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念佛?关于念佛的七个问题
为什么要念佛?
佛是觉者的意思,念佛就是让心保持觉醒。散乱时,念佛收摄身心;生气时,念佛调柔自我;得意时,念佛消融自我;生病时,念佛安定身心……从念心外的佛到念自性光明,佛号就像一把钥匙,既能开解生命每个阶段的疑惑,也能贯通究竟甚深的法义。念佛是佛陀送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是一切法门的根本。
试问,如果不念佛,又如何学佛成佛呢?以上还仅是就念佛法门的通途意义来说,若单就净土法门来谈念佛,则念佛就好像是卫星导航一样,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一路引导我们用功的方向。
若我们平常就以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为依归,当心念相续不断,念念都在佛号上,无论身心达到怎样的境地,都只管一心念佛,必能满愿,往生净土。
经常听别人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念佛法门乃是不论何时何地,不拣根机,人人都能契入的法门。一句佛号本身贯通了高低深浅的法门:
初学佛者可以在阿弥陀佛的慈忍、宽容中安顿身心;净土行者可依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归向净土;禅修者也能透过念佛禅观返归自性,即便是原本不修念佛法门,遇到生命困顿、挫折,或修行停滞不前时,都能随时依着一句佛号来提振自己,继续用功。因此,念佛法门能够普遍利益上中下根的众生,是真正的“三根普被”。
除了念阿弥陀佛,也能念其他的佛菩萨吗?
佛教的修行法门是门门互通的,念佛可以涵盖念一切佛菩萨的圣号,并不单指阿弥陀佛。而佛国净土也是多至不可计数,并非只有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西方,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够往生。
只不过,因为阿弥陀佛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只要至心称念名号,乃至临命终时十念亦可往生,不拣根机,相关经典中也明确教导人如何修行净土法门,方法简单,因此广为流传。
很多人不清楚“阿弥陀佛”的“阿”字应该念“a”还是“e”,担心念错了无法往生。其实佛教的一切修持都以心为主,音声是其次的,所以念“a”还是念“e”并不会影响修行的成就。
现在以念“a”音的居多,不过《弘一大师临终法要》指出,历代的高僧大德如莲池大师、憨山大师,乃至近代的印光大师,都是念“e”,这些祖师的道业有目共睹,因此习惯了“e”音的读者也不用刻意纠正,只要在道场共修时能随顺大众不起烦恼即可。
修持净土法门除了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还需要做什么呢?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之一,就是我们要多多培福,积功累德。
《阿弥陀经》中的“善根福德因缘”,具体可以对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所提到的“净业三福”来理解: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这三种福是佛弟子修行的基本态度,其中也就涵盖了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做起,累积善根福德因缘,也就是实践《阿弥陀经》总摄万行的菩萨道精神。
念佛是老人的事吗?
一般人总以为学佛,尤其是念佛法门的修持,是老人家的事。因为他们年纪大了,生病或临命终了,才需要念佛求生西方。事实上,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错误认识。
首先,念佛并不仅限于求生西方,也是在透过佛号忆念佛陀的功德,以求与佛菩萨的悲智合一,用佛心、佛眼去看待和帮助众生。
其次,单就念佛求生西方来说,也并不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再念都“来得及”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没有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或是念佛三昧,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命终八苦交煎之时还一定能够把握得住心念,提起佛号,并且念念分明。
因此,还是越早努力越好,如黄檗禅师所说:“万般事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办,这场狼藉如何回避?前路黑暗,信采胡钻乱撞,苦哉!苦哉!”
什么是“禅净双修”?
念佛是为了求生净土,参禅是为了明心见性,而这二者并非互相违背的——明心见性者同样应该求生净土,发愿往生者通过念佛也可以明心见性,这就是禅净双修。
以禅师身份最早弘扬净土法门的,首推曾经住持过灵隐寺的永明延寿禅师。他不仅主张禅净融合,而且特别强调修持禅宗的行者千万不要轻视净土法门——因为禅宗修行之人并非人人都可以现生开悟,若更兼顾念佛法门的修持,便可在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后,亲闻弥陀说法而彻悟自心。
正因为他对于禅净二宗的突出贡献,身为禅门法眼宗三祖的他,也被推尊为净土宗六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善知识。
念佛有哪些方式?应该如何持念佛号?
古来祖师总结念佛的方法,不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这四种。而四种之中最易入手却也是圆顿了义至极的,当属持名念佛。持是受而守之,也就是屏除杂念,声声句句口宣“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圣号,念念相续。
具体到持名念佛的方法,也不限于一种,可以手持念珠或计数器计数念佛,也可以高声称念佛名,还可以在静坐时默念佛号。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大力弘扬念佛法门,并提出了“十念记数念佛”:当念佛时,从称念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到第十句“南无阿弥陀佛”,每念一句,必须清楚分明,到第十句念完,再从第一句开始记数。
如此从一到十,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不用掐珠,唯凭心记,很能摄心。此外,念佛还需要持之以恒,可以当做自己的定课,每天固定时间念佛,或是为自己订下目标,从数千到数万皆可,总以日日坚持不断为要。更进一步,最好行住坐卧都在持念佛号,如此则念念相应念念佛,自己实际上也就如同身处极乐世界之中一样。
- 上一篇:什么是四依法?四依法是佛陀留的一把尺
- 下一篇:遇到难以驾驭的违缘时该如何消灾免难?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金刚经入门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这四种法
- 如何让身心安乐?众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够“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开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认可,还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较好?
- 念经的时候,怎样观想把经文印在心里?
- 如何应对、脱离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种水?
- 为什么一念经就昏沉,该怎么办?
- 如何把佛号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处?三皈依的八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