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佛教偈语你能参悟多少?
经典一:
一切皆为虚幻。
理解:
可以这样解释,原子可再分,夸克还可以分……或者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缘不是别的,是事物出现。存在所依靠的条件,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原因而生的。而当这种原因或者说条件失去时,一切又为空了。
经典二: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理解:
当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一落言诠便为桎梏。
经典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
色就是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容,是我们能感觉到的实体。然而色最后会消失,万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种东西灭掉了,仍然会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并非无,空与色就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的关系。
经典四: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理解:
禅语:由爱生恨,由爱生嗔,世间一切善恶美丑,都是因为我们的念头一动。就成为善恶美丑了。要是我们念头不动,这善恶美丑在哪呢?这是禅!
经典五: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理解:
佛说: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个世界,如来即如去,不要老是想着寺庙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认为是,你错了,佛是悟出世间真理的觉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响不了我们的因果。
经典六: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理解:
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经典七: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理解:
物极必反
经典八:
理解:
所谓苦海,就是我们的迷惑。不迷就是回头了。迷是什么?迷就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万般欲望和烦恼。没有看到,其实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分子?大惊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还是会再拿起的。
经典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经典十: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理解:
地狱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当内心宁静如一尘不染。地狱者,非地狱,是名地狱。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谛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是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药师佛谈粥偈: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淫欲偈: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 上一篇:什么样的因缘使得地狱众生能来求超度?
- 下一篇:十大菩萨名号的含义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金刚经入门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阿弥陀佛圣诞是哪一天?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弥陀圣诞
- 刚念经时声音响亮且快,后来就没有了,为什么?
- 以佛心来净化自己内在的妄心
- 嘴笨不会安慰人怎么办?
- 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 为什么在世间行善的功德胜于极乐百倍?
- 学会顺其自然,在晴天时爱晴,在雨天时爱雨
- 念经时可以控制妄念吗?
- 什么是“五盖”?菩萨没有厌怠心
- 赵州和尚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赵州和尚的简单介绍
- 什么是庄严国土?
- 在家居士怎样才能让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具足幸福安乐?
- 八正道是为人处世乃至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
- 阿逸多菩萨是谁,是弥勒菩萨吗?
- 佛教说的随缘是什么意思?随缘的含义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几种?佛教六种神通的简单介绍
- 求神不如求己,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经时犯困,打盹后又从头开始念,该怎么办?
- 人帮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钱的七种结缘方式
- 杀生、妄语、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无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对亲人的病,家里的经济条件,心很乱,该怎么办?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觉能唱弥陀圣号吗?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这四种法
- 如何让身心安乐?众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够“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开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认可,还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较好?
- 念经的时候,怎样观想把经文印在心里?
- 如何应对、脱离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种水?
- 为什么一念经就昏沉,该怎么办?
- 如何把佛号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处?三皈依的八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