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

志第二十六经籍上

夫龟文成象,肇八卦于庖牺;鸟迹分形,创六书于苍颉。圣作明述,同源异流。《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者非他,方策之谓也。琢玉成器,观古知今,历代哲王,莫不崇尚。自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汉兴学校,复创石渠。雄、向校雠于前,马、郑讨论于后,两京载籍,由是粲然。及汉末还都,焚溺过半。爰自魏、晋,迄于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尝不以图籍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购辑,卷帙未弘。而荀勖、李充、王俭、任昉、祖?恆,皆达学多闻,历世整比,群分类聚,递相祖述。或为七录,或为四部,言其部类,多有所遗。及隋氏建邦,寰区一统,炀皇好学,喜聚逸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及大业之季,丧失者多。贞观中,令狐德棻、魏徵相次为秘书监,上言以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定。群书大备。

开元三年,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经籍。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至七年,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及四部书成,上令百官入乾元殿东廊观之,无不骇其广。九年十一月,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真、王湾、刘仲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右散骑常侍元行冲奏上之。自后毋煚又略为四十卷,名为《古今书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禄山之乱,两都覆没,乾元旧籍,亡散殆尽。肃宗、代宗崇重儒术,屡诏购募。文宗时,郑覃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广明初,黄巢干纪,再陷两京,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曩时遗籍,尺简无存。及行在朝诸儒购辑,所传无几。昭宗即位,志弘文雅。秘书省奏曰:「当省元掌四部御书十二库,共七万余卷。广明之乱,一时散失。后来省司购募,尚及二万余卷。及先朝再幸山南,尚存一万八千卷。窃知京城制置使孙惟晟收在本军,其御书秘阁见充教坊及诸军人占住。伏以典籍国之大经,秘府校雠之地,其书籍并望付当省校其残缺,渐令补辑。乐人乞移他所。」并从之。及迁都洛阳,又丧其半。平时载籍,世莫得闻。今录开元盛时四部诸书,以表艺文之盛。

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甲部为经,其类十二:一日《易》,以纪阴阳变化。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六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七曰《孝经》,以纪天经地义。八曰《论语》,以纪先圣微言。九曰图纬,以纪六经谶候。十曰经解,以纪六经谶候。十一曰诂训,以纪六经谶候。十二曰小学,以纪字体声韵。

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

丙部为子,其类一十有四:一曰儒家,以纪仁义教化。二曰道家,以纪清净无为。三曰法家,以纪刑法典制。四曰名家,以纪循名责实。五曰墨家,以纪强本节用。六曰纵横家,以纪辩说诡诈。七曰杂家,以纪兼叙众说。八曰农家,以纪播植种艺。九曰小说家,以纪刍辞舆诵。十曰兵法,以纪权谋制度。十一曰天文,以纪星辰象纬。十二曰历数,以纪推步气朔。十三曰五行,以纪卜筮占候。十四曰医方,以纪药饵针灸。

丁部为集,其类有三:一曰楚词,以纪骚人怨刺。二曰别集,以纪词赋杂论。三曰总集,以纪文章事类。

煚等撰集,依班固《艺文志》体例,诸书随部皆有小序,发明其旨。近史官撰《隋书经籍志》,其例亦然。窃以纪录简编异题,卷部相沿,序述无出前修。今之杀青,亦所不取,但纪部帙而已。而煚等所序四部都录以明新修之旨,今略载之:

窃以经坟浩广,史图纷博,寻览者莫之能遍,司总者常苦其多,何暇重屋复床,更繁其说?若先王有阙典,上圣有遗事,邦政所急,儒训是先,宜垂教以作程,当阐规而开典,则不遑启处,何获宴宁。曩之所修,诚惟此义,然礼有未惬,追怨良深。于时秘书省经书,实多亡阙,诸司坟籍,不暇讨论。此则事有未周,一也。其后周览人间,颇睹阙文,新集记贞观之前,永徽已来不取;近书采长安之上,神龙已来未录。此则理有未弘,二也。书阅不遍,事复未周,或不详名代,或未知部伍。此则体有未通,三也。书多阙目,空张第数,既无篇题,实乖标榜。此则例有所亏,四也。所用书序,咸取魏文贞;所分书类,皆据《隋经籍志》。理有未允,体有不通。此则事实未安,五也。昔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刘歆作《七略》,王俭作《七志》,逾二纪而方就。孰有四万卷目,二千部书,名目首尾,三年便令终竟,欲求精悉,不其难乎?所以常有遗恨,窃思追雪。乃与类同契,积思潜心,审正旧疑,详开新制。永徽新集,神龙近书,则释而附也。未详名氏,不知部伍,则论而补也。空张之目,则检获便增。未允之序,则详宜别作。纰缪咸正,混杂必刊。改旧传之失者三百余条,加新书之目者六千余卷。凡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史录十三家,八百四十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集录三家,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凡四部之录四十五家,都管三千六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成《书录》四十卷。其外有释氏经律论疏,道家经戒符箓,凡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亦具翻译名氏,序述指归,又勒成目录十卷,名曰《开元内外经录》。若夫先王秘传,列代奥文,自古之粹籍录符,绝域之神经怪牒,尽载于此二书矣。

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达典。而去圣已久,开凿遂多,苟不剖判条源,甄明科部,则先贤遗事,有卒代而不闻,大国经书,遂终年而空泯。使学者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追日,莫闻名目,岂详家代?不亦劳乎!不亦弊乎!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经坟之精术尽探,贤哲之睿思咸识,不见古人之面,而见古人之心,以传后来,不其愈已!

其序如此。

煚等《四部目》及《释道目》,并有小序及注撰人姓氏,卷轴繁多,今并略之,但纪篇部,以表我朝文物之大。其《释道录目》附本书,今亦不取,据开元以籍为之志。天宝已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记礼法之沿革,或裁国史之繁略,皆张部类,其徒实繁。臣以后出之书,在开元四部之外,不欲杂其本部,今据所闻,附撰人等传。其诸公文集,亦见本传,此并不录。四部区分,详之于下。

甲部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

《易》类一 《书》类二 《诗》类三 《礼》类四 《乐》类五 《春秋》类六 《孝经》类七 《论语》类八 谶纬类九 经解类十 诂训类十一 小学类十二

《归藏》十三卷殷易,司马膺注。

周易》二卷卜商传。

又十卷孟喜章句。

又十卷京房章句。

又四卷费直章句。

又十卷马融章句。

又九卷郑玄注。

又十卷荀爽章句。

又五卷刘表注。

又十卷王肃注。

又十卷董遇注。

又十卷宋衷注。

又七卷王弼注。

又九卷虞翻注。

又十三卷陆绩注。

又十卷荀氏九家集解。

又十卷马、郑、二王集解。

又十卷姚信注。

又十卷王弼、韩康伯注。

又十卷二王集注。

又十卷荀晖注。

又十卷蜀才注。

又十卷张璠集解。

又十卷王暠注。

又十卷干宝注。

又十卷黄颖注。

又十卷崔浩注。

又十三卷崔觐注。

又十卷何胤注。

又十卷卢氏注。

又十四卷傅氏注。

又十卷王玄度注。

又十卷王又玄注。

又十卷任希古注。

又十卷王凯冲注。

《周易发挥》五卷王勃撰。

《周易系辞》二卷谢万注。

又二卷桓玄注。

又二卷荀谚注。

又二卷宋褰注。

《周易义疏》二十卷宋明帝注。

《宋群臣讲易疏》二十卷张该等注。

《周易大义》二十卷梁武帝撰。

《周易讲疏》三十五卷梁武帝撰。

《周易发题义》一卷

《周易几义》一卷萧伟撰。

《周易大义疑问》二十卷梁武帝撰。

《周易义疏》十四卷萧子政撰。

《周易讲疏》三十卷张讥注。

又十三卷何妥撰。。

又十六卷褚仲都撰。

《周易正义》十四卷孔颖挞撰。

《周易新论》十卷阴弘道撰。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陆德明撰。

《周易文外大义》二卷陆德明撰。

《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薛仁贵撰。

《周易开题论序疏》十卷。

《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卷已上并梁蕃撰。

《周易大衍论》三卷玄宗撰。

《周易论》四卷钟会撰。

《周易大衍论》一卷王弼撰。

《周易论》一卷应吉甫撰。

《周易统略论》三卷邹湛撰。

《周易略论》一卷张璠撰。

《周易论》二卷暨长成难,暨仲容答。

《易论》一卷宋处宗撰。

《通易象论》一卷宣聘撰。

又一卷栾永初撰。

《周易系辞义疏》二卷刘瓛撰。

《周易乾坤义疏》一卷刘瓛撰。

《周易略谱》一卷沈熊撰。

《周易爻义》一卷干宝撰。

《周易卦序论》一卷杨乂撰。

《周易谱》一卷袁宏撰。

《周易论》四卷范氏撰。

《周易杂音》三卷

《周易释序义》三卷梁蕃撰。

右《易》七十八部,凡六百七十三卷

《古文尚书》十三卷孔安国传。

又十卷孔安国传,范宁注。

又十卷李颙集注。

又十卷姜道盛集注。

又十卷马融注。

又九卷郑玄注。

又十卷王肃注。

又十三卷谢沈注。

《尚书暢训》三卷伏胜注。

《尚书洪范五行传》十一卷刘向撰。

《尚书答问》三卷王肃注。

《尚书释驳》五卷王肃撰。

《尚书释问》四卷郑玄注。王粲问,田琼、韩益正。

《尚书义注》三卷吕文优撰。

《尚书释义》四卷伊说撰。

《尚书要略》二卷李颙撰。

《尚书新释》二卷李颙撰。

《尚书百问》一卷顾欢撰。

《尚书义疏》十卷巢猗撰。

《尚书百释》三卷巢猗撰。

《尚书义疏》十卷费甝撰。

《古文尚书大义》二十卷任孝恭撰。

《尚书义疏》三十卷蔡大宝撰。

《尚书文外义》三十卷顾彪撰。

《尚书义疏》二十卷刘焯撰。

《尚书述义》二十卷刘炫撰。

《尚书正义》二十卷孔颖达撰。

《古文尚书音义》五卷顾彪撰。

《尚书音义》四卷王俭撰。

右《尚书》二十九部,凡二百七十二卷。

《韩诗》二十卷卜商序,韩婴撰。

《韩诗外传》十卷韩婴撰。

《毛诗》十卷毛苌撰。

《毛诗诂训》二十卷郑玄笺。

《毛诗》二十卷王肃注。

《叶诗》二十卷叶遵注。

《集注毛诗》二十四卷崔灵恩集注。

《韩诗翼要》十卷卜商撰。

《毛诗谱》二卷郑玄撰。

《毛诗集序》二卷卜商撰。

《毛诗义注》五卷

《毛诗杂义驳》八卷王肃撰。

《毛诗问难》二卷王肃撰。

《毛诗驳》五卷王伯舆撰。

《毛诗义问》十卷刘桢撰。

《毛诗杂答问》五卷

《毛诗杂义难》十卷

《毛诗异同评》十卷孙毓撰。

《毛诗释义》十卷谢沈撰。

《毛诗辩》三卷杨乂撰。

《毛诗序义》一卷刘氏撰。

《毛诗表隐》二卷

《毛诗义疏》五卷张氏撰。

《毛诗谊府》三卷元延明撰。

《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二卷陆玑撰。

《毛诗述义》三十卷刘炫撰。

《毛诗正义》四十卷孔颖达撰。

《毛诗音义》二卷鲁世达撰。

《毛诗诸家音》十五卷郑玄等注。

《难孙氏诗评》四卷陈统撰。

右《诗》三十部,凡三百十三卷。

《周官》十二卷马融传。

《周官礼》十三卷郑玄注。

又十卷伊说撰。

又十二卷王肃注。

又十二卷干宝注。

《周官论评》十二卷陈邵驳,傅玄评。

《周官宁朔新书》八卷司马伷序,王懋约注。

《周官驳难》五卷孙略问,干宝答。

周礼义疏》四十卷沈重撰。

《周礼疏》五十卷贾公彦撰。

《周礼义决》三卷王玄度撰。

《周官音》三卷郑玄撰。

《仪礼》十七卷郑玄注。

又十七卷王肃注。

《仪礼音》二卷

《丧服纪》一卷马融注。

又一卷郑玄注。

又一卷袁准注。

又一卷

又一卷陈铨注。

又二卷蔡超宗注。

又二卷田僧绍注。

《丧服变除》一卷戴德撰。

《丧服要纪》一卷王肃注。

《丧服要集议》三卷杜预撰。

《丧服要纪》五卷贺循撰,谢微注。

《仪礼疏》五十卷贾公彦撰。

《丧服变除》一卷郑玄撰。

《丧服要纪》十卷贺循撰,庾蔚之注。

《丧服古今集记》三卷王俭撰。

《丧服五代行要记》十卷王逡之志。

《丧服经传义疏》四卷沈文阿撰。

《丧服发题》二卷沈文阿撰。

《丧服文句义》十卷皇侃撰。

《丧服天子诸侯图》二卷谢慈撰。

《丧服图》一卷崔游撰。

《丧服谱》一卷蔡谟撰。

《丧服谱》一卷贺循撰。

《丧服要难》一卷赵成问,仇祈答。

《大戴礼记》十三卷戴德撰。

小戴礼记》二十卷戴圣撰,郑玄注。

《礼记》二十卷卢植注。

又三十卷王肃注。

又三十卷孙炎注。

又十二卷叶遵注。

《礼记宁朔新书》二十卷司马伷序,王懋约注。

《次礼记》二十卷魏徵撰。

《月令章句》十二卷戴颙撰。

《礼记中庸传》二卷戴颙撰。

《礼记义记》四卷郑小同撰。

《礼记要钞》六卷缑氏撰。

《礼记音》二卷郑玄注,曹耽解。

又二卷谢慈撰。

又二卷李轨撰。

又二卷尹毅撰。

又三卷徐邈撰。

又二卷徐爰撰。

《礼记隐》二十六卷

《礼记略解》十卷庾蔚之撰。

《礼记讲疏》一百卷皇侃撰。

《礼记义疏》五十卷皇侃撰。

《礼记义疏》四十卷沈重撰。

《礼记义疏》四十卷熊安生撰。

《礼记义证》十卷刘芳撰。

《礼记类聚》十卷

《礼记正义》七十卷孔颖达撰。

《礼记疏》八十卷贾公彦撰。

《礼论》三百七卷何承天撰。

《礼义》二十卷戴圣等撰。

《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注。

《问礼俗》十卷董勋撰。

《礼记评》十卷刘隽撰。

《礼仪问答》十卷王俭撰。

《杂礼义》十一卷吴商等撰。

《礼义杂记故事》十一卷

《礼问》九卷范宁撰。

《礼论答问》九卷范宁撰。

《礼论问答》九卷徐广撰。

《杂礼仪问答》四卷戚寿撰。

《礼论降议》三卷颜延之撰。

《礼论条牒》十卷任预撰。

《礼论帖》三卷任预撰。

《礼论抄》六十六卷任预撰。

《礼论抄》二十卷庾蔚之撰。

《礼仪答问》十卷王俭撰。

《礼杂抄略》二卷荀万秋撰。

《礼议》一卷傅伯祚撰。

《礼统郊祀》六卷

《礼论要抄》十三卷

《礼记区分》十卷

《礼论抄略》十三卷

《礼大义》十卷梁武帝撰。

《礼疑义》五十卷周舍撰。

《礼记义》十卷何佟之撰。

《礼答问》十卷何佟之撰。

《三礼义宗》三十卷崔灵恩撰。

《礼论要抄》一百卷贺瑒撰。

《礼统》十三卷贺述撰。

《三礼宗略》二十卷元延明撰。

《三礼图》十二卷夏侯伏朗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卷潘徽等撰。

《大唐新礼》一百卷房玄龄等撰。

《紫宸礼要》十卷大圣天后撰。

右《礼》一百四部,《周礼》十三家,《仪礼》、《丧服》二十八家,礼论答问三十五家,凡一千九百四十五卷。

《乐书》九卷信都芳注。

《管弦记》十二卷留进录,凌秀注。

《钟磬志》二卷公孙崇撰。

《乐社大义》十卷梁武帝撰。

《乐论》三卷梁武帝撰。

《钟律》五卷沈重撰。

《古今乐录》十三卷释智匠撰。

《乐府声调》六卷郑译撰。

《乐谱集解》二十卷萧吉撰。

《乐志》十卷苏夔撰。

《乐经》三十卷季玄楚撰。

《乐书要录》十卷大圣天后撰。

《乐略》四卷元殷撰。

《声律指归》一卷元殷撰。

《乐元起》二卷桓谭撰。

《琴操》二卷桓谭撰。

《琴操》三卷孔衍撰。

《琴谱》四卷刘氏、周氏等撰。

《琴谱》二十一卷陈怀撰。

《琴叙谱》九卷赵耶律撰。

《琴集历头拍簿》一卷

《外国伎曲》三卷

《论乐事》二卷

《外国伎曲名》一卷

《历代曲名》一卷

《推七音》一卷

《十二律谱义》一卷

《鼓吹乐章》一卷

《古今乐记》八卷李守真撰。

右《乐》二十九部,凡一百九十五卷。

《春秋三家经诂训》十二卷贾逵撰。

《春秋经》十一卷士燮撰。

《春秋传》十卷王朗注。

《春秋左氏长经章句》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卷服虔注。

《春秋左氏经传章句》三十卷董遇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杜预注。

《春秋左氏传义注》三十卷孙毓注。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高贵乡公撰。

《春秋左氏音》四卷曹耽、荀讷撰。

《春秋左氏音隐》一卷服虔撰。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杜预注。

又三卷李弘范撰。

又三卷孙邈撰。

又三卷王元规撰。

又十二卷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卷刘歆撰。

《春秋左氏传条例章句》九卷郑众撰。

《春秋左氏传例》七卷

又十五卷杜预撰。

《春秋左氏条例》十卷刘实撰。

《春秋左氏经例》十卷方范撰。

《春秋左氏膏肓》十卷何休撰,郑玄箴。

《春秋成长说》七卷服虔撰。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五卷服虔撰。

《春秋达长义》一卷王玢撰。

《春秋左氏传说要》十卷糜信撰。

《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撰。

《春秋左氏传例苑》十八卷梁简文帝撰。

《春秋义函传》十六卷干宝撰。

《春秋左氏释滞》十卷殷兴撰。

《春秋序论》一卷干宝撰。

《春秋左氏区分》十二卷何始贞撰。

《春秋左氏义略》三十卷张冲撰。

《春秋左氏抄》十卷

《左氏杜预评》三卷

《春秋图》七卷严彭祖撰。

《春秋辞苑》五卷

《春秋经传诡例疑隐》一卷吴略撰。

《春秋杂义》五卷

《春秋土地名》三卷

《春秋旨通》十卷王延之撰。

《春秋大夫谱》十一卷顾启期撰。

《春秋丛林》十二卷李谧撰。

《春秋立义》十卷崔灵恩撰。

《春秋申先儒传例》十卷崔灵恩撰。

《春秋经解》六卷沈宏撰。

《春秋文苑》六卷沈宏撰。

《春秋嘉语》六卷沈宏撰。

《春秋义略》二十七卷沈文阿撰。

《春秋攻昧》十二卷刘炫撰。

《春秋规过》三卷刘炫撰。

《春秋述议》三十七卷刘炫撰。

《春秋正义》三十七卷孔颖达撰。

《春秋公羊传》五卷公羊高传,严彭祖述。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何休注。

《春秋公羊经传集解》十四卷孔氏注。

《春秋公羊》十二卷王愆期撰。

《春秋公羊传记》十二卷高袭注。

《何氏春秋汉议》十一卷何休撰,郑玄驳,糜信注。

《何氏春秋汉记》十一卷服虔撰。

《春秋公羊条传》一卷何休注。

《春秋公羊墨守》二卷何休撰,郑玄发。

《春秋公羊答问》五卷荀爽问,徐钦答。

《春秋公羊音》二卷王俭撰。

《春秋公羊违义》三卷刘实撰,刘晏注。

《春秋公羊论》二卷庾翼难,王愆期答。

春秋谷梁传》十三卷段氏注。

《春秋谷梁章句》十五卷谷梁俶解,尹更始注。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唐固注。

又十二卷糜信注。

又十一卷张靖集解。

《春秋公羊违义》三卷刘晏注。

《春秋谷梁经传》十六卷程阐集注。

《春秋谷梁传》十三卷孔衍训注。

又十二卷范宁集注。

又十三卷徐乾注。

《春秋谷梁》十二卷徐邈注。

《春秋谷梁经集解》十卷沈仲义注。

《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作,郑玄释,张靖箴。

《谷梁传义》三卷萧邕注。

《春秋谷梁传义》十二卷徐邈注。

《春秋谷梁音》一卷徐邈撰。

《春秋谷梁传疏》十三卷杨士勋撰。

《春秋公羊谷梁左氏集解》十一卷刘兆撰。

《春秋三传论》十卷韩益撰。

《春秋三传经解》十一卷胡讷集撰。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撰。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江熙撰。

《春秋繁露》十七卷董仲舒撰。

《春秋辩证明经论》六卷

《春秋二传异同》十一卷李铉撰。

《春秋合三传通论》十卷潘叔度注。

《春秋成集》十卷潘叔度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左丘明撰。

《春秋外传国语章句》二十二卷王肃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撰。

又二十一卷韦昭注。

又二十一卷

又二十一卷唐固注。

右《春秋》一百二部,一千一百八十四卷。

《古文孝经》一卷孔子说,曾参受,孔安国传。

《孝经》一卷王肃注。

又一卷郑玄注。

《古文孝经》一卷刘邵注。

《孝经》一卷韦昭注。

又一卷孙熙注。

又一卷苏林注。

《孝经默注》二卷徐整撰。

又一卷谢万注。

又一卷虞盘佐注。

又一卷孔光注。

又一卷殷仲文注。

又一卷殷叔道注。

又一卷魏克己注。

又一卷玄宗注。

《讲孝经义》四卷车胤等注。

《讲孝经集解》一卷荀勖撰。

《孝经义疏》三卷皇侃撰。

《大明中皇太子讲孝经义疏》一卷何约之执经。

《孝经疏》十八卷梁武帝撰。

《孝经发题》四卷太史叔明撰。

《孝经述义》五卷刘炫撰。

《孝经疏》五卷贾公彦撰。

《越王孝经新义》十卷任希古撰。

《孝经应瑞图》一卷

《演孝经》十二卷张士儒撰。

《孝经疏》三卷元行冲撰。

《论语》十卷何晏集解。

又十卷郑玄注,虞喜赞。

又十卷王肃注。

又十卷郑玄注。

又十卷宋明帝补卫瓘注。

又十卷李充注。

又十卷孙绰集解。

又十卷梁翙注。

《论语集义》十卷盈氏撰。

《论语》九卷孟厘注。

《论语》十卷袁乔注。

又十卷尹毅注。

又十卷江熙集解。

又十卷孙氏注。

《次论语》五卷王勃撰。

《论语音》二卷徐邈撰。

《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撰。

《论语释义》十卷郑玄注。

《论语义注》十卷暢惠明撰。

《论语义注隐》三卷

《论语篇目弟子》一卷郑玄注。

《论语释疑》二卷王弼撰。

《论语释》十卷栾肇撰。

《论语驳》二卷栾肇撰。

《论语大义解》十卷崔豹撰。

《论语旨序》二卷缪播撰。

《语体略》二卷郭象撰。

《论语杂义》十三卷

《论语剔义》十卷

《论语疏》十卷皇侃撰。

《论语述义》二十卷戴诜撰。

《论语章句》二十卷刘炫撰。

《论语疏》十五卷贾公彦撰。

《论语讲疏》十卷褚仲都撰。

《孔子家语》十卷王肃注。

《孔丛子》七卷孔鲋撰。

右六十三部,《孝经》二十七家,《论语》三十六家,凡三百八十七卷。

《易纬》九卷宋均注。

《书纬》三卷郑玄注。

《诗纬》三卷郑玄注。

又十卷宋均注。

《礼纬》三卷宋均注。

《乐纬》三卷宋均注。

《春秋纬》三十八卷宋均注。

《论语纬》十卷宋均注。

《孝经纬》五卷宋均注。

《白虎通》六卷汉章帝撰。

《五经杂义》七卷刘向撰。

《五经通义》九卷刘向撰。

《五经要义》五卷刘向撰。

《五经异义》十卷许慎撰,郑玄驳。

《六艺论》一卷郑玄注。

《郑志》九卷

《郑记》六卷

《圣证论》十一卷

《五经然否论》五卷谯周撰。

《五经钩沉》十卷杨方撰。

《五经咨疑》八卷杨思撰。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撰。

《经典大义》十卷沈文阿撰。

《五经宗略》四十卷元延明撰。

《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游玄桂林》二十卷张讥撰。

《五经正名》十五卷刘炫撰。

《经典释文》三十卷陆德明撰。

《谥法》三卷荀翙演,刘熙注。

又《谥例》十卷沈约撰。

《谥法》三卷贺琛约撰。

《匡谬正俗》八卷颜师古撰。

《集天名称》三卷

右三十六部,经纬九家,七经杂解二十七家,凡四百七十四卷。

尔雅》三卷李巡注。

《尔雅》六卷樊光注。

又六卷孙炎注。

又三卷郭璞注。

《集注尔雅》十卷沈璇注。

《尔雅音义》一卷郭璞注。

又二卷曹宪撰。

《尔雅图》一卷郭璞注。

《尔雅图赞》二卷江灌注。

《尔雅音》六卷江灌注。

《续尔雅》一卷刘伯庄撰。

《别国方言》十三卷杨雄撰。

《释名》八卷刘熙撰。

《广雅》四卷张揖撰。

《博雅》十卷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撰。

《纂文》三卷何承天撰。

《纂要》六卷颜延之撰。

《三苍》三卷李斯等撰,郭璞解。

《苍颉训诂》二卷杜林撰。

《三苍训诂》二卷张揖撰。

《埤苍》三卷张揖撰。

《广苍》一卷樊恭撰。

《说文解字》十五卷许慎撰。

《说文音隐》四卷

《字林》十卷吕忱撰。

《字统》二十卷杨承庆撰。

《玉篇》三十卷顾野王撰。

《字海》一百卷大圣天后撰。

《文字释训》三十卷释宝志撰。

《括字苑》十三卷冯干撰。

《字属篇》一卷贾鲂撰。

《古文奇字》二卷郭训撰。

《字旨篇》一卷郭训撰。

《古文字诂》二卷张揖撰。

《诏定古文官书》一卷卫宏撰。

《解字文》七卷周成撰。

《杂文字音》七卷王延撰。

《文字要说》一卷王氏注。

《字书》十卷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四体书势》一卷卫恆撰。

《要用字苑》一卷葛洪撰。

《难要字》三卷

《文字集略》一卷阮孝绪撰。

《辩嫌音》二卷杨休之撰。

《文字指归》四卷曹宪撰。

《证俗音略》二卷颜愍楚撰。

《叙同音》三卷

《览字知源》三卷

《文字辩嫌》一卷彭立撰。

《声类》十卷李登撰。

《韵集》五卷吕静撰。

《韵略》一卷杨休之撰。

《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

《四声部》三十卷张谅撰。

《韵篇》十二卷赵氏撰。

《切韵》五卷陆慈撰。

《桂苑珠丛》一百卷诸葛颖撰。

《桂苑珠丛略要》二十卷

《急就章》一卷史游撰,曹寿解。

《急就章注》一卷颜之推撰。

又一卷颜师古撰。

《凡将篇》一卷司马相如撰。

《飞龙篇篆草势》合三卷崔瑗撰。

《在昔篇》一卷班固撰。

《太甲篇》一卷班固撰。

《圣草章》一卷蔡邕撰。

《劝学篇》一卷蔡邕撰。

《黄初章》一卷

《吴章》一卷

《初学篇》一卷硃嗣卿撰。

《始学篇》十二卷项峻撰。

《少学集》十卷杨方撰。

《小学篇》一卷王羲之撰。

《续通俗文》二卷李虔撰。

《启疑》三卷顾凯之撰。

《诘幼文》三卷颜延之撰。

《辩字》一卷戴规撰。

《俗语难字》一卷李少通撰。

《文字志》三卷王愔撰。

《五十二体书》一卷萧子云撰。

《古来篆隶诂训名录》一卷

《书品》一卷庾肩吾撰。

《书后品》一卷李嗣贞撰。

《笔墨法》一卷

《鹿纸笔墨疏》一卷

《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

又一卷周兴嗣撰。

《篆书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今字石经易篆》三卷

《今字石经尚书》五卷

《今字石经郑玄尚书》八卷

《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

《今字石经仪礼》四卷

《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三卷

《今字石经左传经》十卷

《今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今字石经论语》二卷蔡邕注。

《杂字书》八卷释正度作。

右小学一百五部,《尔雅》、《广雅》十八家,偏傍音韵杂字八十六家,凡七百九十七卷。

乙部史录,十三家,八百四十四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

正史类一 编年类二 伪史类三 杂史类四

起居注类五 故事类六 职官类七 杂传类八

仪注类九 刑法类十 目录类十一 谱牒类十二

地理类十三

《史记》一百三十卷司马迁作。

又八十卷裴骃集解。

又一百三十卷许子儒注。

《史记音义》十三卷徐广撰。

《史记音义》三卷邹诞生撰。

又三十卷刘伯庄撰。

《汉书》一百十五卷班固作。

又一百二十卷颜师古注。

《御铨定汉书》八十一卷郝处俊等撰。

《汉书音训》一卷服虔撰。

《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应劭撰。

《汉书叙传》五卷项岱撰。

《汉书音义》九卷孟康撰。

《汉书集注》十四卷晋灼注。

《汉书音义》七卷章昭撰。

《汉书驳义》二卷刘宝撰。

《汉书新注》一卷陆澄撰。

《孔氏汉书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