作佛事,孺人因而对佛法心生仰慕,并且开始奉持斋戒,嫁人之后也没有中断。自从嫁给二林居士五、六年中,连生两个女儿。后来二林居士修习西方净土法门之后,常常和她说出离生死痛苦的重要。孺人于是摒除荤血的食物,独自住在小园之中,每日与两个女儿讲说读诵大乘经典,并将其功德回向西方净土。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秋天,患得肺病而吐血,身体衰弱耗损,体力不如平常之时。因此前往文星阁,请祥?和尚授优婆夷戒,之后礼佛念佛更加虔诚。平时若稍有私人的积蓄,则作佛事。此时则将平生所有的积蓄拿出,嘱咐二林居士前往云栖山,参加水陆法会大斋,祈愿与一切有情,同生净土。法会开始持诵经典的第一天,家中的人都闻到异香,不久之后孺人即病危,卧倒在床上五日,每日面向西方祈求发愿说:“阿弥陀佛,你一定要来接引我啊!”

  二林居士从杭州回来后,策励她说:“你已具备往生净土的资粮,此时应当撒手便行,不要贪恋此残生啊!”费孺人说:“我有何贪恋呢?只是担心不能尽速往生净土而已!”当天的半夜,孺人忽然高声唱念佛名,大约十声,不久之后,即安然往生,此时为九月八日。

  其后数年,观音大士降?,主持扶?的人是黄敬敷,二林居士问孺人往生之处。大士开示云:“一念能回心归向西方净土,则心念已经先到西方。精进修行的功德已累积很久,最后必证得不退转菩提。现在生懈慢国(西方边地),将来可登九品。”(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证)

  评曰:“自从二林居士宣扬净土法门,其眷属随顺他修持,先后往生而记载于《净土圣贤录》者,共有五人。善人一起聚集于同一门第,实在不是偶然的。”(其五人者:一、彭际清(二林居士)。二、其妻费孺人。三、侄子彭希涑。四、彭希涑之妻顾氏。五、侄子彭希洛之妻陶氏。)

  清 许节妇

  许节妇。太仓(江苏)钱氏之女。年二十岁,嫁给太学生许照,经过六年就守寡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地方官府上告于朝廷,以‘节妇’来表扬她。节妇自幼相信净土法门的教法。有一次,其母亲遇到危急之病,节妇即对著佛祈祷,并每日诵念佛名千声,母亲的病不久之后就痊愈了。节妇守寡后,更加虔诚地奉持佛法。时常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救济贫穷、帮助困苦之人,其惠泽普及禽畜(即放生)。

  平时每日持诵《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晚年则断绝荤腥血肉之食,有六年之久。往生前半个月,梦见观世音菩萨现身接引。到了临终之时,命令侍者焚香,自己则双手合掌诵念阿弥陀佛名号,然后端身正坐而往生。时为乾隆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九二年)二月四日,年七十二岁。(一行居集)

  清 宋孺人

  宋孺人。长洲人(江苏吴县西南),嫁给太学生顾文耀。平日事奉婆婆极为恭敬,其婆婆一向供奉观音大士。后来逝世,遗留下宋朝瓷造的大士像,孺人每日虔诚地礼拜供养,如此将近十余年。后来她的儿子顾晋芳梦见两位大士,身上穿著破旧的僧服,好像有所乞求的样子。隔天天亮后,顾晋芳遇到一位船夫,携带两幅画来卖,其中一幅是由吴道子所绘画的僧相观音,另一幅则是刺绣的送子观音像,顾晋芳于是急忙付钱买下这两幅画,并交代工匠重新装修,然后送到乡里中的月声庵收藏。

  过了一年,顾晋芳又梦见两位大士云:“将有所远行。”顾晋芳醒来后,急忙前往月声庵看那两幅画,见到那两幅观音像收藏在墙壁中间已经很久了,于是拿回家中,将二幅画像打开而张挂于清净的房室中。

  宋孺人每日依靠在画像的旁边,诵念阿弥陀佛名号及诸经咒,每天都恭敬地瞻仰礼拜。有一天,屋中墙壁的砖面,忽然显现僧相观音就如吴道子所画的像一样。其后八日,又显现一尊送子观音的像,善财、龙女的像也先后迸出。于是就在砖面上照著显现的圣像雕刻下来,其圣像的金容光彩明亮。自此以后摒除荤腥的食物,一心一意于净土法门。

  孺人晚年患得麻痹症,每日须要旁人的扶持而下床,但还是照样课诵不断。不久之后感得热病而病情加重,因此卧病在床半个月。后来临命终时,训勉诸子们,各自持守自己的本分。命令他们一同称念佛名,不要哭泣。宋孺人则合掌至顶部,然后持诵曾经学习过的神咒,此时忽然闻到异香充满室中,随即安然而往生。时在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九二年)五月,年五十四岁。(一行居集)

  评曰:“潘万宗居士,衣服的灰烬呈现三圣的像,而今宋孺人家中墙壁的砖面显现大士圣像,这都是精诚之心所凝结而成的。然而,有的人怀疑这是荒诞不实在,试问蛤蜊的壳中,变现出猪牙齿臼等现象,这又要怎么说呢?难道也是荒诞而没有的事吗?”

  清 郑氏

  郑氏。松江(江苏)人,嫁给吴姓的人家。很早就守寡,立志坚守贞节,另外建筑清净的房屋,关起门来持诵经典及念佛,如此修行达数十年之久。到了清仁宗嘉庆初年(西元一七九六年),年七十九岁,庭园前的石头上,忽然生出两朵大莲华。正好她的母舅蔡鸿业任职司寇(主管刑狱之官),辞去官职回到故乡,看见那两朵莲华而感到惊讶,并为之作文章刻在石上,以记载这件奇事。那年的十二月,郑氏告诉家人说:“我将往生西方净土。”过了十天,无疾而往生。(染香集)

  清 百不管老媪

  百不管老媪,不清楚她的姓氏,杭州人。曾经请法于孝慈庵的道源和尚说:“要修什么法门?才可一生决定出离生死苦海。”和尚曰:“那就莫过于念佛法门。然而念佛不难,难在能够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于专一心志,你若能一切不管,专心持佛名号,至诚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则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即得出离苦海了!”老妇欢喜地顶礼答谢而去,回家后即将家事,委托给儿子媳妇们,找一间清净的房室供奉佛像,于其中一心修持。

  过了一年多,又去问道源和尚说:“自从承蒙您的开示,弟子舍弃家务,专修念佛法门,自问也可以说是持久而不懈怠了,但却苦于专一心志之困难,请师父再教导我。”和尚曰:“你虽然抛却家务,而对儿孙眷属,却不无执著挂碍之念。如此则爱根未拔除,要如何一心呢?你从今日起要加倍用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万缘放下,然后就能得一心也。”老妇感叹说:“师父说的是啊!我虽然不管身外之事,却还是不能不管(放下)心中的念头,从此以后真的是要百不管了!”于是更加精进修持。

  后来,关爱执著子女之心偶尔起来时,随即默持‘百不管’三个字,关爱之心因此自动去除。有人问她家事,也以此三个字婉拒之。于是‘百不管’之名,远播流传于亲属乡里之间,如此念佛又过了一年多,有一日到庵中感谢和尚曰:“师父您没有欺骗我,弟子往生西方净土已经指日可待了!”数日后,果然无疾而往生,时为清仁宗嘉庆初年(西元一七九六年)之事。(染香集)

  评曰:“‘百不管’,是绰号也。推论之,则由百至千,由千至万,都放下不管了。简言之,即一件事情都不管,哪里还有百件事呢?如果能够如此,然后尘缘就可以断绝。能够如此,然后净土行业就可以成就。可悲啊!怎么样才可以使世间的人士,都能够像这样百不管呢?”

  清 陆氏

  陆氏。江苏娄县人,嫁给周姓的人家。中年时吃素,并受五戒。有一天,遇到西禅寺的僧人迈春,向她开示念佛法门,陆氏即依教行持,历经三十年而不倦怠。其丈夫死后,跟著女婿袁退庵住在他家。清仁宗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六年),感染些微的疾病。一心一意精进念佛,希望能够往生西方净土。后来临终的时候,右胁而卧,如入禅定。此时房中的异香直达中堂。等到入殓时,尚有余香。(染香集)

  清 吴氏

  吴氏。苏州元和人,嫁给张姓的人家。中年时开始信奉佛法,归依画禅寺的道林和尚,并且吃素戒杀,专心修习净土法门。后来因为梦中见到观音大士,教她跪著念佛,于是每次念佛时一定跪著,等到香烧尽才起来,不曾稍有懈怠。晚年有些微的疾病,命令儿子张眉山,延请僧众数人来念佛。到了第三天,告诉大众说:“我看见空中有二位和尚向我招手。”僧曰:“此是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也,正好一心跟著前往西方净土。”话未说完,吴氏已经吉祥往生了。张眉山也因母亲的教诲,而持长斋信奉佛法。(染香集)

  清 沈媪

  沈媪。法名善月,吴江(江苏)黎里人。嫁给陈士坊为妻,生下两个儿子。年二十五岁,修念佛三昧。到了四十岁,断除荤血之食物,摒除一切的家务,勤行放生等诸善功德。小儿子死后,接著丈夫又逝世,于是更加精进用功。每日持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及佛号三万声,为固定的功课。

  晚年,随著儿子迁移居住在城中,设立一间静室,从此足不出户,睡觉及吃饭都在静室中,一心一意要求生极乐净土,数十年如一日。年七十五岁时,感染疾病久病不愈,但是仍然持佛名号,从不间断。临命终时,呼唤眷属扶她起来,吩咐家人准备热水以盥洗身体,沐浴更衣后,端身正坐,面向西方合掌而往生。不久之后,突然在桌上显现莲华,其影像不灭。时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染香集)

  清 姚氏

  姚氏。松江(江苏)人。平日跟著丈夫张某,供奉道教的斗君,非常虔诚。后来,姚氏生病,她的姊姊来探望并启发她,教她专心念佛,姚氏听从姊姊的话,才经过半日,忽然笑著说:“我见到莲华无数,大如斗。”说完后即往生。(染香集)

  评曰:“见到莲华,而没有见到化佛,表示持诵佛名的功夫尚不深,然而只要一往生极乐净土,最后必当见到佛。”

  清 汪氏

  汪氏。华亭(江苏)人。年十六岁,嫁给周文荣。家中非常的贫穷,丈夫周文荣远游他方,为人做文书、参谋的宾客。汪氏则以缝纫刺绣来养活自己,平日持长斋奉持佛法。后来,周文荣客死在他乡湖北,因此很久没有音讯。汪氏独自抚养儿子周方容到成家立业,于是命令他去寻找父亲,周方容行走数千里,终于背著父亲的遗骨回家。后来,学者、使节采探民俗风情时,以‘母节’、‘子孝’来表扬他们母子于乡里中。

  周方容一向善于书画,大家由于尊重他的孝行,而争相购买他的书画,因此对他母亲的供养从不缺乏。汪氏晚年念佛更加虔诚,并发愿回向父母公婆及丈夫,都能一齐往生极乐世界。于清仁宗嘉庆的某一年生病,因此每日关起门念佛,不过问家事。临命终时,告诉儿子周方容说:“我昨天梦见你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你的父亲,都住在莲华世界。现前五色的云彩,拥著一朵莲华,其大如船,我就要乘此莲华往生了啊!”说完后,神情怡悦地往生。一时室中香气如兰,入殓时尚未散去。(染香集)

  评曰:“先前先发愿父母公婆及丈夫,能一齐往生极乐净土,而后终于与她的梦境相符合。如果丈夫逝世后为他修习净土法门,丈夫必藉此而获得超生,汪氏的事迹难道不足以作徵验吗?因此如果回向发愿:‘愿法界一切众生,同归极乐安养国,回入娑婆,度脱一切的有情众生。’难道这样发愿不足以得到徵验吗?而现今那些守贞节的妇女,不明白要求生净土,小则哀伤成疾,大则随著丈夫而逝去。不知此身形一尽,各自随著善、恶业而受报。纵然能够相见于黄泉之下,也只是形同陌路,毫不相识各走各的。唯有西方净土,才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其中的利益与损害,实在是天壤之别,希望明智之人深思之。”

  清 王氏

  王氏。金山县(江苏松江县南)人,嫁给张姓的人家。非常孝顺地事奉父母及公婆,曾经为了他们两次割手臂的肉配合药物以治病。后来丈夫去世,王氏坚守贞节,而其教导子女家法严厉、赏罚分明。每次见到丧家请道士来招魂,王氏都觉得很害怕,因此问人家说:“如何才能免于此事呢?”有人告诉她念佛法门能免生死,王氏因此发心吃素,并且每天礼佛念佛从不间断。又教导诸位儿子媳妇们学佛,于是全家都信奉念佛法门。平日努力实行放生及掩埋无主尸骨等一切善事。后来患得脾病,求参一和尚授优婆夷戒。经过一年病情加重,而其行愿却更加至诚恳切。临命终时,持诵《阿弥陀经》,接著称念佛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即往生。留下遗言指示不要招魂,也不要以荤食及酒来祭祀,她的儿子媳妇都遵从她的意思。(染香集)

  评曰:“用荤酒来祭祀、宴客,对亡者是损失大利益,明智之人千万不要这么做。至于招魂之事,更是荒诞而无根据。然而,积久的陋习已成风气,实在是令人感到非常深恶痛恨。修行人努力挽救此衰颓的风气,这实在是可以效法的啊!”

  清 吴媪

  吴媪。江宁(江苏南京市东南)人。丈夫早逝,遗留下一个儿子,吴媪独力抚养儿子到成家立业。儿子结婚娶妻后数年,也去世了。于是与守寡的媳妇共同抚养幼小的孙子,孤独贫苦地过日子。后来坚信净土法门,长年持斋奉行佛法,并受优婆夷戒。将小阁楼打扫清洁,供奉佛像。吴媪每天早晨起来,盥洗漱口后,即焚香礼拜,持念佛名三千声,以此定为每日的功课。功课做完后,才开始料理家事,如此历经数十年之久。

  同乡里中有一位名为朱本愿的人,平日与吴媪的儿子很亲近,所以常常还有来往。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春天,吴媪忽然告诉朱本愿说:“稍后数日,希望你来拜访我,有一件紧要的事情,必须托你办理。”朱本愿随口答应她。等约定的时间一到,就前往她家,此时吴媪已披上缦衣,端身正坐于床上而往生了。朱本愿问她的媳妇,其媳妇说:“婆婆最近这几天课诵佛名如平常时,精神也很好。昨夜吩咐烧热水沐浴完毕后,即安详地?卧在床上,不知道是何时坐化往生的。”朱本愿因此为她料理丧葬之事。(染香集)

  清 倪妪

  倪妪。法名显真,嘉善(浙江)人,居住在北港村,归依佛门,吃素念佛。北港村中从前就有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倪妪早晚必定前往诚心礼拜。每次供佛斋僧时,倪妪一定亲自去做劳苦之事。

  清仁宗嘉庆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九月,数次亲见菩萨显现圣相。接著身现疾病,告诉她的儿子说:“我数次见到菩萨召唤我去,我大概将要去了!”儿子云:“既是菩萨降临,应该准备斋供,儿子亲自到城中,买蔬果来供奉菩萨,怎么样呢?”倪妪说:“也好,但恐怕来不及了!”儿子于是前往城中,等到回家时,倪妪已端坐而往生,念珠还拿在她的手上。(染香集)

  清 潘氏

  潘氏。江苏娄县人,嫁给孙某。生下智求、智禅、福庵及德庵四个女儿,她们都奉持佛法,并受优婆夷戒,大家一同劝母亲发心学佛。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西元一八一八年),潘氏年纪已经七十九岁了。正好遇到西林寺传戒,四个女儿又劝她去受五戒。后来,潘氏因卧病在床,不能前往受戒,因此请女儿代她去求受五戒,而赐法名为印莲。潘氏得知后,即断绝肉食,一心一意求生西方净土。那年的冬天,南禅寺举办念佛法会四十九天,四个女儿都一同前往念佛,到第六天,潘氏命令旁人去催促她们回来,女儿回来后,潘氏说:“赶快焚香,佛来了!”说完后就吉祥而往生。(染香集)

  清 汝氏

  汝氏。名季婉,吴江(江苏)黎里人。嫁给王枚为继室,夫妇相敬如宾。结婚五十余年,汝氏未生任何子女。她的为人沈静敦厚,平常只以一心念佛为主要之事。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一九年)二月三日,病情危急,告诉家人说:“大士已经来临,我要往生了!”随即双手合掌闭上眼睛,持诵大悲咒。接著大家都闻到栴檀的香味充满室中。汝氏往生后,容貌慈祥面含微笑,而且相貌气色变得更年轻,时年八十二岁。(染香集)

  清 祁氏

  祁氏。法名德济,江苏兴化人,嫁给同乡里的王姓读书人。祁氏年纪尚未四十岁时,就感慨地厌离五浊恶世,誓愿求生极乐世界,每日诵念佛名三万声。后来归依溪谷和尚,接著又受优婆夷戒。

  年八十九岁,感染轻微的疾病。那年的三月八日,告诉她所亲近的人说:“我于十六日将往生西方。”有人告诉她说:“十六乃是红沙日(古代阴阳家的忌讳语,为不吉之日),不吉祥。”祁氏曰:“我们修行人,不依顺世俗的忌讳,有什么不吉祥的呢!虽然如此,为了不要令世俗人议论讥谤,而导致退失善心,那么就在十四日往生,怎么样?”到了十四日,早晨起来,自己披上缦衣,然后持念佛名而往生。时在清仁宗嘉庆年间。(染香续集)

  清 王氏、张氏、陈氏

  王氏。浙江鄞县东乡树桥人。生下来就不吃荤食,自幼归依三宝,法名为净隆。嫁人之后,开始相信而修行念佛法门。她的丈夫性情粗暴,时常对她责骂欺辱,王氏只有忍受而已。年六十多岁时,更加精进修行。有一天晚上,她的房舍被邻居因怨恨而放火焚烧,火势马上就被扑灭。之后前往参加宝林念佛会,僧人问她说:“倘若那时被烧,你将如何呢?”王氏答曰:“此身甚可厌恶,如果被烧,即可乘这个机会而往生。”

  过了一年,她的邻居又放火,其房舍被焚烧起来,王氏竟然不避开逃走,只是慢慢地低声持念佛名,木鱼的声音清脆嘹亮。在火光之中,隔著河岸的人家,刚开始见到浓烟及火焰覆盖著她的房舍,忽然有一道金光,直冲云霄,彷彿见到王氏现身在空中。火势熄灭之后,王氏的家人寻找探视,见到她的遗骨,好像趺坐在地上的样子。另外,浙江鄞县下殷这个地方,有一位张氏妇人,与王氏归依同一位法师,法名净音。她信向念佛法门,但是却被丈夫反对,情况和王氏类似。虽然受到百般的折磨,道心仍旧不曾退失。后来患得麻痹症,病卧于床上数年,但是念佛却从不间断。临命终时,合掌而往生,当时异香充满于室,经数十分钟才散去。

  又浙江鄞县定桥,有一位陈氏妇人,也与王氏归依同一位法师,法名净瑞,为人纯朴诚实,平时念佛求生净土,对于念佛法门从来不曾怀疑。常常自己说:“我决定能够往生净土。”临命终时,神情愉悦地端身正坐,然后念佛而往生。(染香续集)

  评曰:“王、张二氏,宿世的业障很重,所以从出生到死亡,经历了种种的痛苦。最后因清净的愿力坚强牢固,终于获得祥瑞的感应,因此可知就算是前世的余殃灾祸,也不能阻碍今生殊胜的果报。至于像陈氏,虽然宿世的业障轻微,容易成就道业,但是却不及王、张二氏的忍辱耐力、意志坚定。然而她一向的心意志气,绝对不会像迷失的羊只误入歧途,看了她的事迹令人精神振奋。她们三人,可说是同一师门的三位豪杰啊!”

  清 朱氏

  朱氏。法名妙德,嘉兴(浙江)人,从小患有血疾,后来嫁给许姓的人家。年二十八岁时,丈夫去世,有一个儿子又夭折,因此靠著缝纫、刺绣来养活自己。家里虽然贫穷,但只要看见有饥饿受寒的人,就倾尽她的积蓄来帮助别人。

  清宣宗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春天,与姑母妙圆、表妹立修一同于精严寺受五戒,因而持长斋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有一天晚上,在姑母妙圆的佛堂内添加灯油时,看见灯华结成莲叶一片,而叶片上站立著一尊佛,朱妙德随即请姑母妙圆及表妹立修来,她们也都看见了。

  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正月,因为母亲辞世而过度哀伤,血疾又复发,不能工作,时常到了缺乏食物的地步。而朱妙德的性情正直,不轻易向人取求。同乡里的人知道她的情况,于是请她持诵大悲咒,然后给她维持生活的费用。到了七月十八日病况加重,表妹立修前来探望她,并说道:“别人都说姊姊您念佛很精进,而在我看来你的心还是不够深切,所以病不能痊愈,佛也没有来迎接你。”朱妙德于是涕泣忏悔,更加努力念佛。自此以后,别人问她话,都不回答,只有双手合掌念佛,眼睛流泪而已。有一天,半夜的时后,忽然笑著说:“西方三圣到了!”于是焚香洗澡沐浴,念佛数十声而往生,时年四十四岁。(染香续集)

  清 朱氏

  朱氏。法名妙圆,就是节妇朱氏妙德的姑母。朱氏嫁给许蔗如,清宣宗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丈夫去世,儿子们都已成家立业,于是就将家产分配过继给儿子们。她的第三个女儿,法名立修,从小许配给徐姓的人家,但尚未结婚,其未婚夫就死了。后来,立修还是嫁入徐姓的家门,为死去的丈夫坚守贞节,时常回来住在母亲的房子,其屋舍设立佛堂,母女俩人一同修行念佛法门。除了早晚课诵佛号外,每日礼拜大悲忏及净土忏各一个时段,并持诵《金刚经》三卷。其余的时间都在念佛,不谈论世俗的杂事。有时候,遇到放生及救济贫苦等善事,都竭尽所能地去做。

  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七月,侄女妙德先往生,现出往生的瑞相。朱妙圆说:“我的寿命也不久了,也想要往生了!”到了八月二十九日的夜晚,呼唤女儿说:“刚刚听到钟响,已经是清晨三时左右,今日我的精神气力有点疲惫,不能进佛堂礼拜课诵,你可要高声诵念佛号,我听到你念佛的声音,运心观想即可。”立修早课完毕后,拿药及稀饭给朱氏吃。朱氏说:“吃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不需要其他的事,只是等到佛来接引,我就要去了!”

  朱妙圆最小的儿子哭泣著告诉她说:“母亲的深恩,我们尚未报答,平时全仰赖母亲的教导训示,如今为何突然忍心舍下我们而去呢?”朱妙圆笑著说:“我的儿女虽多,但是我修习净土法门,尘缘俗世丝毫不能挂碍我的心,我在这种自在的心境中已经很久了。”于是命令儿子延请僧众数人,轮流念佛。僧众聚集后,朱妙圆以清净的水盥洗沐浴,从下午一时至晚上十一时,随众默念。后来忽然睁开眼睛说:“接引佛已经来了!你们赶快焚香顶礼。”随即含笑闭目而往生。此时窗外忽然有一道白光,慢慢地向西而去,众人都感到很惊异,时年五十九岁。(染香续集)

  清 罗氏

  罗氏。宁波(浙江)慈溪人。持长斋数十年,每天礼拜及持佛名号,没有一日间断。清仁宗嘉庆初年(西元一七九六年),跟随丈夫姚惠成,迁移居住在杭州的北新关,以卖烟筒为业。贸易之外闲暇的时候,则勉励丈夫念佛,姚惠成因此也长年持斋。

  清宣宗道光九年(西元一八二九年)三月四日黎明之时,告诉丈夫说:“你到城里去招请女婿来,为我念佛。”女婿张怀静,一向师事吴允升,奉持佛法极为恭敬。其丈夫姚惠成于是前往招请女婿,张怀静正好因为有事而耽搁。到了中午,罗氏说:“我不能再等女婿了!”于是准备热水洗澡沐浴,然后趺坐念佛。太阳即将西下的时候安然而往生,此时罗氏面有笑容,时年七十八岁。(染香续集)

  清 王氏女

  王氏女。江苏常熟人。一向持诵白衣神咒,及观世音菩萨圣号。年二十余岁,得肺病。有一天,告诉她的母亲说:“女儿本来应于八月中辞世。现在病苦缠身,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因此祈祷于菩萨,菩萨现在已经准许提前一个月来接引我了!”母亲不信。

  到了七月中预定往生的那一天,早晨起来,脸上带著欢喜的神色,说:“菩萨来了!”母亲怀疑她见到鬼怪,于是用刀挥砍。王氏女夺下刀子,告诉母亲说:“嘻!是菩萨啊!要赶紧礼拜菩萨,才不至于犯了罪过啊!”母亲听从她的话赶紧礼拜,礼拜后站起来,看看女儿,已经合掌而往生了!(往生近验录)

  清 邵媪

  邵媪。不清楚她的出身,因家境贫穷而寄食于亲戚家,平时念佛非常精进。曾于清宣宗道光十七年(西元一八三七年)秋天的某个晚上,在暗室里面向西方静坐,忽然心中开朗,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境界。第二年的秋天,再次见到菩萨的圣像金容,光明耀眼令心喜悦。又隔年的五月十四日,因轻微疾病往生。往生时,众人都来不及见到,只有范姓医生,进入室中为她问诊把脉,看见她的目光如生,脸上仍带著笑容,而鼻门已经毫无气息。范医生出来后赞叹地说:“此真是善逝(善终),我也很少见到啊!”(往生近验录)

  清 张家妇

  张家妇。江苏常熟人,一向念佛。有一天,现出轻微的疾病,早课作完之后,仍然诵念佛名不间断,异于平日。并且告诉家人说:“我今日要往生了!”家人不信。一会儿之后,其念珠突然掉落而往生,此时异香浓郁,一直传到邻里之间都还可以闻到,邻里的人都聚集到她家的门口,惊叹此事之希有难得。时为清宣宗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正月七日。(往生近验录)

  清 俞媪

  俞媪。江苏常熟县人王效曾之母。性情平和贤淑,王效曾一向信奉三宝,劝母亲要断绝荤腥血肉之食,俞媪听从他,持长斋达三年之久。清宣宗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春天,得疾病,卧病不起。入夏之后病情加重,王效曾劝她默默地观想西方净土。俞媪因此发心念佛,然而却不能没有杂念。

  过了数个月,屡次进入冥界,刚开始是由两位童子召唤她回来,接著则是菩萨命她回来,最后则在梦中听见佛说:“你的前世本是僧人,但因迷失本性而堕于女众之身。”自此以后逐渐断绝饮食,后来气息已经微弱、滨临死亡。忽然于半夜的时候,高声唱念佛名三、四声,接著双手合掌、面向西方注视著说:“佛来了!”然后右胁卧而往生,此时为五月二十五日。

  后来,她所喜欢的长孙,梦见到一个殊胜的地方,其中有行树、楼阁等景观,都不同于人间。但是有栏楯围著作界限,其栏楯曲折缭绕,因此无法跨越过去。此时忽然看见俞媪正游行而来,长孙问她要从何处进入,俞媪说:“你想要进来,非念佛不可。”其孙听到此话之后,就醒过来了,于是和别人叙说如上所述的梦境。(往生近验录)

  清 吴婆

  吴婆。苏州(江苏)人,自幼坚信佛法,其夫家姓郏。年七十余岁时,持斋诵佛名号,如是历经了几年。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西元一八四一年)正月十二日的夜里,忽然通达宿命,知道她的长子前世为僧人,次子则已经三世和他为母子,所说的话都很特殊奇异。不久之后说:“我今天要往生西方净土,永远断绝尘世之缘了!”于是面向西方合掌而往生。(往生近验录)

  评曰:“业缘尽了,则智慧大开,这个道理极为平常,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清 钱孺人

  钱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名瑞云,江苏常熟人。丈夫谢凤梧生病,钱孺人祈祷于佛,愿长年持斋,其丈夫因此病愈。自从嫁给谢凤梧数年之后,生下一子一女,从不曾以荤血之食来喂养。后来知道净土法门,于是偕同谢凤梧受清净戒,断除男女的情爱。

  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西元一八四二年),她的兄长钱万镒往生(于本书一六九页),钱孺人亲眼看见他往生时的瑞相,因此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归向、更加坚定。那年的冬天,儿子未成年就死了,钱孺人哭得非常悲伤,不久之后自己说:“上天难道要我断绝爱缘吗?”于是渐渐地不将此事放在心上,在闺房中与丈夫相对时,只是互相策励要念佛修行而已。

  有一天,母亲吴氏生病,因医疗错误,以至于卧病不起,钱孺人以念佛来为她送终。到了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六月,自己患吐血病,病情愈来愈严重,而她的女儿也生病了。谢凤梧怕她又生起执著恩爱之念,策励她说:“不曾说有口里称说西方净土、心中贪恋娑婆世界,而却能往生的人,希望你要振作努力。”钱孺人突然惊觉而振奋起来,并向丈夫作礼说:“仰赖夫君您的开示,我知道要警?了!”于是面向西方忏悔,涕泪并下,其心意极为恳切,因此在病中时常闻到异香。

  后来到七月二十日,她的女儿去世,钱孺人曰:“如今恩爱的障碍断绝了。我历经种种的痛苦,反而获得自在解脱,从此脱离痛苦、往生西方,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吗?”于是摒除米食,口渴只吃瓜果。拖延到八月九日,仅剩下一口气息。那天过了半夜,忽然高声地呼唤谢凤梧说:“我业障深重,赶紧为我燃臂香。”谢凤梧听从她的话去做。刚开始神志好像昏乱疲倦,接著就目光炯炯,正念分明。旁边的人问说:“是否一心不乱呢?”钱孺人一再地点头。忽然命旁人扶她的腋下起来坐著,双眼向上注视而往生,时年三十一岁。隔天入殓时,其顶门还有暖气,面貌如生。(钱孺人事略)

  清 沈婆

  沈婆。法名悟通,吴江(江苏)黎里人。年三十九岁,开始长年持斋念佛,发誓愿要往生西方净土,并受菩萨戒。二六时中都有固定的功课。年六十多岁时,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虚空中出现五色的云彩,云涌环绕著一艘船由西方而来,观音大士坐在船中,举止行动栩栩如生,面貌庄严神奇美妙,世间无有可与比伦者。醒来之后念佛更加精进,虽然衰老生病,仍然不减少其念佛的课程。

  后来,由于参加念佛七的期间,精进过猛,病情因而加重。居住在县城的地藏庵,至四月八日,告诉侍者说:“今日是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扶我起来坐著,我要走了!”侍者劝她说:“婆婆你病重,应该好好地调养气息。”沈婆突然高声地说:“佛来接引我了。”于是挺直身体想要站起来,侍者尽力帮助她,更衣之后而往生。遗言要以龛柩入殓,并且要用火化的方法,人们遵照她的遗言去做。时在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西元一八四七年),世寿六十八岁。(吕默庵述)

  清 陆安人

  陆安人(明、清六品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名岫梅,苏州(江苏)元和人。嫁给理问君(官名,主掌勘核刑名)吴昌濂,生下一子,早死。年二十岁就守寡,陆安人因此悲痛不已,得吐血病。有人拿《龙舒净土文》给她看,于是回心归向佛乘,早晚都有固定的功课。家中戒杀,食三净肉。甚至对虫蚁草木,都非常爱护。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西元一八三四年),当时有铁君定公,校对大乘经典数十种,并设立印刷局安排刊印,经过五年,才全部完成这件事。陆安人追随亲近定公,受三归依及五戒,定公为她取法名为师寿。接著前往鄮山礼拜阿育王塔,见到塔中的舍利子显现光明,自此以后作善事更加尽力。曾经出资三万两,造佛像及修建寺院,作种种的功德。其中尤其致力于放生,每年出资千金以放生,从不吝惜。有人讥笑她的行为,陆安人说:“财产并不坚固可靠,而殊胜的因缘却很难遭遇得到,仰仗此善法功德,以报答四重恩、回向三界的众生,希望都能尽早证得无上菩提,我的愿望就满足了!世间的财产又有什么好贪恋的呢?”

  年三十四岁,病情严重,医药无效,于是发誓救护生灵一千万,并在师林寺,启建水陆大斋法会,以作为往生的资粮。经过半年,她的病自然痊愈。过了五年,燃臂发愿,断绝荤腥血肉之食,凡是祭祀祖先及神明,全部都用蔬果。四十岁生日,又于师林寺供佛斋僧。来祝寿的亲友们,都以她所刊印的《法华经》、《华严经》等经典来布施赠送。

  那年秋天,梦见到了一个地方,有潺潺的流水及盛开的莲华,绝然不同于世俗的尘境。自身则站在一座桥上,此时到处异香扑鼻。自己思惟说:“这难道就是七宝莲池吗?为何不见阿弥陀佛呢?”突然阿弥陀佛的金容宝相,遍满于广大辽阔的虚空,陆安人心中非常喜悦。正在顶礼的时候,突然醒了过来。早晨起来,将梦境告诉家人。不久之后,疾病发作,医生劝她吃肉,她不听从,在痛苦呻吟中过了数个月。

  后来病重将死,告诉她的亲人说:“我的本愿,志在出家,如今无法实现了。我死后,你们不要哭,入殓时一定要为我披上受戒衣,治丧当中设置祭祀和宴请宾客,不要用荤食及酒。我的婆婆年纪已经过了八十岁,生死也是早晚的事,他日寿终时,也按照我的方法去办理她的丧事。现在请为我延请六位比丘尼,念佛助我往生净土。”亲属遵照她的指示。

  临命终的前二日,叫家人代她去求受菩萨戒。不久之后,其神识昏乱,不能自主,陆安人非常恐惧,因此迎请佛像一尊,供奉于床边的桌子上,注视默观了一昼夜。到五月四日清晨,急忙请家人扶她起来,说:“大和尚已经来了,我要往生西方净土了!”命令亲属一同称念佛号,自己亲手拈香供佛。旁边的人问:“大和尚在哪里?”陆安人回答说:“坐在桌上的就是。”于是面向西方趺坐,结手印而往生。年四十一岁,时在道光二十八年(西元一八四八年)。(朱兆杓撰陆安人传。胡珽亲眼所见)

  论曰:“阿弥陀佛,对于十方女人,有大誓愿。其誓词曰:‘若有女人,闻名信乐,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相者,不取正觉。’则闺阁中的贤者豪杰,乘此方便法门大开,赶紧必须捷足先登精进修行,以横截生死之流,直接趋向菩提之岸。否则轮回于六道之中,怎能确保不堕入痛苦的三途呢?我编列诸位女性贤者的传记,深深庆幸韦提希夫人的遗风,于今尚未消失,希望能以此传记而普遍流传于所有的妇女同胞之间啊!”

  往生物类第七

  明 鸡、蛇、猫、猴、雀、猪

  明思宗崇祯年间(西元一六二八年~一六四三年),有位叫吴雪崖的人,是福州(福建)的司理(主掌狱讼之官),生平虔诚地信奉佛法。当地的开元寺,其僧众大多吃肉,不守戒行。因此吴雪崖请求刻文于石,以制止他们犯戒。

  有一天,吴雪崖坐在禅堂之内,忽然听到有鸡发出念佛的声音。循声找到那只鸡,于是告诉僧众说:“法师您们说开元寺中,已经很久不养生物了,怎么会有鸡呢?我们看这些畜生,尚且都有佛性。您们剃发出家却破戒,实在大大地比不上这只会念佛的鸡了!”开元寺的僧众才立下誓愿持斋戒。吴雪崖于是将这只鸡带回官府中畜养,此鸡常常念佛从不中断。吴雪崖后来迁官到丹阳(安徽),因此将它送到海会庵中,因为那儿是接待众生的道场,这样可以使远近的众人对佛法生起信心。此鸡到庵中不久即念佛立化往生,众人为它建塔供奉。

  又有中州(河南)的僧人觉圆,发愿要在庐山的东林寺斋僧,因此闭关修行以劝募财物。此时护关的僧人,到华姓人氏的家中托?回来,有只公鸡随著僧人来到中途,僧人发现后送它回到华姓人家。华姓人氏的家门关上,公鸡便从屋顶上飞出来,追赶到觉圆法师闭关的地方,在外盘旋围绕不肯离去,于是与觉圆法师一同闭关三年。法师后来带著它前往东林寺,为它授戒。每当大家上堂念佛,鸡则随众念佛。过了一年,用来斋僧所募的缘金供养完了之后,公鸡随即立化往生,后来埋葬于东林寺的旁边。

  又相传记载江西有会听闻佛法的蛇、庐州有坐化往生的猫、峡中有坐化往生的猴子、安徽巢县的柘皋镇有立化往生的雀鸟、黄大参的庭园有放生而坐化往生的猪。其种种灵异的事迹,无法一一详尽地叙述。(唐宜之巾驭乘。净土晨钟。)

  论曰:“身处于五浊恶世之中,其染心容易炽盛,而清净的德行难以成就。故经言:‘娑婆勇猛一日,胜于净土百年。’如今以物类拿来与人类比较,则物类又更难成就了!然而只要一念投注至诚的心念佛,即使是在三恶道中仍然能解脱,物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类呢!”

  净土圣贤录续编终(下册上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