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今译《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经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现在流传于世的佛经(除了坛经)都是佛陀释迦牟尼去世以后,由他的弟子集体回忆他的言论,然后记录整理,结集而成的。金刚经也是这样,是由他的大弟子阿难口述,经其它弟子讨论,认可而记录下来的,所以第一句就是阿难说:“如是我闻”,意思是这是我当时听到和看到的。下面是我对金刚经的理解(金刚经白话文翻译):
如是我闻,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与我们1250个弟子在一起,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披上袈裟,手持食钵,进入舍卫大城,不分贫富,挨家挨户化缘,化好回来,吃了饭食,收拾好袈裟,洗净食钵,然后洗干净双足,铺好坐垫,盘腿坐在佛座上。
这时候一位名叫须菩提的高僧从座位中站起来,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单腿跪下,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陀说:“世界上少有的大智大慧的尊者,您一直以来慈悲为怀,护持着我们这些已经有所觉悟的菩萨们,耐心地教化着我们,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成佛道路前进。但是世界的尊者,世上还有许多善男,信女,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最高佛道之心。请问世尊,应该怎样才能使他们保有这寻求正道的觉悟之心不变,而又怎样能够降服他们心中常常会产生的歪门、邪道念头呢?”
佛陀说:“好,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如来(注1)一直精心护持着你们这些菩萨,耐心地教化着你们,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你听好了。”“对已经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善男、信女们,应该这样坚定觉悟,应该这样降服歪心邪念。”须菩提说。“好呀!尊敬的智者,我非常愿意听你的教诲。”
佛陀说:“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这样降伏迷妄的心,那就是对一切众生,不管他是卵壳中孵化出的生命,还是母胎中孕育出的生命,是鱼虾、昆虫,还是依托业力而生的生命,是有血有肉的人类和动物,还是无血、无肉、无形体的生命或是没有实体只有思维活动的众生和没有实体连思维活动也没有的众生,以及一切有可能,有可能没有思维活动的众生,我都要超度他们,使它们达到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境界,灭除他们的烦恼,使他们彻底解脱。
就是这样超度了不可计数的无数众生,但在我们心中又不应该有任何众生是我超度的念头。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你们要知道,如果作为菩萨,执着于有外在形体的自我相状,把有轮回六道的生命体当作实在相状,把因各种原因和外在因素而生的众生之体当作众生相,把虚无的生命存续时限内所感知到的一切当作一种实体来思考问题,认为自己能度化众生,那么他就不是菩萨,也就是说他尚未真正证得佛道,尚未彻底觉悟。”
“其次,须菩提,所有已经觉悟成了菩萨的佛家弟子,对于一切事物都不应该执著,在进行布施、传道时首先就不应该有我去布施这样的心态,也不应该在乎给了别人什么,同时应该不分对象,不能因为对方的声音顺耳,对方的气味好闻,对方的身体碰上去舒坦,对方的味道合你的口味,对方的想法与你相符而布施,反之就不布施,须菩提,作为一个菩萨应该这样布施,那就是既没有去施舍的自我感觉,也不着眼于被施者的外在形相,而只看对方是否需要。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这样不著相进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将不可限量。”
“须菩提,你说说看,宇宙的东方是什么样子,你能够想象得出来吗?”“世界的尊者,我想象不出来。”“那么须菩提、宇宙的南方、西方、北方、四面八方你能想象得出来吗?”“世界的尊者,我想象不出来。”“须菩提、一个菩萨只要心中没有向别人施舍的自我心态,同时也不执著于被施者的形相进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也就像这无穷无尽的宇宙一样广大,须菩提,你们记住,作为菩萨就应该像我刚才所教导的那样行事。”
“须菩提,你认为可以见到如来的真身吗?”“世尊,不可以,不可以见得到如来的真身,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如来站在你面前,说他就是如来,你见到的也不是真实的如来。”佛陀告诉须菩提:“你们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所有的相状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而不是永存不变的,所以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如果你们能领悟到你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各种相状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那你们是真的见到如来了,因为你们领会到了佛法的真谛,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
须菩提问佛陀,“世尊,广大普通民众听到了你前面讲的这些佛理,心里真的能相信吗?”佛陀告诫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如来寂灭以后第五个五百年,有坚持佛教戒律、修集福德的人,会从这些佛理中产生信心,并且真心的相信我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应当明白,这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种下了善根,而是在过去无数千万位佛那里种下了善根。因此只要听到这些经文章句就会在一念之间产生真正的信仰。须菩提呀,我完全确信、确知、这些众生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和福报。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这些众生已经不再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和阳世万相(注2),也不再有法相和非法相的分别执著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如果这些众生心中仍然执著于事物的外在相状,即所谓身相,也就是执著于自我,他人,社会众生和阳世的显露在你面前的东西,如果他们心中执著于主张万物实有的法相或者主张万事皆空的非法相,也同样都会为自我、他人、社会众生和阳世万相所束缚。
所以众生不应该执著于任何法相,也不应该执著于非法相、连不著相的道理也不要执著。正因为如此,如来才常常强调说,你们这些和尚应该知道我说的佛法对你们修行、证悟成佛来说就好像渡河的船筏,过了河登上岸就可以舍弃。我说的法尚且应该舍弃,何况那些非法外道呢?
“须菩提,你说说看,有一种什么法使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了吗?如来说过什么方法了吗?”须菩提回答说:“根据我对佛所说教义的理解,没有一种标准的法使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一种标准的法是如来可以宣说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执著,你既不能说它不是法,也不能说它是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圣贤都是以非由因缘造作,离生灭变化,分别三乘根性所解不同,根据见识深浅而有所差别来谈法的。
“须菩提,你说说看,如果有人把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各种珍宝用来布施,这个人所获得的功德和福报是不是很多呢?”须菩提说:“世尊,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福德也是虚妄的,并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如来说福德多。”
佛又说:“假如再有人能够信受、奉持此经,那怕只是其中四句偈,并向他人宣说,那么此人的福报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财宝的福报还要大。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诸佛具有的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知和佛法都是从这部经典中领悟出来的。须菩提,你应该知道,一切佛法都是因人施教,帮助你们证悟成佛的方便设施, 如果自身没有一定的觉悟和智慧,只是读颂经文,不解佛意,不可能成就佛道,所以都不应执著,也就是“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你说说看,初证圣果而入流的修行者能说“我已经入流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初证圣果者名为“入流”即预入圣者之流,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各种外尘境界,只有心中不存有进入圣者之流的观念,这才真正叫入流。”
“须菩提,你说说看,修得一往来果位的修行者能说;‘我修得一往来果位了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因为修得一往来果位的修行者,还要托生天上一次,托生人间一次,然后断惑开悟,但他心中又绝对不能执著往来之念,这才叫证得一往来果位。”
“须菩提,你说修得不还果位的修行者能说我已经修得了‘不还’果位这样的话吗?”须菩提说:“不能、世尊、因为证得此果位的修行者已经断绝欲望,不再托生欲界,故名‘不还’,所以他心中不应该有‘我已经不需要去了’这样的想法并且挂在口上,因为如果他还是念念不忘,则说明他还没有真正断绝欲望。”
- 上一篇:《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金刚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圆觉经原文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维摩诘经原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金刚经译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的善根、福德、因缘有何含义?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七)
- 抄写《妙法莲华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注音版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六)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五)
-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的意思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四)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二)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真实含义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一)
-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功德
- 佛经序分的通序和别序有什么区别?
- 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是谁分出来的?
-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
- 《心经》中的不生不灭是什么意思?
- 《心经》的大智慧(九十)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九)
- 《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 虔诚念诵《普门品》,让性情凶悍的妻子成为贤妻良母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七)
-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离相修行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六)
- 舍利弗为什么叫舍利子?心经的当机众为何是舍利弗?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五)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四)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三)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二)
- 净土三经中只诵《阿弥陀经》可以吗?
- 只在诵《华严经》的时候口臭,还要继续诵吗?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一)
- 《心经》的大智慧(八十)
- 《心经》的大智慧(七十九)
- 《心经》的大智慧(七十八)
- 《心经》的大智慧(七十七)
- 《心经》的大智慧(七十六)
- 《心经》的大智慧(七十五)
- [佛学常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 [因果故事]冬天如何放生?北方冬天放生什么?
- [金刚经]白话今译《金刚经》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九
-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是念佛法门的根本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八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七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六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五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四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三
- [心道法师]“少欲无为”让身心得到自在
- [汉传人物问答]药师佛十二大愿与修学药师法门有关系吗?
- [如瑞法师]《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二
- [汉传人物问答]药师佛十二大愿与东方琉璃世界是什么关系?
- [在家修行]学佛修行要以念佛为首要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