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报身、化身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讲于杭州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所谓一念清净心光,就是当我们不生一念时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要有一个念头存在,就不清净。同样,有一个佛念,有一个念咒的心,都非清静。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一时脱落,能所双亡时,方是一念清净心光,这就是法身。我们修法老是说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本性。
一念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那就是化身佛。这分别心光和差别心光,分别在哪里呢?分别、差别不是同样的意义吗?怎么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无差别心光就是化身佛呢?因为报身佛是光明身,一片光明,没有其它色相,更何有差别的相?所以说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
要证果地报身佛,须悲智双运、广度众生、积累功德才行。我们证到本性以后,大悲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我们觉悟了,晓得世界上的种种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样不可得,而不去造业,超脱了苦轮。可众生不知道,业识茫茫地不断造业受报,出苦无由。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发起大愿,广度众生。这个大悲是从大智生出来的,没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没有大智也不能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须识众生的根基,方能对机说法,所以度生要智悲双运,不是懂得些理论即可成事的。功德圆满了,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
如善财童子见到弥勒佛(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里),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证到的本性),但是差别智没有得到。差别智是后得智,即在度生的过程中,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度他出苦海。这个差别智你没有,还要在世界上磨练,广度众生,方能圆满差别智。度生功德圆满,你就感得和我一样的报身了。我弥勒佛得到这个紫金身,就是广度众生,突然之间就生出来的呀!
任何人证到的报身都是光明身,所以它是无分别的。化身则不然,化身是有相的,有相则有差别。如男女老少、草木鱼虫、日月天地,都有差别。既有差别,为什么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呢?因为相虽有差别,而生起诸相的本体——法身是无差别的。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都有佛性;一切世界景象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成所显现的。无论什么好的境界或坏的境界,既然都是佛性所成所显现,那就平等无二了。故无论是我们五浊恶世,还是西方净土,都是平等无别的。世间诸有俱由我们一念无差别心光所化,所以一切事物就是化身佛。差别者在相上是有不同的,但生起诸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故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把这道理搞通了,就不致怀疑同一意义的无分别心光和无差别心光怎么既是报身又是化身了。
我们认识了一念清净心光,毫不猜疑,就当下见性了。用不着到什么地方去找,它就在你自己面门上放光芒嘛!一念清净心光,就是根尘脱落,就是当我们修法时忽然能念之心与所持之咒一齐脱落,身心世界统统消融,但歇灭当中,不是断灭,而是了了分明的灵知显现。这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至于要真正证到千百亿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像封神榜那样的变现,那就非证成圆觉大智不可。就是说最最微细的妄念,也除罄尽了才行。我们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细的妄、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就像微细的水流,你看它不动,实际在运动!它下面动得太快太厉害,看起来反而不动了。把这个都截断了,不动了,那就能证到百千万亿个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了。
我们做功夫,就是要先断人我见,次断法我见。人我见,就是有人和我的区别。法我见,还有个法在。法我是什么呢?像罗汉,他们知道肉身、色身是不可得的,世界是虚幻的,要离苦得乐应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于中又生了一个法我。他们以为有法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同时又以佛性的四大种性——地、水、火、风为我。我们的佛性本有七大种性,就是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种性中以地、水、火、风最为主要。世界是地、水、火、风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组成的。他们修道发悟不执着肉身,改执佛性中元素——地、水、火、风为我,以为这是真的,而肉身子是假的。殊不知佛性中的地、水、火、风四大种性只是佛性的部分元素而非全体,如我人之有眼、耳、鼻、舌,非整个人体。今误认为我有个物在,故为法执,而不得究竟。所谓种性者,乃“种子”能生义。譬如稻种种下去能生出稻子来,麦种能生出麦子一样。我们这个肉体既是四大种性生起的,世间的一切一切都离不开四大种性。罗汉和辟支佛经过佛法的洗炼,知道了由四大生起的色相都是假的,不可执取,但又误认四大种性为实我,殊不知一有住执,即非真实,何况四大种性乃佛性部分元素,并非全体。所以他们未真见性,被佛呵为焦芽败种。
我们用功既不能假执四大为我,也不能住在佛性上。一有所住,便落窠臼,所以真成佛者,连个佛影也无。假如你说“我成佛了”,那你未成佛,是成魔了。因为你还有个立脚点,胸中还有一个物,未曾空尽。我们的法身和虚空一样,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既无时间相,亦无空间相。所以我们做功夫,须剿绝一切,绝对不能有丝毫住着。但要真做到人我消灭,须证到七地菩萨才行。
“不动地前才舍藏”(不动地就是第八地菩萨),“金刚道后异熟空”(金刚道是第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后,法我才能取消。不然,还住在法我上。所以,常说“百尺竿头住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就是坐在竿头上还有个立脚点在。所以要“百尺竿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十方世界都是你的身,立脚点也拿掉,法我就取消了。到这地步后,你就是圆觉大智了,可化百千万亿化身。我们做功夫,就是这么做的。
你们总问:“我们到家还差多远哪?”往前看,路途遥远得很。你就想:“哎哟,不得了,还相差很远很远哪!”就难免失去信心了。向后看,比比过去,看到自己进步了,心就安稳多了。所以,佛很慈悲,他说:“你们众生的气魄不够,胆量小,现一个化城让你们住住,休息休息,没到佛这个地步,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安安身,歇歇脚,或到兜率天也好。”但大心菩萨说:“我都不去!地狱不空,我誓不取佛位,我要度尽地狱众生。”地狱并不可怕,你们证到时就不怕了。上面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地狱、天宫一般同,有什么美好、丑恶、享乐、受苦的差别呢!?
(沈师傅插话说:师父说法,你们以为只有我们人在听?天神也在听的。)
那时我们师父在北京说法。有两个不是人的徒弟,一个是狐狸,一个是蟒蛇。狐狸先来的,后又介绍蟒蛇来,来时是现人相的。他们说:“我们都做好事,给人采药、治病,从不作恶,想学佛法,修成正果。”他们对师兄弟们讲:“你们得了人身,不好好用功,太可惜了。我们为了得到人身,就要修很长时间,才能现人身,才能修佛法。”一天师父讲法,让他们坐到前面来,前面还有两个位子。他们说:“不好来啊!前面有天狐啊!(天上的狐狸)”他是地狐。后来,我们师父回南方来,他们送行,送到黄河边说:“我们不能过黄河,只能送到这里为止,不能再送了,请师珍重!”这事你们听来似很玄虚,犹如听《天方夜谭》,但确系事实。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们也能成道。你们不能因未看见,就怀疑没有。
比如我们的法身,一些不修法的人因未看见,总说没有,但它是实有,大家经过如法勤修,亲自证得,就深信不疑。法身——佛性——确是真空妙有,具足万能的大宝藏,而且一切众生都具有,真实存在,而非虚无飘渺的。
讲到真空妙有,非但佛性如此,一切事物无不如此。例如一只杯子,它的体性是空的,因杯子无本体(不是本自有的),如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而玻璃也无本体,是矿藏开发出来的,矿藏是经过多少世纪地质变迁与气温压力等变化而成的,所以都无本体,犹如佛性无相可见,故名真空;但一切事物,本体虽无,而假相不无,能尽其用,如佛性妙用无边,故名妙有。上面说过,一切事物皆佛性所化所成,佛性是真空妙有,一切事物当然也是真空妙有了。
或有人问:为什么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人有情感,而四大合成的事物无有感情呢?答曰:如果一口气不来,这肉体还有情感吗?可见情感不在肉体上,而在灵性上。人们之所以有人体、物体之别者,因凡夫的心量不广,只抟取少分四大,钻在肉壳子里以为我,而不能广遍一切物,故造成有情无情之别。其实,当一个人断气时,这肉体岂不也和木头、石块一样,哪里有什么知觉、情感!岂不也是无情之物?我们做功夫,做到身心、世界化空,证到尽虚空、遍法界广大无边的真性时,即能遍一切物,而无有情、无情之别了。如“生公说法,顽石点首”,即是明证。所以说日月星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我们的化身。劝大家赶快做功夫,勿要放逸贪玩,粘着声色货利,而置此大宝藏于不顾,辜负了自己,白白到世界上来走一遭,如入宝山空手而回,未免太可惜,太不值得,太冤枉了,望大家珍重!
- 佛说人生哲理 佛说人生感悟的句子
- 这样回向最有效
- 维摩诘所说经原文
-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 禅宗小故事十三则
- 神奇的求财方法
- 马祖道一:想尽办法令弟子开悟
- 禅宗公案大全
- 《信心铭》释义
- 禅修打坐时是睁眼好还是闭眼好?
- 为什么要上香
- 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
- 《金刚经》的十大威力
- “即心是佛”的参禅之道
- 如何战胜心魔?
- 临济宗历代传人
- 十恶八邪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 六祖慧能_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 景德传灯录
- 参透生死令人动容 圣严法师圆寂前曾拒绝换肾
- 千休万休皆不如一休
- 打坐导致性欲冲动,怎么办
- 《禅门日诵》简介
- 佛家经典禅语
- 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 佛教中的禅宗五祖是谁?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介绍
- 慧可断臂求法是真的吗?二祖断臂求法的故事
- 心口不一 贵耳贱目
- 马祖道一:对佛像吐痰也是菩萨境界
- 指月录
- 野狐禅公案三则
- 庞蕴居士的神奇故事
- 听鸡蛋和你讲话
- 上无片瓦盖头,下无寸土立足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这些动物和这条虫子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缘失去时别太惋惜
-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 五灯会元
- 与人结缘的好方法
- 避免做招致痛苦和不幸的行为
- 执念和不舍是解脱的障碍
- 真空是具一切的,离相不是否定有的存在
- 发愿祈求三宝加持病苦
- 临济大喝,单纯的模仿没有任何意义
- 要以大悲心尽量去成就别人
- 在消业中发心,身口意愿才能安乐
- 正信正行,正见为导,正见能断恶修善
- 具备世间三种妙行,成就涅槃极乐
- 透过觉悟的观察来更好地圆满利益众生
- 为什么说正念禅是智慧禅?如何来修习?
- 供养建寺是功德 懂得布施是修慧
- 求法者要突破已知、探索未知
- 利益众生不能自欺欺人
- 衡量善知识的调教
- 应该反观自己
- 念佛心不可思议
- 自我思善思恶
- 入解脱道行离苦法
- 责任应具利他无我的慈悲
- 大智慧和聪明不一样
- 从忍辱中修福德 不求名誉染世着
- 布施本身是对治贪爱
- 一大苦聚灭,这就是往生的原理
- 常思维诸佛净土庄严 自受用他受用皆庄严
- 增上慢人的因缘是必然
- 多念佛少念名利
- 佛像是表法与象征
- 逆来顺受是要用智慧和愿力的
- 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 什么是狂禅与口头禅?
- 禅宗公案拈花一笑的解释
-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 怎么尽快得禅定、开悟?
-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 规矩的设立是为了度众生
- 活在当下 清解解脱
- 当常念依止、恩德、加被、不舍
- [地藏经]地藏经注音版
- [佛学常识]佛前供花的功德福报
- [佛理禅机]与人结缘的好方法
- [佛理禅机]避免做招致痛苦和不幸的行为
- [汉传人物问答]高山寺上有一些种的水果,有些人摘下来吃可以吗?
- [佛学常识]三聚净戒指的是哪三戒?
- [汉传人物问答]佛弟子应该如何报国土恩?
- [生活故事]平凡不等于平庸,人人皆可发大愿
- [在家修行]念佛号容易走神,如何让自己静心?
- [佛与人生]命运可以改变吗?
- [汉传人物问答]支持着修复全国十余座寺庙的愿力和精神是什么?
- [佛学常识]什么是五逆重罪?是指哪五个?
- [佛理禅机]执念和不舍是解脱的障碍
- [净慧法师]妄想烦恼不是实在的,不要随着走!
- [佛学常识]阿弥陀佛是谁?揭秘佛的身世
- [金刚经]金刚经注音版
- [在家修行]受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十二点过后吃饭算不算破戒?