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经论 >

观经序分义 卷第二 2

  言「梵」者,即是色界梵王等也。

  言「护世」者,即是四天王也。

  言「诸天」者,即是色、欲界等天众,既见天王来向佛边,彼诸天众亦从王来,闻法供养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四、从「时韦提希见世尊」下至「与提婆共为眷属」以来,正明夫人举头见佛,口言伤叹,怨结情深也。

  言「自绝璎珞」者,此明夫人身庄璎珞,犹爱未除;忽见如来,羞惭自绝。

  问曰:云何自绝也?

  答曰:夫人乃是贵中之贵,尊中之尊;身四威仪,多人供给;所著衣服,皆使傍人。今既见佛,耻愧情深;不依钩带,顿自掣却,故云「自绝」也。

  言「举身投地」者,此明夫人内心感结,怨苦难堪,是以从坐踊身而立,从立踊身投地。此乃叹恨处深,更不事礼拜威仪也。

  言「号泣向佛」者,此明夫人婉转佛前,闷绝号哭。

  言「白佛」以下,此明夫人婉转涕哭,量久少惺,始正身威仪,合掌白佛:我自一生以来,未曾造其大罪;未审宿业因缘,有何殃咎,而与此儿,共为母子?此明夫人,既自障深,不识宿因;今被儿害,谓是横来;愿佛慈悲,示我径路。

  言「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以下,此明夫人,向佛陈诉:我是凡夫,罪惑不尽,有斯恶报,是事甘心。世尊旷劫行道,正、习俱亡,众智朗然,果圆号佛。未审有何因缘,乃与提婆共为眷属?此意有二:

  一明夫人致怨于子,忽于父母,狂起逆心。

  二明又恨提婆,教我阇世,造斯恶计。若不因提婆者,我儿终无此意也。为此因缘,故致斯问。

  又夫人问佛云「与提婆眷属」者,即有其二:一者在家眷属,二者出家眷属。

  言在家者,佛之伯叔,有其四人:佛者,即是白净王儿。

  金毗者,白饭王儿。提婆者,斛饭王儿。释魔男者,是甘露饭王儿。

  此名在家外眷属也。

  言出家眷属者:与佛作弟子,故名内眷属也。

  上来虽有四句不同,广明厌苦缘竟。

  五就欣净缘中,即有其八。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一、从「唯愿世尊,为我广说」下至「浊恶世也」以来,正明夫人通请所求,别标苦界。此明夫人遇自身苦,觉世非常;六道同然,无有安心之地。此闻佛说净土无生,愿舍秽身,证彼无为之乐。

  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

  二、从「此浊恶处」下至「不见恶人」以来,正明夫人举出所厌之境。此明阎浮总恶,未有一处可贪;但以幻惑愚夫,饮斯长苦。

  言「此浊恶处」者,正明苦界也;又明器世间,亦是众生依报处,亦名众生所依处也。

  言「地狱」等以下,三品恶果最重也。

  言「盈满」者,此三苦聚,非直独指阎浮,娑婆亦皆遍有,故言「盈满」。

  言「多不善聚」者,此明三界、六道不同,种类恒沙,随心差别。《经》云:「业能庄识,世世处处各趣,随缘果报,对面不相知」。

  言「愿我未来」以下,此明夫人真心彻到,厌苦娑婆,欣乐无为,永归常乐。但无为之境,不可轻尔即阶;苦恼娑婆,无由辄然得离。自非发金刚之志,永绝生死之元;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免斯长叹。

  然「愿我未来不闻恶声恶人」者,此明如阇王、调达,杀父破僧,及恶声等,愿亦不闻不见。但阇王既是亲生之子,上于父母起于杀心,何况疏人而不相害。是故夫人不简亲疏,总皆顿舍。

  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三、从「今向世尊」下至「忏悔」以来,正明夫人,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须忏悔。

  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四、从「唯愿佛日」下至「清净业处」以来,正明夫人通请去行。此明夫人,上即通请生处,今亦通请得生之行。

  言「佛日」者,法、喻双标也。譬如日出,众闇尽除;佛智辉光,无明之夜日朗。

  言「教我观于清净」以下,正明既能厌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也。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

  或有国土,七宝合成;

  复有国土,纯是莲华;

  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

  复有国土,如玻璃镜;

  十方国土,皆于中现。

  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五、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下至「令韦提见」以来,正明世尊广现净土,酬前通请。此明世尊以见夫人广求净土。如来即放眉间光,照十方国。以光摄国,还来顶上,化作金台,如须弥山。如之言似,似须弥山。此山腰细上阔,所有佛国,并于中现。种种不同,庄严有异。佛神力故,了了分明。加备韦提,尽皆得见。

  问曰:韦提上请为我广说无忧之处,佛今何故不为广说,乃为金台普现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彰如来意密也。然韦提发言致请,即是广开净土之门。

  若为之总说,恐彼不见,心犹致惑。是以一一显现,对彼眼前,信彼所须,随心自选。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

  六、从「时韦提白佛」下至「皆有光明」以来,正明夫人总领所现,感荷佛恩。此明夫人总见十方佛国,并悉精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故云「我今乐生安乐国」也。

  问曰:十方诸佛,断惑无殊,行毕果圆,亦应无二;何以一种净土,即有斯优劣也?

  答曰:佛是法王,神通自在;优之与劣,非凡惑所知。隐、显随机,望存化益,或可故隐彼为优,独显西方为胜。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七、从「我今乐生弥陀」以下,正明夫人别选所求。此明弥陀本国四十八愿,愿愿皆发增上胜因。依因起于胜行,依行感于胜果,依果感成胜报,依报感成极乐,依乐显通悲化,依于悲化,显开智慧之门。然悲心无尽,智亦无穷。悲、智双行,即广开甘露,因兹法润,普摄群生也。诸余经典,劝处弥多;众圣齐心,皆同指赞。有此因缘,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别选也。

  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八、从「唯愿世尊」以下,正明夫人请求别行。此明韦提既选得生处,还修别行,励己注心,必望往益。

  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

  言「教我正受」者,此明因前思想渐渐微细,觉想俱亡,唯有定心,与前境合,名为正受。此中略已料简,至下观门,更当广辩。应知。

  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明欣净缘竟。

  六、就散善显行缘中,即有其五。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

  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一、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下至「成阿那含」以来,正明光益父王。此明如来以见夫人愿生极乐,更请得生之行,称佛本心,又显弥陀愿意。因斯二请,广开净土之门;非直韦提得去,有识闻之皆往。有斯益故,所以如来微笑也。

  言「有五色光,从佛口出」者,此明一切诸佛,心口常威仪法尔。凡所出光,必有利益。

  言「一一光照频婆顶」者,正明口光不照余方,唯照王顶。然佛光随身出处,必皆有益。佛足下放光,即照益地狱道。若光从膝出,照益畜生道。若光从阴藏出,照益鬼神道。若光从脐出,照益修罗道。光从心出,照益于人道。

  若光从口出,照益二乘之人。若光从眉间出,照益大乘人。今明此光从口出,直照王顶者,即授其小果。若光从眉间出,即从佛顶入者,即授菩萨记也。如斯义者,广多无量,不可具述。

  言「尔时大王,虽在幽闭」以下,正明父王蒙光照顶,心眼得开,障隔虽多,自然相见。斯乃因光见佛,非意所期。致敬归依,即超证第三之果。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

  二、从「尔时世尊」下至「广说众譬」以来,正明答前夫人别选所求之行。此明如来从上耆阇没,王宫出,讫至此文,世尊默然而坐,总未言说。但中间夫人忏悔、请问、放光、现国等,乃是阿难从佛王宫见此因缘,事了还山,传向耆阇大众,说如上事,始有此文;亦非是无时佛语也。应知。

  言「尔时世尊告韦提」以下,正明告命许说也。

  言「阿弥陀佛不远」者,正明标境以住心,即有其三:

  (一)、明分齐不远,从此超过十万亿刹,即是弥陀之国。

  (二)、明道里虽遥,去时一念即到。

  (三)、明韦提等,及未来有缘众生,注心观念,定境相应,行人自然常见。有斯三义,故云不远也。

  言「汝当系念」以下,正明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

  言「我今为汝」以下,此明机缘未具,不可偏说定门;佛更观机,自开三福之行。

  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三、从「亦令未来世」下至「极乐国土」以来,正明举机劝修得益。此明夫人所请,利益弥深,及未来回心皆到。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四、从「欲生彼国者」下至「名为净业」以来,正明劝修三福之行。此明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者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是以如来方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

  言「欲生彼国」者,标指所归也。

  言「当修三福」者,总标行门也。

  云何名三:一者孝养父母,即有其四: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或有化生,或有湿生,或有卵生,或有胎生。此四生中,各各复有四生,如经广说。但是相因而生,即有父母。既有父母,即有大恩。若无父者,能生之因即阙;若无母者,所生之缘即乖。若二人俱无,即失托生之地。要须父母缘具,方有受身之处。既欲受身,以自业识为内因,以父母精血为外缘;因缘和合,故有此身。以斯义故,父母恩重。母怀胎已,经于十月,行住坐卧,常生苦恼,复忧产时死难。若生已,经于三年,恒常眠屎卧尿,床被衣服,皆亦不净。及其长大,爱妇亲儿,于父母处,反生憎疾。不行恩孝者,即与畜生无异也。

  又父母者,世间福田之极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

  然佛在世时,遇值时年饥俭,人皆饿死,白骨纵横;诸比丘等,乞食难得。于时世尊,待比丘等去后,独自入城乞食。从旦至中,门门唤乞,无与食者。佛还空钵而归,明日复去,又还不得。后日复去,又亦不得。忽有一比丘,道逢见佛,颜色异常,似有饥相。即问佛言:世尊!今已食竟也?佛言比丘!我经三日以来,乞食不得一匙,我今饥虚,无力能共汝语。比丘闻佛语已,悲泪不能自胜。即自念言:佛是无上福田,众生覆护。我此三衣卖却,买取一钵饭,奉上于佛,今正是时也。作是念已,即买得钵饭,急将上佛。佛知而故问言:比丘!时年饥俭,人皆饿死;汝今何处,得此一钵纯色饭来?比丘如前具白世尊。佛又言:比丘!三衣者,即是三世诸佛之幢相。此衣因缘,极尊、极重、极恩,汝今易得此饭与我者,大领汝好心,我不消此饭也。

  比丘重白佛言: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极,尚言不消者;除佛以外,谁能消也?佛言:比丘!汝有父母已不?答言:有。汝将供养父母去。比丘言:佛尚云不消,我父母岂能消也?佛言:得消,何以故?父母能生汝身,于汝有大重恩,为此得消。佛又问:比丘!汝父母有信佛心不?比丘言:都无信心。佛言:今有信心,见汝与饭,大生欢喜,因此即发信心。先教受三归依,即能消此食也。时比丘既受佛教,愍仰而去。以此义故,大须孝养父母。

  又佛母摩耶生佛,经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后成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为母说法,为报十月怀胎之恩。佛尚自收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故知父母恩深极重也。

  「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此犹师之善友力也。此之大恩,最须敬重。然父母及师长者,名为敬上行也。

  言「慈心不杀」者:此明一切众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为护命也。《经》(北本涅槃经卷十、南本涅槃经卷十)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即为证也。

  言「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对也。以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

  二、言「受持三归」者:此明世善轻微,感报不具;戒德巍巍,能感菩提之果。但众生归信,从浅至深。先受三归,后教众戒。

  言「具足众戒」者:然戒有多种,或三归戒,或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沙弥戒,或菩萨三聚戒、十无尽戒等,故名具足众戒也。又一一戒品中,亦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也。

  言「不犯威仪」者:此明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与一切戒,作方便威仪也。若轻重粗细,皆能护持,犯即悔过,故云「不犯威仪」。此名戒善也。

  三、言「发菩提心」者:此明众生欣心趣大,不可浅发小因。自非广发弘心,何能得与菩提相会。

  唯愿我身,身同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性。我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迎送来去,运度令尽。

  又我以口业,赞叹说法,皆受我化,言下得道者令尽。

  又我以意业,入定观察,分身法界,应机而度,无一不尽。我发此愿,运运增长。犹如虚空,无处不遍。行流无尽,彻穷后际。身无疲倦,心无厌足。

  又言「菩提」者,即是佛果之名。

  又言「心」者,即是众生能求之心,故云「发菩提心」也。

  四、言「深信因果」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间苦乐因果。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感乐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坏文成,不得疑也。

  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

  言「劝进行者」:此明苦法如毒,恶法如刀,流转三有,损害众生。今既善如明镜,法如甘露。镜即照正道以归真,甘露即注法雨而无竭。欲使含灵受润,等会法流。为此因缘,故须相劝。

  言「如此三事」以下,总结成上行也。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正因」以来,明其引圣励凡。但能决定注心,必往无疑。

  上来虽有五句不同,广明散善显行缘竟。

  七就定善示观缘中,即有其七。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

  一、从「佛告阿难」下至「清净业」以来,正明敕听许说。此明韦提前请愿生极乐,又请得生之行,如来已许。今就此文,正欲开显正受之方便。此乃因缘极要,利益处深;旷劫希闻,如今始说。为斯义故,致使如来总命二人。

  言「告阿难」者,我今欲开说净土之门,汝好传持,莫令遗失。

  言「告韦提」者,汝是请法之人,我今欲说,汝好审听,思量谛受,莫令错失。

  言「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者,但如来临化,偏为常没众生,今既等布慈云,望欲普沾来润。

  言「为烦恼贼害」者,此明凡夫障重,妄爱迷深。不谓三恶火坑,闇在人之足下,随缘起行,拟作进道资粮。何其六贼知闻,竞来侵夺。

  今既失此法财,何得无忧苦也。

  言「说清净业」者,此明如来以见众生罪故,为说忏悔之方,欲令相续断除,毕竟永令清净。

  又言「清净」者,依下观门,专心念佛,注想西方,念念罪除,故清净也。

  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二、从「善哉」以下,正明夫人问当圣意。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

  三、从「阿难汝当受持」下至「宣说佛语」以来,正明劝持劝说,此法深要,好须流布。此明如来前则总告,令安心听受;此文则别敕阿难,受持勿忘,广多人处,为说流行。

  言「佛语」者,此明如来旷劫已除口过,随有言说,一切闻者,自然生信。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四、从「如来今者」下至「得无生忍」以来,正明劝修得益之相。此明如来欲为夫人及未来等,显观方便,注想西方,舍厌娑婆,贪欣极乐。

  言「以佛力故」以下,此明众生业障,触目生盲,指掌谓远他方,隔竹箦即踰之千里。岂况凡夫分外,诸佛境内窥心;自非圣力冥加,彼国何由得睹。

  言「如执明镜,自见面像」以下,此明夫人及众生等,入观住心,凝神不舍,心境相应,悉皆显现。当境现时,如似镜中,见物无异也。

  言「心欢喜故得忍」者,此明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兹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

  此乃玄谈,未标得处。欲令夫人等,悕心此益,勇猛专精,心想见时,方应悟忍。此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以上忍也。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

  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令汝得见」以来,正明夫人是凡非圣。由非圣故,仰惟圣力冥加,彼国虽遥得睹。此明如来恐众生置惑,谓言夫人是圣非凡,由起疑故,即自生怯弱。然韦提现是菩萨,假示凡身;我等罪人,无由比及。为断此疑,故言汝是凡夫也。

  言「心想羸劣」者,由是凡故,曾无大志也。

  言「未得天眼」者,此明夫人肉眼,所见远近,不足为言。

  况净土弥遥,云何可见。

  言「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以下,此明若依心所见国土庄严者,非汝凡能,普悉归功于佛也。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

  六、从「时韦提白佛」下至「见彼国土」以来,明其夫人重牒前恩,欲生起后问之意。此明夫人领解佛意,如上光台所见,谓是己能向见;世尊开示,始知是佛方便之恩。若尔者,佛今在世,众生蒙念,可使得见西方;佛若涅槃,不蒙加备者,云何得见也?

  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七、从「若佛灭后」下至「极乐世界」以来,正明夫人悲心为物,同己往生,永逝娑婆,长游安乐。此明如来期心运度,彻穷后际而未休。但以世代时移,群情浅促。故使如来减永生之寿,泯长劫以类人年,摄憍慢以示无常,化刚强同归于磨灭;故云「若佛灭后」也。

  言「诸众生」者,此明如来息化,众生无处归依;蠢蠢周慞,纵横走于六道。

  言「浊恶不善」者,此明五浊也:一者劫浊,二者众生浊,三者见浊,四者烦恼浊,五者命浊。

  言劫浊者,然劫实非是浊,当劫减时,诸恶加增也。

  言众生浊者,劫若初成,众生纯善;劫若末时,众生十恶弥盛也。

  言见浊者,自身众恶,总变为善;他上无非,见为不是也。

  言烦恼浊者,当今劫末众生,恶性难亲,随对六根,贪瞋竞起也。

  言命浊者,由前见、恼二浊,多行杀害,无慈恩养。既行断命之苦因,欲受长年之果者,何由可得也。

  然浊者,体非为善。今略指五浊义竟。

  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更加三苦,即成八苦。一者五阴盛苦,二者求不得苦,三者怨憎会苦,总名八苦也。此五浊、五苦、八苦等,通六道受,未有无者,常逼恼之。若不受此苦者,即非凡数摄也。

  言「云何当见」以下,此明夫人举出苦机。此等罪业极深,又不见佛,不蒙加备,云何见于彼国也。

  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定善示观缘竟。

  初明证信序,次明化前序,后明发起序。

  上来虽有三序不同,总明序分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