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首页大乘般若部大乘宝积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华严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小乘阿含部小乘单译经大乘单译经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论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此土著述

毗尼关要序 目次

  毗尼关要

  序

  夫一大藏教岐而为三。曰经。曰律。曰论。虽有顿渐大小之殊。皆从佛口出。以言显道。以道立行。总归之心地法门(而已)。犹若宝鼎三足。缺一则倾且覆。抑何以立言行树道德。作禁戒之堤防。出世之根本也哉。故四分戒本为正法关钥。诸佛以之同证。菩萨以之同修。众生以之同具者。以戒为体。以戒为用。显其用则行无不立。明其体则道无不备。审毗尼之严净殊胜。于理于事。实践实履。无丝毫假借。调御正法以寿世者。是以吾佛如来出大圆音。诸菩萨弘宣波罗提木叉。启迪像季众生。迷而为愚痴。悟而为智慧。真妄同源。自他普觉。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果因罪福。靡不外乎是经。必须行解相应。然后弘范三界。化导天人。惟律藏为甚深妙旨。此大部六十卷。离而为四。故曰四分。戒本乃大部中第一分之统要也。自西域优波离尊者亲承佛嘱。传至东土。南山澄照悟真允堪元照诸大圣师后先弘化。历代帝主所钦赐褒崇。载诸盛典。元明以来正法凌彝。迨启祯间。千华老人乘愿轮而来。为东南半壁。憧憧受毗尼法者。到处蜂攒蚁聚。化被之盛。兆乎是矣。

  清朝嘉运肇兴。继千华而起者。南来见者和尚。大其家世。扩充模范。四方禀法之士不啻如星拱月。似鸟附凤。四十载旺化南都。千万众而得定公和尚一人焉。公丱岁脱颖。博综内外典籍。考核律藏全书。采法苑之精华。阐诸经之奥旨。发前贤底蕴。继后启之芳规。自学地而据师位。虽万指云臻。不忘苦心。励志阅有二十余夏。而关要告成。岂止加惠来学。即近世唱导之师星分棋布。忽于行解。汲汲于弘戒虚式。而实图利养者。得睹是书。立能启其茆塞。而登康衢。足征定和尚护持正法之心诚良且溥矣。呜呼余生谫劣芜陋。不文之言。奚足为是书之重。然窃喜南山之道言行相符。复观全鼎于今日。以救三学之通獘。作季法大光明幢者。吾于华山。三世幸千载一遇云尔。

  康熙戊辰岁春仲润州夹山弟大珍拜撰

  毗尼关要目次卷第一序释本题目释初赞颂释前方便释白羯磨释戒经序卷第二释四波罗夷法(第一淫戒第二盗戒)卷第三释四波罗夷法(第三杀戒第四妄语戒)卷第四释十三僧伽婆尸沙法(自第一法至第八法)卷第五释十三僧伽婆尸沙法(自第九法至第十三法)释二不定法卷第六释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自第一法至第六法)卷第七释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自第七法至第十九法)卷第八释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自第二十法至第三十法)卷第九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一法至第十二法)卷第十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十三法至第三十法)卷第十一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三十一法至第四十二法)卷第十二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四十三法至第六十一法)卷第十三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六十二法至第七十七法)卷第十四释九十波逸提法(自第七十八法至第九十法)释四悔过法卷第十五释众学法卷第十六释七灭诤法释总结名目释劝学余法释七佛戒经释结劝回向

  毗尼关要目次(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